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希腊神话中,音乐是神的产物,被用以来治病、抚慰人心或者展现神力。图为神话中的传奇音乐家奥菲欧(右)与妻子尤丽狄丝。(本刊资料室 提供)
焦点专题(二) Focus 从无,到无限——2018新点子乐展 音乐为何存在?

从神、君、人到非人 无限可能在未来

音乐从古至今,从服务教会或贵族,渐渐独立成为纯艺术,其创作的中心,从过去围绕著神,慢慢到君,再慢慢到「人」,现在更扩及整个自然宇宙,进入了形而上的「非人」境界。廿一世纪,音乐的创作与欣赏已突破过去的藩篱,迈向了更宽广的未来与可能。

音乐从古至今,从服务教会或贵族,渐渐独立成为纯艺术,其创作的中心,从过去围绕著神,慢慢到君,再慢慢到「人」,现在更扩及整个自然宇宙,进入了形而上的「非人」境界。廿一世纪,音乐的创作与欣赏已突破过去的藩篱,迈向了更宽广的未来与可能。

上古时期——音乐的神秘力量

在希腊神话中,音乐是神的产物,阿波罗、安非翁(Amphion)、奥菲欧用它来治病、抚慰人心或者展现神力。无独有偶,我们也在《圣经》中有关大卫王及所罗门王的故事,看到了类似的传奇,也因此,音乐成了上古文明祭祀礼仪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用以歌颂太阳与艺术之神阿波罗的七弦琴(Lyre),用以朝拜醇酒与戏剧之神戴奥尼修斯的双管笛(Aulos),便成了古代人类向神祇礼敬与沟通的重要媒介,换言之,上古的音乐,与超自然力有著难以分割的关系。

除了祭仪,古代音乐与舞蹈、诗歌也有著紧密的连结,歌颂酒神的赞美诗,其诗文中的音步、格律无形中影响著音乐的节奏与强弱变化。这一点在中国亦然,孔子收编的《诗经》,就是三百多首北方民歌的汇集,即便《诗经》的歌调早已亡佚,但由此可知,不论中外,早期音乐的发展,许多是从歌唱而来。这个情形在希腊悲剧(Tragedy)中也不例外,这古希腊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剧种,主要由合唱、独白、对话所组成,演出时伴随著歌队与乐队,这是目前有文献可考,西方音乐较早的演出形式与样貌。

早期的音乐被认为有洗涤人心的功用,希腊哲人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甚至主张:良好人格的教育养成,除了透过学问、运动外,还须借由音乐来启迪心智,如此才算完整。有趣的是,在大约同时期的中国,也出现相同的主张,我们在《孝经》中看到了这么一段记载:  

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夫乐者感人情。乐正则心正,乐淫则心淫也。

周朝礼乐制度完备,也影响了孔子的音乐观,孔子不但自己弹琴,也认为音乐是人心灵与情感的流露,美好的音乐可以启发人内心的善根,反之亦然。

君权时期——中世纪音乐的圣与俗

进入君权时代,音乐的发展主要以教会和贵族为主,这是因为当时有机会受教育、能识字的多为神职人员和贵族之故,但这并不表示民间音乐没有发展,只是并未留下文献记载不可考而已。这和《诗经》、唐诗、宋词的旋律皆已失传是同样的现象。换言之,由于教会和宫廷留下了文献,我们才得以一窥中世纪音乐的部分样貌。

西元三一三年,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赦令」(Edict of Milan),正式承认基督教为合法宗教,并宣布保障境内宗教信仰自由,而君士坦丁自己也受洗成为基督徒。随著基督教信仰的扩展,教会音乐如圣歌、诗篇、礼仪音乐也开始迅速发展。长达千年的君权时代,宗教音乐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到十八世纪,巴赫的年代,音乐有极大的部分仍是在服务宗教——弥撒曲、经文歌、圣咏等等。一般的平民虽多文盲,但走进教堂,看到彩绘玻璃上的圣经故事,随著弥撒或礼拜时的颂唱,耳濡目染,便也将圣经中宣扬的美德根植于心,进而能实践于生活中。

君权时代世俗音乐的发展主要以宫廷为中心,十一世纪左右在南法宫廷兴起的游唱诗人(Troubadour)最为著名。受过良好教育、有文采又擅音乐的贵族,自己谱曲填词演唱,内容大多攸关宫廷之爱,少部分关于政治或道德。游唱诗人文化稍晚亦出现在北法(法文Trouvères)与德国(德文Minnesänger),并在十三世纪达到颠峰,它后来的没落也象征著欧洲封建制度的式微与平民文化的崛起。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