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表演藝術》電子報 2025年04月16日

如無法順利瀏覽內容,請按此處

音樂

第四屆衛武營國際音樂節亮點解析

回顧音樂史的時代之聲「寧靜革命」中的綻放

在開幕與閉幕音樂會中,衛武營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陳銀淑分別安排了奧地利作曲家澤姆林斯基給管弦樂團的幻想曲《小美人魚》,和丹麥作曲家尼爾森的第二號交響曲《四種氣質》,巧妙呈現出世紀末藝術常被遺忘的兩個切面。 澤姆林斯基是站在新舊風格之間的人物,他與學生荀貝格都嘗試要瓦解調性,為樂壇帶來更內在的表現。但澤姆林斯基在打破的同時,仍舊相信「調性」的力量與意義,因此其音樂聽起來經常是擺盪的、五味雜陳。


閱讀文章


藝號人物

擁抱世界,讓萬物化作樂音

作曲家奧古絲塔・里德・托瑪斯

「我喜歡在鋼琴上敲敲打打,常常一彈就是一整天。後來到了小學三年級,還開始吹小號。」托瑪斯說,她的音樂觀好像從5歲就開始建立。這種著迷讓她在6歲時就寫下了第一首樂曲,「算一算,我在真正成為職業作曲家之前,應該就已經寫過數百首樂曲。」


聚光燈下

闖進不孤獨的布袋戲「武林」

布袋戲主演吳聲杰

「我覺得自己的功夫都是『偷來』的。」吳聲杰說:「偷來的東西好像才會珍惜,因為人家給你的並不一定接收得到。」他隨之解釋,更像是截長補短,把老藝師已經無法改掉的習慣調整,彼此拼貼成屬於自己的戲,然後融會貫通。




分隔線


新銳藝評

立即投稿



分隔線
凝視聶光炎

穿越,集體狂飆的劇場歲月

「凝視聶光炎——穿越,集體狂飆的劇場歲月」專題除了線上呈現聶光炎其人其作、剖析其美學風格與創作的時代意義外,也邀集曾與聶光炎一同走過劇場黃金歲月的人們,聚首重述「聶光炎和我們的劇場時代」,偕同讀者尋溯台灣當代技術劇場的契機與流變。




聚首,回望,穿越 凝視聶光炎

聚首,回望,穿越

專訪王世信、王孟超、劉培能與他們的劇場時代

2024年深秋,幾位中年男子齊聚一方斗室,為了將在隔年舉行的一場展覽共敘前塵往事。主角是眾人師長,今年92歲的劇場設計大師聶光炎。40年前,剛成為劇場菜鳥的他們與正值創作高峰期的聶光炎相遇,師從他學習舞台設計,又在劇場中和他共事,不只親歷聶光炎邁入熟成期、馭繁為簡的劇場技藝,更一同度過解嚴前後、集體狂飆的台灣藝文盛世。近半個世紀過去,他們終於說服淡出劇場工作逾20年的老師,為他舉行一場深具意義的展覽——不只為了回顧聶光炎漫長的創作生涯,也是一次當代台灣劇場設計的歷史溯游。




我從沒看過一個人講劇場,像他那樣讓人興奮 凝視聶光炎

我從沒看過一個人講劇場,像他那樣讓人興奮

林懷民

1979年,雲門舞集迎回了一度暫別舞團和台灣、前往美國進修的藝術總監林懷民,也迎來了一支編舞家構思4年的舞作:以台灣義賊為現代舞劇主角的《廖添丁》。「我們一個年輕的團隊,就做了一個很大的戲。」林懷民笑道。豈不大呢?早前多次合作的舞台設計家聶光炎為這支5幕舞劇設計了3個空間:日本人住宅、廟前廣場及淡水河畔;除了實體布景,也有畫布繪製而成的場景。當時一篇報導提到:「為了設計這些景,聶光炎在國父紀念館模型上,工作了幾個月。」




凝視聶光炎

一如爵士靈魂的相遇

賴聲川

表演工作坊創團作《那一夜,我們說相聲》(1985)沒有劇本,這對許多人來說是件不可思議的事,對設計師尤其困擾。然而一開始工作,聶光炎就直接談這個戲的核心,賴聲川十分高興,因為這也是他的工作模式。


凝視聶光炎

原來當年是聶老師給的光啊!

金士傑

金士傑大都以演員身分站在聶光炎設計的舞台上,以一身技藝回應角色所處的空間。當年剛踏進劇場圈,在張曉風、黃以功創辦的「基督教藝術團契」從龍套演到配角、再到主角的金士傑,依然記得與聶光炎初相遇的往事。




凝視聶光炎

幻化材質與空間的舞台魔法

梁志民

大學時期,梁志民主修導演,副修燈光設計,雖不時會在學校遇到,但並沒真正上過聶光炎的課——聶光炎當時在國立藝術學院(今北藝大)教授的是舞台設計,據梁志民回憶「聶老師有個習慣,會同步思考舞台與燈光」。


  凝視聶光炎

輝映濃厚的人本精神

林克華

大二遇到聶光炎的燈光課,當時還覺得奇怪,這位舞台設計師怎麼教起燈光來了?「他談的是劇場燈光的『氛圍』,如何詮釋與感覺,這對當時還很基礎的我們來說根本是進階的內容,以現代眼光來看,是設計課才會談的內容。




分隔線


廣告優惠專案

立即洽詢



分隔線

看更多

分隔線
項目圖示 「凝視舞臺──聶光炎和我們的劇場時代」特展重量登場
項目圖示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新任團長歐陽慧剛 盼啟動國際化與教育深耕願景
項目圖示 國家兩廳院永續國際年會聯手STAGES永續劇場聯盟 邀請民眾加入劇場永續
項目圖示 2025 Taiwan Week登場 助攻藝術台灣隊登上世界舞台



PAR表演藝術LOGO

PAR官網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Facebook圖示   Line圖示   轉寄給朋友   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