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崑全本《牡丹亭》舞台呈現流光溢彩的多媒體設計,引發熱烈討論。(李翠芝 攝)
上海

上崑以全本《牡丹亭》迎接解封後的春天

近半年受到疫情政策所限,許多演出不得不推遲,作為滬上演出標竿的上海大劇院,先是重磅推出新編崑曲《重逢牡丹亭》,以倒敘雙夢的意象解構經典;接著政策全面開禁之際,上海崑劇團全力打造獻演了湯顯祖全本55齣《牡丹亭》,兩天3場長達8小時、上中下3本的接力演出,在上海大劇院掀起了觀演熱潮。上崑此時推動龐大的演出陣容,既顯現上座率和售票的限制逐漸鬆解,更意味明春的演出市場有望回溫,相較於其他臨時喊卡的劇團而言,全本版的公開彩排與順利上演,無疑是幸運且極具指標意義。

1999年上崑縮編35齣經典版的導演郭小男,此番再度執導,打出了「極致的回歸」美學理念,媒體和觀眾讚賞是傳承40年建團氣象、溯源經典崑曲之心、呈現精緻華麗之相貌。而嶄新的旋轉舞台,表演區域的四分割設置,不暗場、不使用二道幕,演員替代道具檢場人,轉場時自然過渡到下一場景……無疑考驗場景調度與演出節奏的掌控,依循原作原汁原味使用集唐詩,更是首度現身也頗具古韻情調。

至於舞台上多媒體投影和小橋扶欄,甚至對於著名曲牌,不同程度的濃縮精減,尤其〈驚夢〉一齣中,流光溢彩的多媒體設計和滿台生輝的大花神嶄新造型,整個舞台的極致唯美和花團錦簇,引發了首演後種種對東方古典美學和現代視覺表達的熱烈討論,同時因為報紙、電視和網媒的宣發助力,有關上崑和全本《牡丹亭》獻演的熱議,竟然一夜間便達到數十萬人次的閱讀討論流量。相信如能維持熱度,借力在日後的演出裡,再度展現明代市井風情各個階層長篇史貌,上崑的非物質形象的藝術傳承,想必會走得更豐美圓滿。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紀念大師-張岫雲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