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琴家席夫的音乐之路走来始终如一,真诚地面对音乐,就像是他的信仰。(Nadia F Romanini 摄 鸿宇国际艺术 提供)
演出评论 Review

宛如置身天堂的演奏

席夫是以不露痕迹的微小变化,有计划性地呈现这卅段变奏,让这长达一小时的乐曲,增加许多小趣味,即使再次反复咏叹调(Aria)的最后一曲,也不会弹奏得与开始时一样,犹如带领听众进入神圣、奥秘的旅程,观看、聆听感受著音乐带给我们性灵的启示,享受著大自然最美好的声音,这是极有修为与精进的艺术家才能给予观者的礼物。

席夫是以不露痕迹的微小变化,有计划性地呈现这卅段变奏,让这长达一小时的乐曲,增加许多小趣味,即使再次反复咏叹调(Aria)的最后一曲,也不会弹奏得与开始时一样,犹如带领听众进入神圣、奥秘的旅程,观看、聆听感受著音乐带给我们性灵的启示,享受著大自然最美好的声音,这是极有修为与精进的艺术家才能给予观者的礼物。

安德拉斯.席夫钢琴独奏会 

10/26  台北 国家音乐厅

英籍匈牙利钢琴大师安德烈.席夫(Andras Schiff)虽是第二次来台湾演出,却是第一次在台北国家音乐厅登台亮相,全场巴赫的钢琴作品,令人深深地感受到巴赫音乐中的深奥与意境,犹如置身于色彩缤纷的教堂。

今年六十三岁的席夫,廿初岁年纪在里兹国际钢琴比赛得奖后,开始在欧洲乐坛崭露头角,与李斯特音乐院的同学柯西斯(Zoltan Kocsis)及朗基(Dezso Ranki)并称为匈牙利三杰。一头金发的席夫凭著如天使般的外貌,以及不愠不火、典雅的德奥传统演奏风格,犹如一股温煦的微风,不似卷起千堆雪般快速地引起众人瞩目,或是一股旋风之后,又瞬间消失匿迹的一片音乐家。从早年在英国唱片大厂Decca录了许多巴赫、莫札特、贝多芬至浪漫派德奥音乐家的唱片,到近年转向ECM重录巴赫《郭德堡变奏曲》(2003),音乐之路走来始终如一,真诚地面对音乐,就像是他的信仰,经年累月地琢磨,将音符奏出线条纹里异常清楚,旋律脉络走向异常清晰,才能将我们引领到形而上的音乐世界。

神秘、宗教般的音乐境界

这场音乐会只演奏三首乐曲,巧妙的曲目安排,让听众从义大利巴洛克华丽、声响丰富、世俗之美的《义大利协奏曲》,经过B小调法国风格序曲,充满戏剧性、矫饰风格的美感,下半场最后进入神圣、亦是巴赫集一生创作精华的《郭德堡变奏曲》。

席夫的演出,对当晚在场的听众而言,不只是一场钢琴独奏会,而是进入宗教般的神秘音乐境界,满怀心灵的悸动。声响华丽的《义大利协奏曲》,声部线条清晰、手指控制自如不在话下,重要的是每个声部的歌唱性与热情奔放的表现,犹如巴洛克时期画作中光与影所产生的动态与瑰丽色彩。第二乐章的宁静之美,在席夫指下清透的音色,将歌曲般地旋律,奏得犹如水中明月,随著水波静静地飘浮著,与第一乐章的动态形成戏剧性的强烈对比。B小调法国序曲,是台湾音乐会的罕见曲目,是巴赫写于莱比锡时期的作品;此曲为巴洛克组曲的结构,每个乐章都是舞曲,但席夫的演奏是朴实、倾向音乐内在的挖掘,结构严谨的诠释,使这些舞曲少了世俗的华丽,却多了份虔诚的宗教情怀。

艺术家送给观众的美好献礼

下半场的《郭德堡变奏曲》,应该是在场观众最期待的演出。席夫已经录过此曲两次,尤其是最后一次的录音,让他跻身该曲经典录音的行列,但是之后的公开演奏,席夫的诠释都稍有不同。台北场音乐会,其演奏的速度不是很快,尤其是在三拍子舞曲的第一变奏,似乎是以更接近人的呼吸速度,更具歌唱性。在诠释上,他讲求音乐的流畅性与音乐内在的变化,以及作曲家赋予每一种变奏音乐上的意义,而非外在的华丽与戏剧性,是转向内心的探索。在第四变奏的四声部赋格中,他以温柔、歌唱性的方式呈现,有别于过去以辉煌的氛围演奏,冲淡了赋格严谨格律的严肃。到了第十六变奏,自由地弹奏与加了一些装饰音,让这法国序曲的变奏更为华丽与辉煌,宣告第二部分的开始。他谨守每一次的反复,却也在每一次的反复中,有时给予装饰音,有时不给,目的就是要与第一次奏出时不一样,呈现不同的变化,展现北德新教的朴实,却也有巴洛克艺术的矫饰之美。

整体而言,席夫是以不露痕迹的微小变化,有计划性地呈现这卅段变奏,让这长达一小时的乐曲,增加许多小趣味,即使再次反复咏叹调(Aria)的最后一曲,也不会弹奏得与开始时一样,犹如带领听众进入神圣、奥秘的旅程,观看、聆听感受著音乐带给我们性灵的启示,享受著大自然最美好的声音,这是极有修为与精进的艺术家才能给予观者的礼物。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