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雅岚(林韶安 摄)
聚光灯下 In the Spotlight 梨园戏旦角

林雅岚 出走传统 触探身体的无限可能

出身舞蹈系却因缘际会被传统戏曲吸引,又踏入梨园戏的林雅岚,曾演出江之翠剧场《朱文走鬼》第一版中的「一粒金」,更学习过日本舞踏、印尼宫廷舞,也与欧丁剧场大师尤金诺.芭芭合作。对林雅岚来说,这些过程让她进一步思考亚洲国家在传统表演上的通则,也使她反思在梨园戏或舞蹈的表演问题,试图去找到动作方法;重要的是,从中学习传统素材如何在当代剧场里应用。

出身舞蹈系却因缘际会被传统戏曲吸引,又踏入梨园戏的林雅岚,曾演出江之翠剧场《朱文走鬼》第一版中的「一粒金」,更学习过日本舞踏、印尼宫廷舞,也与欧丁剧场大师尤金诺.芭芭合作。对林雅岚来说,这些过程让她进一步思考亚洲国家在传统表演上的通则,也使她反思在梨园戏或舞蹈的表演问题,试图去找到动作方法;重要的是,从中学习传统素材如何在当代剧场里应用。

2020台湾戏曲艺术节

江之翠剧场《朱文走鬼》

4/44/5  1430   4/4  1930

台北 台湾戏曲中心小表演厅

INFO  02-88669600

二○○六年,江之翠剧场与日本「友惠静岭与白桃房」以梨园戏结合日本舞踏的美学形式合作《朱文走鬼》,从传统的可变与不可变中创造古典戏剧在现代剧场的可能。当年在剧中饰演一粒金的演员林雅岚,原是舞蹈背景,因缘际会接触梨园戏,又先后前往日本学习舞踏、远赴印尼学习宫廷舞,并多次与欧丁剧场大师尤金诺.芭芭合作;让梨园旦科的身体特质,融入亚洲各国传统表演训练,打破东、西方文化的隔阂,进而探索演员身体的本质。

进入梨园戏世界后 再到舞踏的磨心过程

就读北艺大舞蹈系的林雅岚,因李柏君老师的京剧武功身段,而对戏曲产生兴趣。在学期间,也向吴素君老师学习旦行表演,学演〈思凡〉。二○○○年前后,北艺大邀请浙昆的汪世瑜老师授课,她把握机会,近距离感受昆曲名家的魅力。在期末呈现时,与汪世瑜老师共同演出〈惊梦〉。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在吴素君老师的询问下,进入江之翠剧场,但她坦言,「我那时候完全没有看过,也没有听过梨园戏三个字。」

二○○四年,团长周逸昌出于对演员的追求,希望团员们去申请「文基会」的舞踏交流项目。然而,对于刚接触梨园戏不久的林雅岚来说,舞踏又是未知世界。到了东京发现,「它是很前卫的东西。」她说:「学习另一个领域的事物,可以更了解自己有什么,增加自己的可能性。」尽管她去日本时对舞踏没有概念,仍抱著尝试的心情。

她坦言,刚开始接触时觉得非常困难,「我们学舞蹈大部分都是从外形模仿老师,但舞踏完全是在讲内在意象,那时候很痛苦。」林雅岚被要求把自己想像成是一只孔雀,并想像身上的毛是破破烂烂的,可能有沙子、有土,「我就觉得天哪,我怎么那么没有感知能力!」回忆那时上课的情景,除了巨大压力外,每次下课都让她有重生的感觉,「我觉得心很累,你必须让自己在那个状态,其实蛮磨那个心的。」与舞踏的「适时」相遇改变了一切,给了她重新看待传统的方式。

追求内在与外在的和谐一致

她强调,梨园戏是高度程式化的表演,「十八步科母」的基本功要求,在梨园戏里的每一个动作、步伐都有固定的意思;但舞踏讲求的是完全内在的,没有程式化的问题。「像是我们两个都同时做这个动作,虽然动作一样,但我们可能要表达的内在不一样,光这个姿势没有办法说什么,这和梨园戏不一样。」若是如此,那结合梨园戏与舞踏的《朱文走鬼》是如何做到的?

她进一步解释,「如果要从外在的动作上来分析,的确,两者在身体上表现出的质量是不一样的,但舞踏的重点不会是在外在。」舞踏并没有特定形式,所以在演梨园戏时,不觉得有冲突。若是从表演者的内在状态来看,「当我专注于舞踏的片段,感觉到自己更下沉,像是沉进水里,而周围像是有烟雾,身体变成粒子,彼此呼吸著,投射是放射状的。梨园戏的时候,粒子聚成明晰的形体,投射比较是聚焦的。」她强调,舞踏讲求的是表演者的内在与外在达到一致的状态,「当我在演梨园戏,若是内在与外在做到刚好的时候,她(舞踏老师)可能也会称我是一个舞踏手。」

传统不变的是一直在变

江之翠剧场走的是实验剧场路线,与其说是保存传统,应该是从传统出发,试图与现代剧场的语汇连结。因此,林雅岚也多次跟欧丁剧场的尤金诺.芭芭进行工作坊训练,对她来说,这让她进一步思考亚洲国家在传统表演上的通则,也使她反思在梨园戏或舞蹈的表演问题,试图去找到动作方法;重要的是,从中学习传统素材如何在当代剧场里应用。

由于是非科班出身,林雅岚看待「传统」事物时,都保持著怀疑的眼光。像是某些戏曲动作的形成,是出于当时表演者自身的肢体不协调,还是刻意利用不协调的身体,欲达到某种表演效果。她在思考、解构身体动作的过程中,形成属于自己的身体观与表演观。她深信,只要学过不同东西、受过不同训练,都会留下痕迹。

她也不愿把自己归类在现代或传统二分的概念里。不讳言地表示,以前还会常常为了谁比较正统而觉得在意,但现在对她来说,孰是传统?孰是正统?都不是最重要的。她让自己单纯地回归到演员身分,一个不断挑战自我、探索身体能力的表演者。「它有个形、目标或属性,你就要为这个东西做准备。」

同时,她也不特别强调跨界或跨领域。「我接触到不一样领域的时候,会互相学习,试著趋近某些东西。就像周老师带著我们去学舞踏、印尼宫廷舞和欧丁剧场合作,这些都不是要找形式上的跨界。」与此相比,重要的是身为一名表演者,在表演能力上是否能够持续追求与累积。

《朱文走鬼》强势回归  如老友再续情缘

现在的林雅岚除了是母亲,也在大学任教。她打趣说,有时会怀疑现在的自己,还是不是表演者。曾经,她在课堂上给同学们看以前《朱文走鬼》的演出片段,然后问学生说:「我有没有进步?」学生们只觉得老师演的一粒金很可爱。

若和当时刚进剧团相比,「那时许多东西都还在摸索,重演的意义感觉像是再续情缘,有再次合作的机缘,会蛮珍惜它的。」除了是久别重逢的感觉,更现实的是,「若有机会让更多人看到梨园戏的好,重新拿这出戏来演,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同当年有许多人,因为江之翠剧场、因为《朱文走鬼》而看到梨园戏的美。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人物小档案

  • 大学毕业后加入江之翠剧场至今,2004年获选第二届文创菁英,赴日本「友惠静岭与白桃房」学习舞踏,并参与该团演出。
  • 2006年演出《朱文走鬼》里的一粒金,该作品获第五届台新艺术奖「表演艺术类」首奖。2008年起,受邀参与欧丁剧场艺术节,并演出尤金诺.芭芭(Eugenio Barba)作品The Marriage of Medea(2008,丹麦)、Ur-Hamlet(2009,波兰葛罗托斯基艺术节)等。2010年于法国巴士底歌剧院演出《朱文走鬼》。
  • 现任教于国立台北艺术大学舞蹈学系,近期完成「拉邦动作分析」第三期课程认证。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