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ld
国际

原创民族歌剧《红高粱》首演海报。
北京

原创民族歌剧《红高粱》首演 观众反应参差争议不少

9月27日,北京国家大剧院首演了由中国第1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和著名作曲家郭文景合作的原创民族歌剧《红高粱》。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是在政策鼓励下众多特定目的性的艺术作品之一。《红高粱》是北京国家大剧院成立以来的第23部原创歌剧制作,事前引发极大关注,首演后亦有不少争议。 歌剧《红高粱》由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这部小说曾改编过电影和电视剧,故事内容可谓家喻户晓,莫言对歌剧版本异常重视,亲自参与编剧,且在七易其稿中领悟到歌剧剧本的精髓:「要写意,写诗化、诗意的东西。」因此,歌剧中的高粱隐喻著人物命运,随著气候和剧情呈现不同的形态,剧词也从小说家的叙事逻辑,转向了诗人般的抒情和意境的营造,且借红高粱「抗旱抗涝、生气勃勃、充满野性」的意象,书写了中国人坚韧的生命力和奋勇抗争的精神。郭文景则运用了故事发生地山东高密的茂腔、柳腔、山东梆子、山东快书、胶州秧歌、高密民歌等元素,与西方管弦乐队的音响融合,极力打造歌剧音乐所能展现的地域性与民族性。两位创作者都认为歌剧是表达人类情感最有力量的表演艺术形式,在其中植入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更是为中国歌剧的发展添加了动力。 然而,撇开排山倒海但大同小异的新闻报导,《红高粱》到底能不能算是近年来中国创作的歌剧精品?答案是令人失望的。 从两种观众的反馈,可以对这部歌剧的演出得到具体的印象。一是对歌剧一知半解的观众,不是对音乐不那么悦耳多有微词,就是对咏叹调毫无记忆感而如坐针毡;歌剧迷观众的评价则是南辕北辙,但都注意到歌剧演出的各个层面(音乐、剧词、歌唱、音响、导演的舞台调度、舞台布景等)。总体而言,这部单分八场不分幕的歌剧在音乐上比剧词要成功,尤其是合唱的部分,而剧词的诗意落在词语的过度重复,如「我去」、「我嫁」等,反成了笑点和出戏点;义大利美声唱法在中国民族歌剧中的适应性仍然是最大的问题,这是临场听觉上最不容易妥协的,歌唱者咬字清不清晰已是最基本的问题;其他如歌唱者的肢体表演、导演的舞台调度和舞美设计的刻板意象等,专业的观众都关注到了。可惜的是,至今仍然没有一篇持客观立场的专业评论出现,这是中国表演艺术生态里最大的缺憾。 看待歌剧的成功与否从来就有两种视角,一是从观众,如何得到情绪的感动和情感的转化;二是从艺术作品,如何让词

文字|王泊
官网限定报导  2025/11/06
澳门

实际展演加上主题研讨 「非常规空间演出」成澳门剧场秋季热点

当「环境剧场」已成为被遗忘的名称,「非常规空间演出」、「非典型空间演出」、「沉浸式」、「漫游者剧场」、「城市漫游剧场」、「新空间演艺」等演出分类纷呈,加上近年日常生活的急速数位化,剧场亦开始经常与数位技术连结,生产出新类型的观演空间与关系。从去年至今,澳门就有超过50部不在常规剧院中举行的演出,就刚过去的8、9月而言,就有近15部。这几十部演出大部分属于「澳门城市艺穗节」的节目,也有部分为民间剧团独立主办的制作。就空间分布而言,当中一半发生在古迹、咖啡店、餐厅中,甚或是在黑盒剧场中但空间运用上以非典型的方式进行,观众大部分时间上还是一个观看者、旁观者的角色,只是演出中偶有需要观众参与、互动元素,不参与也无妨。例如四维空间的《锐舞︰摇摆的世代》便在文化中心黑盒剧场中举行,但观众进场后始发现平常的剧场空间已变装成「Rave Party」的场所,没有观众席、没有清晰的观演关系,舞者有时会邀请观众一起跳舞,但大部分时间你也可以靠在场边观看整个演出。

文字|莫兆忠
官网限定报导  2025/11/01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2025巴西CIRCOS — Sesc 国际马戏艺术节(三)

以马戏为核心的社会改造计划

访策展人玛丽娜.赞与娜塔莉.卡明斯基

自 2010 年起,巴西社会服务机构 Sesc(Servio Social do Comrcio)在圣保罗发起 「CIRCOS Sesc国际马戏艺术节」(CIRCOS Sesc Festival Internacional de Circo),便逐步成为拉丁美洲重要的当代马戏平台。艺术节强调去中心与普及化,节目除分布于市中心的多个场馆,甚至走入低收入户、游民集结的下城区,让不同社群都能接触到国际与本土的马戏创作。 在巴西多元种族、贫富差距及文化冲突的复杂背景下, Sesc被视为巴西民间版的「文化部」,其任务涵盖教育、体育、艺术与社会服务,网络遍布全国,光是在圣保罗,Sesc就有40余个综合型场馆。对Sesc 而言,马戏艺术节不单只是表演艺术的集结,更是介入日常、关注群体、承载多元文化的社会实践。 CIRCOS策展团队组成非常多元,从表演艺术领域,到建筑、设计、文化传播到法律与社会科学背景,本文采访两位核心策展人玛丽娜.赞(Marina Zan)和娜塔莉.卡明斯基(Natalie Ferraz Kaminski),一探她们如何透过艺术节这个平台,贯彻Sesc的组织使命,彰显马戏作为文化治理工具的潜力,回应社会的挑战的同时,也成为和所有观众共在、思考与感受的艺术类型。

文字|颜清琪
官网限定报导  2025/10/31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2025巴西CIRCOS — Sesc 国际马戏艺术节(二)

从老去与酷儿的异质身体 到叙事与空间的边界

马戏从来不该只是属于身强体壮、阳刚男性的舞台。逐渐老去的身体能够宣示存在,把时间刻下的痕迹转化为活生生的表现,颠覆「技艺高超」的定义;拒绝服从性别规训的酷儿身体,同样地,也能透过异质的身体,召唤且翻转大众的凝视。 比利时状况马戏团(Circumstances)的《非凡身体》(Glorious Bodies)让6位已经从马戏舞台上退役的专业表演者,重返舞台。他们以苍白的头发、略显僵硬却依旧敏捷的身体,透过单人或群体动作、跳跃与支撑,探索重力、平衡与耐力。西班牙循环剧团(Ca Cclicus)《垂老之美》(Vetus Venustas )找来 67 岁至 80 岁的长者与青年表演者同台,将个人档案与记忆带进作品,产生跨世代的对话和连结。两部作品都在单纯展示技巧之外,发起省思:当社会是一个常常抛弃「不再生产」的老年人的仓库,我们如何让「衰老」成为另一种创造的力量。 与高龄马戏形成对照,澳洲三角裤工厂(Briefs Factory)的《脏脏秀》(Dirty Laundry)则用更激进的方式,直接把酷儿身体推到舞台正中央。《脏脏秀》延续他们一贯的「酷儿歌舞马戏」风格,将高空特技、杂耍、火焰呼拉圈、变装秀与脱衣舞融为一炉,既挑逗又张扬,逗得现场观众捧腹大笑。主创者费兹.法纳那(Fez Faanana)说:这场秀是要把那些被社会视为荒唐或羞耻的事,堂而皇之地放到舞台中央,「我们庆祝差异、相似、创造力,以及做自己的自由即便看起来再荒谬。」

文字|颜清琪
官网限定报导  2025/10/30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2025巴西CIRCOS — Sesc 国际马戏艺术节(一)

从地球的边陲 跨越到阶级的边缘

马戏是一种以运动揭示乌托邦的艺术,小丑将自身的痛苦转化为笑声,自日常的逻辑逃逸,忘却集体的苦难;特技演员以超乎人类的意志,解放恐惧与惊愕,让冒险成为一种幻象。虽然马戏拥有暂时中断现实的力量,它并不与社会脱节,更不会对其残酷无动于衷,因为浪漫的巡演梦想总伴随著严苛的处境。 由巴西社会服务机构 Sesc 主办,今(2025)年8月份在圣保罗(So Paulo)登场的第8届 CIRCOS Sesc 国际马戏艺术节(CIRCOS Sesc Festival Internacional de Circo),正回应这样的矛盾张力。它的策展主轴聚焦「聆听、记忆与抵抗」,既尊重马戏作为传统艺术的历史,也鼓励艺术家以自身的文化背景、性别、种族与土地为养分进行创作,展示当代马戏的复数性与生命力文化多样性被视为创造的力量,非主流的声音与美学在此找到空间,瓦解传统叙事。 为期17天的活动,汇聚来自巴西及阿根廷、法国、南非等国共 24 个团队与艺术家,带来40个作品,邀请观众见证,马戏如何消弭,跨越社会的、文化的、身体的,以及最根本的人与人之间的边界。

文字|颜清琪
官网限定报导  2025/10/30
四川峨眉山市

《只有峨眉山》停演 投资8亿的沉浸式戏剧遭当头一棒

当下中国演出市场最赚钱的摇钱树,非沉浸式戏剧和脱口秀莫属。脱口秀因为体量较小,暂且可以不论,而沉浸式戏剧演艺则正处于风口,加上政府文旅政策的扶持,资本热钱的追捧,说是遍地开花、如火如荼,不为过也。 对于将到来的10月演出市场旺季,谁也没有料到,一则停演通知仿佛当头一闷棍,令人目瞪口呆:投资8亿元人民币、由知名导演王潮歌打造的沉浸式文旅戏剧《只有峨眉山》正式停演。这部2019年才开幕的作品,仅仅营运了6年,就以巨额亏损告终。2024年亏损1.23亿元,2023年亏损2.3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仅540万元,巨大的投入与惨澹的产出形成鲜明对比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重量级文旅戏剧演出黯然退场的现实。 8亿元投资、「只有」系列开山之作、名导王潮歌操刀当这些耀眼标签与「仅营运6年便停演」的结局碰撞,《只有峨眉山》的落幕不仅是一个专案的失败,更像一面棱镜,折射出当下沉浸式演艺行业的深层困境。平心而论,《只有峨眉山》的艺术品质和品位,本不该是争议的焦点。作为王潮歌「印象」、「又见」、「只有」三大系列迭代中的关键作品,它延续了导演一贯的创作野心不做流水线式的晚会拼盘,而是用「戏剧幻城」的形态重构文旅演艺的边界。不同于《印象刘三姐》的实景写意,也区别于《又见平遥》的行进式沉浸,这部作品直接造了一座「戏在城中、城即是戏」的空间,从挑夫的扁担到僧侣的袈裟,从山间的流云到游客的心事,一个个具象的人物故事,将峨眉山的「灵」与「魂」编织成情感密网。它摒弃了传统文旅戏剧大红大绿的视觉轰炸,用克制的灯光、细腻的表演,试图让观众从「看热闹」转向「品意境」,这种对艺术品质的坚守,本应是文旅市场的清流。但问题在于艺术门槛与对象需求形成了致命错位。峨眉山一年近600万游客中,进香客与中老年团占比超过七成,他们期待的戏剧演艺是隔壁《圣象峨眉》式的「川剧变脸+峨眉武术」的速食式华丽歌舞和特技表演。于是,尴尬的一幕出现了:当王潮歌要求观众在「云剧场」(线上剧场)里与寡妇的孤独共情时,多数人只会困惑地低头刷著手机这场景恰似在菜市场演奏萧邦的钢琴曲,再精妙的艺术也敌不过场景的荒诞。

文字|李翠芝
官网限定报导  2025/10/26
香港

名编剧庄梅岩遭母校抽下访问影片 旧作踩红线引爆公关危机?

香港演艺学院新任校长陈颂瑛是香港资深舞蹈教育工作者和剧场制作人,长袖善舞亦广结本地和海外朋友,圈内人士对她上任寄予期望,但无奈新学年9月首天就迎来大型炸弹,令戏剧学院以致许多师生和校友都议论纷纷。 本地著名编剧庄梅岩的作品屡获奖项,其中部分也被翻译成英语,多年前讲述新闻工作者的作品《野猪》最近甚至译成日文出版和演出。但小部分她的旧作,现在却可能被视为敏感题材。她在9月1日于社群媒体发出《致母校》信件,公开学院早前邀请她参与拍摄40周年校庆系列讲座的事件,「因为这是我作为艺术家追求真善美的天性,也是我身为演艺学院旧生应尽的责任。」但该影片完成后在没有通知庄梅岩的情况下被抽起,原因是影片上载不了「小红书」,庄梅岩感叹:「只是没想到,在香港畅通无阻的社交平台,学校还是选择放弃了我这位校友。」信末甚至说:「让这封信成为我在香港演艺生涯的墓志铭,我亦无憾。」 正当大家还在消化上述事件时,庄梅岩再发文讲述引领年轻人正向思维和鼓励追梦、亦获很多奖项肯定的音乐剧《奋青乐与路》,在刚结束的演出中,她被要求「不要上台谢幕」。这作品自2017年公演以来,多次由不同学校的年轻人重演,作为在表演制作上的训练外亦培养他们的品格,最近的公演正是由香港演艺学院的EXCEL演艺进修学院(举办很多演艺短期和校外课程)主办。据庄梅岩说宣传品上她的名字被删,「而其队友为了不丢下她,于是也没把主创名字放上海报」。后来有观众发现场刊内另外两位主创作曲者高世章和填词者岑伟宗的照片也是留白。最后虽然她还是上台了,但文中所见的其间过程令人实在莫名其妙,所谓的「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伤害了多少我们珍视的艺术家和作品。 庄梅岩及包括黄秋生在内的一群艺术家、原定在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演出的制作《我们最快乐》传出被取消,在网上预售数天后停止售票,但在演艺学院事件爆发后,曾一度获开绿灯,不知是否因场馆单位不想带来公关灾难。其后《文汇报》连续刊出文章指作品宣扬「文化乱港」,正当门票要正式开售前的两小时,团队接获场地书面通知,「演出被取消」。作品首演和这次重演在同一场地,场馆单位指因接获「不少投诉」称作品「宣扬对抗」所以取消出租场地;团队目前正为已购票观众安排退票,或选择更换为同等价值的周边产品。红线到底是有或没有,这真的是一个问

文字|陈国慧
官网限定报导  2025/10/24
厅院迷福利广告图片
法兰克福

艾萨.霍克森《菲律宾女超人乐团》 探讨菲律宾人歌声在殖民过程中的演变

2025年秋天,菲律宾编舞家艾萨.霍克森(Eisa Jocson)(编按)在法兰克福莫索顿艺术中心(Knstler*innenhaus Mousonturm)首次以策展人身分带来为期11天、以「诚挚敬上,菲律宾」(Sincerely Yours, the Philippines)为题的艺术节,并以她的作品《菲律宾女超人乐团》(The Filipino Superwoman Band)作为艺术节开幕演出。 《菲律宾女超人乐团》是霍克森2019年的作品,已在马尼拉、中国上海、荷兰乌特勒支、瑞士伯恩、德国布伦瑞克等地巡演,此作是以「海外菲律宾音乐家(Overseas Filipino Musicians,OFM)」现象为出发点,聚焦于在全球酒店、酒吧、餐厅、俱乐部、邮轮、游乐园以翻唱西方歌曲娱乐宾客的菲律宾籍乐手们。 开场时,3位表演者长发飘逸,穿著镂空黑纱上衣、紧身牛仔裤和短靴、戴满叮咚作响的首饰,以「宝贝就是妳(Baby, its you)」为首句开唱,紧接著演唱许多西方热门流行歌的副歌。随后表演者带著甜美微笑、热情问候现场观众,并在缤纷的灯光效果中和观众访问聊天,聊观众的出身、工作、薪水、推荐的法兰克福餐厅和景点等,过程中不时点缀著电视娱乐节目特有的现场乐队音效,并在各访问话题之间穿插相关主题的流行歌演唱。

文字|彭靖文
官网限定报导  2025/10/21
新加坡

文化通行证9月启用成效鲜明 艺术家如何借力使力有待思考

今年初,新加坡政府发表年度财务预算声明时,宣布将配合新加坡建国60周年推出财政配套,其中包括了「新加坡文化通行证」,旨在鼓励更多人参与艺术与文化活动。 在这项计划下,18岁以上的民众能获得总值新加坡币100元(约台币2,360元)的新加坡文化通行证,用以观看戏剧演出、参加文化导览、艺术展览、工作坊等活动。 新加坡文化通行证在9月份正式发放,使用期限至2028年。3年的时效,除了让公众善用机会参与文艺活动,也能让艺术从业者有足够时间规划、组织艺术活动。

文字|梁海彬
官网限定报导  2025/10/19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在世界末日的阴郁中 探讨衰老和永生

奥地利编舞家弗伦亭娜.霍金格的《无夏之年》

当前十分火红的奥地利前卫编舞家弗伦亭娜.霍金格(Florentina Holzinger)今年的最新作品《无夏之年》(A Year without Summer)5月底才刚在柏林人民剧院盛大首演,也是汉堡坎波纳格(Kampnagel)8月国际夏日艺术节的压轴重头戏。与她以往勇猛强悍的创作风格截然不同,此作探讨了衰老、疾病、易逝、人类对于长生不老的追寻,以及以医疗和科技打造出的永恒神话等议题,展现了编舞家难得一见的柔软面向。 开场时,一位衣著整齐的表演者描述了历史上实际出现过的无夏之年。在1816年,印尼的坦博拉火山(Mount Tambora)爆发,大量火山灰覆盖了大气层,遮住阳光,造成欧洲和美洲气候异常,夏天冰冷如冬,各地农作物欠收,引发了严重饥荒和瘟疫。

文字|彭靖文
官网限定报导  2025/10/17
奥里亚克

奥里亚克国际街头艺术节 开幕夜爆发警民冲突

每年8月,法国中南部城市奥里亚克(Aurillac)聚集上百个街头剧团,以自由而狂野的表演形式,为观众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其实,早在「沉浸式剧场」兴起之前,街头剧场就已经走出剧场黑盒子,重新拥抱广场、旷野、星空等公共空间,直面挑战观演关系的极限。今年迈入第38届的奥里亚克艺术节虽以「共融」为理想,但开幕却爆发警民冲突,更突显当前社会愈演愈烈的危机现实。

文字|王世伟
官网限定报导  2025/10/12
槟城

环保剧团Plasticity Theatre Troupe创立10周年 再制创团影戏《塑胶城市》

槟城剧场界有一个定位很特别的环保剧团Plasticity Theatre Troupe,演的是环保主题的影戏,使用的物件都是回收物品,例如用过的塑胶袋,保丽龙饭盒、宝特瓶、纸皮等等,这些别人眼中的垃圾经过他们升级再造后,都成了创意十足的演出道具。 10年前,一群来自剧场的朋友发现用塑胶垃圾和手电筒投影的效果很好玩,就在资深剧场人朱锡添的引导与建议下,办了一场名为《塑胶城市》(Plastic City)的影戏演出,不料观众回响超乎预期,无心插柳促成了剧团的成立,剧名也启发了团名,陈丽香、吴专选、刘志凯、庄喻雯因此成了第一代创办人。这部影戏过后巡回马来西亚、台湾、新加坡、澳门、泰国各地演出多达39场,反应之热烈始料未及,剧团的环保形象也进一步建立。

文字|陈伟光
官网限定报导  2025/10/11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2025阿劳马戏艺术节现场(二)

为了那些难以被定义,但值得被记住的作品

专访阿劳马戏艺术节总监罗门.穆勒

不同于人们对艺术总监的刻板印象,罗曼.穆勒(Roman Mller)穿著印花衬衫、盘著一头长发,不修边幅的样子,更像是一位自在不羁的艺术家。他总是一派轻松地穿梭在艺术节现场,与观众、艺术家聊天互动,时不时传来爽朗笑声。无论哪一场演出,都能看见他坐在观众席间,毫不保留地鼓掌喝采,为每一位表演者真心叫好。 他说:「与其说我是一个策展人,不如说,我是从艺术家的角度出发,去发现城市的可能性。」 在接掌阿劳马戏艺术节(Cirqu Aarau Festival)的总监之前,穆勒本身就是一位当代马戏领域创作者。过去20年,他与他所创立、以扯铃艺术闻名的团队 Trespace 在世界各地巡演超过20年;当时,瑞士德语区几乎没有当代马戏的舞台。直到 2012 年,他回到这个家乡旁的小城演出,才开启了日后艺术节的机缘。 出于艺术家天马行空的想像,穆勒让这座安静得仿佛与「节庆」无关的小镇,被马戏的氛围与能量包围。从一座旧马术训练场改建的表演空间开始,他邀请观众走进教堂、图书馆、公园广场和街道,也走进那些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很马戏的时刻。

文字|颜清琪
官网限定报导  2025/10/10
PAR订阅方案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2025阿劳马戏艺术节现场(一)

物质的多重宇宙

关于2025阿劳马戏艺术节

阿劳(Aarau),位于苏黎世与巴塞尔之间,阿勒河畔(Bren an der Aare)的一个中世纪小城,人口仅两万,却拥有一个节目品味不俗、策展视野鲜明的马戏艺术节(Cirqu Aarau Festival)。这个创立于2013年、每两年举办一次的艺术节,以旧马术训练场(Alte Reithalle)为基地,演出遍布整个小镇,从老城广场、教堂、美术馆,乃至河岸湖面,都成为马戏演出现场。今年为期10天的活动,总计70场演出与26项制作,吸引了超过11,500名观众,创下近30%的观众人数成长新纪录,几乎所有场次皆告售罄,证明了艺术节过往所缔造出的口碑效应。 虽然没有特定的策展主题,但艺术节大多数的节目聚焦于物质与感知的探索,从朱利安.佛格尔(Julian Vogel)的陶瓷所象征的脆弱与失控,到约格.穆勒(Jrg Mller)与布料共舞所展现的呼吸与共鸣;从Sackripa团队在水中寻求平衡的诗意幽默,到罗纳多马戏团(Circus Ronaldo)父子在日常物件中传承的温暖与哀愁;最后以法国当代杂技团Cie XY与哈希德.乌兰登(Rachid Ouramdane)透过身体构建的集体信任与协作压轴,漫游在物及其所创造的多重宇宙。每一件作品都超越了单纯马戏的技巧展现,令人得以窥见当代马戏的发展趋势。

文字|颜清琪
官网限定报导  2025/10/09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面向艺术也面向大众 在坎波纳格一起做梦

汉堡2025国际夏日艺术节

每年8月,北德表演艺术重镇之一、位于汉堡的坎波纳格(Kampnagel)皆会举办为期3周的「国际夏日艺术节」(Internationales Sommerfestival)。此艺术节向来以两个策展面向闻名:前卫艺术和大众文化。此两个表面上看似不太互补的主轴,在策展人Andrs Siebold及团队的规划下,转变成重新定义美学和社会边界的方式。在今年55个类型各异的受邀节目中,有9个舞蹈与前卫表演、6个戏剧、31场音乐相关和其他9场类型混合的演出活动,散布在坎波纳格和城市中的各文化场馆举办,吸引了超过45万名观众前来观赏。

文字|彭靖文
官网限定报导  2025/10/03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穿越现实与幻想的地狱旅程(上)

东京新国立剧场歌剧《娜塔莎》

人类对未知的恐惧与想像,始终蕴藏著无限的可能。近年来,全世界共同面对流行病毒的肆虐与国际局势的动荡,人们对生存环境的不安更加深切,也因此激发出更广阔的想像力。作为对社会动向最敏锐的一群,艺术家如何透过创作回应这个世界的脉动,并与观众分享心中的感受,已成为重要的课题,他们经过时光淬练、打磨而出的作品,正是人类表演艺术最真实且珍贵的宝藏。2025年8月初,日本东京新国立剧场(New National Theatre,Tokyo)全新制作、世界首演的歌剧 《娜塔莎》(ナターシャ)就是这样一部杰作。

文字|李秋玫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9/30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穿越现实与幻想的地狱旅程(下)

东京新国立剧场歌剧《娜塔莎》

《娜塔莎》歌剧在形式上最令人瞩目的做法就是多语言的使用。主角娜塔莎来自乌克兰,但生活在德国,因此她说著以上两种语言,而阿拉托则以日语对应。多语言的做法是来自于剧本作者多和田叶子、指挥大野和士及导演克里斯蒂安.雷特(Christian Rth)等人的构思,不仅是形式上的实验,而是关乎于歌剧主题核心与哲学观点。

文字|李秋玫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9/30
东京

陨石来袭! 翻转东京的秋日艺术景观

东京舞台艺术祭执行委员会宣布,将于2025年10月1日至11月3日,以池袋东京艺术剧场为中心,举办「秋之陨石2025东京」(Performing Arts Festival: Autumn Meteorite 2025 Tokyo)艺术节,首届艺术总监由剧作家、导演兼小说家冈田利规担任。 于首波公开节目名单中,包含:由冈田利规担任编导、为被「所有」逻辑牵制的人们创作的舞蹈与戏剧作品《舞蹈评审的舞蹈》;东京艺术剧场与罗马尼亚拉杜.斯坦卡国家剧院共同制作,由横跨剧场与影视领域的演员佐佐木藏之介独挑大梁的《Jonah》;剧场巨匠罗伯.威尔森与法国知名演员伊莎贝.雨蓓合作的独角戏《Mary Said What She Said》,描绘悲剧女王玛丽.斯图亚特在处刑前夜的独白;鬼才编舞家戴米恩.雅勒与雕塑家名和晃平合作的《Planet [wanderer]》;以及来自台湾莎士比亚的妹妹们的剧团与日本庭剧团PENINO共同创作的《诚实浴池》,呈现在海边废弃澡堂中无法见光的欲望预计将带来日本国内外共15组作品。 冈田利规表示:「『陨石』指的是那些『尚未出现在此地的事物』,那些与日常迥异的存在。这些事物来到这里,与我们相遇,提供全新的形式与思考框架,刺激感性与思维。」因此,首届的策展概念,选择以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为核心,因为人们所面对的「现实」会让人不自觉地视为唯一、具有主导性的「现实」,然而这些「现实」其实都可以透过艺术被质疑或动摇,并从新的角度重新观看,「秋之陨石2025东京」希望可以强调艺术所具备的这项作用。

文字|新田幸生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9/28
多伦多

加拿大各地艺穗节轮番上阵 在边缘中走出剧场的下一步

7月初的多伦多艺穗节一结束,汉弥尔顿艺穗节与北湾的边缘艺穗节便轮番登场,而密西沙加多语艺穗节则于8月底才刚落幕;这些仅是安大略省众多艺穗节中的几个例子。 今年3月至10月间,加拿大共有 23 个艺穗节,全都是加拿大艺穗节协会(Canadian Association of Fringe Festivals,简称 CAFF,1994 年成立)的成员;该协会的 34 个会员中另有 11 个来自美国。CAFF宣称,加拿大是全球举办艺穗节数量最多的国家。

文字|陈明纬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9/25
数位全阅览资料库广告图片
伦敦

抗议加萨战事与亲俄女高音 英国皇家芭蕾舞团与歌剧院8月风波不断

英国皇家芭蕾舞团与歌剧院(The Royal Ballet and Opera,RBO)的8月和其他位於伦敦的剧院比起来可说是热闹很多。月初,RBO才因为全体员工的强烈反对,而取消在以色列上演浦契尼《托斯卡》(Tosca)的新制作,月中则面临众多乌克兰艺术家和英国议院的压力,被要求把俄国女高音安娜.涅翠柯(Anna Netrebko)从将到来的剧季中移除。 舞者佩瑞(Danni Perry)与几名表演者在7月19日《吟游诗人》(Il Trovatore)演出谢幕时在台上展开一面巴勒斯坦国旗,随后歌剧院发言人表示此举并未受歌剧院授权,而佩瑞也表示受到团内高层警告他们将可能失去在歌剧院工作的机会。为回应此事件,RBO的180多名员工,包括艺术家、技术人员和行政部门,共同于8月1日撰写了一封公开信,表达对公司在加萨走廊持续冲突相关决策深切的担忧,谴责RBO的举动状似中立,其实是公开合理化在加萨屠杀平民的势力。目前,RBO已确认取消在特拉维夫以色列歌剧院(Israeli National Opera in Tel Aviv)的《托斯卡》演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月中,一封致《卫报》(The Guardian)的公开信表示女高音涅翠柯长期以来被视为为推广战争政权的文化宣传,此信敦促RBO重新考虑涅翠柯在9月《托斯卡》制作中担任主演的可能性,因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攻击将持续整个夏天。

文字|林大貂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9/21
麻萨诸塞州

技术经理意外辞世 雅各枕舞蹈节取消整个8月后半演出

美国舞蹈界知名的雅各枕舞蹈节(Jacob's Pillow Dance Festival)今年原本是要高高兴兴庆祝火灾后重建的剧场启用,没想到因为一件职场灾祸,取消整个8月后半段的演出,舞蹈节提前收摊。 雅各枕位在美国东北麻州和康州交界山峦的一个小山顶,上山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路,冬天常被雪封,原本有点与世独立的感觉,但自从现代舞先驱泰德.萧(Ted Shawn)在1931年买下这块地并创立舞团后,此地就与现代舞画上等号。舞蹈节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940年,主要是为在地舞者和观众而演出。1942年,经济窘困的萧与英国芭蕾舞星Alicia Markova及Anton Dolin合作,有国际视野的舞蹈节才算奠定,到现在成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舞蹈节,也是世界现代舞坛的圣地。台湾在此表演过的有罗曼菲、许芳宜、越界舞团、留岛舞蹈剧场等。

文字|谢朝宗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9/20
首尔

跨界鬼才郑具浩耕耘30年 话题舞作《佾舞》集大成

首尔市立舞蹈团(Seoul Metropolitan Dance Theatre )作品《佾舞》(One Dance)于世宗文化会馆第四度登台,再次掀起话题。为期4天的演出,门票在开演前一个月即售罄,印证了这部作品在国内外累积的口碑。 2023 年,《佾舞》于纽约林肯中心(Lincoln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首演,当地演出评论人留下高度赞誉:「简洁且精致的完美同步,精密编排的动作仅仅是开启这前所未见、惊艳舞蹈之夜的序幕。」获悉此评价的导演郑具浩(Kuho Jung)不禁含泪道出「这就是耕耘30年的成果,我就是为了这一刻奔驰至今。」

文字|许景涵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9/16
东京

日本实演艺术福祉财团成立 盼改善表演艺术工作者劳动环境

为了改善长期以来表演艺术工作者不稳定的劳动环境,包含「日本艺能实演家团体协议会」(简称艺团协)、「日本演剧兴行协会」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日本实演艺术福祉财团」,并于 7 月 22 日正式注册,23 日在东京举行记者会。「实演」泛指在舞台上从事表演艺术工作的人员,包含剧场演员、音乐家、舞者、编导、舞台技术人员等等。希望透过财团的设立,提升表演艺术工作者与幕后工作人员的社会福利,并建立能支撑整个产业的安全网络。 根据财团于记者会公开的资料,日本的表演艺术界正面临许多挑战,例如日圆的贬值与物价高涨,导致大企业调高薪资,吸走人才,造成表演艺术领域人力缺乏;整体社会对职场规范与骚扰议题的关注提升,让业界意识到改善工作方式与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少子化及高龄化的趋势,也让愿意承继艺术工作的人力减少,形成日本多样的表演艺术文化传承危机。 日本实演艺术福祉财团的成立契机,是在 2021 年,文化艺术推进论坛针对受文化厅补助的机构进行调查后,建议建立由表演艺术业界支撑的互助合作制度。在这之后,艺团协也多次举办研究会,针对欧洲、韩国、美国等国家的艺术家社会福利及保障制度进行研究,并于 2024 年发表「艺术家互助制度」中期建议。而在今年 4 月,由艺团协与日本演剧兴行协会等团体成立筹备委员会,终于在今年 7 月落实成立财团。 财团成立后的首要任务,是先著力于推动「劳工职业灾害保险加保业务」。由于表演艺术工作者大多属于个人接案工作,普遍缺乏劳工与雇用保险的保障,一旦在排练或演出中受伤,往往必须自行负担医疗费。财团指出,国家制度的劳灾保险相比民间保险的费用合理、补助制度完整,更可以借此建立与一般劳工相同的安全网络。为了减轻个人负担,财团也将分摊加入团体的营运费用,并推动简化手续、强化宣传,以提高团体及个人的加保意愿。在政府与地方层面,近年已经有多项配套措施,包括文化厅设立的「文化艺术契约指引」、法律咨询窗口,以及地方自治体如东京「ARTNOTO」、京都「KACCO」、滋贺「AMADO」等设立的专门咨询平台。同时,《特定受托事业者取引适正化法》(简称「自由业法」)也已制定,逐渐扩大劳工职业灾害保险加入的适用范围。 除了保险业务,财团也陆续进行政策研究与提议,例如计划与今年 9 月成立的「剧场等演出空间运用基准协议会」合作,

文字|新田幸生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9/14
北京

港制音乐剧《大状王》受肯定 映照出中国音乐剧发展困境

由香港西九文化区委托,香港话剧团创作、制作及演出的原创粤语音乐剧《大状王》7月11日至20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演出11场,座无虚席,赞美之声漫天而来,甚至众口同声地认为这是华语音乐剧的天花板之作。《大状王》藉清朝判官的原型,讲述著现代人对人生的梦想与挑战,以及对于善恶的价值观。自2015年开始构思,2019年试演,经过多方修改,2022年正式公演之后又做了不少调整,2023年的版本演出之后,大获成功,短短数年间不但拿了超过20个舞台剧的奖项,也获得绝大多数观众的喜爱,甚至被誉为香港有史以来最好的音乐剧。 然而,一部由话剧演员演唱的音乐剧竟然会被认为是中国音乐剧发展了数十年之后的极致之作?这对目前繁荣的中国音乐剧市场与当红的音乐剧明星来说,情何以堪? 在对《大状王》的一片赞扬声中,剧评人北小京倒是看到了一部分的真相:「香港话剧团所做的铁杵磨针般的努力,不过是严谨的专业精神,也是艺术工作者本应该具有的品质,被这样拿出来大加赞赏,只能更加说明我们的戏剧行业里有多少急功近利、被粗糙炮制的作品在占据舞台。」「急功近利」、「粗糙炮制」确实是目前中国音乐剧发展困境的症结所在。 如果问DeepSeek目前中国音乐剧发展的困境,它会从剧本、音乐、人才、产业生态与市场机制等方面系统性地展示中国目前的情况,然而,如果DeepSeek所根据的是目前中国音乐剧发展至今所有论述与批评文献的大数据,这种结论只能说明中国内地音乐剧圈的自省与自觉完全不著边际,因为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繁荣却并不健康的音乐剧市场的现象描述,问题的源头还是得回溯到根本的思维。 音乐剧是唯一一种能够完全由市场机制生存下来的表演艺术品类,所凭借的是它特殊的产出机制与商业模式,这在伦敦西区和百老汇被证明是有效的。然而在中国,中国特色的「国情不同」这个借口的背后扎实地站著做生意─投资,只关注短期收益的思维,当剧本缺乏戏剧逻辑、音乐与表演不匹配、导演调度不合理、演员忘词这些情况一再发生,日复一日,只能以明星效应和商业手段(如同时扮演著被操弄与反噬角色的粉丝经济)凌驾于专业,最终让人怀疑几度浪淘沙之后到底能留下多少值得再看的作品,当观众由期待转向失望甚至绝望后,市场的泡沫化也就可以预期了。 人才、资源(资金与设备完善的剧院)与市场规模都是中国发展音乐

文字|王泊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9/06
澳门

婴幼儿艺术节「Cute Fest」将登场 澳门儿童剧场更趋近以儿童为中心

紧接官方主办的「第二届澳门国际儿童节」之后,由「大老鼠儿童戏剧团」举办、澳门婴幼儿艺术创新网络协会协办的「Cute Fest」婴幼儿艺术节,将于9月4日至14日举行,来自澳门、新加坡、澳洲、波兰等地的婴幼儿剧场团体、导师将在澳门密集举行演出、讲座及工作坊。该艺术节延伸自「大老鼠」自2020年底开展之「推广及发展婴幼儿剧场计划」,原预计于2023年举行,由于疫情及政府资助条例的限制,延至今年发生。主办单位除推出本地创作的《亲亲.妈咪.大Tummy》外,也邀请了波兰亚杜飞剧团的幼儿音乐剧场《纸先生Satie》及新加坡The Artground的婴幼儿舞蹈剧场《跳进缤纷画室》到澳门演出。此外亦将举办多场分别为家长、幼教工作者和剧场工作者而设的分享讲座及工作坊,虽然首次举办但已具相当规模及国际化,也是澳门各个民办艺术节、戏剧节中,唯一以儿童、婴幼儿为对象的。

文字|莫兆忠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