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期封面故事是一場不輸給恐懼的生命冒險。從7名前輩的生命經驗出發,看他們如何成熟面對此生唯一一次的60歲、70歲、80歲的藝術旅程;接著在國內外青銀共創的藝術練習中,聽聽執行的青年藝術工作者與參與長輩們的心內話,看藝術如何拓展他們不受限的精神年齡,在0歲到100歲都可以一起玩的創齡練習中,一起玩出精采火花。願生命行至蠻荒,我們都能如本期插畫家房瑞儀所繪,在藝術精靈相伴中,盛開自己獨一無二如「沙漠五點花」(Desert five-spot)的美麗姿態。
她對「跳一輩子舞」的傳奇宣言沒有興趣,持續跳舞只是出自對身體的好奇。「我從來沒有這麼老過耶!」驚呼的語氣還青春,變老於她彷彿美麗新世界,還想探索、還想感受,還想好好研究身體這座實驗場。因此她依然跳舞、健身,將身體機能維護好,方便研究的進行。
「未來就隨緣吧!」他不想要像指揮家那樣期待在舞台上嚥下最後一口氣,也不想等到被說該退休了還厚著臉皮拉琴。不管將如何發展,只要拉琴,他就會用最嚴謹的態度來面對。蘇顯達想起,他看過記者訪問棒球投手王建民在大聯盟的表現,王建民回答:「沒有想太多,只是一球一球好好地投。」這給了蘇顯達很大的啟發,他說:「我也不完美、也有缺點,但只要站在台上,我就會一首一首好好地拉。」
「根本就忘記自己是幾歲,沒想著自己是要退休。」其實,吳興國沒想過走下舞台,也為了繼續演出而做足準備,他說:「只要看到年紀愈大,還能維持上台,這後面都是本身一直不斷地準備。自己都要一直準備,因為知道自己還要上台。」也會提早安排自己的排戲行程。吳興國說:「沒有演過的新戲,比較琢磨在文字上、思想上;若是演過的製作,當我知道已經在倒數計時,最起碼在離演出3、4個月,乃至於半年之前,我就會自己先排,慢慢朝裡面一直加重、一直加重。」
陳何家:「我跟我太太有一次年輕去算命,算出來命盤寫著我以後會進入演藝圈,那時候我跟太太是連電影都不看的人,兩個人對這個算命結果笑了好久。但沒想到後來自己真的站上了舞台,也因此認識了很多人,從每個厲害的大師、表演者身上都學到了很多。這是我最心存感激的緣分。」
打鼓時的楊寶秀非常專注,她不靠識譜學曲子,而是靠耳朵聽,一首一首背起來,哪個樂段搭配哪種節奏型、哪裡有個特殊節奏要打出來、哪個樂句走完後要過門等細節,都牢牢記在腦海裡,再與音箱送出的樂音合奏打出來,因為沒有一個自己的樂團,這應該就是她平日享受打鼓樂趣的方式了。
陶傳正說自己不像父親那樣,天生有領導人的氣質,也不若太太那般,自從太太接管公司以後,諸多發展蒸蒸日上。然而富有藝文氣息的父親,以及熱愛位居幕後、善於管理職的妻子,卻有意無意讓他斜槓為一名演員。
「我年紀愈來愈大,有可能踩高蹺逐漸不適合了。演戲?可能也不錯。」不被年紀制約的邱樹嘉盤算著,看起來樂此不疲的他,訪問到最後,還講到全身發熱,忍不住褪下身上的跑衣外套。他說,希望直到90歲以後,都還能一路玩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