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表演藝術》電子報 2025年08月13日

如無法順利瀏覽內容,請按此處

專題

衛武營歌劇里程碑 跨越傳統與現代的橋梁

《羅恩格林》首現台灣舞台

《羅恩格林》是華格納風格轉變的分水嶺。「這是華格納最後一齣以『歌劇』來稱呼的作品,之後他就全面轉向『樂劇』。」簡文彬認為,相較於《指環》這類龐大樂劇,《羅恩格林》既具備可辨識的段落結構,又蘊含華格納日後樂劇發展的雛形。它在風格上仍有停頓與推移,觀眾得以有起伏、能呼吸的節奏感;而那些過門與轉折的銜接方式,也讓人聯想到早期歌劇中宣敘調的功能,保留了聆聽上的親切性。因此他直言:「想要入門華格納,就選《羅恩格林》。」


閱讀文章


專題

在那遠方,你們走不到之處

華格納的《羅恩格林》(上)

在華格納歌劇作品中,《羅恩格林》的群眾場面和典禮儀式在全劇占的比例之高,亦是空前絕後。作曲家以傳統的音樂語言寫下場面浩大、旋律優美的曲子,展現出作曲手法的圓融,並也預示他即將告別這一類音樂。


專題

在那遠方,你們走不到之處

華格納的《羅恩格林》(下)

《羅恩格林》前奏曲開始的4小節在A大調和弦上展現一個沒有時空感覺的聲響。其手法為將樂團分成3組,以不同的時間先後進入。藉著和聲手法,讓音樂上的時間結構得以維持在飄蕩狀態;阿多諾稱其為「時間魔幻的停滯」。




分隔線


立即閱讀



分隔線
音樂

首度與梵志登合作

曾宇謙暌違5年演繹布拉姆斯經典協奏曲

選擇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作為合作首演,對曾宇謙而言別具意義。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以其龐大編制與高強度的演奏需求聞名。曾宇謙認為,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於樂曲進行中維持體力與音樂的張力。「這是一首需要維持40分鐘爆發力的曲子,要避免聲音太衝、太粗糙,同時又要與樂團融合、交織。」




莊東杰帶領北市交 音樂

莊東杰帶領北市交

打造夏日午後燦爛

這個8月,現任德國波鴻交響樂團音樂總監莊東杰將率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於中山堂,呈現兩場風格輕快、戲劇感十足的夏日音樂會。首先,莊東杰將由李姆斯基‑柯薩科夫《沙皇的新娘》序曲拉開序幕,隨後由張凱閔演譯蕭邦《E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這位入圍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的年輕鋼琴家,目前是樂迷眾所期盼的選手。




夏日裡談情講鬼 《牡丹燈籠》 戲曲

夏日裡談情講鬼 《牡丹燈籠》

密縫台日傳統打造新美學

近年老戲新編與翻玩經典雙頭並進的布袋戲團「不貳偶劇」,即將於農曆7月前夕,於臺中國家歌劇院搬演台、日志怪偶戲《牡丹燈籠》。團長郭建甫從燈籠與鬼魂雙生雙映意象出發,提取布袋戲形式,放大於操偶師與真人演員身上,並細緻拼貼南管梨園戲、布袋戲、能樂等多樣傳統表演元素,編織出當代鬼怪故事的嶄新滋味。




專欄

被監管的創作

王安祈

《楊門女將》拍攝時演員都才20出頭,看了近百遍的我,印在腦海中的是他們的青春容顏,而在台北劇場親眼見到的穆桂英和佘老太君,都已超過60歲,看戲時情緒激盪,這40年辰光是誰偷走的?值得慶幸的是居然仍是原班人馬。


專欄

日落大道的選角

簡莉穎

可以協調出這麼多大咖的時間、意願,佩服塞斯的協調能力跟精采犀利的觀察,要嘲諷內容產業的人,也要先開一個所有內容從業者都會覺得有趣的玩笑,以這些人的挑剔程度,肯定艱難,但這部做到了。




藝@書

粉色的人或在場唯一的印第安人

馬蒂・史特倫茲威爾克

《粉色的人或在場唯一的印第安人》以類自傳、類單口的體例寫成,角色有印第安人、納納博佐,以及穿梭在各場景間,時而評論、時而扮演的歌隊。印第安人是劇作家在劇本中的化身,向觀眾說一則又一則個人史與家族史故事。


  藝@書

我的越南母親、哥哥與他人

蔡定邦用攝影縫補的家庭肖像

《本是同根生》是一本雙開書,沒有一般攝影書常用的吸睛照片或圖像設計的淺灰色封面,素樸低調。翻開內頁,一張母子3人合照被對半分成書的左右兩邊,極為相像的兄弟兩人,隨著書頁流轉漸漸走向不同的人生旅途。




分隔線

看更多

分隔線
項目圖示 鄭宗龍聯手杜篤之開啟舞蹈與聽覺對話《關不掉的耳朵》
項目圖示 戲曲夢工場「乙巳革命」 啟動非做不可的戲曲行動
項目圖示 北藝中心特選8檔節目 攜手國內外團隊共同激發劇場創意能量
項目圖示 「綠光創藝」轉型支援新創 布局下一個30年



PAR表演藝術LOGO

PAR官網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Facebook圖示   Line圖示   轉寄給朋友   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