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总编辑的话 Editorial
专栏 Columns
- 平心而论
- A Bigger Picture
- 演出制作事二三
企画特辑 Special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TSO精选 TSO Choice
- 精采文章试阅 TSO典藏系列「声情咏戏X周蓝萍的台湾小夜曲」 唱起小夜曲,重忆周蓝萍 / 文字 沈冬 国立台湾大学音乐学研究所教授 / 26
- 精采文章试阅 TSO六年耕耘 再造北市最令人心动的声音 首席指挥吉博.瓦格将卸任 姜智译、简u玄回顾相处点滴 / 文字 吴毓庭 / 30
焦点专题(一) Focus
- 精采文章试阅 从「叛徒」出发 追寻剧场爱滋启示录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33
- 不了解爱滋,如何面对恐惧? 认识爱滋的前世今生 / 文字 喀飞 台湾同志谘询热线协会理事、爱滋修法联盟成员 / 34
- 精采文章试阅 当爱滋不再是绝症,这些人的故事会继续…… 剧作家简莉颖谈《叛徒马密可能的回忆录》 / 访问整理 陈茂康 / 36
- 剧场对社会的高声呐喊 一九八、九○年代美国爱滋戏剧 / 文字 陈茂康 / 42
- 追忆那个美好却残忍的年代 爱滋风暴后,法国剧场给予现世的启示 / 文字 王世伟 巴黎第三大学剧场艺术博士 / 46
艺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即将上场 Preview
企画特辑 Special
- 精采文章试阅 台北市杰出演艺团队国际演出、共制开新局 表现亮眼 / 文字 陈茂康 / 56
- 精采文章试阅 台北演摩莎剧团携手澳门晓角话剧研进社 《镜花转 Kal?idoscope》追寻岛屿记忆 坚持创作的自由与无限 / 文字 陈茂康 / 58
- 精采文章试阅 蔡博丞回看千禧世代 跨国共舞的跨年派对 B.DANCE × La Veronal《MILLENNIALS》 / 文字 张慧慧 / 60
- 精采文章试阅 现实框限下 如何逃逸与飞翔? 赖c中创团首作《无尽 天空》 / 文字 张慧慧 / 62
- 精采文章试阅 岁末寒冬中 感受莫札特的幽默及热度 长荣交响乐团「莫札特冬之恋」 / 文字 谢依庭 / 64
特别企画(一) Feature
- 精采文章试阅 2018表演艺术回顾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66
- 精采文章试阅 现象1: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开幕,如何经略全新表艺版图? 国表艺全员到齐 竞合互助中驱动剧场未来 / 文字 李秋玫 / 68
- 精采文章试阅 现象2:原创音乐剧大爆发,卅年发展迎「高点」? 蓬勃背后却见苍白 产业未来仍待努力 / 文字 林采韵 台北表演艺术中心制作行销处资深经理 / 70
- 精采文章试阅 现象3:参与式展演蓬勃发展,体验方式多元 后数位时代 「参与体验」成为最真实的现实 / 文字 罗倩 剧评人 / 72
- 现象4:地方艺术节开始重视策展 让表演更「接地气」? 策展体现各地创意 拉进观众与艺术的距离 / 文字 纪慧玲 「表演艺术评论台」台长 / 74
- 现象5:传统艺术节目陡增,展现创新力量? 青年接班展长才 缤纷华采奔未来 / 文字 纪慧玲 / 76
- 现象6:艺术创作陪伴,作品制作期拉长 乘著共制经济的网 活化创作与制作生态 / 文字 樊香君 舞评人 / 78
- 现象7:重演、巡演节目大增,延续制作寿命? 增加场次分摊成本 打响口碑也面对票房难题 / 文字 陶维均 / 80
- 现象8:创作与导引,为青少年打开剧场之门 不只「面向」青少年 更要并肩共学、用戏说话 / 文字 陈茂康 / 82
- 现象9:国艺会接手承办演艺团队分级奖助计画 奖助计画更多元 评鉴与陪伴并行 / 文字 陈淑英 / 84
- 现象10:各种体验参与,各场馆延伸推广活动多元化 卖力突破同温层 想方设法拓展新观众 / 文字 张慧慧 / 86
- 精采文章试阅 PAR People of the year 布拉瑞扬 自废武功返原乡 让舞力自土地与生活中迸发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90
- 精采文章试阅 PAR People of the year 汪兆谦 扎根故乡洒种耕耘 积累超强戏剧能量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92
- 精采文章试阅 PAR People of the year 林勤超 指挥长才备受肯定 欧陆乐坛站稳脚步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94
回想与回响 Echo
演出评论 Review
企画特辑 Special
新锐艺评 Review
焦点专题(二) Focus
- 中西乐团献「美」声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107
- 音符流转中 林望杰、吕绍嘉相见欢 圣地牙哥讲座音乐会前 前后任NSO音乐总监话今昔 / 文字 李秋玫 / 108
- 用熟悉的语言 呈现台湾多元特色的缜密思考 侧记NSO美巡四场音乐会 / 文字 李秋玫 / 110
- 精采文章试阅 把余韵带回台湾 NSO的美式岁末乐声 / 文字 李秋玫 / 112
- 分享比赛经验的大师班 曾宇谦 与年少的自己相遇 / 文字 李秋玫 / 115
- 登上卡内基 让世界看到台湾 台北市立国乐团美国巡演 / 文字 李秋玫 / 116
话题追踪 Follow-ups
- 从宛如剧场的城市 到代表城市的剧场 洛桑维蒂剧院艺术总监波迪耶的经营策略 / 文字 王世伟 / 120
- 以舞蹈书写一座城市 香港后殖民感性与黎海宁舞蹈言说 / 文字 陈雅萍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舞蹈研究所副教授 / 124
- 等待行动的剧场 一九九○年代民众戏剧回顾 / 文字 钟乔 差事剧团团长 / 126
- 台南就是「甜」? 历史、空间与表演的未竟之业 「2018望南艺评年度论坛」侧记 / 文字 简韦樵 2018望南艺评计画「新评种」成员 /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