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歌剧剧场制作的法雅歌剧直播现场,图为导演工作画面。(台北歌剧剧场 提供)
焦点专题 Focus 表演艺术 线上有约

当剧场变成网路现场 另类出口还是未来之门?

表演艺术的线上直播

自从脸书、YouTube开放线上直播功能,也带起自媒体时代的新潮流,但对重视现场性的表演艺术而言,对此一直保持观望,偶有尝试用以行销推广,直至疫情关上剧场之门,表演团队不得不直面这个新的形式,也需思考为何要运用直播?如何达到好的直播品质?直播是否能为表演艺术团队带来人流与金流?

自从脸书、YouTube开放线上直播功能,也带起自媒体时代的新潮流,但对重视现场性的表演艺术而言,对此一直保持观望,偶有尝试用以行销推广,直至疫情关上剧场之门,表演团队不得不直面这个新的形式,也需思考为何要运用直播?如何达到好的直播品质?直播是否能为表演艺术团队带来人流与金流?

二○一六年四月Facebook全面开放线上直播,以社群网站龙头的强大气势,揭橥直播时代的来临。紧追在后YouTube,甚至是更早进入台湾市场的各大直播app,更是直播主和网红们的竞争战场。然而,表演艺术团队对直播功能,过去多半保持观望态度,线上战火并未延烧至剧场。今年,新冠病毒疫情重挫表演艺术市场,剧场歇业,好作品无处上演,大型活动被迫暂停,表演艺术团队这才将发表场域转向网路。但,疫情过去之后,直播是否只是过渡时期的止痛剂,抑或能趁势发展新局面?

要票房?要关注?要补助?新作直播抉择难

近来因应疫情,国内外剧场大量推出线上直播以解戏迷之渴,内容基本上可分成三大类:一、将过去旧作录影线上播放;二、以剧场为元素的相关影片创作,包含搞笑短剧、推广教学或相关主题介绍等;三、新作公演无法对外开放,只得在线上发表。前两项在过去颇为常见,也是较守成的方式,疫情期间大多数的团队也是选择如此,戏迷可借此重温经典,亦从不同面向了解艺术创作。第三项则案例较少,是在疫情中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剧场演出的经费来源,除了补助款外,亦仰赖票房收益,表演团队不愿将新作线上直播,多半是怕影响观众未来的购票意愿,因此过去鲜有将剧场作品完整直播的纪录;但新作发布却又最具吸引力,能借此制造话题,甚至扩大消费群,对剧团而言相当两难。

台北歌剧剧场日前推出西班牙作曲家法雅(Manuel de Falla)的舞剧《迷灵之恋》和歌剧《短促的人生》,原希望在配合政府各项防疫措施之下照常演出,怎奈不久后疫情案例破百,为避免演出成为防疫破口只得延期。但制作统筹陈仕弦表示,倘若不演出,补助单位无法验收,补助款也就无法核销,最后只得用线上直播的方式呈现。但起先,剧团对于直播其实颇多顾忌,深怕观众看了之后,将来正式演出就不再会买票进场,故而打算将直播透过广告公司投放至欧洲,并事先调查观看意愿,为此还收到了五万笔有意收看的回复,但若封锁台湾观众ip势必会引发反弹;或是对已购票的观众,采取「看直播不退票」的方式,但如此又无法区隔剧场以票价高低划位的观看差异。几番考量,最后全面开放直播,并折衷以钢琴伴奏彩排的方式呈现,灯光、服装、表演既如同正式演出,又没有正式演出的完整乐团编制,直播后,累计有一万五千次以上的观看数。有趣的是,台北歌剧剧场将这场直播的四个镜位分成四个影片链结,观众可以自选观看角度,陈仕弦说,这让观众不纯然接受导播的单一视角,还可有随时换位看戏的感觉,这是现场演出做不到的。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