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MILY TRIANGLE:二生三,三生萬物》
2025/9/14 19:30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
繼2022年的《三生萬物》後,洪千涵、洪唯堯、曾睿琁3人持續以人生在推進這部作品,催生出《FAMILY TRIANGLE:二生三,三生萬物》於今年度的臺北藝術節上演出,探討了後同婚時代下,同性伴侶的生殖議題。3位藝術家攤開了關係與生命:女同志伴侶千涵與睿琁想有一個有彼此基因的孩子,因此決定向千涵的弟弟唯堯借精求子,並由千涵懷孕生產。正如3人在排練場上不斷詢問彼此的那句:「你說的是作品,還是人生?」,血親、姻親、工作夥伴……多重關係是困難的。在他們持續不斷地對話、協商裡,觀眾見證了作品,亦見證了他們的人生,以及千千萬萬懷抱求子夢想的同性伴侶,正以個人生命拓寬著倫理、律法框架之過程。
在「定義親子」這一題上,如何鬆動,抑或重新詮釋華人文化對香火和血脈堅固的想像,是這個議題中相當龐大的部分。當紅膠布將舞台一分為二,千涵與唯堯各據一側,從小在洪家所擁有過的物件、記憶或關係被以語言標定出來,散布於舞台上,沿著記憶形成自有邏輯的陣列。這些詞卡偶爾推過去一些,有時又挪回來一點,如集體主義下,華人社會中親人關係的界線多半不是黑白分明的。而在那模糊的分野中,存在著共有的可能性。
詞卡具象化了共享的樣態,當千涵用不同詞卡組合出「第一次洪媽媽大肚科學實驗」時,語言可以被重組,產製新的意義之特性,使人很自然地思考到,這與DNA的結構是相似的——基因序列正是以A、T、C、G之排列組合構成了這個地球上眾多獨一無二的生命體。因此,無論血緣、基因,又或是共同的記憶和語彙,都是構成洪家的素材,既能在千涵與唯堯間流通,便能藉由唯堯,流通於千涵與未來的孩子間。

而當進入人工生殖過程的落實時,身體成為了情感具現的場域。睿琁與唯堯的在台上裸裎相對,表面上是精卵提供者雙方的對質,內裡卻裹挾了更深層且廣泛的怨怒。生理差異之無法跨越,在生殖一事的來回協商上,難免令人疲憊地自問,作為女同志是不是「有什麼障礙」的,以至於需要另一名男性的介入方能與愛人擁有孩子。然而,當他們撕起紅膠帶的兩端,詞卡在舞台上被噴飛、墜落如花火,糾纏又困人的思索在那一瞬都指向了共同的答案。無論以什麼身分、誰的精卵,若他們都決定要好好地愛這個新生命,那一切並不複雜。裸身的男體與女體牽著紅膠帶如牽著紅線共舞,玩轉「紅線=姻緣」的符號想像,在前半部對傳統家族情感的梳理和思考後,將「結合」的全新可能性慢慢拼合進去。
最後,作品回到千涵與睿琁的親密關係——她們既是一切念頭的起始,也是最終將要面對和承接新生命的人。舞台上,千涵躺下,在睿琁面前緩緩打開自己的身體,以作為她們這趟求子旅程的地圖;而睿琁手持攝影機與黑筆,將千涵身體上代表每一段共同記憶的插圖,一一連起。兩人的身體緩慢且親密地移動,凝視與碰觸溫柔地發生。投影幕上,攝影機畫面移轉,千涵的身體上記錄了與賀爾蒙和針頭一起度過的日子;舞台上,睿琁無聲地,用視線和手撫過發生在千涵肉身上的苦難。漫長的安靜中,彷彿可以看見巨大的愛正慢慢顯影。
回應柏拉圖《會飲篇》中對人類起源的「雙生人」說法,這齣劇作的開始與結尾,3人以蒙面連體衣的「三生人」形象示眾,呈現在這個Triple Family中,「三」才是屬於他們的完整單位。而無論是作品亦或人生,藝術家的個人生命抑或整個台灣社會走入後同婚時代的共同叩問,「何為家」、「何為家人」的可能性在這部作品中被狠狠地擴增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