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表演藝術》電子報 2025年04月30日

如無法順利瀏覽內容,請按此處

聚光燈下

與歌仔戲在彼此的世界實現自我

編劇蔡逸璇

第一次認識「蔡逸璇」這個名字,是疫情期間少數順利登場的《趙氏孤女》讀劇演出。向來以演員為主、劇本為輔的歌仔戲,竟然會有「讀劇」,本身就是件神奇的事。文本將傳統故事《趙氏孤兒》改了設定,主角由男轉女又女扮男裝,一方面挑戰了古典敘事建構於父系倫理的個人身分與社會價值,另一方面也對應歌仔戲多由女性出演男性角色的表演體系,戲裡戲外都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既鬆動歌仔戲行之有年的「規矩」,卻又好似向其致敬。要說是蔡逸璇是有意識地選擇「革新」歌仔戲,不如說是歌仔戲自己找上蔡逸璇。


閱讀文章


音樂

五種合作展現無限可能

打擊樂與他的好朋友們

從皮亞佐拉探戈、爵士即興,到當代創作與電子效果,在一次次合作中激盪出不同面向的聲響。這一季的「好朋友們」,包括大提琴、笙、小號、電吉他與電子人聲樂團,5種首次合作的音樂形式,看似迥異,卻彼此呼應。


音樂劇

從印度電影到台灣舞台

《三個傻瓜》

原本貫穿電影的原本台詞「All is well」,在梁志民反覆思索後決定改以「Be water, my friend」(放輕鬆一點,像水一樣)取代:「這句話來自於李小龍,也就是說,水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形式,它可以非常柔軟,也可以穿透堅石。」




戲劇

比真心還難交出的手機

《完美陌生人》轉譯電影的流動感

無論電影或劇場、義大利文或中文,《完美陌生人》描述的卻是普世共感的親密與虛假,讓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都心有戚戚焉。而這齣戲巧妙的遊戲設定,更回應了現代人生活處處受手機牽制的真實狀態。手機或許讓我們生活更為便利,但也蠶食鯨吞所有個人隱私與秘密,成為另一個我們不敢面對、也無從控制的「自己」。藉由餐桌上這場有意亦或無心的遊戲,進而引爆虛擬科技與真實關係的衝突。




如黑潮海納藝術的存在與流變 藝@展覽

如黑潮海納藝術的存在與流變

賴純純回顧展探看生命虛實之相

在女性維繫創作依舊不容易的當代,個性獨立、自由的賴純純持續不輟,「黑潮」是北美館開館以來,難得以女性藝術家為對象策畫回顧展,讓該展別富意義。2013年遷居台東,賴純純對藝術的認知更加貼近生活,來自海洋、四季、動植物和不同族群文化的碰撞激發,都是她在自然、自在當中求取藝術的來源,也是這次北美館回顧展名為「黑潮」之意——這道沿著東亞前進的海流途經多個文化區域,也導引人與物的遷徙,帶來豐富的生命交會。




多位音樂舞蹈創作人辭世 香港

多位音樂舞蹈創作人辭世

透過口述歷史與文獻記錄承傳

3月,著名作曲家陳能濟先生離世。印尼出生的他,在1989年初獲台灣高雄市實驗國樂團邀請,擔任樂團職業化之後第一任駐團指揮;在台灣生活5年期間創作不斷,及後在1993年獲香港中樂團邀請,出任樂團助理音樂總監一職。在1970年代,陳能濟就曾協助香港中樂團由業餘發展至職業化,提倡「中樂交響化」的理念,他的作品數量甚豐。香港藝術發展局的「口述歷史及資料保存計劃」有關於陳能濟的訪談,在鄭學仁博士的努力下在今年上架,讓樂界朋友可以在透過網站了解他的創作歷程。




澳門

拉大藝術光譜

共融藝術節5年有成

除了舞台演出外,也邀請了香港共生舞蹈的推廣者、導師丸仔舉行共生舞蹈工作坊,讓不同年齡、身體能力人士享受舞動之樂,在廣場上同時有多個社福及文化機構參與的共融市集,各自展出文創產品,同時推廣社會服務理念,今年另一個亮點則是紀錄片放映。


檳城

編導陳綺華與在地團隊合作

廣東話舞台劇《最後的華爾滋》

檳城以福建人居多,因此廣東話作為媒介的舞台劇比較罕見,尤其是原汁原味的香港創作。剃刀實驗劇場首次與「90製作團隊」合作,特別邀請來自香港的編導陳綺華前來檳城,為觀眾呈現難得一見的原創雙人劇,全程以廣東話演出,嘗試打開檳城劇場另一個可能。




新加坡

海天映照下的琅琅世界觀

湘靈音樂社《君心.南洋夢昭君》

這3位女性角色的背景設計,是全劇結構最精采的地方;直到劇終,觀者也能明白這3段設計,又是如何透過反證法,來為歷史中的女性翻案。似乎是有形和無形地象徵著一種南洋華人的認同;虛構的角色反映了現實的真實,而另一位歷史人物王昭君,則在此時此刻變成了虛構。


  新加坡

為每個成長的孩子提供藝術滋養

「前進」兒童藝術節

「前進」藝術節專為12歲以下的孩子打造藝術體驗,孩子們都是與父母一起前來參與,「前進」相當注重適合親子共賞的活動與演出。如今年邀請的英國Punchdrunk Entertainment《消失的圖書館》,和澳洲Polyglot Theatre的《BB車一族》,都是適合親子共同參與的參與式劇場。




分隔線


保時捷鉅獻全新911


分隔線

看更多

分隔線
項目圖示 《人間條件四》舞台再升級 主題曲〈一樣的月光〉深情而憂傷
項目圖示 梵志登領長榮交響樂團親證馬勒權威實力 鋼琴新星穆恩同台秀精湛琴藝
項目圖示 TSO亞洲巡演啟航 巴爾領軍奏響日韓六城之音
項目圖示 文化部攜手八大科技實驗室提供藝術家進駐資源 即日起公開徵件
項目圖示 把台灣傳說搬上舞台 評《烏麻吐鬚》
項目圖示 關於「自由」的劇場遊戲,真的面對了「未知」? 評《白兔紅兔》



PAR表演藝術LOGO

PAR官網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Facebook圖示   Line圖示   轉寄給朋友   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