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画特辑 Special
回忆风景/我们见证了这里的蜕变
我以前在台北念书与工作,一九八九年回来跑新闻后,就一直待在台南。从大学时期就受到表演艺术的启发,虽然那时表演还不是很普遍,但我一直都有搜集节目单的习惯,现在一整个抽屉也都是满满的收藏。一九九二年我搬到台南文化中心附近定居,离它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也因此看表演,成为我与家人生活的一部分,也算是看著文化中心一路演变到现在的模样,感触非常深。台南文化中心有三个重要性阶段,包括筹备奠基时期、重新整修演艺厅、到庭园环境的革新与原生剧场的建立,让文化中心变得更可亲,也会带宠物到这边散步休闲。 我个人有三场最深刻的观演经验。有一次是云门舞集刚复出到台南表演,演出后林怀民表示他们因为经营得非常辛苦,加上台南票房不好,以后可能再也无法到台南演出了。当时我非常难过,因为在台北一路看著他们演出,结果回到家乡听到这样的话,真的很震撼,当时也做了很大的报导。那时的台南人也许还没有艺文消费的习惯,但近几年有了很大的转变。第二场印象深刻的是屏风表演班的《合法犯罪》,当天演出到一半,工作人员突然推出了一个蛋糕,原来是李国修的生日。那天是樊光耀主持的,李国修一开头就哭了,现场非常温馨感人。还有一场是二○○六年台南人剧团的《K24》,总共是六小时的演出,所以我在台南文化中心度过了跨年夜。由於戏太好看了,六个小时竟然不觉得久,那天大家倒数完后拥抱,一起到了二○○七年的第一天,是非常难忘的观演经验。后面这两个经验,刚好跟第一个经验形成对比,也显示了台南艺文人口比例的改变。 这个地方对我和家人都有很大的影响,因为看戏、看展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女儿从小就跟我一起到文化中心,看演出长大,演出后我们还会一起讨论,一边散步回家。现在她在美国工作,忙碌之余也很喜欢观赏展演,我想是这里的环境对她的启发。而我父母平常也很喜欢到文化中心的音乐图书馆听音乐。这里对我们来说,是有著深厚情感的地方。
文字|杨淑芬、佟孟真
第261期 / 2014年09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