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5/2~3 19:30
2025/5/3~4 14:30
2025/5/9~10 19:30
2025/5/10~11 14:30
2025/5/16~17 19:30
2025/5/17~18 14:30
台北 水源劇場
「如果我有偷吃,我哪可能提議大家玩這遊戲。」
「說不定你就有,你想藉此讓事情曝光,就和連環殺手想被別人知道的心理機制一樣。」(註1)
你與親密伴侶、知心好友的信任關係,究竟可以推展到什麼境界?你敢說出心中最真實的秘密、最黑暗的思緒?還是,你敢不敢交出你的手機?
7名好友(包括3對夫妻加上另名友人)來到其中兩人家中定期聚餐,席間女主人忽然提議來場比「真心話大冒險」還危險的「信任遊戲」,要所有人交出自己手機。在這晚上任何來電或訊息,都得向在場所有人開誠布公,徹底挑戰人性,以及各種建立於信任與親密之上的人際關係——這是義大利2016年席捲全球賣座影片《完美陌生人》(Perfetti sconosciuti)的故事設定,導演保羅.傑諾維西(Paolo Genovese)本人也參與編劇,不但榮獲義大利金像獎最佳影片肯定,寫下超過1,600萬歐元票房佳績,更翻拍20多國語言版本。台灣雖無中文版電影,但即將由躍演劇團推出中文舞台劇,讓觀眾一同參與這一晚心驚膽跳的真實與謊言,背叛與秘密。

深受電影吸引 躍演拓展創作類型
此次擔任導演的林羣翊,自2016年看了電影就深受吸引。「劇情充滿張力,深入人性與人際關係核心,過程中忍不住替角色捏把冷汗。」林羣翊說。同一時間,他身邊也有幾位演員友人如何裕天、張擎佳、張芳瑜等也對這部劇本展現高度興趣,認為劇中角色刻畫與情節推展「很能施展演員的表演能力,給演員很大發揮空間」,於是找上製作人鄭涵文,在其協助下多方探詢可能的製作途徑。
其中核心團隊多與躍演劇團關係密切:兩位台柱女演員張擎佳與張芳瑜自不用多提;導演則是自2017年起毛遂自薦,追隨躍演藝術總監曾慧誠參與多齣音樂劇製作。這段期間,躍演在《勸世三姊妹》叫好叫座、甚至改寫台灣劇場產業面貌的成功之後,不但成立子公司「Sonicues躍演」,也積極嘗試拓展路線,以平台或投資者角色吸收其他創作者加入,不再局限於過往的音樂劇形式,因而促成此次合作。如製作顧問鄭涵文所言:「我們這次更像是出自表演者強烈意願而啟動的製作。」這當然也歸功於劇本的獨特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劇組為了此次演出,特別邀請來自瑞典的表演指導哈洛德.艾姆嘉德(Harald Emgård)(註2),與演員一起分析、探索劇本裡的蛛絲馬跡,從瑣碎細節尋找線索以建立角色具體資訊。「過去演員可能會先從角色設定著手進行表演詮釋,但哈洛德是反向而行,重視的是劇本裡的細節與事實(fact),強調文本分析,而非憑空想像。」林羣翊解釋。此外,正式排練前為期一週的工作坊階段,聚集所有演員在共同立基點上建立詮釋方向,也讓整體表演更為聚焦,以能呈現此劇本在7名角色之間營造的各懷鬼胎與內外張力,以及從電影轉譯至舞台,一氣呵成彷彿一鏡到底的劇場感。
不用鏡頭剪接 流轉普世共感的親密與虛假
事實上,《完美陌生人》電影原作讓人想起古希臘戲劇「三一律」原則,所有場景皆發生於同一時間(聚餐晚宴)與同一地點(男女主角家中),本來就是相當適合舞台演出的作品。然而舞台版少了鏡頭剪接,所有居家場景如客廳、餐廳或廁所,皆在台上一覽無遺,並無換景;7名演員也從頭到尾都不下場,以焦點之外的瑣碎行動,增添整體表演的流動感,成為此次搬演《完美陌生人》的最大挑戰,同時也是舞台演出的一大特色。不只如此,劇組也下了一番功夫微調語言習慣,使其既能符合義大利原作字字珠璣的對話原意/隱喻,又能貼近台灣觀眾熟悉的日常場景。
無論電影或劇場、義大利文或中文,《完美陌生人》描述的卻是普世共感的親密與虛假,讓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都心有戚戚焉。而這齣戲巧妙的遊戲設定,更回應了現代人生活處處受手機牽制的真實狀態。手機或許讓我們生活更為便利,但也蠶食鯨吞所有個人隱私與秘密,成為另一個我們不敢面對、也無從控制的「自己」。藉由餐桌上這場有意亦或無心的遊戲,進而引爆虛擬科技與真實關係的衝突。
在知心好友與親密伴侶面前,你敢交出你的手機還是真心?
註:
- 出自《完美陌生人》電影台詞,與中文版舞台劇或有翻譯上的微幅差距。
- 團隊核心演員何裕天曾多次擔任哈洛德.艾姆嘉德來台時的工作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