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柏伸的《第十二夜》以三○年代上海爵士乐为背景,铺陈爱侣间的浪漫故事。(台南人剧团 提供)
戏剧 爵士音乐剧《第十二夜》

打造莎翁音乐剧品牌 用歌解决一切事情

台南人剧团制作,吕柏伸导演、柯智豪作曲、赵启运作词,改编原著的《第十二夜》爵士音乐剧,将演出背景设定在三、四○年代的上海滩百乐门,以爵士乐为基底,呈现陷入爱河时,众人的贪、嗔、痴、慢、疑,以现场乐队搭配唱演俱佳的一票优秀演员,说学逗唱演出每位恋人「当局者迷」的痴狂喜剧。

台南人剧团制作,吕柏伸导演、柯智豪作曲、赵启运作词,改编原著的《第十二夜》爵士音乐剧,将演出背景设定在三、四○年代的上海滩百乐门,以爵士乐为基底,呈现陷入爱河时,众人的贪、嗔、痴、慢、疑,以现场乐队搭配唱演俱佳的一票优秀演员,说学逗唱演出每位恋人「当局者迷」的痴狂喜剧。

台南人剧团《第十二夜》爵士音乐剧

10/5  19:45   10/6~7  14:30

10/6  19:30   10/12  19:45

10/13~14  14:30   10/14  19:30

新北 淡水云门剧场

INFO  02-28924861

二○一四年蔡柏璋在台大戏剧系带学生制作了结合宝莱坞歌舞元素的《第十二夜》,彼时吕柏伸便有自己执导一版的打算。过去几年台南人带著《木兰少女》四处巡演,常有演出商洽谈合作却因规模过大而止步,「辜怀群老师建议我们推出一些规模适合巡演的音乐剧,讨论后决定以『莎士比亚音乐剧』为品牌,陆续改编莎翁作品演出。」吕柏伸回忆一五年与柯智豪前往乌镇戏剧节制作《马克白》,对柯利用重金属摇滚乐风改编女巫台词的功力相当惊艳,这次即邀柯智豪加入,加上长期合作的编剧赵启运,莎士比亚音乐剧系列的核心班底自此成形。

三○年代上海  爵士歌舞演莎剧

「一看剧本就联想到上海,穿著帅气西服做戏中的军火买卖或是械斗,好像都很合理。」吕柏伸表示,「三○年代的上海像是孤岛,扰攘浑沌之余又歌舞升平,柯智豪提议以当时上海盛行的爵士乐为背景,新写的曲子里头藏一些当时上海老歌去呈现时代氛围。」吕柏伸与赵启运先从剧本中挑选能改写或增添歌曲的段落,再动工写词;赵启运则从老歌词里的用字遣词臆测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代入《第十二夜》剧本的歌词写法。

吕柏伸希望能做到歌与戏同样比重,音乐剧不该只是话剧加上唱歌,不能每逢开口唱歌、事件就停止不推进,「从《木兰少女》我们就在做这样的尝试,让歌词成为角色情感或欲念的延伸。」吕柏伸表示制作音乐剧难处颇大,除了预算限制外,音乐剧通常不只音乐,还有戏剧与舞蹈,「和王希文合作让我学到许多,他很在意动作跟音乐同步流动,即使只是三拍转折也要衔接契合,我也更意识到音乐与动作编排的层次。」

同样与王希文多次合作,赵启运坦言受其影响甚深,但柯智豪的创作模式却与王希文截然不同,开宗明义便说:「歌词随你写,我以不更动歌词为最高原则。」看似无所局限,赵启运心中却满是疑问:「这么随意吗?那我就赌一下,先写再说,写了一堆字数超多的歌,心想他写不出曲应该就会退件。」当柯智豪将试听带寄回,赵启运才发觉最初的允诺并非玩笑,「他把三首歌打破重写成一首,非线性结构的曲子却能包含了两、三条戏剧线,写出我根本意料不到的音乐结构!」

说唱之时  总有旋律川流其间

三度撰写音乐剧本,赵启运这次给自己的挑战是:「尽量用歌曲解决一切的事情。」戏歌并行且音乐不间断,把歌词写得像韵文、把台词写出节奏,让说话与唱歌仿佛共有旋律串流其中。「虽然场景设定在上海,但写作时我并不拘泥这点;写上海,我不一定写得比上海人好,何况这出戏是台湾团队在台湾演出,最重要是找到与观众的共鸣。」赵启运在剧中埋藏了许多当代年轻人共感的伏笔与指涉,希望在百乐门包装下依然能让观众感同身受,「对我来说,这出戏最重要就是娱乐观众。」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