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特刊以表演藝術為切面,重探冷戰後至今的東亞、東南亞至南島地緣政治中的文化生產。我們以「地緣」、「身體之間」、「機構現場」這3條路徑進入,嘗試在亞洲與台灣的複雜牽扯中抽絲剝繭,透過跨國、跨區域的參照視線,一窺劇場創作者、編舞家、編劇、製作人、策展人、機構等,是如何透過身體實踐、區域組織,重認自己;與此同時,我們也開展出「在南方」的感覺之道,以地理空間的重構,梳理不同族群和文化認同的身體感知與展演。
羅仕東回憶,當時「理解的尺度:臺泰當代藝術交流展」每次「正式」開會時,Jiandyin夫婦總是會帶大家去到海邊的便宜度假別墅,因為他們認為討論嚴肅議題容易引起紛爭,需要在舒適的環境進行。
2015年前後,表演藝術的策展意識與方法,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具國際聲量的藝術節、雙年展,開始策畫策展人交流活動。張欣怡認為這帶來3個交互影響:首先是構作(dramaturgy)逐漸成為策展人。
泰國製作人莎莎賓.希芮旺吉回憶自己小時候接受的學校教育,充滿著對鄰近國家的敵意:「緬甸是我們最大敵國,寮國、柬埔寨落後又窮,馬來西亞我們不熟,新加坡太死板嚴肅。」即便在日常生活,她也常被長輩發表的族群偏見言論給嚇著。如何放下歧異,建立關係?於是,我們有了「亞洲」。 「我們明明和周遭文化有著共同的歷史與相似的故事,也有人與人交流的關係,然而我們卻對彼此感到如此陌生,只看到差異,看不見這些共通點。」
曾以《最後的提詞人》、《不可能的邊界》與《櫻桃園》等作品與台灣觀眾見面的提亞戈.羅提吉斯,此次以亞維儂藝術節新任總監身分訪台,將與國家兩廳院開啟3年的夥伴合作關係,邀請二至三位年輕藝術家前往亞維儂參與首屆「不可能的傳承」藝術家培育計畫,與各地年輕創作者參加大師工作坊,進行跨世代、跨文化的劇場藝術交流。藉此機會,本刊邀請提亞戈與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分享與交換劇場對當前世界與當代觀眾的意義,如何持守價值又能開創新局。
「在西洋古典音樂中,至今還可以看得到的《灰姑娘》歌劇有兩部。」焦元溥說:「一是義大利作曲家羅西尼的,另一就是法國作曲家馬斯內。」兩個版本的差異在於,前者雖然是很厲害的作曲家,但版本較為寫實;而後者則是商請劇作家將原本的故事改寫成充滿夢幻的版本,後者在台灣尚未演過,在國外也不常上演。「原因不在於不受歡迎!」「查看演出記錄,當年首演是大受歡迎,而且那年也有許多精緻的歌劇樂譜出版。鮮少演出的原因是它『難度太高了』!」
「鮮風作浪小劇場藝術節」,把發表會的概念擴展成一個完整的節慶形式。加入了馬來西亞3大民族的文化色彩,無論演出還是工作坊,都可以親身學習和體驗華人、馬來人、印度人的表演形式,完全符合馬來西亞多元文化的背景。
泰國傳統表演藝術箜劇代表的是幾百年來暹羅宮廷的精緻表演藝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18年將箜劇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箜劇強調尊重年歲和地位高的人、領袖和跟隨者之間的相互依賴,以及統治者的榮譽和善良打敗邪惡等概念。
規劃專書錄製工作時,也優先提供身心障礙配音員就業機會,消除因生理障礙而產生的社會、教育不平等問題。其中收錄《天下雜誌》、《皇冠》、《科學人》等雜誌,而台灣唯一表演藝術刊物《PAR表演藝術》雜誌亦是長期支持「愛盲有聲雜誌」的夥伴。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主辦,財團法人印刷創新科技研究發展中心執行,台中市印刷商業同業公會、印刷七團體等單位協辦的「第17屆臺灣金印獎」,沈氏藝術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憑藉今年3月號352期《PAR表演藝術》雜誌展現精湛的印製工藝,獲頒「雜誌印刷獎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