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悲悯次神的儿女》由屈中恒(右)与王晓书(左)主演。(果陀剧场 提供)
戏剧 果陀剧场《悲悯次神的儿女》

充满声音的寂静 不发声亦能相守

果陀剧场新作《悲悯次神的儿女》由资深剧场导演杨世彭执导,屈中恒与王晓书主演,这个曾为听障女演员麦特琳夺得奥斯卡影后的剧本,描述听障人与健听人之间的磨合过程与爱情故事,杨世彭将以写意舞台让男主角的回忆流转其中,且在视觉部分表现澎湃丰富的静谧与喧嚣的简约。

果陀剧场新作《悲悯次神的儿女》由资深剧场导演杨世彭执导,屈中恒与王晓书主演,这个曾为听障女演员麦特琳夺得奥斯卡影后的剧本,描述听障人与健听人之间的磨合过程与爱情故事,杨世彭将以写意舞台让男主角的回忆流转其中,且在视觉部分表现澎湃丰富的静谧与喧嚣的简约。

果陀剧场《悲悯次神的儿女》

10/27~28  14:30   10/27  19:30

台中国家歌剧院大剧院

12/14~15  19:30   12/15~16  14:30

新北市艺文中心演艺厅

INFO  02-87721867

今年迎来卅岁生日的果陀剧场,下半年除了时隔廿年再次重制的经典摇滚音乐剧《吻我吧娜娜》,及年底在国家戏剧院限定加演的《ART》外,本月底在台中国家歌剧院首演、将一路演到明年的全新制作,是由杨世彭担任导演的《悲悯次神的儿女》Children of a Lesser God,翻译自美国剧作家马克.麦道夫(Mark Medoff)的同名原著。

奥斯卡金奖加持  跨越听障的爱情

此剧本原是麦道夫与听障女演员斐利琪(Phyllis Fredlich)及其夫婿等人,藉创作工作坊逐步发展成形的作品,一九八○年在百老汇制作首演后便大获好评,一举赢下当年东尼奖最佳演出、最佳男女演员等三项大奖。一九八六年改编成电影《悲怜上帝的女儿》,由影星威廉.赫特与当时年仅廿一岁的听障女演员麦特琳(Marlee Matlin)搭档演出,也让麦特琳夺下了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她是此奖项年纪最轻的获奖者,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听障影后。

《悲悯次神的儿女》上半场讲述男老师杰姆斯(由屈中恒饰)来到学校教导聋哑生学习读唇语或练习开口说话,因而认识了性格倔强、坚决不愿发出声音的莎拉(由王晓书饰),两人在争锋相对、彼此妥协中相识而相恋,最后也决定携手走过一生;下半场则关于两人婚姻生活的种种,在自我的坚持与相互的磨合之中,逐渐变得并不那么美好的日子。

回忆里的故事  想到哪就演到哪的舞台

导演杨世彭其实并非首次执导此作,一九八五年、九六年他曾两度带领香港话剧团演出,时隔廿多年后,他也终于有机会将这个他所喜爱也熟悉的故事,介绍给台湾的观众。此次演出、在设计上,杨世彭从一开始就有很具体的想法,他不希望有实实在在的场景,相较于实,该是「虚」的、写意的,所有转换都是流动的。他指出,剧本在一开头的舞台指示中其实就说明了:「一切发生在杰姆斯的回忆里。」于是,他请舞台设计只用三种不同长度的凳子,在一片空台之上,打造各式各样的空间:几张凳子就表示教室、两张小方凳就是可以约会的义大利餐厅、三张大长凳拼在一起,便成了成家后的双人床。剧中的杰姆斯也得自己移动物件,带领观众随他进入另一个空间,毕竟,这全是在他的世界里。

除了凳子组合,整个舞台基本上就是个大空台,唯有靠上舞台处,舞台设计与灯光设计一同合作打造了一片「灯田」,那是许许多多可变色的小灯球所组成的,恰如声波波纹,导演也期待能利用各种变化,创造视觉上的另一种层次。搭配剧情,服装设计则将听障人与健听人的服装以颜色相互对比,在视觉部分表现澎湃丰富的静谧与喧嚣的简约,呼应剧中莎拉的台词:「耳聋,并不如你所想,是听力的反义字;那是一种充满声音的寂静。」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