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表演藝術》電子報 2025年10月08日

如無法順利瀏覽內容,請按此處

四界看表演

面向藝術也面向大眾 在坎波納格一起做夢

漢堡國際夏日藝術節

此藝術節擁有的豐厚資源和巨大量能,讓其不只能單次邀請享譽國際的劇場作品,還能以長期合作的關係,讓許多藝術家多年來一再回到坎波納格。策展人戲稱為這群藝術家是「夏日藝術節經典人物」,他們不僅經常受邀呈現新作,還有機會將舊作以混合媒材再次呈現,讓在地觀眾和藝術家的創作生涯在年歲中一同成長。這個特別之處,就算在德國也是極為少見。


閱讀文章


展覽

以藝術作為「化解」的儀式

彭弘智個展「未完成之作」

《未完成之作》是彭弘智於臺北市立美術館推出同名個展的核心作品,主旨大意為尋找周逸昌、陳明才、田啟元這3位英年早逝的劇場人,透過觀落陰和靈媒等方式進入靈界,「詢問」他們是否尚有待完成的作品或被中斷的理念,因此,影片是由彭弘智和靈媒所見所談的內容為情節推進的主軸,韓國歌手Kim Master擔任彭弘智的口白「替身」,他以低沉富磁性的韓語敘述通靈的過程與思考,敘事線中還穿插印尼舞者Mugiyono Kasido與香港舞者楊春江於麻豆代天府的即興表演,加上韓國作曲家李桂華以南管樂曲《梅花操》為靈感所作的配樂,形成這部超乎錄像、更接近電影規格的影像作品。




唱片沖澡 專欄

唱片沖澡

王安祈

我在國光規劃戲碼時便常猶豫,好幾次用不同的方法融合《西廂記》和《紅娘》,但經典唱腔總想保留,因而形成鶯鶯紅娘各唱了一大段四平調的音樂重複。有一回參考越劇,新增了幾段鶯鶯的猶豫和紅娘的勸說,但因不是原來經典,老觀眾陌生,沒辦法留下印象。有時想想,我真多事,想這麼多幹嘛,為什麼不能回到當年純聽唱片的年歲?




生命還是作品,這是什麼問題? 專欄

生命還是作品,這是什麼問題?

鄧九雲

以前沒特別思考人「突然轉向」這件事。我也從不覺得創作——舞台劇、展覽或一本書——有如此能耐可以改變現實。位移是可能的。譬如我發現自己再也不喜歡吃巧克力了。我說的轉向,比想像更突然。譬如在看完明日和合的《Family Triangle:二生三,三生萬物》後隔天一起床,我突然覺得以後恐怕不會在課堂上談蘇菲.卡爾了。




新銳藝評

打開「家」的可能

評《FAMILY TRIANGLE:二生三,三生萬物》

這齣劇作的開始與結尾,3人以蒙面連體衣的「三生人」形象示眾,呈現在這個Triple Family中,「三」才是屬於他們的完整單位。而無論是作品抑或人生,藝術家的個人生命抑或整個台灣社會走入後同婚時代的共同叩問。


新銳藝評

反思倫理和親情

評《FAMILY TRIANGLE:二生三,三生萬物》

在多元家庭結構與性別角色被重新定義的今天,這場演出透過戲劇形式,將深層議題擺上舞台,提醒我們:家庭的定義不應受限於血緣與傳統,而應建立在愛與責任之上。劇中弟弟那句「為了姐姐」,將親情的無私與珍貴昇華到極致。




新銳藝評

舞台空間的穿越實驗

評果陀劇場《解憂雜貨店》

舞台版《解憂雜貨店》誠懇且具探索性比起電影的流暢敘事,劇場更強調「觀看的過程」:觀眾同時看見寄信者的困惑與回信者的善意,因而更清楚意識到,真正能夠跨越時間的不是某個正確答案,而是那份願意回應的心意。


  新銳藝評

喜劇背後的虛構書寫倫理

評若女子劇團《姬情晚宴╱女子女子嗑》

本劇的幽默來自語境偏移與角色自我揭露,笑點其實來自人際機制:逞強、示弱、無法承認的妒意、想被選中的渴求,這些被轉譯成輕快的台詞與乾淨的走位:我笑,是因為看懂了脆弱;我尷尬,是因為笑聲暴露了我忽略的東西。




分隔線


立即訂購



分隔線

看更多

分隔線
項目圖示 稻草人舞團以卡夫卡文學對話當代困境 《有可能,但現在不行》北中巡演啟動
項目圖示 嚎哮排演音樂劇《別叫我成功:藝術界歸來的兒子》 結合台語饒舌嘻哈登場
項目圖示 東野圭吾《嫌疑犯X的獻身》舞台劇 莫子儀領軍實力派演員同台飆戲
項目圖示 臺中國家歌劇院十周年慶起跑 吉祥物壺裡狗與主題曲〈揚帆啟航〉登場



PAR表演藝術LOGO

PAR官網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Facebook圖示   Line圖示   轉寄給朋友   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