:::
「23:59中国街48号」展场一景。(王紫芸 提供)
ARTalks

海水浸褪的记忆

王紫芸/裘安.普梅尔「23:59中国街48号」

王紫芸局部褪色的照片和裘安.普梅尔褪色到无墨水色的信件笔迹,在展览空间里相互回应。数字、字母、时间、日期标志出无法测量的记忆距离,蔚蓝海岸的颜色成为墨水的颜色、成为显影的颜色,再成为摄影的象征、成为记忆的代表而回到逐渐从老人的记忆消失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袍泽。随著艺术家在叙事性、视觉性和和符号性之间不断交织翻转而抽象化了的地址,中国街48号又从google map回到虚构世界去了。

王紫芸局部褪色的照片和裘安.普梅尔褪色到无墨水色的信件笔迹,在展览空间里相互回应。数字、字母、时间、日期标志出无法测量的记忆距离,蔚蓝海岸的颜色成为墨水的颜色、成为显影的颜色,再成为摄影的象征、成为记忆的代表而回到逐渐从老人的记忆消失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袍泽。随著艺术家在叙事性、视觉性和和符号性之间不断交织翻转而抽象化了的地址,中国街48号又从google map回到虚构世界去了。

23:59中国街48号

2019/12/22~2020/1/27  台中 107Gallery

这个展览我个人非常喜欢,所以虽然展过了一个月(2019/12/22-2020/1/27),依然值得凭著记忆来记述它。「23:59中国街48号」是在台中107 Gallery的展览,它的标题乍看像地址、其实像小说或探案(事发时间地点)的标题,已经暗示出叙事的氛围。中国街48号的确是裘安.普梅尔(Joan Pomero)从前在巴黎20区的地址,用google map可以找得到的门号和街景,在现实里一个全然平凡的街区。展览虚构了一个人的记忆,从稀少的文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曾在法义边境上服役过的老人。

陷进某一个时刻的记忆泥淖

两位艺术家并非第一次合作,因此对于彼此和对空间的互动很熟练。两人在二○一八年吊诡画廊的「眼睛微开」,针对空间,也针对吊诡的吊诡,设置出像是在测量、等待或是以室内(明室)让光线显影而呈现出来的空间尺度。在「23:59中国街48号」中,两位艺术家则以细微感知使用107 Gallery的精致空间,而生产出比「眼睛微开」更为诗意的隐藏╱提示叙事感。故事如展览说明,是启于一封信:「在一个旧鞋盒里,我翻出了一封一九九三年三月十九日,星期五加百列的来信。一个地址,一段文字,一小时,顿时……一小时丝毫不动摇地冻结在无止尽的一秒之中。那年我住在位于巴黎20区的一栋公寓,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在中国街48号的4楼。」这样就把中国街48号封在一个老人的记忆里,并且冻结在23:59一个跨不过去的、陷溺在胶著的往事,老人没有可以往前的,却总不经意地被琐碎小物带进没特别情绪的记忆泥淖里。老去,不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吗?艺术家们这样的开场,让我这样的老人有点安心:大量的陷入回忆可能没有那么难堪。

随著一封信展开的是静谧简约的记忆空间,三张一样构图的、尺幅不小的装裱,但只是明信片大小的写生,都是蓝色的颜料,却因为深浅不同而像是三个不同时间的写生。蓝色,在展览中有多重身分。裘安.普梅尔是南法人,蓝色对她来说是蔚蓝海岸的颜色,也是摄影显影剂氰(蓝晒)的颜色,蓝色同时是两位艺术家虚构的那封信的墨水色,和褪色墨水在纸上的气味:「信里用淡蓝色墨水钢笔书写的字迹,通过手与纸的摩擦和急于渴望的情感,时间的气味和其所有的私密……褪去、消逝于白纸。小茅屋、一张沙发、某个乡间、中国街、某次的远行、客厅、一次的战斗……几个场所浮现。」曾经住过的中国街48号在老人模糊的记忆里变得抽象、飘渺,艺术家们轻巧地把叙事和视觉串连起来。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由台新银行文化艺术基金会举办的台新艺术奖,邀请九位不同领域的提名观察人,搜集、发掘,深入研究各种面向的当代艺术展演,并于网站发表评论,本刊精选单篇刊登。如欲读更多评论,请至ARTalks专网talks.taishinart.org.tw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