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心麻花《偷心晚宴》海報。(王泊 網路翻拍重製)
北京

沉浸式戲劇在主旋律的另一端召喚疫後人心

雖然預期中共20大之後放寬防疫措施勢在必行,但一夜之間的解放,卻也使得表演藝術界欣喜得有點手足無措。這3年對民間表演藝術界的打擊沉重且徹底,疫情後能夠恢復到什麼程度尚待觀察,但這種關注市場機制的力量相對於國有院團的非市場目的的演出來說非常重要。這幾年國有院團的節目占據大幅被壓縮的市場,雖然在製作上有足夠的資源做到賞心悅目,但主旋律與紅色題材的清一色內容,就藝術觀賞及娛樂性而言,這種偏狹遠遠無法滿足觀眾的心理需求。

3年隔絕的心理反彈,就具體展現在沉浸式演出的體驗。沉浸式戲劇在疫情前就已經是最受關注的演出形式,創作者與製作方順應大勢的心理可以體會。「開心麻花」在2021年年初就推出了新空間系列喜劇,希望用不同於傳統劇場的空間,翻轉觀眾觀賞的體驗。首部作品《偷心晚宴》除了沉浸式體驗之外,也根據劇情設置了互動情景,讓觀演者代入角色,成為演出的一部分。這種方式見仁見智,端看文本與互動的機制是否為大多數觀眾認可。可惜的是疫情反覆無常,演出無法持續,迄今還沒見到真正有效的觀眾反饋和票房效益。但可以預見的是,處於主旋律與紅色主題演出光譜另一端的沉浸式演出,肯定將會承接疫情後觀眾對表演藝術的期待。

疫情後樂觀的估計,中國演藝產業的產值在2025年將達到680億元人民幣的歷史高點。疫情期間對表演藝術的出路有各種的思考與試驗,但囿於臨場體驗的本質,只能注滿對疫情結束的渴望,表演藝術會不會迎來報復性的消費,2023年上半年就可見分曉了。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