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表演藝術》電子報 2024年01月03日

如無法順利瀏覽內容,請按此處

2024年1月號358期

回應2023

編輯室碎碎念

PAR帶您回顧2023台灣表演藝術的現況-劇場演出總量持續爆量,新作與舊作交錯;音樂劇成績傲人,也逐漸發展成熟;戲曲現場突發意外,卻看到青年演員的亮相;國際音樂大團,把台灣列為重要的巡演地點。在國內現場之外,台灣藝術家也在國際間嶄露頭角,像是VR、MR、XR等劇場體驗、旅外年輕指揮家、表演藝術的亞洲連結等都看見台灣獨占鰲頭的趨勢。在國家政策方面,也包含文化內容的投資與資源分配轉變、母語創作的支持等。


閱讀文章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23

年度人物

米雪/崔台鎬/曾慧誠

歌仔戲演員米雪、劇場演員崔台鎬、音樂劇導演曾慧誠也迎來他們豐碩的2023年。不管是持續深造戲曲技藝、穿梭在不同劇場形式裡、還是打造足以代表台灣的音樂劇,他們都不只有天賦,更有後天努力與眾人支持才成就了現階段的自己,因此編輯部共同推薦他們為2023年的年度人物。




身圖索驥 台新藝術 ARTalks

身圖索驥

驫舞劇場X陳武康 皮歇・克朗淳《野台羅摩》

評論人/陳品秀:民族舞是中國的、芭蕾和現代是西方的、原住民樂舞是原住民的,那台灣的舞蹈是什麼?自己的又是什麼?又為什麼東南亞的傳統得以續存,並跟他們的生活貼合?即便作為演出作品的《野台羅摩》,仍然須要透過演出的前導和展覽做為補述,但它仍然讓觀眾看見藝術家對南方的觀察和提問,以及接近傳統的另一種途徑。僅管答案仍在探索的過程中,但就如同《野台羅摩》節目單所言,說不定「追尋本身就是答案」。(台新藝術獎邀請提名觀察人,深度探討各種面向的當代藝術展演,更多精彩評論請見ARTalks網站)




訪紐約Performa雙年展創辦人暨策展人 話題追蹤

訪紐約Performa雙年展創辦人暨策展人

羅斯李.戈德堡談策展概念

表演這個術語不僅僅是一種形式,更代表著行為藝術的深遠意義,戈德堡回憶起在1979年寫作上述著作時,「經常遇到人們對行為藝術的誤解,因為它常被視為奇異或不正常」,這也促使她希望能幫助大眾正確理解行為藝術的定位,她提到自己的寫作初衷是「重新書寫20世紀的藝術史,將這個多媒體時代的各種藝術形式納入考量,例如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而作為一位藝術史學家,戈德堡認為審視整個文化圖像至關重要,她說:「Performa雙年展的製作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創造歷史。」她努力讓藝術家將其作品帶到公眾面前,以多樣的例子強調行為藝術的多樣性,以此呼籲大眾對表演領域的關注。




分隔線

看更多

分隔線
項目圖示 【評論】藏在藝術細節裡的魔鬼 三十舞蹈劇場X林依潔《幻象製造所》
項目圖示 【徵文】PAR新銳藝評 徵求表演藝術類評論文章
項目圖示 【優惠】PAR數位全閱覽 限時優惠方案開跑



PAR表演藝術LOGO

PAR官網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Facebook圖示   Line圖示   轉寄給朋友   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