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表演藝術》電子報 2025年03月12日

如無法順利瀏覽內容,請按此處

音樂

小公主與土匪共譜的日記

西塔琴演奏家吳欣澤

難以想像眼前仙氣十足的吳欣澤,曾是一位出色的吉他手,拿過熱門音樂大賽、獲得最佳吉他手及創作新人獎,也在各大演唱會擔任專業吉他演奏。直到有次買錯CD,西塔琴特殊的音色在他腦海中留下烙印。後來有天在淡水彩排結束,看到手工藝品店有人賣西塔琴,琴上連弦都沒有,他卻衝動地將它買回家,然後自己裝上古箏弦亂玩。不知道西塔琴的定弦怎麼辦?偏偏在之前買錯的CD上面翻到答案。「一切都是緣分,我可能是被選中的!」吳欣澤笑著說。


閱讀文章


戲劇

擴充劇場觸手可及的詩意

XR作品《之間》

前幾年一則芭芭拉.史翠珊相關新聞,吸引了郭文泰的注意——這位大明星在訪談中坦承因無法承受失去愛犬的悲傷,於是抽取其基因,另外複製了兩隻狗繼續陪伴自己。當科技模糊了死亡所代表的「終點」,甚至成為有錢人某種特權,人們又如何重新看待生命與人性?


舞蹈

走過十年來到最終回

蘇威嘉《自由步|百問 零式》

大師啟發所催生的《自由步》不只是一支舞,更是一場10年計畫。蘇威嘉從一開始就打算用10年來雕琢這支舞,也看看這支舞可以帶著自己走多遠。當年發下的豪語,還包括不同階段的目標,有如走出劇場、加入素人,也包括了要在10年後的最後一版,親自跳舞。




分隔線


立即試閱



分隔線
話題追蹤

太陽花運動與新冠疫情

影響下的新世代表演

網路提供我們大量資訊,制定各種計畫,在極端不確定的年代中求倖存。這就是我翻閱《PAR表演藝術》雜誌時,吃驚的原因。2021年9月號的這一期「幕後團隊的進擊」專題,報導了僻室、叁式、山峸製作等5個年輕團隊,可無論哪一個,關鍵詞都是「生存」。然後,比新世代更新的世代出現了。在「因為我們的語言是身體」專題中,林廷緒和張可揚說到一個重點:中生代編舞家這些前輩的題材非常多元化,從科技、生態、時間到空間。而且,中生代懂得把產業做大,給年輕一輩的自由接案者更多機會。




募/集資平台 話題追蹤

募/集資平台

開啟表演藝術的產業未來性

相較於「商品開發」可以預期有可被購買、獲得的產物,「表演藝術的創作」雖可比擬、卻又虛幻許多,但募╱集資平台陸續打開表演藝術從業人員的想像。徐震舉了近期兩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案例,分別是卡米地喜劇俱樂部製作的《喜聚曆2025》、最強武俠桌遊《霹靂:入陣武林》。將喜劇演員、霹靂布袋戲等化作IP,再延伸、複製成不同產品組合。「產品╱作品」不再是唯一思維,但「理念」始終是募資支持的本質,在過程中持續轉化。這樣的轉化過程,也跳脫「將募╱集資平台視為行銷手法」的唯一路徑。




企業與藝術 話題追蹤

企業與藝術

跨界合作的永續之道

本文邀請到高雄舊振南餅店董事長李雄慶和嘉義昇億水電行董事長黃彥富接受訪問。前者長期支持國家交響樂團和其他地方性藝文團體或學校;後者深耕嘉義,多年來支持長義閣掌中劇團、阮劇團和其他小型藝文計畫。透過兩位董事長的分享,來探討台灣企業贊助表演藝術團隊的現況,深入了解企業為何選擇贊助藝文展演,以及這些合作如何為雙方創造價值,進而探討企業贊助對台灣表演藝術生態的深遠影響。




專欄

講述表演

鄧九雲

在柏林駐村時,我觀賞到兩場「講述表演」,兩部作品都是在戲劇場館裡演出, 當時觀看這場演出時並未感到特別震撼,我當時是在關注「講述表演」的結構如何建立。然而,每當回想在柏林的觀演經驗,腦海中總會立即浮現畫面,這些成為我理解講述表演形式的重要座標。


專欄

那天真的發生了

高俊耀

記得國中時期,老家開餐廳,右邊有一塊空地,閒時我會找朋友在空地打羽毛球,但畢竟是戶外,打球得看風勢是否賞臉。有那麼一次,黃昏時分,餐廳還沒什麼顧客上門,廚師、助手、咖啡頭手閒得很,於是就揪來打球解悶。我站在順風位,他們逐一和我對打,輸了就下場。




專欄

說故事的台灣人

曾慧誠

《勸世三姊妹》演出的場地 Theatre Row 約可容納100位觀眾,每一席皆彌足珍貴。製作人精挑細選邀請來觀賞的貴賓,包括不少當地製作人、創作者與業界人士,他們特意前來體驗「牽亡」的文化魅力。據 Barbara 所言,這場演出的風聲已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甚至在百老匯圈內流傳開來。


  專欄

自己的故事自己說

簡莉穎

為什麼第一代移民很少有回憶逃難的經驗?為什麼2000年後開始,陸續有龍應台《大江大海1949》、齊邦媛《巨流河》、張典婉《太平輪一九四九》等外省後代以家族為座標,爬梳集體記憶的著作出版?楊孟軒試圖剖析戰爭移民,如何處理他們的創傷,與怎樣形塑自己的文化與身分認同。




分隔線

看更多

分隔線
項目圖示 韓國授權音樂劇《有真與有真》登場 喚起社會對未成年性剝削關注
項目圖示 法文音樂劇《鐘樓怪人》再度訪台展現不朽魅力
項目圖示 青年戲曲藝術節 3月8日大稻埕戲苑第起跑
項目圖示 臺北市傳藝季精采繽紛登場 中外名家輪番獻藝
項目圖示 朱宗慶打擊樂團《打擊樂與他的好朋友們》翻轉擊樂想像



PAR表演藝術LOGO

PAR官網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Facebook圖示   Line圖示   轉寄給朋友   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