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表演藝術》電子報 2025年01月15日

如無法順利瀏覽內容,請按此處

2024秋天藝術節

創作刻畫遷徙與移動,留下交流的痕跡

鍾適芳

人的遷徙與移動是鍾適芳一直透過不同媒介關注的主題。 「我父親很早就過世,沒有和我聊過他的經歷,但我母親常常提到戰爭的經驗。她不是一個擅長語言的人,但當她講到逃離的時候,那種恐懼的情緒跟表述是很清楚的。我母親告別式那天,一位長輩從美國來,我才知道我父親是怎麼遷徙的。他們一輩子其實沒機會完整說出自己的故事,不是只有我家人,所有逃離家鄉的人總有一些缺口,是不願意去面對或揭開的。」


閱讀文章


2024秋天藝術節

有機的創作方式

說到劇場幕後的排練,一般人想像的可能是以導演的指示和劇本為最高原則。而這次的《我們在此相遇:還在水裡》,沒有傳統劇場經驗的鍾適芳採用了另一種做法,是她長期和藝術家合作歷練而成,被她稱為「有機」的工作方式。


2024秋天藝術節

在相遇的背(幕)後

Rageed是基督徒,但因為對海鮮過敏,所以特別準備避免有任何海鮮食材的雞肉便當,YUI則是吃素跟魚,就是台灣俗稱的海鮮素。Matthias來自德國、Rageed來自伊拉克、YUI來自泰國,但他們都和其他人一樣,自然而然地拿著筷子在吃便當!




分隔線


立即暢讀



分隔線
2024秋天藝術節

迷戀,把身體砸進不知道的遠方啊

王宇光

王宇光談起,一天在排練場上,他口中咬著爪哇傳統面具,視線非常地狹窄,而 Danang 必須單腳站立在他的肩上,處於極度不穩定的狀態下。「然後有一秒,他的腳在我的肩膀上不見了。我只能用感覺,在零點零幾毫秒間,接住他。」接住了。「那時候我想,要多大的信任,我們才可以這麼做?」而這一切都是過去所有的刻痕形塑而成的。王宇光去釣魚、王宇光願意很痛苦地跳舞、他們一起去了印尼、倫敦、日本、一起生活、打鬧、吵架……他回頭看,是那些累積了此刻,他能接住 Danang 的瞬間。




Danang 眼中的王宇光與《人之島》 2024秋天藝術節

Danang 眼中的王宇光與《人之島》

宇光這個人酷酷的、話不多。但他來到梭羅的時候,我覺得他有些東西不一樣了。我帶他去做梭羅人每天都會做的事情——發呆。就去找一個地方,在那裡什麼事都不做,只是抽菸、聊天。讓他像梭羅人用非常輕鬆的步調過生活。 我們一起到處走走的時候看到一個很有趣的活動,在田中央有一個舞蹈表演,有很多年輕的舞者,他們戴著面具、在那個雨濛濛的地方跳舞。這件事讓我們都很震撼,那時候宇光突然說,我們應該要一起做些東西。其實當下我只覺得我是在陪朋友旅行,沒想到宇光回去了之後,他還在想,後來就真的得到衛武營的支持,開始發展作品。




此時此刻,已經在這邊等你了 2024秋天藝術節

此時此刻,已經在這邊等你了

王宇光在爪哇遊蕩許久。他愈來愈黑,每天都背著釣竿四處跑,問人問路,終於問到——要釣浪人鰺,得搭 17 小時的船,到阿洛群島。阿洛群島在哪裡?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無人知曉。王宇光去了。在那裡,遇到一棵站在大海中的樹。「那是漲潮的時候。我想,我如果不是那一刻走過去,它不會是這個畫面。好像是這個地方,它在最好的時間等你經過。那都是沒辦法設計跟規劃的。那個感覺是:此時此刻,已經在這邊等你了,等你走過來。」




專欄

楊馥如

鎮定心神的秘密神器:聽威爾第!

英國牛津大學的大腦科學家與生理醫療團隊曾經發表一項非常有趣的實驗:如果想聽音樂鎮定心神,比起流行音樂、搖滾或爵士樂,古典音樂更有穩定血壓、平靜身心的功效;其中最好的選擇,是19世紀義大利歌劇作曲家威爾第的作品。


專欄

黃秋生

演技怪招(續)

我輕輕地靠在門邊,看著監製青筋暴現,但忽然有種神遊物外的感覺,像有另外一個我,觀察著事情的發生。原來,這是演員的本能,每個演員都應該有的第3隻眼,戲劇術語叫作「超我」,不斷監察著自己的行為和情緒,留待日後作為創作的素材。




專欄

吳定謙、吳念真

能夠看見死亡,反而是展現生命的積極

在你很小的時候,每次我們要出國,你媽媽都會在家族群組裡面記一個「NOTE」,記錄保險櫃放在哪裡、什麼的密碼是多少,各種瑣事交代得清清楚楚,就是怕發生什麼意外。人不應該只是準備好我們的生,也應該思考著死,才不會留下太多麻煩。


  專欄

曾慧誠

好花得時

為了讓作品在國際市場中站穩腳步,我們不僅提煉原本故事的核心,還得調整敘事節奏,讓它更符合國際觀眾的期待。濃縮為時長110分鐘的外百匯版,並加入了英文說書人,不僅是為了串聯故事,還希望這個角色能使劇情更貼近美國觀眾的文化背景。




分隔線

看更多

分隔線
項目圖示 林懷民合作幾米 助陣FOCASA馬戲團《幾米男孩的100次勇敢》
項目圖示 文化部啟動青少年表演藝術節目開發計畫 向下扎根培養藝文欣賞人口



PAR表演藝術LOGO

PAR官網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Facebook圖示   Line圖示   轉寄給朋友   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