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琴記得當時只有10歲,原本細細尖尖,突然變得有些低沉,低到媽媽還有點擔心。某天在浴室洗臉,父親在外面廚房一邊炒菜,一邊用口哨吹《綠島小夜曲》。她便彎腰跟著旋律往臉盆唱「……在月夜裡搖呀搖……」頓時她嚇了一跳:「咦?這是我的聲音嗎?」於是再低頭唱一次:「搖啊搖……」之後雀躍地回答自己:「哇!真的!」但她沒有告訴任何人,這個秘密「只有臉盆和我知道。」
周子超表示,《舞姬》對舞者的難度挑戰不輸《天鵝湖》,「這齣舞作的劇情很讓人動容,談愛和嫉妒。技術上是會讓人看到感覺很 amazing 的!我個人會有很多大跳、轉圈、雙人舞,也要把故事說好。真的很不容易!」第一次回台灣表演,他的興奮溢於言表。除了希望家人朋友來看,也希望讓那些對舞者身分猶豫的人看到他。「我想讓他們看到,有這樣的一條路。」
在國內外青銀共創的藝術練習中,聽聽執行的青年藝術工作者與參與長輩們的心內話,看藝術如何拓展他們不受限的精神年齡,在0歲到100歲都可以一起玩的創齡練習中,一起玩出精采火花。【蔡宛凌X劉龍溪】戀愛般的世代對話,從「有約」到共融與共創。【廖尹君X高麗雀】藝、醫攜手,共生共好。【蔡櫻茹X旺伯】探尋生命的歷史,用陪伴搭建一個家。【呂協翰X張日麟】仙角攻蛋,讓「老」不再老是印象中的「老」。【蘇威嘉X周倖如】樂齡舞者的自由步,用舞蹈撐開身體的可能。【江秋岑X賴國洲、傅秀香】讓音樂敲響生活圈,叮叮咚咚變年輕。
本屆博覽會也是新任聯合總監卡塔芮娜.庫荷與伊莎.蔻勒負責策畫的第一年,兩人與評審團從來自55國、超過800件申請提案中選出了30個作品在為期4天的展會中全版呈現,包括高比例在公共空間進行的演出,以及跨越年齡分野的作品,並開啟主題研討論壇。策畫者在疫情後提出了什麼樣的思考、觀察和策略,這些規劃如何影響展會內容,又折射出怎麼樣的策畫態度與舞蹈環境,是這次訪問的主軸。
2022年的德國杜塞道夫國際舞蹈博覽會正在啟動新的轉型,從甫上任的聯合藝術總監及策展團隊暨評審名單上可明顯察覺到,歐陸未來的表演藝術策展乃至藝術節規畫的趨勢與關注點。其中,在台灣討論度也日益提升的「平權」與「共融」議題,在本屆博覽會中更被強調。不僅僅是更多的身障藝術家參與在其中,展現了身體的多元樣貌與需求,展會在空間動線、人事或節目規劃中,都能感受與往年不同的策展策略。
辦在德國卡塞爾、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現代藝術展覽,與舞蹈博覽會同時舉辦,由來自印尼的一個藝術家聯盟所策劃。這個展覽最出色的是,它讓所謂的原住民藝術在以「南方世界」之名和去殖民化的論述中,為了找到自己的聲音而群聚。他們碰上了天真地渴望能即時體驗大自然,並崇愛鄉野的西方社會。這樣的西方社會氛圍期待之下,出現單純瞄準成長又同時體現氣候危機的一種「部落藝術」。如同「世界音樂」的概念一般,「世界舞蹈」在偏現代風格的世界舞蹈博覽會成為趨勢並非癡人說夢,也因此給了原住民藝術比以往更大的空間。
本屆舞蹈博覽會中無意識洩漏出的另一個展望。博覽會扮演著全球性的指標,連同舞蹈一起形容世界的現狀,它對淨化的期盼(瓦旦.督喜)以及我們臣服於數位統治的世界的抱怨(安德烈雅.丕尼亞),對一種新的根深柢固的希望(潔尼特.柯多維奇),和尋找著一種能夠走出殖民統治文化的舞蹈(蒂摩爾古薪舞集)。這終究與藝術無關,而是與人們的集合,傳統上是圍成一圈,就像街舞重新發掘自我一樣。這些尋找與舞台無關,重點是這些藝術家,他們有著提出對話,對抗全球市場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