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疏于推动剧情和发展主题,使得大多的创意止于插科打诨,让戏的格局变小了。(C MUSICAL 提供)
戏剧

从小品音乐剧中反思大格局

评C Musical《不读书俱乐部EP.1冬之梦》

此剧不论是故事前提、空间设定、角色雏形或音乐叙事等面向,都有不错的潜力,然而,疏于推动剧情和发展主题,使得大多的创意止于插科打诨,让戏的格局变小了。全戏虽不乏趣味,但过于四散,以致核心难以锚定;众角色像是乐器般各自有了鲜明的音色,但没有如音乐般流动的剧情来支撑、刺激,以致难有成长而显得单一。

此剧不论是故事前提、空间设定、角色雏形或音乐叙事等面向,都有不错的潜力,然而,疏于推动剧情和发展主题,使得大多的创意止于插科打诨,让戏的格局变小了。全戏虽不乏趣味,但过于四散,以致核心难以锚定;众角色像是乐器般各自有了鲜明的音色,但没有如音乐般流动的剧情来支撑、刺激,以致难有成长而显得单一。

C Musical《不读书俱乐部EP.1冬之梦》

4/1 台北 水源剧场

音乐剧剧团C Musical的代表作《不读书俱乐部》,自二○一四年制作以来,已于国内外演出多场,包括台湾、上海、韩国等地,试图以崭新的创作思维,建立有别于一般传统音乐剧的大叙事,开创了国内少见的小品音乐剧、影集式音乐剧、情境式音乐剧等风格。这出由张芯慈等人作曲、剧本集体创作而成的音乐剧,曲风温暖、愉悦,内容亲民、活泼,角色鲜明,富饶趣味,充满巧思。然而,在趣味、巧思之余,些许片段缺乏精练,角色少有探索,剧情显得散乱,整体仍欠疏理,到头来让人难以掌握其剧作核心概念。

角色曲风鲜明  却等不到故事推展

全戏以〈When You Open Your Book〉一曲开场,戏中六人一字站开,一次让所有角色俐落亮相,哼唱轻快而悦耳的旋律,活泼地揭开了序幕。之后,随即由主角「午吉」唱起〈柏林的雪〉,向观众叙述自己开书店的经过和原由,为全戏谱下了背景铺陈,也定下了温暖的基调。这间以德文Warten(中译为等待)为名的书店,是午吉的旧爱回忆,也是他守候旧情人重回的驻点,舞台设计让空间以木色为主,怀旧而温暖,朴实而亲切。整体在演员亲述说明、歌曲充满介绍、空间充满暖调的交互作用之下,更进一步地拉近了场上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不仅是看戏也是逛书店的民众,打下了跟现场交流上一个良好的互动基础。

接著,书店店长午吉连续以〈「它」不是我哥〉、〈午吉他开了一家书店〉、〈我很坏〉、〈杨暄的咏叹调〉等四首歌一一介绍其他角色出场,包括午吉妹妹、阿海、杨暄、管区警察等。这些歌各自殊异的曲风和唱腔,包括R&B、京腔等,不仅呈现出这些角色迥然不同的个性,也让听觉上多了不少色彩。不过,开场至今的这五首歌,花了相当长的篇幅,除了介绍角色个人形象和角色之间关系的功能之外,就内容而言,对剧情推展几乎没有更进一步的帮助,使得剧情在长时间无法推动的情况下而显得冗长、停滞,也让本来丰富而美妙的创意容易变得昙花一现。事实上,这些介绍功能为主的歌曲,是可以在一首歌内完成的,例如《拜访森林》Into the Woods的序曲即可为一范例,借此可让场景主题更聚焦,也让各组角色得以串合,更可将篇幅让位给其他可能的剧情发展。

更可惜的是,这场「等待」的情境旅程,几乎没有危机,始终不见起色,一直到了开头过后五十分钟左右,当店长在旁人激励之下,有了筹组读书会的想法,以此来吸引一些「不读书」的人齐聚一堂,在剧情上才看似有了新的事件刺激。在此之前,已错失了许多发展剧情的契机,但,更令人惊讶的是,等了半天,读书会也始终未出现,这想法也不知怎么地就无故地消失了、被角色给遗忘了。一路上,角色们陈述了各自的小问题,例如午吉无事地等著旧情人、妹妹与阿海想办法重振午吉精神、杨暄顺利地留在书店里打工、管区警察遇见了心仪对象、另一位女子谈到自己因为不懂尼采而被热爱阅读的男友分手,在各自的段落或歌曲里,都有各角色在音乐上鲜明的主调,但段落之间各自独立,因果交集甚低。除了警察为了追求真爱而付诸实践之外,其他角色要不始终从旁观望,或没有问题顺利获得解决,亦少有后续行动。渐渐地,在这离散而失焦的剧情迷宫中、过度天真而烂漫的无争世界里,角色们——以及观众们——不停等著,等著、等著,也失去了方向,以至于结尾即使一味乐观天真的主角午吉获悉旧情人已经另嫁他人而感到醒悟,如此醒悟也因全戏缺乏铺陈、连结、堆叠、聚焦,而显得力有未逮。

歌曲有巧思  从「坏」到「呆」使人物更立体

由于剧情串接并不密合,因果连结并不强烈,使得整场歌曲大多停在介绍、说明层次,一方面虽以歌曲缩短了跟观众之间的距离,让此戏变得亲切;但另一方面在歌曲表现上缺乏彩度和能动。有时,一些充满能动性的段落提供了不错的入歌时机,却未入歌。例如,杨暄在教导午吉让阅读更有趣的方法,带领他加强标点、加重语气、身历情境,这段充满了扮演、声音及书本之间的关联,也推动了两人之间的角色关系;午吉因精神状况不稳而就医过后,变得大彻大悟、全然正向,对于任何事情都认为是上天「安排好的」,呈现出角色鲜明的立场,更是重要的心境转折。这些段落,皆重复了数次,产生了一种节奏韵律及音乐主题,是非常好的入歌点,若入乐、入歌,能让段落更聚焦,特别是在其他段落略显松散的情况下,似乎更应该利用这样的时机。

即便诸多歌曲有待发展,但曲目中仍不乏有趣的巧思。例如,〈伟哉尼采〉一曲,巧妙地将哲学与爱情比拟,表述了女子因不懂哲学而被男友分手的心境,呈现了角色困境,某种程度上,也对照了午吉恋情的状态。全剧歌曲写得最好、最有戏的一首(或一组),要算是由管区警察所唱的〈我很坏〉与〈我恋爱〉。前者简单却精准地形塑了角色自认为自己坏到底的形象,也清楚地陈述一堆坏事的细节;到了后者,管区在阿海的引导之下,实践了许多把妹搭讪招数,却也因他神经大条、思考简单而弄巧成拙,使得本来的「坏」,经过了爱情的软化,而变得「呆」。这两首歌曲,完整掌握了音乐剧构作技巧中歌曲再现(reprise)的功能,以类似的旋律,同样含有威尔第经典歌剧《茶花女》中〈饮酒歌〉的变奏,暗示了享乐与爱情的主题,亦成功地呈现出角色从「坏」到「不坏」的反差态度和处境,让该角色变得更加活泼且立体。

总的来说,此剧不论是故事前提、空间设定、角色雏形或音乐叙事等面向,都有不错的潜力,然而,疏于推动剧情和发展主题,使得大多的创意止于插科打诨,让戏的格局变小了。全戏虽不乏趣味,但过于四散,以致核心难以锚定;众角色像是乐器般各自有了鲜明的音色,但没有如音乐般流动的剧情来支撑、刺激,以致难有成长而显得单一。即使用情境式影集的概念来包装,每一小集也该有自己的主题,而整套影集的主轴更是由每一小集的旅程下来所共组而成。因此,就制作长远规划来看,此剧或许得以更宏观、更全面的角度来重整架构,重思音乐和戏剧之间的关系,才不致可惜了原本良好的素材,进而让小品的长成也能饱满而厚实。

 

文字|吴政翰 台大戏剧学系、台北艺术大学剧场设计系讲师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