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表演藝術》電子報 2025年10月15日

如無法順利瀏覽內容,請按此處

藝號人物

以舞為道,用身體坐看世界的快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

若說有什麼關注是在鄭宗龍創作脈絡中不變的提問,那便是他提到的「身體在一個快速攪動的時代下,其感受與傳遞是否有落差?」換句話說,即是身體如何能夠在感受與表達上,維持某種高敏感度的品質?人的專注力在對抗什麼?在什麼之間搖擺、晃動著?


閱讀文章


話題追蹤

桑布伊談遷徙、信仰與土地記憶

側記「專題對談:創作中的遷徙與記憶」

「我很在意的,就是『族語』。」原住民族自古就沒有文字,祖先是用音樂記錄生活、傳承經驗,桑布伊也追隨這樣的步伐,踏上音樂創作之路。「我們的語言很美麗,即便是講愛情,祖先也會有『我對你的思念/就像樹幹上的藤蔓』,這樣很濃縮的文字。」桑布伊堅持用台灣這片土地長出來的族語,寫下關於這片土地的故事,就是想把祖先說故事的方式,一一找回來。所以當音樂帶著桑布伊去到世界各地,他的歌聲總是能穿透人心,這是來自家鄉土地、也來自祖先祖靈的力量。




為了那些難以被定義,但值得被記住的作品 四界看表演

為了那些難以被定義,但值得被記住的作品

阿勞馬戲藝術節總監羅門.穆勒

「與其說我是一個策展人,不如說,我是從藝術家的角度出發,去發現城市的可能性。」在接掌阿勞馬戲藝術節的總監之前,穆勒本身就是一位當代馬戲領域創作者。過去20年,他與他所創立、以扯鈴藝術聞名的團隊在世界各地巡演超過20年;當時,瑞士德語區幾乎沒有當代馬戲的舞台。直到他回到這個家鄉旁的小城演出,才開啟了日後藝術節的機緣。




物質的多重宇宙 四界看表演

物質的多重宇宙

阿勞馬戲藝術節

雖然沒有特定的策展主題,但藝術節大多數的節目聚焦於物質與感知的探索,從朱利安.佛格爾的陶瓷所象徵的脆弱與失控,到約格.穆勒與布料共舞所展現的呼吸與共鳴;從Sacékripa團隊在水中尋求平衡的詩意幽默,到羅納多馬戲團父子在日常物件中傳承的溫暖與哀愁;每一件作品都超越了單純馬戲的技巧展現,令人得以窺見當代馬戲的發展趨勢。




檳城

環保劇團十周年

再製創團影戲《塑膠城市》

新版最大的改動是採用經過熨燙處理的洗衣店塑膠袋取代布幕,讓回收再利用的概念再度升級。團隊這次還破天荒地加設幕後觀眾席,讓有興趣的觀眾坐在後台觀看劇組如何操作投影,與手上的回收物品互動,演出內容也與時並進。


奧里亞克

國際街頭藝術節

開幕夜爆發警民衝突

近50年來,法國街頭劇場發展出多樣形式並吸引龐大觀眾群,但這種不斷變動的非典型表演長期未受主流戲劇圈重視,也難以獲得官方承認。直到2010年前後,法國文化部成立「國家公共空間藝術中心」,並於馬賽設立「街頭藝術之城」。




專欄

八寶粥與數字

簡莉穎

前幾年在做韓劇改編時,沉迷泰山與龍邦建設的經營權角力,一時之間因對幼時食品的感情,對龍邦董事長劉偉龍「黑道」、「殯葬業」、「股市圈地仔」的負面標籤滿天飛,群眾一片霧裡看花,一度以為再也吃不到八寶粥跟仙草蜜。


  專欄

戲曲口傳心授的意義

温宇航

單只是在外在形塑上潛移默化地滲透了滿樂民先老師「京朝派」的嚴謹功架,讓呂布這個人物形象內在外在更顯飽滿勻稱。這種呈現在我身上的融會貫通,從每位老師的口傳心授中得來,久之變成了我的發揮,我的路數,我的風格。




分隔線

看更多

分隔線
項目圖示 臺東藝穗節以「我是誰?我在哪?」詰問世代焦慮
項目圖示 伍拾製作《咖啡廳Dance to 40+》探索熟齡舞者生命厚度



PAR表演藝術LOGO

PAR官網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Facebook圖示   Line圖示   轉寄給朋友   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