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的艺术中心「棚屋」近期正式揭幕。(Iwan Baan 摄 The Shed 提供)
纽约

全新艺术中心「棚屋」开幕 多元形式的育成基地

位于纽约曼哈顿Hudson Yard地区,历时十年兴建的全新艺术中心「棚屋」,终于在上月初开幕。这幢艺术中心从设计到兴建都备受瞩目,艺术总监普茨将之定位为无艺术类型限制、只呈现新作品的场所,从第一个月开幕节目的多样性就可以看出其企图心。但日后如何持续以作品吸引观众上门,也是「棚屋」未来的重大挑战。

位于纽约曼哈顿Hudson Yard地区,历时十年兴建的全新艺术中心「棚屋」,终于在上月初开幕。这幢艺术中心从设计到兴建都备受瞩目,艺术总监普茨将之定位为无艺术类型限制、只呈现新作品的场所,从第一个月开幕节目的多样性就可以看出其企图心。但日后如何持续以作品吸引观众上门,也是「棚屋」未来的重大挑战。

费时十年,耗资近五亿美元的全新艺术中心「棚屋」(The Shed)终于在上个月揭幕,自从林肯中心在一九六二年落成启用后,这是纽约唯一从无到有的艺术场地,因此整个过程都极受瞩目。

「棚屋」是个无艺术类型限制、只呈现新作品的场所,开幕头一个月的节目,有英国电影导演史提夫.麦昆(Steve McQueen)和音乐制作人昆西.琼斯(Quincy Jones)合制的美国黑人音乐回顾与展望,女高音芮妮.弗莱明(Renée Fleming)和电影演员班.维萧(Ben Whishaw)合演的音乐戏剧、作曲家史提夫.莱许(Steve Reich)与佩尔特(Arvo Pärt)的音乐在挂著艺术家利希特(Gerhard Richter)画作的空间里演奏、陈士争导演的功夫戏、还有碧玉(Björk)的演唱会。只能以五花八门来形容,每个节目不仅内容不同,还有不同的前后台后需求,而这也正是「棚屋」硬体设计的要旨,可以弹性调度,不管是小剧场、展览厅、流行音乐会、甚至户外演出,都可以安适其所。

专制新作的跨领域艺术中心

这些节目反映了艺术总监普茨(Alex Poots)的长处,把不同领域的艺术家拉在一起,打破传统高与低、严肃与通俗艺术的分界。普茨从英国曼彻斯特起家,在二○一二年到一五年主掌纽约公园大道军火库艺术节目期间,引进许多高成本高知名度的制作,打造出军火库是「Event艺术之家」的名声。

在此基础上,普茨把「棚屋」定位为专门委约制作新作品的跨领域艺术中心,确实是独树一格。而这幢建筑又有著最先进的科技,以及一个极炫目的、可以移动让室内变户外的玻璃帷幕外壳,难怪在筹备期间就备受关注。等到普茨证明他具有决定美国艺术机构成败最重要的募款能力,在开幕前就已经募集庞大的建筑费用及每年五千万元预算,就更让纽约其他表演艺术场所又羡又妒又害怕。

在成功开幕后,就得要靠节目好坏来见真章,如果吸引不了观众上门,再强的新鲜感也不能换成现金用。在这方面,「棚屋」有两个难关。

一个是内在的。艺术创作难保件件都是杰作,能不惨遭非议就是好的了。普茨让「棚屋」成为艺术家的实验室,动机值得鼓励,但这赌注下得也不小,长期下来,如果没法维持一定的水准,纽约观众有太多其他的选择,不必非去他那里不可。

有钱人的私人剧院?

另一个困难是外在的,即是「棚屋」所在地。这个叫做Hudson Yard的地区,位在曼哈顿中城以西,原本是纽约地铁列车的维修所。前任市长彭博曾以此地为纽约申奥的中心,企图大举开发,但被纽约人强烈反对,开发这廿八英亩地,得高架在铁轨之上,工程十分耗大,接下来又碰到廿一世纪初的经济衰退,没人敢碰。然而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顿,没有土地可以长久空置,「高线公园」的开发,把西边卅街以下带成纽约最潮的地区,紧跟其北的Hudson Yard,自然成为下一个开发目标。

后来标下的开发商规划的方向是让衣食住行娱乐都可以在区内达成,所有建筑都是摩天大楼,租金高昂,进驻的商家也都是名品,被批评为是「为百分之一的百分之一的人口」盖的玩乐场。

「棚屋」的定位因此十分尴尬,其存在的理由是给这个新开发地增添文化气质,有点妆点门面的意思,不异于是住在当地的有钱人的私人剧院。但普茨的理念却是要吸引不同地区和阶层的观众上门,打破艺术是菁英才能享受的成见,两者的矛盾,会不会在未来产生冲突,目前还未可知。普茨特别规划了一笔经费去培植社区不知名的艺术家,但这究竟是给了他们机会,还是如「棚屋」本身一样,只是给有钱人找了一个可以跟「社会正义」沾上边的花钱理由,也只有静观其变了。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