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電子報 2025年08月20日如無法順利瀏覽內容,請按此處 |
讓身體釋放歷史的記憶《從指尖開始》用技術包裹童趣一段致敬美國先驅舞蹈家洛伊.富勒的獨舞如盤古開天闢地般地揭起序幕,緊接著真實火光與微型史前洞穴在景深之處慢慢出現,隨著配樂的暗示與精緻的微型建築空間流暢切換,觀眾逐一跟著無輪廓、無性別的手部生物,夢境似地走過競技場、小酒館、社交場、集中營、滑板與街舞聖地,隨之產生連結的是影史與表演藝術裡的經典場景。 ![]() |
劇場太乾淨了。瓦旦.督喜 混濁時刻,重見生命的光瓦旦近年開始全新舞蹈作品《最後的隧道》,並於其中重新思考他與太魯閣語之間的關係。「我覺得,語言有點像是土。」瓦旦說,翻土的時候,新的土往底下沒入、舊的土被翻新見光,來回反覆,新舊交融,其間必然會出現縫隙孔洞,對瓦旦來說,他正在以身體轉譯,表現語言的另一種狀態,一面試圖貼近、一面重新思考差異。 ![]() |
日常,並非理所當然。李劭婕 以詩與戲重寫自己在未成為演員之前,李劭婕就頻繁地看書。成年以後更有意識地把閱讀排進日常生活的行程之中。她說:「我不太追劇,但若有時間,就一定拿書出來看。閱讀對我來說比較像是一個登出的狀態,可以什麼都不想,完全把自己浸泡在字裡行間。」可是那樣的她,真的開始寫作時,經常有一種冒牌者的心虛感。特別是獲得文化部補助之初。 ![]() |
原來,我不必成為別人。曾伯豪 用聲音長出土地的記憶曾伯豪之於台灣劇場,應是一種嶄新的存在。在阮劇團的《鬼地方》是音樂設計及出演者,並不被歸類於演員,也不受限於僅僅是音樂演奏者的角色。而在何曉玫舞團的《林投姐,妳叫什麼名字?》,他所扮演的說書人且唱且說,同時擔任引路人的角色。曾伯豪與劇場的關係經常如此,不被任何符號定義,不被任何概念束縛。 ![]() |
看更多 |
![]() |
![]() |
PAR官網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