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朱宗慶打擊樂團第一季音樂會「加乘效應:Zillennials & Zoomers」
2025/2/22 14:30、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朱宗慶打擊樂團2025年第一季音樂會「加乘效應:Zillennials & Zoomers」可說是一場充滿跨世代對話與創新能量的打擊樂盛會,由身為Z世代的第三、第四代的年輕團員策劃與主演,將數位原生世代的獨特思維融入傳統打擊樂,化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音樂體驗。
Z世代策劃 展現數位原生的創新能量
本次音樂會不僅是聽覺的盛宴,更是藝術傳承的具體表現。作為樂團在2026年邁向40周年的序曲,這次的演出將透過數位時代的語彙,呈現年輕世代對音樂的詮釋與想像。副標題「數位原聲種,大作擊樂夢」,點出音樂會的主旨——以創意與自信拓展打擊樂的無限可能,並以此吸引更多年輕朋友走進音樂廳,接觸專業而精緻的打擊樂藝術。
朱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朱宗慶回憶:「2024是印象中打擊樂團創團以來最忙碌的一年,有116場演出,與推廣活動429場。」今年預計也將一樣忙碌,所推出的演出不但精采,也有相當大的改變,「不斷往前走,創作新作品,這就是職業演奏家最幸福的事情。」
由Z世代團員規劃音樂會的點子,緣起於年輕人使用「文化幣」的現象,因此雖然第一季是一團的表演,但主要交給年輕團員規劃。「他們出生時,不但是數位化普遍運用的時代,朱團就已經在國際上非常活躍了。」朱宗慶在樂團的持續經營下有感而發:「所謂生生不息不是口號而已,我們的經驗留下來,能夠讓年輕人更深厚。打擊樂團39年,雖然是老團隊,但用最新鮮、最有挑戰性的方式挑戰自己。」
面對年輕人習慣看短影音,訊息量大、內容多的現象,音樂會如何吸引年輕觀眾?朱宗慶認為:「短影音是現在年輕人的特色,注意力沒辦法持續很長,但樂曲的長度不止如此,因此就必須細膩掌握音樂的變化起伏、層次、厚度、流暢度、立體感等。讓聽的人每一段都可以理解,串起來又是一個完整、美麗的曲子。」雖說如此,要讓觀眾輕鬆地欣賞,對於演奏者的難度則是大增。
![](https://ap-northeast-1-ntch-website-par-files.s3-accelerate.amazonaws.com/par/upload/article/47270cb47ef44378bd12240b130b19d7.jpg)
經典與創新 串起世代的對話
音樂會以第三代的4位成員:戴含芝、高瀚諺、李翠芸與彭瀞瑩,及去年加入的第四代8位團員:陳致欽、王倚軒、陳珮馼、何欣蓉、張倚珮、劉昕宜、黃心妤與陳煥梧,為主要演出與規劃成員。
戴含芝坦言:「規劃的時候,我們問自己,如果我是身為Z世代的觀眾會想欣賞什麼?身為Z世代演奏家又想要傳達給觀眾什麼樣的訊息?」現在的社群媒體上有很多的短影音,所以大眾對接受新事物的耐心少,但口味卻是又廣又多元,為此他們在設計曲目時定了3個方向:第一是要讓觀眾覺得容易聆聽;第二是在欣賞音樂會過程中可以讓觀眾很快地感受到打擊樂的律動與衝擊;第三則是不管視覺或聽覺上都要非常吸睛與抓耳。
樂團在記者會上演出第1首樂曲〈第一循環First Circle〉的片段,曲中不僅有拍手,也有人聲歌唱作為配搭。戴含芝認為:「樂曲是40年前所創作的,但可以感覺到很有希望、正向的感覺。因此選擇可以進入音樂會氛圍。」曲目還有作曲家櫻井弘二(Koji Sakurai)於2016年創作的爵士鼓協奏曲〈熱帶振盪效應M.J.O.E.F.X.〉,演奏者除了要執行現場演奏,還要播放預置的錄音。這次參與的演出有最新卡司、演奏方式及新的詮釋。而由近10年前首演的〈擊幻鋁程Ladder to Illusions〉,本次再度由團員高翰諺重新改編版本,用鋁梯、怪怪管等,再結合一些肢體與戲劇的演出。最後一首曲目〈貝多芬在哈瓦那 Beethoven in Havana〉,則將加入第一、第二代團員全數19位團員共同演出,營造出團結、凝聚的世代傳承。
演出曲目總共有7首,有古典、爵士、墨西哥、兩首台灣首演、兩首舊作新演。從年輕團員的創新策劃到多元曲目的精采演繹,呈現了傳統與現代的融合,讓人看見打擊樂藝術的無限可能。世代間的經驗與創意交織,正如音樂會中的每一個細節,將引領朱宗慶打擊樂團邁向40周年的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