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介紹 Materials for the Arts(MFTA),我會說它是一個結合「永續環保」及「社區服務」的藝術創生組織,核心價值在用對地球更友善的方式支持創作,並關懷社區、推廣藝術。MFTA 由美國紐約市政府支持,透過捐贈、回收及倉儲各種創作會用到的物品(包括手工藝材料、美術用品、居家裝飾、文具,甚至是戲劇服裝及舞台道具等等),支持各式創作者(包含老師、學生、志工、藝術家)以環保永續的方式做作品,也鼓勵創作者們捐贈創作後剩餘的材料。 2018 年,MFTA 就從紐約市各大企業和個人收集了771公噸可重複使用的材料,免費提供給推廣藝術教育的非營利組織、公立學校和市政機構,除了倉儲及回收創作媒材,MFTA 還會定期舉辦活動、分配資源,針對社區推廣藝術,舉辦工作坊、藝文活動。
在 MFTA 的官方社群上,可以看到不少應用材料倉儲服務的作品,但特別吸引我的是一台造型怪異的巴士,它的外觀像是一隻長滿藍綠相間、既像觸角又像海帶的巨大毛怪,還會眨眼挑眉,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它是用不同的布料和毛球所製作而成,內部裝飾著數萬顆回收珠子,在巴士的天花板組成色彩斑斕的壁畫——這些媒材都是永續利用 MFTA 的材料製作,連巴士本身都是再利用。巴士前身是矯正機構的接送巴士,經過藝術家的變裝和改造後在紐約市巡迴,變成一台四處帶給人們美麗和希望的「人民巴士(People’s Bus)」,除了推廣 MFTA 的精神,也為不同社區帶來獨特的藝術體驗。
會對這件永續利用材料所製作的人民巴士特別有感覺,是因為我聯想到山峸製作設計這幾年對外推廣永續價值時,也運用相同的環保思維打造出類似的巡迴作品,是一檔稱作《製仗販劍》的永續製作展,展出以廢料打造而成的各式武器和兵器。山峸擁有自己的布景製作工廠,而工廠總是會剩下很多的木材邊角廢料,大部分都會被丟棄,讓我開始反思:不管是布景製作還是展場木作,難道只能一次性的使用木料嗎?於是我們反轉了廢料的思維,重新賦予了廢料更多的意義,2021年尾展出後,每年陸續收到4到5次的邀展,也達到山峸向更多人推廣永續製作的價值。
山峸的《製仗販劍》與 MFTA 的《人民巴士》最大的共通點,就是讓觀眾看到「永續製作」並不是藝術產業裡追求更永續環保的手段,而是為大眾創造更有溫度及意義的行動和改變。每次《製仗販劍》展出時,武器的造型最常吸引到親子,讓孩子把玩武器道具的同時也培養永續思維,只要願意發揮創意,廢棄物就能變得非常有魅力!讓這樣的觀念永續向下一代傳承;《人民巴士》上則使用到一項特別的材料,是來自一位已逝世的藝術家Bobby Anspach,他的作品中有大量使用到彩色的毛球,過世後由他的家人將這些材料捐贈到MFTA,讓人民巴士不僅在材料上創造永續意義,也讓藝術家的精神能永續留存。
由於紐約腹地大可以擁有大型工業廠房,藝術市場龐大、公益與慈善活動頻繁,在打造MFTA這類服務時較容易達到供需平衡。但反觀台灣先天腹地太小、倉儲成本昂貴的限制,加上國內藝術產業的產值也不高,非常難出現這樣的組織。若是有機會,期盼 MFTA 體現的價值能給國內政府與企業作為參考,或許是開放因少子化而退場的校園、媒合傳產企業的工業廠房,讓更多道具和材料能有空間可以存放,再來打造完整管理與營運系統,在不久的將來,讓永續和藝術的價值被更多人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