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ld
国际

大都会歌剧院演唱了威尔第歌剧《拿布果》里的《奴隶之歌》。
纽约

美国表演艺术界对以巴冲突战事异常沉默

中东战事开打已4个月,表演艺术界对这个可能对全球政经情势有深远影响的大事几乎是毫无反应,这个沉默与近几年对其他重大社会政治议题的反应,有很大的不同。像是「黑人的命也是命」、奥兰多同志夜店枪击案、苏俄入侵乌克兰等,大多数表演艺术机构都传达支持的声音,有时是在社群媒体上发文、有时是在演出前致哀、有时是在场地内外张贴标语等。这些很明确的立场表态,显示了表演艺术工作者不愿给人躲在象牙塔里、自外于真实世界的疏离印象。 但这次的情势很不一样。在一开始2023年10月7日哈玛斯袭击以色列的时候,还有一些反应,像是纽约的大都会歌剧院演唱了威尔第歌剧《拿布果》里的《奴隶之歌》,但随著以色列的反击造成大批伤亡和难民流亡,西方社会批评以色列的声浪愈来愈大,表演艺术界反而噤声了。没有音乐厅、歌剧院、剧场在演出前声明为死难者默哀,没有特别的演出悼念死难者,没有场所挂上巴勒斯坦的旗帜像挂乌克兰旗那样。艺术家私底下被公关公司、经理、演出主办单位要求,不要对以巴冲突表示意见,连在社群上都要小心。 对比西方社会,表演艺术界的沉默显得很不寻常。大学校园是反应最激烈的,示威抗议静坐从去年开始就没停过,剑桥大学甚至取消一场圣诞节前韩德尔神剧《Saul》的演出,因为主角是以色列国王。然而以巴冲突前因后果太过复杂,不管说什么,都会得咎。柏林就有一个艺术中心,因为邀请了一个左派的犹太团体而可能失去政府的拨款。著名的视觉艺术刊物《Artforum》因为刊登反战的联名信,总编辑被迫离职。表演艺术直接面对观众,一不小心,不是得罪了这一边就是冒犯了那一边,只好三缄其口。

文字|谢朝宗
第359期 / 2024年03月号
柏林

里米尼纪录剧团《这不是个大使馆》首演引发关注

里米尼纪录剧团新作《这不是个大使馆》由该团主要成员之一史蒂芬.凯吉(Stefan Kaegi)执导,在经历台湾的驻村、田野调查与表演者甄选,及瑞士洛桑维蒂剧院的密集排练后,于今年1月24日于柏林艺术节完成首演。 凯吉的创作擅长以取材自真实世界的纪录式剧场文本、声音、互动式装置,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城市环境中,建立多样性的创作关系。透过实地田野调查、公开试演和概念在剧场具体化的过程,就特定主题,寻找「日常专家」(Experten des Alltags)、也就是未经专业训练的演员参与表演,在舞台上串连起不同剧场元素,演绎自身故事。 《这不是个大使馆》的3位「日常专家」为吴建国、郭家佑、王思雅,透过甄选加入制作。他们长年各自在台湾对外关系上有著不同视角的第一线经历,从国与国之间的官方外交场域、珍珠奶茶原物料全球供应的商业版图,到台湾数位外交协会NGO组织积极以民间力量参与国际事务等。演出从虚构的「台湾」大使馆成立过程叙事,串起台上各自的生命故事,也同步到现场观众关于「台湾处境」的讯息与感知。 德国首演后,媒体上出现两极评价,RBB盛誉此剧为少见佳作,应直接受邀至下一年度的柏林戏剧盛会,成为德语区10大「最受瞩目」作品之一。此外,各种不同定位的媒体包括表演艺术专业剧评网站《夜间评论》,面向大众路线的《南德日报》、《柏林日报》,及左翼光谱的《日报》(Taz)、《ND左翼新闻》都针对此剧特殊的政治议题提出观点各异的评论,勾起讨论与关注的程度可见一斑。 《这不是个大使馆》将在今年3月完成在奥地利维也纳人民剧院 (Volkstheater)、瑞士巴塞尔剧场 (Kaserne Basel)与洛桑维蒂剧院 (Thtre Vidy-Lausanne)巡演后回到台湾,于4月12到14日在台北国家戏剧院演出。

文字|陈成婷
第359期 / 2024年03月号
伦敦

英国国家歌剧院宣布将总部从伦敦移至曼彻斯特

前年11月英国国家歌剧院( English National Opera)遭文化部撤销全额补助,政府期望歌剧院能移出伦敦,协助其他地区发展歌剧艺术,若歌剧院能提出总部迁移计划则会回复补助。去年4月文化部同意给予2,400万英镑辅助国家歌剧院推展新计划,去年底歌剧院终于宣布将在 2029 年前将总部移至曼彻斯特。曼城是欧洲数一数二的大城市,却没有常驻歌剧院,国家歌剧院的新计划将改变这个现况。 经过严谨的讨论与推演,国家歌剧院在5座城市中选择了曼城(其他4个城市分别为伯明翰、布里斯托、利物浦和诺丁汉)。歌剧院认为曼城与其周边城市的合作关系紧密,未来发展将不仅缩限在市中心内,而决定移师该地。歌剧院将在未来两年陆续过渡到新的经营模式,并于 2029 年牢牢扎根于曼城。 歌剧院临时执行长莫莉卡(Jenny Molica)表示,透过与他们在大曼城的合作伙伴和股东的讨论,认知到曼城及其社区非凡的文化活力与愿景,她说:「我们期待与在大曼城的合作伙伴、艺术家及观众共同开启这个新的冒险,在地方、全国甚至是国际间创造一系列新的歌剧剧目。」大曼城市长柏纳(Andy Burnham)也对此地成为国家歌剧院的新家感到兴奋,更乐见歌剧院与当地艺术家一起创作的未来。 然而,将总部到曼城并不表示国家歌剧院将完全离开首都,歌剧院辖下位於伦敦的 Coliseum 剧院将持续营运,每季演出也如常计划,此举意味著歌剧院是扩展从首都的业务至英国北部,而非仅仅移居异地。但总部的迁移不可避免地造成Coliseum剧院的人事变动,歌剧院的音乐家与合唱团工会宣布将针对总部人事裁减决议,于2月进行罢工,这表示许多已售票的演出都将取消。于是歌剧院高层紧急展开与员工的对话,协商持续进行中,目前工会则暂缓罢工。

文字|林大貂
第359期 / 2024年03月号
巴黎

文化事业沦为政治酬庸?法国新任文化部长引爆争议

1月初,马克宏政府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民调,进行内阁改组,宣布由右派政治明星哈希妲.达狄(Rachida Dati)入主文化部。此举不但震撼法国政治界,也引爆文化圈的一片挞伐。 现任巴黎第7区区长的达狄曾是法国首位北非裔的司法部部长。窈窕美艳的外表、野心勃勃的行事态度、敢战敢言的政治风格,使她成为法国政坛的话题性人物。而且,她从政后引爆的争议也从未停歇,无论是感情绯闻、生下私生女、煽动言论、涉嫌挪用公款等等。 上任首日,达狄表明文化部并非她决定入阁的首选,她更想要深入权力核心,随即又宣布将投入2026年巴黎市长的选举。此番引人非议的言论仿佛证实马克宏政府将文化部视为政治酬庸,掀起媒体界一片哗然。但总统强调,选择达狄担任文化部部长,是因为她的媒体声量和政治行动力足以突破艺文界的菁英思维。尽管如此,记者仍臆测这是马克宏在政治角力下的一步险棋。他想利用达狄顽强的战斗力拉拢右派选民,并扰乱长期由左派势力支配的艺文圈。 无论推行巴黎奥运的文化活动、圣母院重启、古迹修缮、庞毕度中心整修引爆的罢工运动、国家媒体续存所有人都期盼在时尚圈比在文化界有名的达狄该优先处理哪个问题。然而,她上任后宣布全力投入乡村文化平权,却没有提出任何配套措施。 以艺文产业为荣的法国似乎也落入选举角力的陷阱,让文化部成为政客迈向权力的跳板。全媒体时代下,艺文事业有没有可能跳脱边缘化的社会地位、明星化的趋势、意识形态和政治盘算的干预,成为一种全民共识?这个问题值得众人深思。

文字|王世伟
第359期 / 2024年03月号
曼谷

「泰国双年展」移师清莱,促进国际与在地艺术家交流

「泰国双年展」(Thailand Biennale)今年迈入第三届,由泰国文化部主办的泰国双年展目的在于促进国际和泰国在地艺术家的交流和连结,同时让泰国各地不同的艺术跃上国际舞台。 今年泰国政府选定泰北的清莱府(Chiangrai)作为双年展的地点,从2023年12月9日到2024年的4月30日,邀请来自21个国家共38外国名艺术家以及22名泰国艺术家设置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将散布在清莱府各处,以清莱市中心来说,知名的白庙、黑庙、清莱国际艺术博物馆和皇太后文化艺术园区都是布展地点,甚至接近泰缅寮边境的金三角都有展品。 今年的泰国双年展主题为「开放世界」(The Open World),展出的艺术品焦点横跨历史、文化、多元性、自然和生态,由于清莱府和寮国和缅甸接壤,有许多少数民族居住在此地,除了艺术品的展出,泰国文化部也安排少数民族的音乐表演、电影放映、座谈会以及清莱在地艺术工作室的参观活动等。 由于泰国政府近年来积极发展文化软实力,9月新上任的总理赛塔(Srettha Thavisin)亲自出席9日的开幕典礼,展现新政府力挺文化活动的决心。 2018年第一届的泰国双年展在泰国南部的甲米府(Krabi)登场,2021年第二届则移师到东北部的呵叻府(Korat),透过不断变换地点,泰国双年展的目的在于让泰国不同的城市可以跃上国际舞台,并复兴各地的文化,同时让艺术活动不过度集中在大城市。

文字|吕小珊
第358期 / 2024年01月号
槟城

历史最悠久「全国中学华语戏剧比赛」正式回归举办

拥有34年历史的「全国中学华语戏剧比赛」在被疫情耽误3年后,终于排除万难复办,于2023年12月29日重新回归槟州大会堂的舞台。这项比赛被视为槟城剧场的摇篮,1990年代将戏剧活动推广至中学校园,其后掀起浪潮,催生了「造心厂」、「戏园子」、「银河系」等年轻剧团,让槟城剧运进入百花齐放的蓬勃期。 比赛的前身是1989年8月13日举办的「第1届槟威中学戏剧比赛」,当时由槟州青团运垄尾支会主办,发起人张正仁在青年艺术剧团的协助下,把戏剧表演推介给州内的中学,最初几届的参赛者都是透过华文学会的名义出赛,其后才逐渐独立,成为课外活动不可缺少的团体。比赛举办10年后,因为反应热烈,这项州内比赛扩大范围成为北马区域赛,更名「北马中学戏剧比赛」,原来的幕后团队重组为「槟州英才文化康乐中心」,继续承担主办方的责任。经过多年发展,终于在2016年改制为全国赛,定名「全国中学华语戏剧比赛」。 正当比赛迈入第32个年头之际,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一切部署,基于学校停课和政府实施行动管制令,比赛被逼取消。翌年发起人张正仁也不幸患癌离世,复办之事一直遥遥无期。直至今年8月26日,槟州英才文化康乐中心捎来好消息,即日起接受学校报名参赛,并以「剧光的力量」作为主题,大家关心的第32届赛事终于尘埃落定,10支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队伍将参与角逐。工作委员会主席林文辉表示,本届的5位评审清一色由过往的参赛者组成,包括近年凭《误杀》闯出名堂的电影导演柯汶利。

文字|陈伟光
第358期 / 2024年01月号
新加坡

养成未来剧场人,多个团队创建培育平台

2023年底,各个剧团为年轻人打造的培育与表演平台纷纷推出展演与活动。彭魔剧团旗下的青年支部「Very Youthful Company」(简称VYC)于12月公演,呈现美国剧作家怀尔德经典《我们的小镇》。成立于2021年的VYC是专为14到19岁的青年人提供演出的平台,学员通过面试后,在9月至11月间每周六一起进行训练,并在演出前两周每天密集排练。而学员不仅接受表演训练,也必须学习、参与演出的各项环节,如担任舞台监督、舞台制作、服装设计、演出宣传等。 12月份,必要剧场也为新晋演员与编剧呈现原创作品。必要剧场多年来以其独特的集体创作手法进行创作,也致力于为新加坡剧场培养导演、编剧、演员。2022年,必要剧场推出了「Devising with Actors and Playwrights」(简称DAP)平台,用5个月的时间为新晋创作者进行培训。如今DAP步入第2年,从5月至12月,必要剧场为20位参与者(编剧与演员)提供训练,最后让他们呈现5部新作品,并安排演后交流,让创作者为其创作收取建议,以供将来继续发展其作品。 戏剧盒也以不同的方式培育年轻剧场人。11月底戏剧盒进行了5天的「露营」:Camp-O,这是戏剧盒青年发展计划的活动,邀请了业界人士(舞者、演员、音乐人、制片人)以导师身分带领15岁至20岁的年轻人,透过艺术,打造可供青年们分享、交流、学习、发挥创意的安全空间。 各个剧团分别以不同方式培育年轻剧场人,可谓百花齐放。一个蓬勃的剧场生态不应只有靠学院训练,不同理念的剧团以其不同的艺术理念为年轻人进行艺术训练,绝对是好现象。

文字|梁海彬
第358期 / 2024年01月号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
香港

香港文化博物馆可能遭「杀」,表演艺术保育问题引发关注

今年香港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首办「香港流行文化节」,当时香港文化博物馆与香港电影美术学会联合策划和举行了第一个以香港电影美术及服装造型为题的展览「无中生有香港电影美术及服装造型展」,吸引不少观众参与。事实上,香港文化博物馆近年有不少与香港文化有关的专题,都为本地和海外观众津津乐道,包括以金庸和李小龙为题的常设展,而「绝代芳华.梅艳芳」的展览亦将举行。与表演艺术有关的还包括馆内常设的大量粤剧藏品;去年亦举行了「实验实验展荣念曾创作50年」,展出荣念曾多年的跨媒体创作。 香港目前尚未有与本地表演有关的专门资料馆或博物馆,除民间和大学有个别收藏外,政府的博物馆中就以香港文化博物馆会较具体地进行相关工作。近日香港政府《施政报告》提出有关设立和重组博物馆的建议,计划将现时位于尖东人流广多、交通便利的科学馆,改设成「国家发展成就馆」,以与旁边的历史博物馆互相带动发展。而科学馆将迁至位于新界沙田的文化博物馆,文化博物馆的藏品则有可能被分散各处。 现在,科学馆和文化物博物馆的每年入场人数皆名列前茅,但上述改动似乎未经业界咨询和周详计划,消息传出后,也引起坊间关注文化和表演艺术保育在政府资源外(如民间或商业资源)的不同可能。诚然政府的带领或资源相对充裕,有利保育工作,但集中归一也有其危机,即使表演艺术保育发展成熟的欧洲,也曾出现过「杀馆」的情况,如在疫情间的2021年,英国著名的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就提出关闭其剧场与表演部门,并把馆藏分散至其他部门,引发当地业界连署声援。表演艺术长远的保育策略要深思,为的不只是现在的、更是未来的观众。

文字|陈国慧
第358期 / 2024年01月号
澳门

一个演出,面对两种审查

澳门多个演出团体于2023年9月25日收到文化艺术活动资助单位「文化发展基金」寄来的电子邮件,邮件以「2023年受资助活动/项目温馨提示」为主题,信中提醒:根据资助章程规定,如受资助项目「涉及不雅、暴力、色情、淫亵、赌博、粗言秽语、影射或侵害他人之权利等不当成分」,资助单位可取消相关资助。邮件发出后,引起众多演艺团体及工作者强烈反应,并发表了一封由90多名戏剧、舞蹈及电影界人士及团体连署的公开信,以表关注。10月1日社会文化司司长回应传媒提问时表示,这是因为接获一些家长写信投诉,其子女观赏表演时因有不雅内容而引起不安,所以才致函提醒申请资助的团体。 澳门自1978年起已设立「公开映、演甄审委员会」,针对公映公演及公共娱乐的审别及进场提供意见,并设立与电影放映及戏剧演出相关的观众年龄分级制度。而自2023年起,文化发展基金在「文化活动/项目资助计划」申请章程的第12点中,首次在基金可驳回申请、「不进入评审程序」的情况中列明:「活动/项目涉及不雅、暴力、色情、淫亵、赌博、粗言秽语、影射或侵害他人之权利等不当成分」及「活动/项目内容涉及危害国家安全、违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风俗。」两点。由于澳门绝大部分剧场演出活动,均受文化发展基金资助,也就是说,日后在澳门上演之大部分剧场演出,将同时受到「公开映、演甄审委员会」的分龄评级,以及文化发展基金的内容规管。

文字|莫兆忠
第358期 / 2024年01月号
北京

沉浸式戏剧盛行,非剧场演艺空间拓展快速

非剧场空间演出成为世界表演艺术的趋势,中国表演艺术界也即时跟上且蔚为风潮。政府亦从善如流,为支持更多「小而精」、「小而美」的演艺空间发展,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在9月公布了包括传统剧场、文创园区、文化遗址及商业街区等15个多元空间,支持它们在新演艺空间、新演艺内容、新文化消费体验方面为北京文化风景多添色彩。 演出空间的去剧场化是因为为了观演体验多元性而设计不同的演出形式,需要有别于剧场的定式空间方能展现,尤其是这几年引入的沉浸式戏剧,观众则因为观与演的假性合一而趋之若鹜,成为目前最盛行的演出形式。传统剧场如位于美术馆后街的77剧场与抓马艾克斯传媒公司的《大真探赵赶鹅》合作,让观众回到1990年代的北京胡同;东城区隆福寺大麦演艺新空间在商业环境里演出《现在开市》;京味沉浸式话剧《城南旧事之评书传奇》则在位于前门的颜料会馆剧场中上演;开心麻花在望京的剧场「花花世界」上演《偷心晚宴》,让观众处身于当下虚拟又真切的娱乐生活中。这些空间与剧码大多置于北京老城区,与北京传统格调看似格格不入,却也有反差的趣味。 沉浸式戏剧确实让传统观演经验来了个大翻转,但令人担忧的是,此类演出的目标观众显然锁定新鲜社会人,内容娱乐性高,谈不上深度,同时戏多且同质性高,票房收益能否持续支撑热度,并不乐观。但话说回来,这类演出除非像10年前开心麻花喜剧创造出的新型消费娱乐,成为都市生活的一部分,否则何以为继?戏剧市场本就起起伏伏,无法引领亦无力控制,只能顺势而为。这波流行带来的唯一好处可能是剧场空间的解放,让人们体会到表演艺术的莫大可能性。

文字|王泊
第358期 / 2024年01月号
首尔

大学路代表性剧场「学田」将于开馆33周年日吹熄灯号

韩国小剧场文化的老字号殿堂、位于首尔大学路的「学田小剧场」(Hakchon Theater),因经营困难及负责人健康因素,决定于开馆33周年纪念日的今年3月15日,正式吹下熄灯号。「学田小剧场」自去年传出闭馆计划后,许多自此地发迹的演员及音乐人纷纷站出声援,并联手发起不收演出费的接力演出。 「学田小剧场」于1991年创立,除了作为典型的舞台剧剧场以外,也举办舞蹈及音乐等多种体裁的展演活动,演员薛景求、黄晸玟、曹承佑,歌手朴学基、尹度玹等人皆曾在此登台,已故传奇歌手金光石(1964-1996)更曾在此举办超过1,000场的演出,因此「学田」也被称为演艺界明星的摇篮。此外,改编自同名音乐剧的《地铁一号线》为「学田」迎来全盛期,开演15年间,在170席的小剧场创下逾70万人次的观演记录,然而「学田」负责人金敏基不愿《地铁一号线》成为摇钱树般的存在,于2008年宣布终演,并致力于推广更多相对小众的剧目。 「学田」熄灯前,将以第2届「金光石歌唱比赛」和儿童音乐剧《辣椒酱炒年糕》作为告别演出。金光石在世时与「学田」的关系可说是密不可分,以金光石的歌曲为「学田」画下休止符,应是最美的结局。《辣椒酱炒年糕》是「学田」在结束《地铁一号线》的常态演出后,负责人金敏基根据德国剧作家莱纳.哈菲德(Rainer Hachfeld)作品《Spaghettimi mi Ketchup》改编,在最后一季的演出中,将集结2008年首演时的演员一同登台。

文字|许景涵
第358期 / 2024年01月号
东京

现代戏剧重要推手「驹场AGORA剧场」将于2024年5月结束营运

曾在台湾演出《三姊妹人形机器人版》、《台北笔记》,并以提倡现代口语戏剧为台湾观众所知晓的青年团剧团导演平田织佐(平田Oriza),日前于位在东京都目黑区的小剧场「驹场AGORA剧场」(こまばアゴラ剧场)官方网页上宣布,该剧场将于2024年5月底结束营运,并辞去其艺术总监一职。 平田表示,成立于1984年的「驹场AGORA剧场」,是父亲平田穂生向银行借款创办,自己在23岁时接手担任负责人。该剧场不只成为剧团「青年团」的基地,更积极地支持年轻剧作者及东京地区以外的团体进行演出。然而,剧场的营运即使在众人支持下至今仍背负著大量债务。尤其受到疫情冲击导致收入减少,又面临物价上涨、维护经费的倍增,让平田导演以「考虑到自己的余生,以及可能发生的不测或健康问题」为由,决定在目前处置相关资产以履行债务偿还,结束40年的剧场营运。 作为日本现代戏剧重要推手的「驹场AGORA剧场」,歇业消息虽然引起众人哗然,但相关人士也认为,这是伴随著平田与青年团将据点由东京往丰冈市移动后必要的决断。平田导演也在声明中强调,作为营运主体的AGORA有限公司将会继续支持艺术空间春风舎的活动,青年团相关作品则会以兵库县豊冈市的江原河畔剧场作为新据点,持续扩展日本国内外的演出机会。而由该公司所主导的无隣馆,也将维持至今为止进行的人才培育、工作坊等推广活动。

文字|新田幸生
第358期 / 2024年01月号
巴黎

不想坐好看戏?请上台解放身体!

疫情过后,欧陆表演艺术界一扫社交距离的阴霾,邀请民众与表演者共享舞台体验。今年秋天在巴黎演出的3部作品以不同方式,让观众选择被动观看或主动参与,营造出多元且丰富的观演关系。 法国新锐导演戈瑟兰(Julien Gosselin)的新作《灭绝》(Exitinction),一开场就让人觉得误闯夜店。舞台中央的DJ播放著节奏强烈的电子音乐,侧台也供应免费啤酒,观众可以自由穿梭台上、台下,像是游走于舞池与包厢之间.经历了长达半小时的锐舞派对,观众才从硕大的萤幕上看到表演者跻身于热舞群众之中,揭开这场末日寓言的序幕。戈瑟兰巧妙地把参与观众化为背景,形塑作品要传达的堕落感与电影美学。 德国女导演苏珊娜.甘迺迪(Susanne Kennedy)则邀请观众一同挑战半世纪前的经典歌剧《沙滩上的爱因斯坦》(Einstein on the beach)。不同于罗伯.威尔森(Robert Wilson)融合复古风格与超现实意象,导演与视觉艺术家Markus Selg营造出横越远古社会和未来文明的仪式.长达3个半小时的演出中,观众可以任意登上旋转舞台,近距离欣赏歌队表演和投影装置,沉浸在真实与虚拟交融的宇宙。导演透过人工化的美学创造出炫目又迷幻的感官效果,带领大家迈入人类世的不确定感。 以《优雅的印度诸国》(Les Indes galantes)闻名的街舞编舞家Bintou Dembl在《G.R.O.O.V.E.》中带领观众游走于庞毕度美术馆,透过吟唱、电影、装置、街舞的多元交融,体现跨文化的魅力。剧末,舞者请观众一起上台、重复相同的姿态与律动。演出不仅瞬间成为嘻哈派对,更宛如一场集体的街头运动.Bintou Dembl透过鼓动的节奏勾勒出群体狂欢的气氛,建构出集体行动的壮观场面与震撼能量。

文字|王世伟
第358期 / 2024年01月号
PAR年鉴广告图片
柏林

以AI与深伪技术打造反极右艺术行动,艺术家组织ZPS引发争议

政治美学中心(Zentrum fr Politische Schnheit,以下简称ZPS)是一个总部设于柏林的艺术团体,自2009年活跃至今,以挟带嘲讽的政治倡议行动深入社会,反对极右派民粹主义并主张接纳难民,实践「积极的人道主义」。创始人为政治哲学家暨行为艺术家卢赫(Philipp Ruch),他在一次访谈中提及ZPS的艺术脉络,是承袭自德国艺术家博伊斯(Joseph Beuys)与史林根希夫(Christoph Schlingensief)开启的政治艺术行动:「艺术必须让人感到痛苦、深受刺激和困扰。史林根希夫将之称为:『透过颠覆实现启蒙。』(Aufklrung durch Verstrung)」 今年底ZPS发起一项艺术行动,利用AI技术制作几可乱真的政府官方宣传,包含影像、装置、网站与周边商品,宣传联邦政府正式通过法案,禁止并取缔占有国会席次的极右派政党德国另类选择党(Alternative fr Deutschland,AfD),并宣称该党多位领导者已被逮捕。还透过总理府前设置的艺术装置,以扩音喇叭重复向路过民众播放仿制的政府声明,来阐述该虚构禁令的合理性。 同时,该组织架设了视觉上极其相似的总理府网站(afd-verbot.de),仿制总理萧兹(Olaf Scholz)宣布正式禁止该党的影片。甚至还伪造财政部长署名的公开信,为该活动募款。 在深伪技术和人工智慧的运用下,整个宣传活动真假难辨。 各大媒体评价两极,但不难察觉主流舆论对此行动合法性的强烈质疑。政府发言人赫贝斯特雷特 (Steffen Hebestreit)指出,目前只能「提出警告」(该组织)不要用欺骗性的仿真图像、影像和语言。但会否产生相关法律后果,政府持保留态度,以待后续调查。他提到:「这项艺术活动展示了应用人工智慧会有的后果:深度伪造将会愈来愈渗透到公众场域中。」赫贝斯特雷特呼吁所有媒体专业人士,协助提高公众对假新闻和虚构资讯的认知。

文字|陈成婷
第358期 / 2024年01月号
伦敦

茹巴辛姆接手领军英国国家剧院,成为首位非白人女性艺术总监

英国皇家国家剧院(Royal National Theatre)于上月中宣布茹巴辛姆(Indhu Rubasingham)将成为其新任艺术总监,于 2025 春天接下诺里斯(Rufus Norris)的棒子,为业界带来新的动力。茹巴辛姆也将成为国家剧院的共同执行长,与执行董事娃拉(Kate Varah)一起工作。这是国家剧院从成立以来,第一次由非白人女性站上领导的位置,也因此剧场艺术从业者皆对此消息感到兴奋不已。 2012 年,茹巴辛姆成为伦敦西北边的窑剧院(Kiln Theatre)艺术总监,当时她也是业界第一位经营伦敦大型剧院的非白人女性,不仅监督900万英镑的资金运作,于 2018 年重建与重新塑造窑剧院的建筑与品牌(前为三轮车剧院 Tricycle Theatre),也让新创剧作 (new writing)成为该剧场的发展重心之一。 茹巴辛姆在国家剧院的3个舞台皆有作品展演,其于剧院最大舞台奥利维耶(Olivier theatre)的作品《印度国父与其杀手》(The Father and the Assassin)于 2022 年5月首演,因其受欢迎程度,去年中又再度重回此舞台。 诺里斯自 2015 年成为国家剧院艺术总监,他认为过去8年可谓多采多姿,带领剧院经历了英国脱欧、新冠疫情、「黑人的生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5个首相及10个文化部长的替换等,这些社会变动都为剧院带来刺激,诺里斯也成功带团队走出困境。他专注于前瞻性的作品,并给予经典作品新生命,而在窑剧院引进新创剧作的茹巴辛姆接下总监位子后,人们也期待她如何更扩展国家剧院舞台给更多元背景的艺术家创作空间。53 岁的茹巴辛姆认为能成为国家剧院艺术总监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剧场具有改变的力量透过分享经验和故事将人们聚在一起,而没有什么地方比国家剧院更能体现这个能力。」曾在国家剧院舞台上导戏的茹巴辛姆将更走入幕后,为这座标志性的建筑开启下一篇章。

文字|林大貂
第358期 / 2024年01月号
华盛顿特区

第46 届「甘迺迪中心荣誉奖」颁布,歌剧名伶芮妮.弗蕾明等获奖

第46届的甘迺迪中心荣誉奖颁发了,2023年的得奖者是喜剧演员比利.克里斯托(Billy Crystal)、歌剧名伶芮妮.弗蕾明(Rene Fleming)、老牌歌手华薇克(Dionne Warwick)、比吉斯乐团唯一还在世的贝瑞.吉布(Barry Gibbs)和饶舌歌手皇后.拉蒂法(Queen Latifah)。大多数人对这个奖的认识,是每年年底电视转播的表扬晚会,受奖者与现任的美国总统同坐在甘迺迪中心歌剧院的中央包厢里,接受同侪后辈在舞台上表达的颂扬。但真正的表扬活动,是连续3天的盛事。 首先是甘迺迪中心董事会做东的晚餐,第2天是真正的颁奖仪式,在国务院举行,第3天先去白宫与总统会面,然后到甘迺迪中心参加表扬晚会,这是唯一公开的部分。晚会节目制作单位对谁会上台表扬或致词都保密,连受奖者本人也不知道,因此有些惊喜的成分。之后是正式的晚宴。 甘迺迪中心荣誉奖表扬的是一生的成就,所以受奖者年龄都不小(今年最年轻的皇后.拉蒂法也都53岁了),加上有总统出席,所以一般人的印象这是美国表演艺术者的最高荣誉。其实严格说来,这也就是甘迺迪中心的募款晚会,但因为甘迺迪本来就代表了政治与艺术的交集,就显得与众不同。1978年初始的晚会门票是100元,今天购票的门槛是每年捐款一万元以上者,其变化可想而知。但也因为要募款,受奖者的票房号召力就愈来愈重要。首届的得奖者是声乐家玛丽安.安德森(Marian Anderson)、电影舞蹈家佛雷.亚斯坦(Fred Astaire)、编舞家巴兰钦(George Balanchine)、作曲家理察.罗杰斯(Richard Rodgers)和钢琴家鲁宾斯坦(Arthur Rubinstein),基本都还是表演艺术圈子的人,对比近几年来多是流行音乐和电影明星,可看出美国大众口味的转变。

文字|谢朝宗
第358期 / 2024年01月号
上海

成本高昂回收缓慢,实景沉浸戏剧演出面临寒冬?

秋风乍起,大陆文旅部公布了40个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入选专案,由导演王潮歌操刀、备受关注的4大实景剧码《只有系列之戏剧幻城》全部落榜,使得一度颇为看好的文旅结合大型沉浸式戏剧演出染上了深深寒意。或许风早就起于青萍之末,只是少有人注意到其中的消息巨额的投入和低迷的市场。 《只有戏剧幻城》共有4个作品:2019年《只有峨眉山.戏剧幻城》(四川峨眉)、2020年《只有爱.戏剧幻城》(江苏盐城)、2021年《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河南郑州)及2022年《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河北廊坊)。 《只有峨眉山》总投资额8.19亿人民币,票价238元,年营业收入约6,000万,营运费用约3,000万,按年利润3,000万,专案投资8.2亿,最起码需27年才能回收成本。 《只有爱》总投资7.6亿,收入2.02亿元。500位演职人员的成本按一年5,000万计算,门票价格50元,年营业收入约8,000万,去除营运成本年利润3,000万左右,回收成本周期约需25年。 《只有河南》总投资近60亿,开业两年至今营业收入约1亿元。年营业成本约1亿以上,年营业收入3亿,净利润不足两亿。与60亿投入成本相比,最少需30年方能回收成本。 《只有红楼梦》总投资40亿,历时8年打造而成。一日票原价468元,早鸟票288元、两日票原价658元,早鸟票592元。千位演职人员的年营运费用超过1亿。官方预估回收周期在5年左右,但实际上是没有可能。 《戏剧幻城》4个剧码的回收周期都超过20年,而文旅专案的活跃周期仅约5年。文旅结合的沉浸式演出专案本身并没有错,甚至还是一条与传统演出不一样的新赛道、新市场,但再好的创意,也挡不住一哄而上一味贪大;寒风过后,「只有幻城」留下的一地鸡毛,值得深思!

文字|李翠芝
第356期 / 2023年11月号
北京

北京国际音乐节以双届呈现,演出科技歌剧《七日》

1998年创办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最好的艺术节,它的好在于有想法有使命感,并且坚持。体量虽比不上上海国际艺术节,却更精致有型;没有乌镇戏剧节依托著古镇的嘉年华氛围,只是和北京这个城市与人紧密相连,调剂出北京的古典音乐口味。今年的音乐节为了补足去年的疫情影响,以双届的姿态出现,9月22日开幕、10月15日闭幕,24天演出25场;主题关键词中的「青春」「未来」「态度」正好体现了音乐节的理念,它在乎的是现在与未来,除了对年轻音乐家的提携外,更突显的是对当代作品的热情拥抱,不畏先锋、新锐,具有实验性的作品,这一点它比著力展现当代创作技法与效果的现代音乐节有更温暖的现代性。 北京国际音乐节对歌剧演出情有独钟,除了欧洲经典歌剧,中国当代作曲家的作品更是一大亮点。历年来委托或演出的作品有郭文景《夜宴》和《狂人日记》(2003)、温德清《赌命》(2004)、周龙《白蛇传》(2010)、叶小纲《咏别》(2010),陈士争导演的新国剧《霸王别姬》和音乐剧场《赵氏孤儿》(2018),王斐南的沉浸式歌剧《奥菲欧》(2018),杜韵的《天使之骨》(2019)等。今年最受瞩目的是郝维亚的科技歌剧《七日》(2021年上海首演)新制作,以人类与人工智慧的博弈为引子,扩展观众的想像力并思考我们的未来处境。 中国歌剧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主因在于大量的主旋律红色歌剧以国家项目为名产出,挤压了真正具有艺术价值作品的演出空间。北京国际音乐节所演出的这些歌剧作品有别于主题与形式单一的主旋律红色歌剧,在内容与舞台制作上都展现出丰富多样的生命力,且多具个性与实验性,让人庆幸中国歌剧发展的契机与命脉仍在。

文字|王泊
第356期 / 2023年11月号
香港

疫情后开展文化交流,明年将首办「香港演艺博览」

疫情3年重创各地表演艺术,暂停实体面对面交流所带来的影响相当长远,虽然可以透过各式网上平台和资源,在当时继续让交流发生,但如大型艺术节等项目也是这两年才见陆续回复进行,这些能量的恢复如果有助力应该可以更见成效。 香港不少艺术家过去在艺术发展局支持下,参与了如韩国首尔、日本横滨等大型演艺博览会,将香港作品输出海外,同时让本地制作人和创作人可以与世界各地表演机构和艺术节接轨,创造共制作品的可能性。 在政府推动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政策下,香港将于明年迎来第一个演艺博览会。这次的「香港演艺博览」由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办,将于2024年10月14至18日举行,是疫后针对推动本地演艺长远和发展的盛事。目前正在进行国际精品演出和项目推介的申请,申请截止日为今年10月底。届时大部分活动都会在西九文化区进行,演出以外亦有讲座、展览及一系列交流活动,加深海内外业界与跨界别的认识,缔造合作和发掘资源的空间。 有一段时间海外作品会视香港作为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转接站,但随著当地市场开放和场地与艺术节大量的建立,香港这个角色的独特性必须再找寻出路,并思考如何强化其不能被取代的位置。本地制作人和策划者与创作者的艺术视野与世界接轨的同时,怎样在复杂的文化与地缘政治,以至世界风云剧变的影响下,让作品既能承载议题并找到有效的演绎方式,才能让更多的观众产生共鸣。诚然演艺博览这样的机遇难得,要吸引到世界各地演艺工作者来港已是刺激的挑战,作品也要预备充分,才不致让交流的能量散失。

文字|陈国慧
第356期 / 2023年11月号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新加坡

面对艰困时代,两现代舞团或停歇或自省存在意义

8月份,新加坡新典现代舞团(Frontier Danceland)呈现了告别之作《Milieu2023》,艺术总监刘美玉表示,舞团将继续以「另一种步伐重新出发」。 由新加坡文化奖得主刘美玉与丈夫陈春宝一起创办的新典现代舞团成立于1991年,在2011年转型为专业舞蹈团。舞团曾参与许多国际舞蹈节,刘美玉也会邀请海外艺术家到新加坡进行跨国合作,曾受邀的编舞家有马来西亚的朱智宽、骆素琴、台湾的王云幼教授等。 新典现代舞团并不拘泥於单一舞蹈风格,他们1993年的作品《Crossover》就融合了华族、马来族、印度族的舞蹈风格,搭配西方音乐与亚洲音乐演出。除了文化交融的尝试,舞团也会对社会课题进行创作:2007年的舞剧《Something Wrong》就从美国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进行人性的反思。 新典现代舞团的结束,是新加坡舞蹈界的一个世代的终结。同样在今年,「人.舞团」则庆祝创团15周年,以「15年来,我们为何在此?」作为周年庆主题,探讨舞团在新加坡社会的存在意义。9月份,舞团举办了放映会,为2021年创作的数位作品《盘》添加新镜头,成了《盘:我们为何在此?》特别剪辑版。另外,其二团每年一次的展演「liTHE」,多年来为新锐编舞家提供平台,明年起则将转为两年一次来展现年轻舞者。年底,舞团将呈现新作《寻蓝》,在户外演出,以类似徒步导览的形式,尝试探索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世界各地,维持现代舞舞团依然是吃力的事。新典现代舞团在创立32年后决定以新形势迈向未来,人.舞团则在团庆之时进行内省⋯⋯对当代舞蹈团及所有当代舞蹈爱好者们而言,自省与创新是他们时刻都在进行的事;而也许在最困难的时代,也是最需要现代舞的时代。

文字|梁海彬
第356期 / 2023年11月号
槟城

「鲜风作浪小剧场艺术节」呈现大马3民族特色演出

槟城造心厂剧坊自2008年开始,每年都以「鲜风作浪」为题举办发表会,让州内新生代在无需承担制作经费与行政工作之下,呈现任何形式的原创小品,在过去15年内,先后让近百部小品成功演出,成为槟城剧场新生代的最佳交流平台。 今年来到第15个年头,「鲜风作浪」在3月如期完成年度发表会后,造心厂剧坊决定打破惯例,在10月14日和15日一连两天,在槟城光大五楼两个视听室内举办「鲜风作浪小剧场艺术节」,把发表会的概念扩展成一个完整的节庆形式。两天之内从早到晚不间断地带来6个工作坊、4个传统表演,以及4种语言的小剧场演出。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加入了马来西亚3大民族的文化色彩,无论演出还是工作坊,都可以亲身学习和体验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的表演形式,完全符合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的背景。 公开给公众报名参与的工作坊种类多样化,响艺城教导华人24节令鼓出发的敲击乐、吉兰丹皮影戏乐师Mohd Jufry Yusoff指导马来民族乐器甘美朗(Gamelan)的演奏技巧、槟城表演艺术家Kausalyaa传授南印度舞蹈Nadanam的肢体语言、非政府组织Dikir Barat Suara Mutiara示范马来传统的合唱声乐、从台湾学成归来的造心厂成员张丽儿带领大家认识儿童剧场的创意和肢体。每天还加入两场表演时段,让你观赏上述团体的演出外,另有4个戏剧小品轮流登场:福建话演出的《163288》、英语呈现的《The Landlady》、马来小品《Underage》和华语演出的《天乐》。制作人陈福庆表示,以小剧场的形式结合现代与传统,是「鲜风作浪」庆祝15周年的全新尝试。

文字|陈伟光
第356期 / 2023年11月号
曼谷

王太后支持下,传统箜剧疫后恢复全规模演出

泰国传统表演艺术箜剧(Khon Dance)代表的是几百年来暹罗宫廷的精致表演艺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8年将箜剧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网站介绍,箜剧有很强的说教功能,强调尊重年岁和地位高的人、领袖和跟随者之间的相互依赖,以及统治者的荣誉和善良打败邪恶等概念。 为了保存这项古老的表演艺术,由王太后诗丽吉(Queen Sirikit the Queen Mother)成立的「支持基金会」(Support Foundation)从2007年起每年制作箜剧,并在曼谷的泰国文化中心进行售票公演。 不过2020年和2021年由于COVID-19疫情在泰国爆发,这个由皇室支持的表演计划暂停了2年,去年重新登台,今年更是恢复到疫情前的全规模演出,预计11月5日到12月5日公演。基金会希望藉著这个计划让从事箜剧相关的艺术表演者有更多工作机会,同时今年向全泰国19间有表演艺术专业的学校征求年轻演员,期盼透过新面孔的加入,给予戏剧新的生命力,也让传统表演艺术持续传承下去。 箜剧的舞码只有一种,就是神话《拉玛坚》(Ramakien),来源是印度神话《罗摩衍那》(Ramayana),讲述的是拉玛王子的冒险故事,但完整的《拉玛坚》故事非常冗长,基金会的制作团队每年撷取《拉玛坚》中的一部分,重新加入新元素,发展成为一套完整2小时左右的戏剧表演,而今年撷取的剧码是《昆帕干阻挡河流》(Kumphakan Blocking the River),讲述的是反派角色昆帕干以自己的身体挡住河道,以阻止水流往拉玛王子一行人营地的故事。

文字|吕小珊
第356期 / 2023年11月号
首尔

首尔表演艺术市集10月登场,聚焦产业生态永续循环

本年度PAMS首尔表演艺术市集(Performing Arts Market Seoul)在首尔市中心热闹登场,为期4天的日程中,分别在国立中央剧场、首尔南山国乐堂、JCC艺术中心3地展开国际论坛、节目公开提案、媒合会、推介公演、摊位布展等活动。随著世人已逐渐习惯并可接受「与疫情共存」的新型态生活,本届艺术市集不乏自欧、美、澳洲远道而来的策展人及买家,也因应部分国外与会人士因临时染疫无法飞抵韩国,论坛及媒合活动采线上及线下同步进行。 本届艺术市集的主题聚焦于「永续」(Sustainability)和「循环」(Circulation),广邀国内外业界专家齐聚,以个案分享、共同讨论和专题演讲等形式,探讨跨国合作共制的优势与挑战、跨艺术领域实验造就的多元性与未来性、展演空间肩负的角色与发展方向、以资料库数据为基础的客群分析与新客群开发策略、国际业界交流实务方向,以及表演艺术专业人力的培训养成方针。 在多场论坛及交流活动中,许多业界人士的话题聚焦于与邻近国家建立紧密联系的重要性,特别是加强亚洲各国间的表演艺术交流互动。随著欧美国家演出签证涨价、航空费用居高不下,跨国巡演的成本门槛较疫情前大幅提高,与会的韩国各演出单位在推动国际交流时,无不致力于针对台湾、中国、日本、新加坡等地的媒合与推介,足见强大的出口野心,积极的态度也值得参考学习。

文字|许景涵
第356期 / 2023年11月号
东京

编舞家敷地理、导演加藤拓也入选富比士「改变世界的30岁以下日本人」

自2018年起,日本富比士「30 UNDER 30」前5届共选出150人,但日前公开的2023年名单则以「ENTERTAINMENT SPORTS」、「ART STYLE SOCIAL」、「BUSINESS FINANCE IMPACT」、「SCIENCE TECHNOLOGY LOCAL」4大类别,各挑选30位30岁以下,且具备在未来改变世界的创新者,将获选人数一口气增加至120位。名单中包含日本史上最年轻市长高岛崚辅(26岁)、新世代饶舌音乐创作人Chanmina(24岁)、世界轮椅网球冠军小田凯人(17岁)、观看数破亿钢琴家角野隼斗(28岁)等人。 表演艺术相关领域入围者,则有歌舞伎演员市川染五郎(18岁)、编舞家敷地理(28岁)、导演加藤拓也(29岁)等。出身于名门的市川染五郎不仅活跃于歌舞伎舞台,近年更参与大河剧《镰仓殿的13人》受到瞩目,亦积极尝试动画声优、音乐录影带等跨界演出。往返于比利时与日本的敷地理则致力于扩张当代舞蹈的表现形式,大学期间主修雕塑与录像艺术的他擅于探索透过物质来表现不可捉摸的现实,曾获2020横滨舞蹈节青年编舞家奖、法国驻日大使馆奖等。甫获第67届岸田国士戏剧奖的导演加藤拓也,自在穿梭于影视、电影、戏剧与多媒体舞台,自17岁起从事广播与电视编剧,并平行于电视及剧场舞台上散发出不可忽视的才华,近期更将以台北为首站,陆续展开国际活动。 日本富比士表示,本名单除了预测具有改变世界未来潜力的创新人物外,更期待在世界的变化逐渐更加细微且愈发剧烈的此刻,可以跟随入选的120位年轻人的角度,观察他们透过各自的行动所带来的「希望」与「新的未来」。 相关网址:https://forbesjapan.com/feat/30under30/2023/

文字|新田幸生
第356期 / 2023年11月号
柏林

反思后殖民结构的场域,柏林瑙宁街剧院获「联邦剧院奖」首奖

德国政府于2015年设立的「联邦剧场奖」(Theaterpreis des Bundes)每两年颁发一次,实质奖励中小型剧院及独立场馆的专业成就,旨在「彰显和强化剧院作为以美学(为媒介)参与社会问题的现场。」并「突显德国剧院景观独特的艺术多样性。」。该奖项由剧院和独立场馆主动提出申请,并且提供9个月以上持续进行的表演艺术作品发表。 2023年共计有81家剧院申请,得奖者有4组,其中奖金20万欧元的首奖由柏林瑙宁街剧院(Ballhaus Naunynstrasse)夺得,得奖理由为:「该剧院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在艺术和日常生活中能够『反思后殖民结构』的重要场域。」「不仅只是首次,我们在这里(透过表演艺术)听到了后移民族群的声音,而正是在这里,『后移民戏剧』这个术语被发展出来。」近10年来该剧院更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结构,用于支持非裔、酷儿和有色人种艺术家的自主创作。」 另还颁发了3项奖项,奖金各10万欧元:耶拿市立剧院获「市立与州立剧院」奖,理由为「当其他人仍在讨论各种补助透明化、集体管理和基层民主监督的可能性时,耶拿剧院坚持30多年来,持续实践根植于德国、独一无二的(剧院经营)模式。」;而「独立制作剧院」奖项颁给了莱比锡洛夫特剧场(LOFFT - DAS THEATER),该剧院代表著「美学创新和艺术创造力、活生生的世界主义和包容性,更代表著一个不仅重视工作弹性,且高度重视专业网络和文化政治定位的团队。」;而「私立与客座剧院」奖则由以专营特技与马戏知名,并专注于由「新马戏」进一步发展当代马戏美学的柏林 Chamleon(变色龙)剧院赢得。 文化部长罗斯(Claudia Roth)将获奖者称为现今戏剧和文化领域的先驱:「获奖的众家场馆,将包容性、文化多元和对权力持批判态度的文化工作环境化为可能。」

文字|陈成婷
第356期 / 2023年1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