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工作接觸到的內容與金融有關,稍稍研究總體經濟,深感興趣。
從「AI爆發」「為什麼台灣半導體這麼有優勢?」「什麼是通膨?」「什麼是降息?」「台積電還可買嗎?」這些基礎問題,到總體經濟、經營權之爭、到金融制度,加密貨幣,只要有興趣,一點都不無聊,並且可以使自己稍稍對陰謀論免疫。
發現自己完全是金融與產業小白,但隨著產業鏈遷移、AI爆發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台積電成為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赴美設廠更是輿論角力的戰場。電子科技業的發展,將徹底影響整個世代的台灣人。從漲也不知道在漲什麼,跌也不知道跌什麼,川普一關稅就跟著恐慌,開始去了解產業數據,當台灣的命運與半導體緊密相繫在一起,而這背後承載數代台灣人的努力,覺得自己至少要能稍稍看懂財報、聽得懂法說會,畢竟台灣是靠著向外走才有辦法生存的地方。製造業人口占3成,科技業30多萬人,出口占超過六成的GDP,什麼時候能有一部工商題材或者半導體題材的劇呢,期待有一天能出現,並且自己也不畏挑戰吧。
「經濟學就是事與願違的科學。」「經濟學是關於選擇。」「經濟學是理解人類與社會行為的底層邏輯。」一邊在筆記本上寫下這些摘錄,一邊看著各種精采的金融案件、產業奇蹟,理解不同行業制度當然困難,從自己身邊的物件入手入眼,很能引起興趣。
像是八寶粥。
前幾年在做韓劇改編時,沉迷泰山與龍邦建設的經營權角力,堂弟詹皓鈞發文質疑堂哥使家族之爭浮上檯面,他直指前董事長詹岳霖在任時有6年發不出股利,虧損連連,下台後還攜手龍邦建設步步逼近,一時之間因對幼時食品的感情,對龍邦董事長劉偉龍「黑道」、「殯葬業」、「股市圈地仔」的負面標籤滿天飛,群眾一片霧裡看花,一度以為再也吃不到八寶粥跟仙草蜜。隨著事件變化,了解起初泰山是避免2018年保力達買下三成股份爭奪經營權,擴增股本引入龍邦稀釋保力達股份,起初龍邦與泰山共治公司,孰料保力達處分泰山股票,龍邦不知是加碼攤平還是低價收購,快持有超過一半股份,加上得到前董事長、被逼退的詹岳霖等家族成員支持,才讓泰山之爭浮上檯面。
2022年11月市場派劉偉龍宣布年底召開股東臨時會,12月公司派董事長詹景超出脫原本持有的金雞母全家超商,開盤兩分鐘內賣掉4萬3千張股票,占全家超商股份達19%,劉偉龍受訪時大罵公司派是「強盜」、「一定有與買方先講好」,詹景超又以36億買下街口支付4成股權,經營權相關書上指出,這被稱為「毒藥丸」策略,是一間公司免於自己被惡意併購,盡量讓自己價值降低的手段。
2023年5月,泰山股東臨時會召開,龍邦拿下泰山的經營權,劉偉龍成為新任泰山董事長,詹家的泰山,正式宣告結束。
投票終究是票多的贏,票少的輸,事過境遷,八寶粥也如常地,在拜拜時出現在供桌上。
輾轉得知親戚在泰山找到工作,過往爭端也無人掛懷於心,按照既有配方,食物的味道一樣是童年的滋味。
快轉至今年,前董事長詹景超因違反證交法 800萬交保,不管是違反公司程序賣全家、買街口、買兩幅7,000萬名畫,都精采萬分。全然易主的泰山,認為詹景超強行投資,要求街口返還36億,一審勝訴,卻發現追查的帳戶已無餘款,街口金科頻頻喊冤,看來這個經營權的餘波還會繼續下去。
身為彰化人,從小聞著泰山工廠氣味、吃八寶粥仙草蜜長大,真是太著迷整個過程,我們不是沒有韓劇美劇題材,但對完全無知的事物要怎麼去描寫呢,至少讓自己從頭開始學起。
看這段讓我了解,吳冠中兩幅畫可以賣到7,000萬。
他的畫一看就不會忘記,很想一睹真跡,吳冠中最貴的拍賣畫作是《周莊》,拍了兩億港元。而看了畫作,就會很想看拍賣過程,香港佳士得副總裁陳良玲是一位出身台灣、國外念書長大的女性拍賣官,藝術品拍賣的過程非常好看且優雅,多國語言節奏飛揚。
透過數字會告訴我們很多故事。
數字會告訴我們,2024年台灣表演藝術總售票額是32.83億,整體票房票價上升,平均售票數下降,音樂劇的成長幅度最大。流行音樂展演金額是90.85億,遊戲的消費額度是750億,數字說去年台灣一整年的電影票房是62億多,國片占比是6億多,而在疫情前,整體票房數字約是100億,數字告訴我們,去年Netflix在印尼與泰國各有165億與142億台幣的訂閱收入,Netflix過去3年在泰國陸續投了2億美元(60億台幣),今年有了一部《瘋狂獨角獸》,首週就登上非英語國家排行榜第4名。
數字帶來的現實感有時讓人厭世有時興奮,有時有血淚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