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表演藝術》電子報 2025年07月09日

如無法順利瀏覽內容,請按此處

劇場親子溫馨日和

在女兒身上得到印證

董怡芬

等到Nikar再長大一點,又有幾次可以和女兒演出的機會,董怡芬開始替Nikar安排一些演出橋段,但依舊無法進行太多次排練,「怕排太多次,小朋友會覺得無趣!可是後來發現,在她這個年紀,原來已經可以記得表演編排,甚至比我還清楚!」那次是i-dance即興節的演出,跳到第2場時,董怡芬漏掉其中一個段落,若是只有自己在台上,董怡芬自然曉得如何流暢帶過,Nikar卻堅持要回頭把漏掉的段落跳完,「她覺得這是我們講好的內容,就得要完成,所以真的不能小看4、5歲的小孩,她的腦袋真的超清楚。」


閱讀文章


劇場親子溫馨日和

可以好好地做自己

竺定誼與孫瑞君

看表演時情感很豐沛的跳跳,平時的個性卻是相當淡定果決很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也不怕直接拒絕對方。今年一家三口又接到兒藝節的演出邀請,這次跳跳就明確表達自己沒什麼演出意願,理由也很直截了當:「要在舞台上跑來跑去,好累,我只想要當觀眾!」


劇場親子溫馨日和

家家酒就跟我排戲很像

宋厚寬

看著在不遠處玩溜滑梯的女兒邊笑邊說,雖然她們對「導演」不甚了解,但大概是遺傳影響,玩扮家家酒的時候,都會先把情境設定好,玩到一半沒照劇本走,還會中途停下來糾正對方剛剛的反應不到位,「我完全沒有教她們這麼玩,但她們扮家家酒就跟我排戲一樣,很細膩。」




分隔線


2025廳院選《少年PI的奇幻漂流》

立即購票



分隔線
劇場親子溫馨日和

兩個演員的擁抱與對話

王世緯

廖宇墨從小看著這樣的媽媽,覺得演員的世界簡直酷斃了。她分享:「有一次我在後台看到媽媽,她要換衣服(演員快換)走來走去看起來很喘,上妝以後我一度認不出來那個是我媽媽。」她所謂的有趣,某部分而言是王世緯作為演員的專注程度,像是「成為另一個人」的狀態使她為之神往。平時在家中,她們兩人也會一起讀劇本、且無可避免地,廖宇墨的生活也經常是與母親在排練場共度。所以,也許不會讓人太意外接下來的發展——演員的小孩也走上演員之路,影視作品《說謊也沒關係》,便是廖宇墨的初聲試啼。




體現那些說不出的人格特質光譜 戲劇

體現那些說不出的人格特質光譜

紅潮劇集《當亞斯遇見人魚》

從2023年讀劇至今,每每接受相關訪問時,王靖惇總是一再提醒:「亞斯伯格並非病徵,而是一種人格特質。」他回想自己小時候「過分重視字面上的承諾,言行舉止也有某種固著性」,因此曾一度懷疑自己是否具有亞斯伯格特質。雖然在做過測驗後,並未被歸類為「亞斯伯格傾向」,但也讓他對這類「光譜式的人格特質」產生興趣,相信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一點點「亞斯伯格」。王靖惇過往編劇作品,也曾幾次出現罕病或長照議題,不過大都是以疾病帶入親情或人際關係。此次創作則更聚焦於此種人格特質的光譜表現。




技術驅動的表演革新與文化重組 回想與回響

技術驅動的表演革新與文化重組

《今昔饗宴千本櫻 萬博版》

2025年5月25日於中華電信綜合活動中心上演的超歌舞伎 Powered by IOWN《今昔饗宴千本櫻 萬博版》,不僅是一場表演藝術的創新實驗,更是一項融合傳統與未來、跨文化與跨技術的多重嘗試。從沉浸式螢幕設計到AR虛擬偶像初音未來的參與,從九天民俗技藝團的實體加入,到NTT與中華電信合作的全光網路技術(IOWN),本演出不僅重新定義「現場演出」的條件,也為當代跨國劇場文化的未來打開新的路徑。在台北現場望著日本同步傳來的畫面,有那麼一刻,我幾乎忘了自己其實不在日本。




上海

當文物成戲精

博物館戲劇是解藥還是糖衣?

當「戲劇+景區+商業」的演藝模式正在中國劇壇盛行之際,一種戲劇的新業態已在京津滬及眾多大中型城市此起彼伏。從沉浸式導覽劇到科幻國風互動劇,「博物館+戲劇」的模式正以破圈之勢席捲表演藝術和演出市場。


首爾

《也許是美好結局》獲東尼獎

韓國音樂劇從文化輸出到與世共感

原創音樂劇《也許是美好結局》近期榮獲美國劇場界最高殊榮東尼獎6項大獎,在韓國國內及國際表演藝術領域引發廣泛關注與討論。為慶祝此項殊榮,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推出特別企畫,展示 1966 年首演的首部國產音樂劇。




專欄

潮州戲

高俊耀

還記得我跟你提過嗎?小時候,電視還不普及,潮州戲就是民間最要緊的娛樂。每逢節慶,黃昏5點就有許多人搬著凳子來占位,凳子一擺下,你就可以離開忙別的事,等7點開演再回來。大家頗有默契,都懂看戲倫理,你的凳子放著,沒有人會去挪動。


  專欄

戲長怎麼算?

簡莉穎

創作通常都是在「有實際限制」下發生,限制通常可以協助作品不至於無邊無際,我挺享受先去做了,再核對他人的方法,歸納出自己的經驗法則。劇本時間計算,或以頁數或以字數,影視部分,台灣目前仍然在推廣美式劇本格式,尚無法確認是否1頁1分鐘。




分隔線

看更多

分隔線
項目圖示 評《水淹臺北城》後設的實驗,出角的嘗試
項目圖示 評《轉生到異世界成為嘉慶君—發現我的祖先是詐騙集團!?》熱鬧討喜的當代政治預言
項目圖示 原創音樂劇《台北莉莉絲》以華麗歌舞探索慾望與自我
項目圖示 四大鋼琴名家即將登台 獻上跨時代經典琴聲
項目圖示 第2屆CLAP傳奇夏日藝術節 當代再續傳奇
項目圖示 臺北藝穗節規模創新高 「粉色綿羊」入侵城市
項目圖示 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9月登場 共感當代生活「臨界點」
項目圖示 第36屆傳藝金曲獎公布入圍名單 陳茂萱、林吳素霞獲特別獎
項目圖示 表演藝術圖書館✕羅智信《KnockKnock#1: 黃瓜》打開空間想像
項目圖示 國藝會、C-LAB攜手NCAR 啟動「2025策展人學院國際交流計畫」



PAR表演藝術LOGO

PAR官網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Facebook圖示   Line圖示   轉寄給朋友   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