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eature
專題

首爾如何進化為看表演的旅遊新地標?系列報導(一)

海外行銷、藝術節打造劇場街區——2025「Welcome 大學路」現場直擊

文字|張慧慧
官網限定報導  2025/10/22
首爾如何進化為看表演的旅遊新地標?系列報導(二)

粉絲經濟擴大受眾,將「K-content」的魅力最大化

文字|張慧慧
官網限定報導  2025/10/22
首爾如何進化為看表演的旅遊新地標?系列報導(三)

跨越時空、文化,「韓國感性」訴說人的故事

文字|張慧慧
官網限定報導  2025/10/22
首爾如何進化為看表演的旅遊新地標?系列報導(四)

與演出現場一同呼吸,讓作品長出新血肉

文字|張慧慧
官網限定報導  2025/10/22
廳院迷福利廣告圖片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
表藝年鑑廣告圖片
作曲家 李元貞

用音樂生成圖像、牽動記憶、打開世界

文字|李元貞
官網限定報導  2025/09/11
資深音樂工作者 林伯杰

強敵環伺,更要聽見台灣樂團的聲音

文字|林伯杰
官網限定報導  2025/09/11
資深樂評人 林采韻

挑戰「大禮包」製作極限,聆聽台灣破格新聲

文字|林采韻
官網限定報導  2025/09/11
古典樂網站「MUZIK AIR」副總編輯 連士堯

跨界較勁、樂壇交響,聽見音樂的多重風景

文字|連士堯
官網限定報導  2025/09/11
夜鶯基金會講師 張皓閔

從馬勒到蕭斯塔可維奇,黃金組合的必聽現場

文字|張皓閔
官網限定報導  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