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表演藝術》電子報 2025年07月23日

如無法順利瀏覽內容,請按此處

跨界激盪

如何在世界最安靜的地方,聽見自己?

王宇光 ╳ 陳德政

我是宇光,是一個漁夫,同時也是兩廳院的駐館藝術家。我一直是德政的粉絲,會聽他的podcast、看他的書。我想要用德政寫的一段文字作為今天的開場:「停止移動,就停止了追尋;我在變動中安身立命」。這句話出自德政的《時空迴游》,非常適合今天的場合。我與德政都正在不斷地透過移動去收集材料,再透過不同的方式將其轉換成作品。


閱讀文章


斯旺西

麥可.辛創辦威爾斯國家劇院

宣布2026年第1季劇目

知名威爾斯籍演員麥可.辛,作為新威爾斯國家劇院的藝術總監,他的願景是在此創作來自威爾斯的世界級作品,並將其推向世界,他渴望以此劇院匯集威爾斯的藝術人才,讓這個國家的故事能栩栩如生地流傳下去。


紐約

音樂劇大師開放作品新詮

讓經典與時俱進

眾所周知美國音樂劇大師桑坦很願意聽取年輕劇場人意見,英國音樂劇泰斗韋伯最近也開始容許新的詮釋。這兩位同一天生日卻代表全然不同風格的音樂劇大師,因為開放的態度,要在21世紀的音樂劇場界繼續發揮影響力。




四界看表演

布魯塞爾國際藝術節

30年的淬煉 辯證當下、探索未知

考量到布魯塞爾族群交融的環境,布魯塞爾國際藝術節從開始就將「跨形式、跨文化、跨場域」設為核心理念,讓藝術深入城市肌理。創辦人之一的蕾森認為藝術節功用不應限於推動觀光,更應促進社會溝通、消弭文化隔閡、拓展國際交流。有別於傳統歐陸藝術節,不設定策展主題,反而選擇傾聽前衛創作者的聲音,提供他們揮灑創意、長期陪伴的園地。




蒼蠅的utaq嘔吐 專欄

蒼蠅的utaq嘔吐

瓦旦.督喜

Ong……這是一種超越痛楚的恐怖。是我的整個感知維度被暴力降維的過程。那股「秩序」的鋒芒在「洞」中攪動,試圖將那複雜無比的美味,簡化成「正確」與「錯誤」的貧瘠二元對立。我複眼中億萬個豐饒的世界,被強行朝著一個單調、無意義的「點」塌縮。我的翅膀痙攣,我的嗡鳴被撕成垂死的靜電噪音。




專欄

人生片刻

詹傑

明晃晃的日光燈下,他見母親脂粉未擦,一張臉滿是風霜,終於老成他快認不得的模樣。飆車少年說,他站在那未開燈的房間裡,隔著門縫淚流不止,覺得媽媽怎麼會突然老成這樣。就在那幾秒鐘感覺時光飛逝,一下子長大許多……


專欄

觀眾寬容護持成就藝術家

温宇航

有位國寶級的崑劇老藝術家曾經如此評價自己的作品:我經歷的一些創作後來證明是失敗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藝術形象都是在不斷實驗琢磨中完成,正是有了觀眾的鼓勵與寬容,藝術家才有勇氣傾其一生心血,全心全意為每一齣戲。




藝訊

乘著「噪音風暴」盤踞台北

阮劇團《鬼地方》

汪兆謙與林正宗共同執導,鄭媛容與郭家瑋擔任劇本改編,在保留小說語言質地的同時,結合馬戲技巧與台灣傳統「弄鐃」技藝,展現角色與祖靈、個人與鄉土之間張力。演員以永靖腔台語進行唸白與角色切換,讓舞台如同一場活生生的儀式,一場回望過去、尋找根源的旅程。


  藝訊

國泰金控攜手雲門舞集

30周年戶外公演《毛月亮》

宋朝詩人蘇洵以「月暈而風」,暗指事物即將轉變的徵兆。鄭宗龍以此為靈感,將科技隱喻為月暈,與冰島搖滾樂團Sigur Rós合作,聯手國際視覺大獎得主吳耿禎及世界劇場設計展首獎王奕盛,在舞台上呈現數座巨型LED螢幕與極具張力的影像。




分隔線

看更多

分隔線
項目圖示 評《女王的名字》如果她不是慈禧──隱藏在名字後的她們
項目圖示 評《給你的最後一封情書》台味有幾%的「台灣限定版」
項目圖示 老虎來了!《少年PI的奇幻漂流》舞台劇抵台演出
項目圖示 「請囡仔來看戲」2025兒童戲曲巡演活動即日起跑



PAR表演藝術LOGO

PAR官網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Facebook圖示   Line圖示   轉寄給朋友   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