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表演藝術》電子報 2025年02月12日

如無法順利瀏覽內容,請按此處

音樂

音樂與情感的極致共鳴

男高音尤納斯.考夫曼

隨著演唱事業的水漲船高,考夫曼在各個頂尖劇院如倫敦皇家歌劇院、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及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等演出超過70個角色。除了表演數量外,他對角色的塑造深入且細膩,能夠將複雜的內心衝突透過聲音與肢體完美展現,讓觀眾感受到角色的靈魂,特別是華格納的《羅恩格林》、威爾第的《奧賽羅》及浦契尼的《托斯卡》等男主角的詮釋,因此《紐約時報》形容他擁有「清晰有力的高音、結合剛毅與溫柔的歌聲」,並讚賞他的「精緻音樂性」,法國重要文化刊物《Telerama》也指出:「他為每一個角色投入如此大的情感,讓觀眾覺得這是他最後一次演出這部作品。」


閱讀文章


舞蹈

巴洛克和街舞的交融

無形又無限的《流_G.R.O.O.V.E.》

登貝雷認為,律動是舞者的感受和本能,當他隨著音樂顫動全身,便創造出無形卻無限的「流」。這種連結運動和節奏的舞動深植於某些文化,也營造出一種共享的氛圍。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身體律動,也都能感染到周圍群眾。


音樂

朱宗慶打擊樂團新生代策劃

「加乘效應」 傾聽Z世代的「新」聲

我們問自己,如果我是身為Z世代的觀眾會想欣賞什麼?身為Z世代演奏家又想要傳達給觀眾什麼樣的訊息?現在的社群媒體上有很多的短影音,大眾對接受新事物的耐心少口味卻是又廣又多元,為此在設計曲目時定了3個方向。




分隔線


立即試閱



分隔線
舞蹈

粉碎你的預設立場 浸入她的腦內風暴

維德角共和國編舞家瑪琳.蒙泰羅.弗雷塔斯

如果不當編舞家,也許會成為體操選手或考古學家。對她來說,體操和考古都讓她聯想到關於身體、挖掘隱藏的東西、動作的精準性,以及尋找遺失的碎片。「如果說體操選手的身體是一面地圖,考古學家挖掘遺跡的動作,就像是一場揭秘的舞蹈。」她坦言,成為藝術家後,自己對挖掘人類經驗的身體性深深著迷,想要探索動作、姿勢與身體背後的含義,這也進一步成為她多數創作的切入點。她將《酒神的女信徒》裡頭的不可預測性、非理性的轉折,以及節奏為前提所建構的觀看邏輯,轉化為《酒神有沒有派對》的編創思考。




多方進擊與多重角色 話題追蹤

多方進擊與多重角色

地方政府的推廣策略與輔助功能

以花蓮縣來說,由於地形狹長與地勢複雜,肯定是限制與挑戰。花蓮縣政府文化局表演藝術科科長劉進成提出:「辦推廣活動,用遊覽車把中南區的鄉親載到北區,好像不符合效益;如果是把表演藝術帶到中南區的各個鄉鎮,採用定點式展演,就是可行的。」因此,花蓮縣大概從5年多前開始布局「玩藝列車」,採用巡迴方式將表演藝術帶至各鄉鎮,文化局逐一拜會鄉鎮市公所首長,克服本身的人力規劃,以及在地的場地、觀眾等條件——所面對的不只是地理環境,還有複雜的地方政治,而更仰賴「親自拜訪」與「口碑效應」觸發的人情與信任關係。




話題追蹤

打開不同領域的既定界線

國家人權博物館、臺北市立美術館

北美館館長王俊傑提到當代藝術本身就具備很高的包容性,「跨領域」其實更需思考是否脫離原有領域的束縛,而探索出一個真正的新視野,真正的跨界是要打破原來類別的劃分,回到當代藝術的觀念,只要能「傳達觀念」,形式便能百無禁忌。


話題追蹤

從池塘到湖泊

文策院的表演藝術突圍策略

表演藝術團隊熟悉補助機制,對於「投資」形式相對陌生,盧俊偉指出補助側重作品製作面,評估其品質與完整性,補助成本面,但「投資」不僅考慮這些因素,還重視商業市場性,投資一定講求回報,我們的目標是協助表演藝術界走向商業化。




專欄

意識形態的京劇改編

王安祈

《鎖麟囊》演富家千金出嫁時,將鎖麟囊贈予哭泣的貧窮新娘。劇情溫馨感人,1950年代竟遭禁演!為什麼呢?不只是善有善報封建迷信,更嚴重的指控是:階級本該對立鬥爭,此劇竟然貧富和融,向地主報恩,分明反動思想。


  專欄

戲曲的陽光教育

温宇航

我的老師會以啟發式教育,鉅細靡遺點出我的不足,給出方向,提供方案,直到我理解,我實踐,我到位。如今輪到我身兼業師了,回望老師們對待我的教育方式,深刻體會到與其說名師出高徒,不如說是明師出高徒更為貼切。




分隔線


立即投稿



分隔線

看更多

分隔線
項目圖示 林懷民、幾米攜手打造 FOCASA馬戲團推出《幾米男孩的100次勇敢》



PAR表演藝術LOGO

PAR官網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Facebook圖示   Line圖示   轉寄給朋友   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