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曲口傳心授的意義
宇航的戲曲手記

戲曲口傳心授的意義

多少年後我再來演這齣戲,老師教導的節奏處理、情緒轉圜那套方法還在全方位地影響著我,單只是在外在形塑上潛移默化地滲透了滿樂民先老師「京朝派」的嚴謹功架,讓呂布這個人物形象內在外在更顯飽滿勻稱。這種呈現在我身上的融會貫通,從每位老師的口傳心授中得來,久之變成了我的發揮,我的路數,我的風格。

多少年後我再來演這齣戲,老師教導的節奏處理、情緒轉圜那套方法還在全方位地影響著我,單只是在外在形塑上潛移默化地滲透了滿樂民先老師「京朝派」的嚴謹功架,讓呂布這個人物形象內在外在更顯飽滿勻稱。這種呈現在我身上的融會貫通,從每位老師的口傳心授中得來,久之變成了我的發揮,我的路數,我的風格。

戲曲演員講究師承,師承明確,風格就明確。從小學習大量的傳統劇目,必然經過老師口傳心授的過程。私以為那些內裡的勁頭、節奏的掌控、氛圍的拿捏、身形的塑造,光靠「錄」老師是無法獲得的,口傳心授仍然是最快獲得表演秘笈的最佳途徑,同時也是學生能夠始終走在藝術康莊大道的必要保證。

那年老師的口傳心授,讓我真的開竅了

記得入校4年級時,向石小梅老師學習《連環計.小宴》,彩排匯報後,同學對我說:你簡直就是活脫。這評價著實令我頗感自豪。學得像老師不僅僅是外型模仿得像,更是對老師所講授戲情戲理的完整貫徹,那年我從理性上學到了情緒如何轉化,懂得變化還要有步驟,18天短暫集訓滿滿的收穫,讓我覺得我真的開竅了。老師悉心的口傳心授,使我上一個台階從而脫穎而出。多少年後我再來演這齣戲,老師教導的節奏處理、情緒轉圜那套方法還在全方位地影響著我,單只是在外在形塑上潛移默化地滲透了滿樂民先老師「京朝派」的嚴謹功架,讓呂布這個人物形象內在外在更顯飽滿勻稱。這種呈現在我身上的融會貫通,從每位老師的口傳心授中得來,久之變成了我的發揮,我的路數,我的風格。

繼承的目的遠不止是傳承一齣戲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前輩藝術家們長期積累的表演經驗被繼承下來,變成我們後來創作的基石和源泉。那些寶貴的至理名言,言簡意賅地道出藝術真諦。蔡正仁老師常說:「關鍵時刻狠狠咬一口。」意思是遇到聲情高張處,身段要減少,突出聲腔重點表達;滿樂民老師有句口頭禪:「放鬆一抖落。」意即在情緒轉折處先放空(鬆)再驚嘆(緊);岳美緹老師也提到:「演唱一個重點腔格時,要把前後都抹平,才能突出你想要突出的重點。」洪雪飛老師笑曰:「我跟宇航同台,以不變應萬變。」言下之意任我眼睛滴溜亂轉,以穩健化之,強調掌控舞台的能力與表演定力;朱世藕老師說:「表演無非就是節奏與分寸。」想來也是,無論唱唸做打都出不了這簡單的節奏分寸4個字,我們窮其一生就為參透這4個字。我問樂漪萍老師,您學的戲幾十年都不會忘記喲?老師回我:「這麼好的藝術怎麼捨得忘記!」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果真如此,表演技巧之外,前輩總結出許許多多的表演論述在口傳心授間被傳承。崑曲藝術注重載歌載舞,我們既要對「手舞足蹈之」知其然,更要重視每齣戲都要有論述的知其所以然。如《林沖夜奔》裡林沖的扮相,「崑弋派」是黑箭衣羅帽大帶;「京崑派」是黑箭衣罩紅坎肩大帶頭戴倒纓盔,「崑弋派」的扮相訴求火燒草料場之後的林沖來不及喬裝改扮即直奔梁山,而「京崑派」的扮相則強調林沖喬裝改扮後再上路的形象。各有表演論述支撐著它的風格體系。我也常拿《拾畫》為例,講述北派表演為什麼不拿扇子,南派表演為什麼會拿扇子的風格論述。這些口傳心授都是「錄」老師無法取代的。老師對學生經驗談加上藝術思想的灌輸及建立,才可能達成全面完整地繼承一種風格,繼承特色劇目的目標。

(本文出自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

島影琴深:余曉怡管風琴音樂會廣告圖片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5/10/11 ~ 2026/01/11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