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表演藝術》電子報 2023年11月22日

如無法順利瀏覽內容,請按此處

台上的揮灑與背後的沉思

楊書涵

學習好好做人,而非做一個好人

回憶早期與樂團合作的時候,他花很多時間拿捏自己與音樂家們的距離,這也是諸多青年指揮家的面臨的困境——眼前全是功力深厚的資深演奏家,自己要以什麼姿態「指揮」他們呢? 對此,楊書涵深入說明,「你畢竟站在那麼多人面前,難免就是會受到一些攻擊,或許也不能說是攻擊啦,不過的確,隨時會有各式各樣的問題朝你衝過來,而你又必須在當下得馬上處理,早期會遇到很多問題,更像是一種試探、或者是考驗,多的是你沒預料到的狀態。」


閱讀文章


台上的揮灑與背後的沉思

曾維庸

在音樂裡,人那麼渺小卻有那麼多幸福

對於時間的體會,他先談的不是節奏與樂譜,而是肉身被時間磨損後的感受。心理學上有一個很美的詞彙「心流」,意指人全神貫注於某事,沉浸到忘記時間的心智狀態。然而,即便心神感覺不到時間,身體也確實在時間的齒輪中被刻刻消耗著。


台上的揮灑與背後的沉思

吳曜宇

在一條孤獨的路,找到不同的眼睛

指揮的工作,倘若最終只剩下思考如何指揮的話,反而影響你去思考美的認知,影響你如何通情達理。所以如果真要解釋,我會說指揮就是處在一個無法停止思考的狀態,不只是音樂,而是思考身而為人,各種生活的處境。




劇場永續 A to Z

History

「永續」概念的發展簡史

從英文來看,永續性Sustainability是由sustain+ability 組合而成,sustain意思是「支持某人或某事,使其能夠持續生活存在」,ability是指 「能力」,合在一起簡言之,就是「可持續的能力」,因此「永續性」,也常被稱為「可持續性」。 2012年聯合國永續發展大會(Rio+20)以「我們想要的未來」為題,提出新永續發展典範,強調消除貧窮,促進永續、包容與公平的經濟成長與社會發展,改變不永續的消費生產模式,保護生態系統與自然資源的永續發展。




Live 劇場永續 A to Z

Live

建立核心理念,打造節慶活動的永續可能

雖說產業規模天差地別,模式難以複製,但表演藝術的現場演出與藝術節慶又有什麼做法,打造環境友善的現場演出?月前甫落幕並獲荷蘭非營利組織「綠色目的地基金會」的「2023全球百大目的地故事獎」的「月光.海音樂會」,將永續落實在企劃執行的每一個小環節,策展人吳淑倫指出:「核心價值要抓好,跟在地環境作因地制宜的設計,是永續的基本」零廢棄從每一件小事開始。




Material for the Arts 劇場永續 A to Z

Material for the Arts

回收儲存創作材料,支援更多的藝術創生

山峸製作設計這幾年對外推廣永續價值時,也運用環保思維打造出類似的巡迴作品,是一檔稱作《製仗販劍》的永續製作展,展出以廢料打造而成的各式武器和兵器。山峸擁有自己的布景製作工廠,而工廠總是會剩下很多的木材邊角廢料,大部分都會被丟棄,讓我開始反思:不管是布景製作還是展場木作,難道只能一次性的使用木料嗎?於是我們反轉了廢料的思維,重新賦予了廢料更多的意義,2021年尾展出後,每年陸續收到4到5次的邀展,也達到山峸向更多人推廣永續製作的價值。




巴黎

秋天藝術節9月啟動

2檔限地演出為奧運暖身

義大利編舞家Alessandro Sciarroni在20世紀初興建的公共泳池,為巴黎奧運揭開序幕。《IRIS》融合游泳競賽和阿卡貝拉合唱,表演者除了12位演唱中世紀宗教音樂的合唱者,還包含7位青壯年泳者,其中4名是殘疾人士。


倫敦

導演阿米特.夏爾瑪

接任布侖特區窯劇院藝術總監

有身體缺陷的夏爾瑪在舞台與銀幕上一直堅持聾啞人士與身障人士必須有一定的代表性。身障人士常說:『沒有我們的參與就不要替我們做決定』,我們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要把這句話付諸實踐,從劇院組織領導階層做起。」




紐約

踩到中國紅線

《天安門:新音樂劇》男主角辭演

鳳凰城劇團的《天安門:新音樂劇》近期備受注意,傳聞有不少幕前幕後人員因擔心觸怒北京而不敢參與。劇組在8月下旬宣布百老匯演員Zachary Noah Piser將擔任男主角,第二天,人正在中國迴演的Piser就在他的IG上宣布「我已經辭演音樂劇《天安門》。」


  柏林

反思後殖民結構的場域

瑙寧街劇院獲「聯邦劇院獎」首獎

得獎理由為:「該劇院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在藝術和日常生活中能夠『反思後殖民結構』的重要場域。」「不僅只是首次,我們在這裡(透過表演藝術)聽到了後移民族群的聲音,而正是在這裡,『後移民戲劇』這個術語被發展出來。」




分隔線

看更多

分隔線
項目圖示 【藝訊】非常林奕華舞台映画2024台北.前導講座
項目圖示 【藝訊】串聯各地藝文場館 「創意熟成平台」重返北藝中心
項目圖示 【藝訊】臺灣豫劇團搬演新作《長安花》 出版《梆聲傳唱:臺灣豫劇70年》
項目圖示 【評論】關於劇場會遇地方後的技藝思考



PAR表演藝術LOGO

PAR官網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Facebook圖示   Line圖示   轉寄給朋友   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