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表演藝術LOGO

《PAR表演藝術》電子報 2023年01月20日

如無法順利瀏覽內容,請按此處

用20年光陰培植新竹國樂搖籃-劉江濱 藝術(家),與它們的產地

用20年光陰培植新竹國樂搖籃-劉江濱

從小扎根的新竹青年國樂團、竹塹國樂節

20多年的開拓,雖用三言兩語說得輕鬆,但中間遇過的重重困難不知凡幾。曾經為了政治干涉藝術而停止承辦國樂節,也曾為了踩人地盤而被謠言中傷與打壓,幸虧他別無所求,也堅持自己的信念,才得以不斷開闢疆土。想像竹塹國樂節期間的新竹旗海飄揚,就能感受到這座成為「國樂之都」的城市,他的打拼,正聯合學生輩的努力下持續提升水準。做過的事值得驕傲,不過劉江濱始終追求的,還是美好音樂的本質。就像他在一次受邀演講公開說過的:「我這輩子的夢想,就是要打造一個全世界最好的國樂團。縱使目標還沒到,但我一定會堅持這個理想始終不會放棄。」


閱讀文章


很難,但我不是一個人-吳思瑋 劇場與生活的忘年之遇-李秀珣
藝術(家),與它們的產地

很難,但我不是一個人-吳思瑋

一切都有可能的聲舞團現地製作

她躺在每年固定只有暑假才會使用到的老家床鋪上,睜開雙眼,一個念頭輕如飛燕,在心上落了腳:「住在台灣沒那麼可怕嘛。這樣的生活沒有不行。」她起身,下樓,見著母親正在忙活,還來不及思考,話已吐出口:「我好像可以搬回來了。」


藝術(家),與它們的產地

劇場與生活的忘年之遇-李秀珣

不受既定想像束縛的石岡媽媽劇團

李秀珣說道:「這22年來常在訪談中會被問劇團有什麼改變,大家總很期待看到劇團有什麼改變。我和劇團媽媽發現人們總是用一種劇場的想像來看我們,但我們就這樣啊,劇場就跟生活一起,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做些什麼去符合人們對我們的想像?」


閱讀文章 閱讀文章


變裝皇后的自我增幅變妝術 劇場ㄟ冷知識

變裝皇后的自我增幅變妝術

美國指標性變裝皇后露波說過:「我們生而赤身裸體,而剩下的都是變裝。」言簡意賅地帶出「性別」除了生物身體性,其餘都是建構的,也標示了在二元性別框架下,如何塑造與展現社會性別,我們擁有絕對掌控權。近年常在劇場、影視作品裡發現變裝元素的使用,如台南人劇團《仲夏夜汁夢》、【2022臺灣戲曲藝術節X妮妃雅Nymphia Wind】變形記、《華燈初上》的寶寶、以及我自己的《我是既快樂又悲傷》等,顯示「變裝表演」跨越場域與媒介現影。因著《Judy秀:美可敵國》將來台,藉機分享變裝皇后的台上台下、妝前妝後,以及表演裡的美麗與哀愁。


閱讀文章


走進一場噩夢,再一起甦醒 演出-戲劇

走進一場噩夢,再一起甦醒

黃郁晴的《藝術之子》

《藝術之子》是黃郁晴第一次全權肩負編劇、導演的作品,面對註定無法光明收場的故事,在創作過程中保持的猶疑與困惑,某種程度而言其實是她負責任的方式。因為明白無法將普世間所有的困境擅自分類,她要保留這份不明確的空間,交給觀眾自由詮釋。而使其能夠在巨大的困惑中走下去的原因,演員的回饋,是理由之一。本戲如是,如果不能共同打造一份美夢,至少能引領大家走過噩夢,並且祈求不落下任何人地、從夢中甦醒。「那個演員最後還說了這段話,」黃郁晴複述:「如果一個偉大的作品,但有些人是被丟在後面的、不管他所受的傷害就踐踏過去,那就不圓滿了。」


閱讀文章


《木蘭》10年 展現「不得不勇敢」的堅韌 演出-音樂

《木蘭》10年 展現「不得不勇敢」的堅韌

浴火之後,擊樂劇場昂然出發

《木蘭》在去年達到9000位觀眾觀演的佳績,今年預計會突破1萬2000位進場,讓更多人看到打擊樂與擊樂劇場更多的可能。朱宗慶認為:「要能構成『擊樂劇場』,在打擊樂的主體性和跨界融合的深度上,都必須經得起考驗,而《木蘭》是創團以來即不斷嘗試跨界演出。歷經多次的重演,每次都是『再創作與再進化』」。《木蘭》的故事隨著時空變異,也與生命緊緊扣連,不管是第一次欣賞或是重複地欣賞,相信觀眾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最貼近作品的角度。


閱讀文章


資深製作人聯手以導師制培育新世代藝術行政 業界呼籲以表演活動哀悼梨泰院踩踏事件
國際-東京

資深製作人聯手以導師制培育新世代藝術行政

12月12日在東京舉辦的公開論壇中,參與者皆表示,導師班所提供的長期而正式的諮詢,讓平常只專注於解決專案問題的自由工作者,獲得更妥善的支持與溝通管道。同時,導師們也表示透過這樣的方式,反而能從導生中理解到年輕世代藝術行政人才所面對的問題。


國際-首爾

業界呼籲以表演活動哀悼梨泰院踩踏事件

燕子茶房於活動說明中寫道「哀悼的方式因人而異,我們抵制壓迫音樂演出的行為。現場音樂並非音樂家的單向填充,而是演出者與觀眾透過相互溝通,成為彼此的力量。我們想告訴世人,音樂演出可以是一種哀悼的型態,我們和懷著相同信念,靠舞台維生的人們將繼續進行演出。」


閱讀文章 閱讀文章


上崑以全本《牡丹亭》迎接解封後的春天   沉浸式戲劇在主旋律的另一端召喚疫後人心
國際-上海

上崑以全本《牡丹亭》迎接解封後的春天

作為滬上演出標竿的上海大劇院,先是重磅推出新編崑曲《重逢牡丹亭》,以倒敘雙夢的意象解構經典;接著政策全面開禁之際,上海崑劇團全力打造獻演了湯顯祖全本55齣《牡丹亭》,兩天3場長達8小時、上中下3本的接力演出,在上海大劇院掀起了觀演熱潮。


國際-北京

沉浸式戲劇在主旋律的另一端召喚疫後人心

開心麻花在2021年年初就推出了新空間系列喜劇,希望用不同於傳統劇場的空間,翻轉觀眾觀賞的體驗。首部作品《偷心晚宴》除了沉浸式體驗之外,也根據劇情設置了互動情景,讓觀演者代入角色,成為演出的一部分。這種方式見仁見智,端看文本與互動的機制是否為大多數觀眾認可。


閱讀文章 閱讀文章


分隔線

看更多

分隔線
項目圖示 評論-走出彩樓.打開鏡框 布袋戲在劇場的舞台景觀
項目圖示 評論-過去,現在,未來──《非常上訴》的當代意義
項目圖示 評論-互動與共感 評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搞砸的那一天》
項目圖示 評論-譜線之間、框架之外 評《先行:無框的靈魂》音樂會
項目圖示 評論-難道只能苦守寒窯?評2022兩廳院藝術出走《我是天王星》
項目圖示 評論-Super背後那些媽媽們想說的話 評余彥芳《四媽俱樂部》
項目圖示 評論-集體「母性」與個體「女性」 評余彥芳《四媽俱樂部》



PAR表演藝術LOGO

PAR官網   |   聯絡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Facebook圖示   Line圖示   轉寄給朋友   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