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表演藝術》電子報 2025年10月22日

如無法順利瀏覽內容,請按此處

秋天藝術節

當科幻與神話在隧道中黏合

《最後的隧道》排練場側記

《最後的隧道》靈感源於瓦旦2024年在《PAR表演藝術》雜誌發表的一部AI科幻極短篇,在疫病災變橫行、四周荒涼如末日光景的近未來,「我」走進一處隧道,在其中邂逅一個「身體」,短暫交談後,猶豫著是否聽從「身體」的建議乘上飛船前往月球,尋找一直渴盼的「自由之路」。然而,這篇科幻極短篇,也有個現實的起源。


閱讀文章


秋天藝術節

瓦旦和TAI身體的創作方法

上篇

從學生團員、舞者、行政、團長、創作者,原舞者給予瓦旦的滋養,早已超越了一個表演團體或工作職場,而是身為一個人,知道自己是誰,從何處來……瓦旦認為,自己這份立足於世界的信心,正是原舞者鍛造而成。


秋天藝術節

瓦旦和TAI身體的創作方法

下篇

當年,在火車上靈光乍現的「腳譜」,成了日後TAI身體劇場鮮明的風格標記。腳譜還因著隔年瓦旦開始學習傳統織布,匯入了編織的韻律節奏與布匹的空間結構,形成一套時間與空間、經與緯交織的身體圖錄。




秋天藝術節

瓦旦的工作手稿

創作圖輯

編舞家瓦旦.督喜創作時有寫筆記的習慣,從表格控的64格精密結構表,到排練場上捕捉吉光片羽的隨筆,再到描繪身體語彙的「身字筆記」,其創作軌跡躍然紙上。本文將帶領讀者一窺瓦旦珍貴的工作手稿,深入其思考的縫隙,看見《最後的隧道》如何在文字、線條與身體中交織成形。




風乾發酵 尋根生根 戲劇

風乾發酵 尋根生根

Jaha Koo《超辛奇小熊軟糖》

辛奇與小熊軟糖,亞洲與歐洲,一來自民間家庭、一來自工業生產——兩相對照,其所反映的時代沿革,卻讓人看見我們吃進口中的食物,確實與生活、文化、社會、經濟與政治脫離不了關係,更成為上述因素縱橫交錯的凝聚象徵之一。而這正是此次《超辛奇小熊軟糖》的編導暨演出者——韓國藝術家Jaha Koo創作生涯持續探詢的議題。




雙大鍵琴的對話 音樂

雙大鍵琴的對話

台灣國際古樂節

音樂會上半場主要聚焦於義大利巴洛克作曲家伯納多.帕斯奎尼的《雙帕蒂門托奏鳴曲》,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雙大鍵琴曲目。許舒堯解釋,這套曲目的手稿只為兩部鍵盤樂器提供了兩條單一線條(通常是低音旋律)。旋律上會有數字,演奏者必須透過這些數字提示,自行完成創作。雖然這屬於引導式的即興,但仍需要預先排練。




法蘭克福

探討歌聲在殖民過程中的演變

艾薩.霍克森《菲律賓女超人樂團》

表演者刻意營造歡樂熱鬧的互動氣氛,再現商業秀場的濃縮精華。然而,她們不是百分之百複製秀場節目,而是解構和重組流行音樂元素,並不時插入一些帶有深意的沉默與反諷,試圖在歡樂的表面之下藏滿批判。


新加坡

文化通行證啟用成效鮮明

藝術家如何借力使力有待思考

18歲以上的民眾能獲得總值新加坡幣100元(約台幣2,360元)的新加坡文化通行證,用以觀看戲劇演出、參加文化導覽、藝術展覽等活動。3年的時效,除了讓公眾善用機會參與文藝活動,也能讓藝術從業者有足夠時間規劃、組織藝術活動。




分隔線

看更多

分隔線
項目圖示 《這不是個大使館》2025-2026歐洲巡演登場
項目圖示 朱宗慶打擊樂團40周年啟動2.0時代 接班布局迎向團體共治
項目圖示 IATC-TW年度論壇探討「關照」倫理 重新定義表演藝術評論



PAR表演藝術LOGO

PAR官網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Facebook圖示   Line圖示   轉寄給朋友   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