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念祖說自己在念戲劇系的時候就屬「異類」,而自2005年投身綜藝節目編導,開始製作《全民大悶鍋》時,他的異質性就顯得更高了,創作思維開始分成兩類:電視上的笑點以及劇場裡的幽默。總而言之,其作品橫豎都得是好笑的,無論螢幕前或者是劇場裡皆然,也必須如此——他天生喜歡看大夥兒笑成一片的樣子。從劇場到綜藝節目,接著成立了自己的團隊「全民大劇團」,捕風捉影社會中的議題時事,任何嚴肅的想法,被他相中以後,都是喜劇。
第34屆的傳藝金曲獎甫結束,便傳出民權歌劇團創辦人林竹岸老先生逝世的消息。才送走歌仔戲經典唱將陳美雲老師,對岸的漳州薌劇音樂家陳彬老師也撒手,此時要再放下我們的竹岸仙仔,真是讓人萬般不捨得,更為歌仔戲精華世代值此凋零之秋,備感焦慮跟心慟! 民權歌劇團能悠遊表現中西樂與不同劇種的多元,恐怕在台灣再也找不到音樂內涵同樣豐富的民間職業團隊,而竹岸阿伯一輩子學會的本事,便只能在他不同的子嗣跟徒弟們的身上找了。
我詮釋著不同角色的生命,不是為了要藉此得到注目,或形塑自我成為偶像,也不是只將他們的故事當作茶餘飯後的消遣;他們的生命豐富了我,指導著我,甚至畫出這世界的各種色彩,不論是醜陋、骯髒、不堪入目的。這個世界的殘缺與真實,都警惕著我們歡愉不是理所當然,甚至正在刻下傷害。 長年來自己一直遊走在體制的邊緣,城市的邊緣,社會的邊緣,卻也知道自己離不開體制,離不開城市,離不開社會。拒絕體制太自命清高,我唯一能做的,只有選擇。
根據《雷曼三部曲》中文版譯者朱安如的〈譯後記〉,義大利作家馬西尼在2010年的時候,是以工作坊的形式開始醞釀,兩年後再以廣播劇的形式首次發表。換言之,從一開始,《雷曼三部曲》的創作就不是為了閱讀,而是為了演出。全書充滿了無數的人物,但多次搬上歐陸舞台的製作,則只用了12、15或其他數字不等的演員。一直到因為英國國家劇院現場而為台灣觀眾廣為熟知的《雷曼兄弟三部曲》這個演出,導演山姆.曼德斯更是只使用了3位演員。
雲門舞集鄭宗龍新作品《波》邀請日本新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合作。舞者的身體、聲音、神經與程式和LED影像相互交織,將舞蹈能量以高速傳遞給觀眾。其中AI段落,鄭宗龍保密地說:「期待觀眾進到劇場,找到隱藏的AI線索。」
再現劇團葉志偉說:「比較不科學、迷信的東西,較常用流傳的方式被記錄下來,而這個流傳的方式要花大量的故事來擴充它,才會一直豐富下去。『妖怪』沒有辦法被寫在正規文本裡面,就需要透過故事讓他活下去。」
這部短片由曼谷雙年展的藝術總監阿皮南撰寫劇本,選擇以威尼斯作為起點,是因為威尼斯在中世紀曾經是黑死病肆虐的地區,映照前世界面對的COVID-19疫情和俄烏戰爭帶來的死亡,把歷史結合當代世界的情勢,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進行反思。
實踐劇場則在今年三度重演《四馬路》,以流動式演出的劇場形式,探索滑鐵盧街150年的歷史。這齣戲於2018年首演,之後在2020年演出時卻因疫情影響,僅演1場就被迫取消。今年重演,卻在距公演倒數10天的7月24日凌晨發生火災,所幸無人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