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旦的工作手稿
(林政億 Terry Lin)
焦點專題 Focus 2025秋天藝術節專題/藝術家特輯/瓦旦.督喜 創作圖輯

瓦旦的工作手稿

編舞家瓦旦.督喜創作時有寫筆記的習慣,從表格控的64格精密結構表,到排練場上捕捉吉光片羽的隨筆,再到描繪身體語彙的「身字筆記」,其創作軌跡躍然紙上。本文將帶領讀者一窺瓦旦珍貴的工作手稿,深入其思考的縫隙,看見《最後的隧道》如何在文字、線條與身體中交織成形。

編舞家瓦旦.督喜創作時有寫筆記的習慣,從表格控的64格精密結構表,到排練場上捕捉吉光片羽的隨筆,再到描繪身體語彙的「身字筆記」,其創作軌跡躍然紙上。本文將帶領讀者一窺瓦旦珍貴的工作手稿,深入其思考的縫隙,看見《最後的隧道》如何在文字、線條與身體中交織成形。

瓦旦的工作手稿
(林政億 Terry Lin)
藝@展覽廣告圖片
《樂典01 ─ 馬水龍》CD廣告圖片

用8x8=64個工作坊編織《最後的隧道》

編舞家瓦旦.督喜和TAI身體劇場的創作方法以「腳譜」馳名,這次創作《最後的隧道》,瓦旦給自己和大夥出了一道新題目。他預先繪製一套架構表,內含64個表格,每個表格代表一個主題工作坊,諸如「形式的情感挖掘」、「無言的傳承」、「為聖物命名」……看似抽象,卻裹藏著編舞家對物質、時間與空間的探索企圖。不過,看完表格後,我忍不住開玩笑問瓦旦:腳譜跟這張表格都有很強的結構性,這是不是身為天蠍座藝術家的偏好啊?

四界看表演廣告圖片
瓦旦的工作手稿
(林政億 Terry Lin)

排練場上的筆記簿手痕

從表單形式的創作╱編織藍圖,進到實際的排練場工作,瓦旦形容,自己和舞者之間有一道「協商的縫隙」展開縫合。《最後的隧道》開排後,他把之前寫的科幻極短篇和關於這個隧道的神話故事與舞者分享、討論,再視每日情況隨機挑選一個表格(工作坊)和舞者們一起尋找從感受、思考到身體實踐的路徑。過程中他會隨手記下場上的種種發生,以及隨之迸發的靈感和看見,並構思這些發生如何被編織進作品中。

瓦旦的工作手稿
(林政億 Terry Lin)

再結構的作品「文本」

瓦旦在排練場上的另一筆記本,是從劇場演出的線性結構展開的各種推敲。《最後的隧道》談的是人們如何在當代與「神話」重新會合,從而生出推動自己邁向未來的動力,瓦旦不斷尋思神話的時間感,如何被擺放在時空如此限縮又聚焦的劇場。偕同舞者創作了大量可供演出的素材段落後,他不再像過去嚴實填滿劇場的時間,而是反過來審視:如何在演出中創造空隙,以擺脫線性時間的掌控,呼喚觀眾加入「縫合」的慾望。架構文本上五顏六色的標籤貼,是瓦旦不同時間疊加的再結構╱編織筆記。

瓦旦的工作手稿
(林政億 Terry Lin)

「身字筆記」的轉譯與承繼

從族語學習中領悟到老人家所說的語言多自身體對空間的感知和指認而來,近來瓦旦熱中「發明」表記方式。圖中的筆記是他在今年「TAI夏日研習營」期間記下的營隊團員樣態。他以線條速寫團員說話時的身體線條和整體狀態,而這些蜷曲繚繞的線條,常常來自人們講述身體勞動經驗時,脊椎不斷起伏的動感。瓦旦自陳,他始終好奇身體跟文字之間的對應關係。這種好奇有其創新,然或許是更徹底的承繼,意圖重新找到老人家「想要訴說,得用手去指」的瞬間……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5/10/16 ~ 2026/01/16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