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奕伶在大都会博物馆表演《如实曲径》。(Stephanie Berger 摄 大都会博物馆 提供)
纽约

大都会博物馆展演《如实曲径》 多元舞者参与演出

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重新开张,在九月时呈现了三场旅美台湾艺术家李明维的《如实曲径》。为防疫情,大都会有许多管制,之前七天开放,现在每周休息一天来消毒,《如实曲径》的演出,就是在休馆的周三。这次展演并与美国著名编舞家比尔.提.琼斯合作,对舞者的挑选也强调肤色、性别、性向上的多样性。包括琼斯舞团的台裔舞者刘奕伶也参加了演出。

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重新开张,在九月时呈现了三场旅美台湾艺术家李明维的《如实曲径》。为防疫情,大都会有许多管制,之前七天开放,现在每周休息一天来消毒,《如实曲径》的演出,就是在休馆的周三。这次展演并与美国著名编舞家比尔.提.琼斯合作,对舞者的挑选也强调肤色、性别、性向上的多样性。包括琼斯舞团的台裔舞者刘奕伶也参加了演出。

大都会博物馆是纽约疫情下第一波解禁的文化机构,重新开放的大都会,在九月呈现三场旅美台湾艺术家李明维的《如实曲径》,成为半年以来少有的全新艺术表演。 

纽约市是美国最早受武汉肺炎侵袭、灾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但也是美国防疫管制最彻底的地区之一,州市政府在三月底就限制室内公众聚会,所有艺文场所,包括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剧院、百老汇都因此关闭,许多公司行号自行让职员在家上班,大多数民众也都遵守在公众场合戴口罩的规定。经过六个月的刻苦,终于让病毒扩散率降低到可以恢复某些公众活动的程度。

与比尔.提.琼斯合作  特选多元舞者

疫情虽然减轻,警报并没有完全解除,重新开放的大都会博物馆,有许多管制,像是人流量只有四分之一,门票有时间管制,进场要戴口罩,参观者要保持安全距离,之前七天开放,现在每周休息一天来消毒。《如实曲径》的演出,就是在休馆的周三。

台湾的爱艺者对《如实曲径》应该不陌生,因为这个作品早于二○一五年就在台北市立美术馆首演。在一片黑色的地板中央摆著一堆白米,拿著扫帚的赤脚舞者把白米扫成不同的图案。李明维的灵感来自缅甸的庙宇,他说进庙时都要赤脚,但因为庙里有许多志工在打扫,所以地面都很清洁。

《如实曲径》之前还在巴黎的庞毕度中心演过,大都会这次演出与之前不同,是多了一个创作伙伴:纽约著名编舞家比尔.提.琼斯(Bill T. Jones),有现场的音乐,对舞者的挑选也强调肤色、性别、性向上的多样性。另外一个不同,则是没有预料到,那就是因为疫情没有现场观众,而是透过网上直播。

纽约的演出分别在三个周三下午,每次在馆内不同区:大厅、中国佛像厅和Charles Engelhard中庭。每次三个舞者,每人九十分钟。九名舞者包括琼斯舞团的台裔舞者刘奕伶和华裔舞者张慧望、纽约市立芭蕾主舞者Sara Mearns、资深现代舞者David Thomson、变性舞者Linda LaBeija、变装舞者Ragamuffin(Jesse White)、非裔舞者Nayaa Opong和Brian "HallowDreamz" Henry。

扫帚的用法,与毛笔有相通处,扫出的图案,也有点书法的感觉,从舞者的动作与米图的关联,让人想起华裔编舞家沈伟让舞者用身体画画的Connect Transfer。而米图忽生忽灭永不存在的变化,又让人想起林怀民的《水月》。

服装与动作一致  随舞者与场地变化

舞者的选择虽然强调多元,但表演本身,其实是尽量减少表面的不同,像是每个人的服装都大同小异,以南亚的沙丽为基形,反映佛家不在乎外相直求本相的用意。动作受到扫米这个基本要求所限,仪式性和内观性大过个别风格。但在这个限制下,每个表演多少还是有些不同,像是张慧望有国术根柢,Ragamuffin似乎特别强调阴柔之美,David Thomson的独臂扫法,则是化柔为钢。场地的不同,也给三场演出带来不同的感觉。第三场的舞者出场时执扫帚的方法与前两场不同,似乎就是受到环绕的新古典雕像的启发。第二场药师像的壁画,则和地上的图案特别呼应。

或许最大的不同,是观看方式的不同。这个表演对舞者来说有点修行的味道,就观众来说也应该有些静思冥想的效果,所以最好的观赏方式应该是在现场选定一个角度,任由时间流逝不为所动。但是大都会的网播,镜头不断变换,不断逼迫观赏者调整目光,不能进入忘我的境界。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