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季极受好评的百老汇音乐剧《慧星临空》快速殒灭的经过,证明了这个行业的困难。(Chad Batka 摄 制作单位 提供)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音乐剧《彗星临空》 见证百老汇的成功大不易

虽然有十二项东尼奖提名,上一季颇受好评的音乐剧《彗星临空》却无法持续留在百老汇,因男主角找不到人演而被迫下档。原剧的体质本就不太适合在百老汇镜框式舞台演出,但流行歌手葛洛班的出演让它跻身百万票房之林,却也因主角的更替风波,让戏演不下去……

虽然有十二项东尼奖提名,上一季颇受好评的音乐剧《彗星临空》却无法持续留在百老汇,因男主角找不到人演而被迫下档。原剧的体质本就不太适合在百老汇镜框式舞台演出,但流行歌手葛洛班的出演让它跻身百万票房之林,却也因主角的更替风波,让戏演不下去……

《彗星临空》Natasha, Pierre & the Great Comet of 1812是百老汇上一季最受好评的制作之一,获得十二项东尼奖提名,居入围者之冠;市场反应也不差,很长一段时间每周票房收益都超过一百万元。但不到一年票房崩台,男主角找不到人演,创作者、演员和制作人彼此不信任,导致戏黯然下档,即使是只有四分之一制作能回本的百老汇,也是不寻常。这段过程见证了百老汇市场现实、戏场界如何面对多元选角的呼吁、社群网路的杀伤力及百老汇传统的争风头等多重因素的交汇,可能造成完全不可预期的后果。

非典型音乐剧跃上百老汇舞台

从许多角度看,《彗》剧都不是传统迎合大众品味的音乐剧。剧作家和词曲创作者玛洛伊(Dave Malloy)没有百老汇经验,主要收入是钢琴伴奏。有回他接了在邮轮上帮百老汇艺人伴奏的工作,因为会有很长的空闲,所以带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消磨时间,却触发了创作灵感,他抽取第二卷第五章中年轻的娜塔莎在未婚夫远在战场上时,被一个花花公子引诱而失足的故事改编成剧。

《彗》剧于二○一二年在非营利小剧场Arts Nova面世。玛洛伊的音乐融合摇滚、百老汇抒情歌(ballad)和俄罗斯民谣风,虽无过耳不忘的旋律,仍具多样性和专业水准。但演出最吸引人的是年轻导演夏穆金(Rachel Chavkin)的手法,她把八十七人座的小戏场改装成俄国酒吧,观众都成了酒客(可一边看戏一边喝伏特加酒),演员在吧台上或穿梭于观众间,边演边唱边弹乐器。

这个演出打响了名号,Arts Nova的一位董事Howard Kagan尤其钟情,决心让这出戏不是昙花一现,而有后续演出甚至上百老汇。但这不真是一个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皆可赏的作品,玛洛伊从原著一千四百页抽出七十页编的剧情,没有前因后果(像是娜塔莎的未婚夫几乎完全没出现,三角恋爱少了冲突点),所以戏本身并不是很好懂(玛洛伊在序曲里就自我打趣:「如果要看懂故事╱你得先读节目单╱这是个复杂的旧俄小说╱每个人都有九个名字」)。当演员与观众混在一起时,置身其中的临场感可以让人忽略这个问题,但放到传统镜框剧场里,这就不可能。

制作单位两度在百老汇附近搭了帐篷演出试探市场水温,又去哈佛大学American Repertory剧场尝试如何在传统剧场演出。但进军百老汇是在流行歌手葛洛班(Josh Groban)答应出演后才成真。

葛洛班给了《彗》剧足够星光跻身百万票房之林,但这并不表示前景无忧。据团票掮客说,占音乐剧主要客源的观光客大多只知「要看那个葛洛班的戏」而不知戏名和内容,这表示《彗》剧本身没有知名度。制作单位曾盼靠东尼奖拉抬名声,但在Dear Evan Hansen大获全胜后这个希望也泡了汤。葛洛班因唱片合约必须在夏天离开,顶替的Okieriete Onaodowan撑不起票房,制作单位于是在七月中宣布潘特金(Mandy Patinkin)将接演一段时间。

演员替换纷扰导致下档

潘特金从《艾薇塔》Evita成名,以诠释桑坦(Stephen Sondheim)作品赢得百老汇迷的心,近年来又演电视累积一定知名度。就算师奶杀手级数不及葛洛班,还是有相当号召力,只是要配合他的电视档期,Onaodowan得让出他的演出时间,光支薪不上台。

但Onaodowan是非裔,潘特金是白人,在少数族裔工作权渐受重视的今天,这消息被社群媒体解读成「白人演员排挤黑人」,这一来兹事体大,潘特金马上宣布不当这个坏人,眼看没有其他有知名度的演员会来淌这摊浑水,制作单位只得决定下档。

整件事发展不过几天时间,在散戏的决定公布后,指责之箭指向各方,然而谁也都不能说对方是不怀好意,存心破坏。每个人的立场不同、所见不同,出发点都是好的,结果却是所有人都受伤,可见想要在百老汇成功,实在不容易。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