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表演藝術》電子報 2025年03月26日

如無法順利瀏覽內容,請按此處

音樂

串流時代超越時間與空間

魯多維柯.艾奧迪 回歸自然本心的琴音

受疫情耽擱5年,兩廳院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終於「再度」迎來義大利國寶音樂家魯多維柯.艾奧迪。在這之前,我們得以先行點開魯多維柯今年1月底發行的最新專輯《夏日印象》,為這場漫長的等待預先暖場。 之所以用上代表數位時代聆聽經驗的「點閱」動作,是想強調魯多維柯作為少數古典音樂背景出身的音樂家,卻在串流媒體獲得巨大成功,每日播放次數超過百萬,更是2007年首屆iTunes音樂節(後更名為蘋果音樂節)唯一受邀古典音樂家。有趣的是,這張以「夏日」為名的專輯,卻選擇在深冬發行。


閱讀文章


藝號人物

帶著好奇之心,遊藝古典與創新

匈牙利小號演奏家賈柏.柏多契基

賈柏曾投入大量心血鑽研巴洛克的音樂語彙,仔細推敲小號的各種聲響行為,再使用不同音色的小號,將長笛、雙簧管、小提琴編成小號演奏的版本,聽起來更具有巴洛克音樂璀璨亮麗的風格。也親自為小號改編了許多經典作品,並灌錄唱片。


藝@展覽

在黑洞中呼吸、漂浮與感知

記袁廣鳴的「向黑潛行」

袁廣鳴是台灣錄像藝術的先行者,活躍於當今國際媒體藝術界,2024年獲選為臺北市立美術館「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的參展藝術家,由陳暢擔任策展,以「日常戰爭」為題,從台灣藝術家的角度,傳達個體在動盪的社會和國際情勢下的處境。




分隔線


立即投稿



分隔線
關於運動

跨領域復刻賽事的體感

陳彥斌 Fangas Nayaw,縱橫賽場見招拆招

在唸博班時,老師也觀察到陳彥斌 Fangas Nayaw不同於科班舞者的表演特性。他習慣在移動中打開空間的跨度、找到可以施展的縫隙,在限制中找到發展的彈性。他認為這和過往網球的訓練有極大的關聯,除了球場上的準備動作需持續移動保持彈性,運動員更是因應競技的求勝需求,而在同樣的身體訓練基礎下,力求發展出能略勝對手一籌的細微火花,與表演者追求的標準身體規格不盡相同。運動員的訓練讓他習慣移動、快速調整出招,在遇到障礙時能立即調整心態與重心,變換策略再出招,保有見招拆招的彈性。




競技訓練刻在身體裡的事 關於運動

競技訓練刻在身體裡的事

陳履歡,跆拳道選手成為劇場導演之後

她尋思,「限制」是構成比賽的基本要素,不管是時間、年齡,或招式的限制,而運動員在限制中找到最能贏得比賽的節奏與策略,不只是讓比賽好看的重要因素,也是最能類比表演創作的一件事。而不管是爆發力、節奏,到策略的拿捏,都影響著作為表演者的陳履歡,也形塑了成為劇場導演的她。 作為曾經的選手,陳履歡坦言自己對「時間」格外敏感,尤以讀秒的體感特別精準,常常能在看戲時,幾近精確地猜中時間過去多久。




創作是有機的,跟賽事一樣 關於運動

創作是有機的,跟賽事一樣

張汶皓,網球教練的A面與B面

舞蹈一直扮演著他人生重要的B面,陪著他從高中到大學,參與過「小事製作」,也曾每個週末加入「許芳宜&藝術家」在文山劇場的排練與演出。與此同時,A面的網球生涯卻成為張汶皓內心最不確定的一塊,試了一年,最終在重考上世新廣電系時毅然轉彎,此後開始拍片、創作、跳舞,開始參與劇團、舞團的演出,更在2017年與演員韓寧一同創作加拿大樂團Homeshake歌曲《Every Single Thing》的舞蹈影片,獲得樂團青睞並買下版權成為官方MV。至此,表演與創作已然成為張汶皓人生重要的主旋律。




專欄

演技怪招(續2)

黃秋生

外景完成後,便要回廠房拍內景。廠景開拍前,我便先要去見高層(照肺),回去的路上,我才開始擔心起來,當時要見的是三師會審:藝員部經理、節目總監和監製,這顯示問題非常嚴重,亦標誌著我在他們眼中是個失控的員工。


專欄

來跳舞吧?

楊馥如

加拿大蒙特婁的麥基爾大學研究團隊召募68 歲至 91歲之間的銀髮族,並將一半的成員分配至實驗組,讓他們學跳探戈,初期,他們穿著運動褲和運動鞋來參加實驗,但在第三或第四堂課之後,他們開始化妝,還會配戴珠寶來跳舞。




專欄

預言家?

蔡燦得

這個劇本絕妙之處是,一開始你就知道米希在說謊,觀眾等著看他如何在跟太太、摯友、情人的日常對話中過關斬將。因為他是個說謊者,所以他也認定別人一定不誠實,他不相信任何人,於是他被自己的心魔帶到他該去的地方。


  專欄

櫻井弘二

高第的家在哪裡?答案是在巴塞隆納的奎爾公園裡。這原本是奎爾公園社區當中的樣品屋,高第過世前在這裡住了整整20年。30年前的我當然有去奎爾公園,但是完完全全錯過了他的家,「高第之家博物館」是它現在的名字,需另外付費進去參觀。




分隔線


立即洽詢



分隔線

看更多

分隔線
項目圖示 臺灣戲曲藝術節雙旗艦製作 引領觀眾遊歷綺想的平行時空
項目圖示 台、日、歐五組編舞家以「裸」春鬥
項目圖示 音樂傳承持續延伸 沈錦堂家屬接力讓與著作財產權



PAR表演藝術LOGO

PAR官網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Facebook圖示   Line圖示   轉寄給朋友   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