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lumns
专栏

 

 

 

见山还是山

「艺术」点滴心头 涓流到海

回望2023年,有许多片段是值得一再记忆、回味的,比如开始「收徒弟」传承梅派艺术表演的核心精髓,这句话乍听之下似乎有点奇怪:「难道魏老师以前所教的不算梅派吗?」而我会如此感慨,其实和现在演员的培育系统有关。记得我在小海光学艺时,进剧校的头一年就是密集的基本功训练,这一年完全没有假期,大家全心全意地打好基础。一年后上台跑龙套、跑宫女,进一步学习如何扮戏、穿服装、勒头等原来连彩裤怎么穿都有一套标准程序。再过一年半开始分科,老师们按学生的嗓音条件、个头、扮相、气质等把学生分配到各行当去学戏。那时我大嗓不错爱唱老生,但老师认为我还是适合唱旦角,事实证明老师的眼光和判断还是比较准确的。我们开始上台后,都是以大海光剧团的演出日程表来安排平常上课的时间,每周上台一两次,逐渐熟悉了准备、化妆、走位等等,这些规矩自然而然地也就明白了。分科学习半年后,我们小海光也开始演自己的戏了,我就是在戏校学习两年后演了此生第一出、担任主角的戏《穆柯寨》的穆桂英,当时的我不懂戏演的好坏,心里想著:只要没出错就算过关了。值得怀念的是爸爸来看了我的戏,那也是唯一的一次,因为没多久父亲就去世了。 1975年海光国剧队及小海光从左营迁徙至淡水,从小教我们旦行组的韩妈妈周铭新老师没有随团北上,就在毕业前夕,学校请到了最有声望的梅派青衣秦慧芬老师来教我们,1947年秦慧芬老师在上海拜梅兰芳为师。她教授了我梅派经典《霸王别姬》、还有《宇宙锋》,这是我初识梅派的缘起点。当年剧团为求好票房,所演剧目比较杂,囊括了梅、尚、程、荀,还包括了张派,当然那时候流派学得不纯粹,只是靠台上经年累月的磨练。到台北后认识了好几位喜爱梅派的资深名票,这些长辈们在唱法上给予我很多指正,又给了我好多录音带,有:梅兰芳大师的、梅葆玖老师年轻时灌录的,以及言慧珠、杜近芳的戏,我如获至宝「每天抱著录音机听」,就这样薰陶著、学习著。毕业后有机会到香港又碰到了一群爱戏成痴的票友,我们经常一起唱戏、听戏,互相欣赏、交流。当时我年纪轻,又是台湾培养的专业戏曲演员,他们都非常喜欢我,特别介绍从上海到香港的包幼蝶老师给我上了几个月的课,包老师对音律有独到的研究,他说当年学梅是在台下坐了一排同好,大家强记硬背谱下唱腔后相互讨论,因为有些唱腔在唱片里是没有的。包老师教学用简谱,画上符号显示劲头、轻重音,再以

文字|魏海敏
第359期 / 2024年03月号
人间父子

不安的心,被戏剧拯救

真:一年好快就过了。现在想起来,我的2023年大概可以用「不安」来概括吧?本来是想说时候到了,我应该休息了,所以就在去年把广告公司收掉了,结果上半年忙《清明时节》、下半年的《人间条件八》(以下简称《人八》),我发现自己的责任还是很大,根本也没有休息到。 尤其《人八》是一个全新的创作,我想要尝试几件事情第一,能否不要让观众哭?第二,时间长度缩减一些,让观众可以早点离开,来得及赶高铁⋯⋯反正就是各种全新的尝试啦,让我觉得很不安。当然,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剧本离自己太近了吧,以前只要演完第一场,知道观众的反应,大概就会安心些,这次每一场都是一个挑战,每一场都有不同的忐忑。 谦:我嘛,倒是会用「平凡」来整理这一年。2023年参与的几个重要制作,比方说演出《叫我林彩香!》,或者是担任《人八》的执行导演这两个作品都与「家庭」扣得很紧,更让我意识到平凡的可贵。再加上,去年我自己又多了一个小孩,在家庭与工作之间,又得花更多心力去调配、思考平衡之道话虽如此,不管怎么调配,好像依然是手忙脚乱地度过,大概这种混乱的状态,本身就是一种平衡吧? 真:我根本忙到没时间去想「平衡」,从20几岁开始写剧本,工作的密度就一直都很高。以前最高纪录是一年写8个剧本。仔细想想也对你们很不好意思,虽然我人都在家里,不过眼睛跟脑袋似乎从来不在你们身上。 谦:可是我现在到这个年纪,好像愈来愈能够理解你的感受。像我工作完回家也是马上忙东忙西,照顾小孩,说真的也没办法思考怎么平衡两者。 这样说起来,去巡回演出的过程中似乎才可以真正放松欸?有一个正当名义离开原本的生活圈,专注在演出当下。 真:对!我也很喜欢巡演,可以暂时跳离很混乱的状态。排练完的时候大家都会聚在一起聊天,每次都聊很久,有些人还给这场合取一个名字,叫做「『吴』聊夜谈」,每次一聊都可以聊很久,那就是我放松的一种方式。否则平时忙成那样的生活,好像连「迷失自己」的时间都没有。不过,这应

文字|吴念真、吴定谦
第359期 / 2024年03月号
脑海里的旋律

音乐让大脑天天年轻

过年家庭团聚,长辈桌中有位姑姑去年底刚庆祝米寿(88岁),她是有名的声乐教育家杨冬春教授。冬春姑姑气质真好!她容貌端庄美丽,举止优雅温婉,神采奕奕,看起来一点都不像快90岁的人。研究大脑科学的晚辈如我,可以大胆推测姑姑冻龄的秘方是音乐,因为生活里有音乐不管你是聆听者还是表演者绝对可以有效抵抗衰老,让大脑变得更活跃。 先用演奏乐器者(或演唱者)来举例吧!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邀请饶舌歌手和爵士音乐家参与,想深入研究音乐如何影响表演者的大脑。参与的音乐家必须在磁振造影(fMRI)机器内即兴创作或演奏歌曲;这段期间,研究人员密切观察音乐家在表演时大脑的活化状况,结果让研究人员再一次对人类大脑的精密工作能力感到惊奇。 「音乐是结构性的、数学性的和建筑性的,」研究人员表示,「人们习以为常的读谱、弹奏,甚至一个音符和下一个音符之间的连结,大脑都必须进行大量计算才能理解其中的关系。」多听音乐、多演奏音乐其实都是给大脑最好的运动,这项研究的结果支持了其他类似的研究,证明音乐好处多多,可以抗衰老、提升专注力,增加健康指数,更有效减缓疼痛、焦虑和血压,甚至能改善睡眠品质、记忆力,也让情绪稳定。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大脑神经科学研究团队则邀请了世界知名的小提琴家参与研究。发现音乐在人的外显行为和大脑功能等各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这项研究结果证实音乐可以改善认知和运动技能,减缓压力和忧郁症状,还能增进学习效率,并促进新的大脑组织生长。研究人员表示,当一个人听音乐时,大脑某些部分会活化启动,而这些都是我们的大脑小宇宙中相当有趣的区块,例如:处理听觉内容的颞叶、触发情绪的杏仁核,还有与做计划做决定相关的额叶、和理解力相关的语言区研究人员也发现,在没有任何先备知识的状况,要人们选择「对大脑有益的音乐」时,大多数人会倾向选择古典音乐;但科学家指出,其实任何音乐都好,以个人的喜好来选择,并把音乐融入日常才更重要。 讲到个人喜好的音乐,成长过程中听的那些,肯定特别能引起情感共鸣。瑞士苏黎世大学的研究团队正是从这个角度来研究音乐的抗衰老功效。听一首歌时,首先被刺激的是听觉皮层,大脑解码后让我们理解所听到的节奏、和声和旋律;接

文字|杨馥如
官网限定报导  2024/03/02
布拉随意写

分手快乐,下一个会是你吗?

年终将近,又到了舞团一年一度舞者征选的日子,同时也将要面临舞者去留的难题。离职本来就是常态,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人生规划,各行各业都一样。不过在BDC,因为舞者条件的特殊性,所以总会希望他们能多待几年,除了身体训练需要时间培养之外,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他们能有稳固的收入,生活也能安定。但要成为职业舞者,并不是容易的事,每天8小时的工,耗体力也耗脑力,东奔西跑的演出生活,有些舞者还不习惯,出去才3天就想回家,常拿其他职业舞团为例,人家是出门在外两个月,我们是出门在外天天想家,可能是台东太温暖,哪里都不想去。 再过几天就是舞者征选,想起这8年来的每一次征选,都带给我们难忘的快乐征选经验,他们大多是非科班生,只为圆舞蹈的梦想而来。虽然身体技术不成熟,但总能预见他们的未来,想像只要再多一点时间训练,假以时日,肯定会发光。不过这些原本爱跳舞的孩子都必须经历过一段最煎熬的过程,在亲身经历跳舞变成职业之后,才渐渐明白,掌声的背后,原来要承受这么大的压力,背负训练的苦痛,身体受伤的风险,新制作的脑力激荡,到演出时有修不完的笔记。跳舞已不再只是快乐这么简单,在梦想与现实中纠结,当梦想幻灭,热情不在,加上扛不住编舞者给的压力之下,离开的念头自然就会浮现。撑不了的,另寻他路也不是坏事,趁早梦醒,至少试过,人生也不用感到遗憾。而撑过最艰难的,在几年的磨练之后,确实都会有明显的成果,倒不一定是变得舞艺高超,但每一个人都能在台上发出自己的光采,让观众记得每一个独立的样子。 就在10月底舞团在澳洲演出新作《我。我们》第一部曲,彩排结束从剧场回饭店的路上,舞者小志突然跟我说他有事,直觉应该是想离开舞团,果不其然,当下听到的时候,心里有点失落。该来的还是来了,每年心脏都要经历两次不同的心跳动,一是舞者离团时悲伤的跳动,另一个就是舞者征选愉悦的跳动。但在小志分享他接下来的人生规划之后,顿时从难过转为开心。从小学念舞蹈班一路到大学舞蹈系毕业的他,跳舞这么多年,好像都没有好好思考过,除了跳舞,人生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所以他想趁早转换跑道,尝试不一样的工作,在离开舞团之前,他早已经做好安排,决定到舞团邻近的国本农场学习,给自己3年的时间,为转业做准备,得知国本农场也欢迎小志的加入,心情也轻松很多。 BDC的工作方式有别于一般舞团,我们的生活跟工作密不

文字|布拉瑞扬
第358期 / 2024年01月号
看戏不忘电影

杨.马腾斯之后

当代舞蹈最大的不同在于「去脉络」,我们看不太出舞者是受到葛兰姆的训练,还是芭蕾、街舞的身体,当代的编舞家逐渐摆脱身体技巧的脉络限制,好像回到现代舞的最初衷:追求身体的自由。但自由的结果也就代表了不会好看,但在市场经济明确运作之下,要追求「去脉络」后的自由,又用兼顾票房,编舞家便要拥有更强大的能力与自觉,在整体视觉与调度,在舞作的议题与创意下,找到最佳呈现方式。

文字|贫穷男
官网限定报导  2024/02/24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
书信体

一时瑜亮

YC, 这次不谈作品,聊聊作品中的人。一时瑜亮,常形容两位不相伯仲的对手,相互辉映却又颉颃竞逐。「既生瑜,何生亮」,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虽是小说,在大众心底宛如正史地位。诸葛亮和周瑜命运自此被文字写定,一个笑傲天际,一个饮恨沙场。在香港电影圈内,我总想起两组相似的对照,非常有意思。 第一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无间道CP梁朝伟和刘德华。梁刘从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出道,各自凭《新扎师兄》和《猎鹰》的警察角色而崭露露头角,80年代港剧《鹿鼎记》韦小宝和康熙皇帝是他们首次合作。两者逸事,无须过多赘述。每每合作,瑜亮之说尘嚣至上,在演技评价上多抑刘扬梁,似乎刘再怎么努力还是追不上天分洋溢的梁。但有天分就意谓不努力吗?当年的无线训练班被喻为少林木人巷,得一路过关斩将才走出属于自己的辉煌,梁刘当红30年,自有一番缘由。「英气让人羡敬,忧郁让人沉醉。」我的高中同学聪慧地为两者定锚,她说, 「管他们有没有瑜亮,很简单,先和梁朝伟谈恋爱,然后嫁给刘德华。」 《无间道》应该是影迷们最津津乐道的合作。但其实,他们并不是第一次在影片中互换身分,更早之前是90年代的《中环英雄》,上班族和黑社会小弟,因机缘巧合下,两人对调身分,上班族混入江湖,小弟穿起西装,开启了荒谬错位的生活,继而导正了自己原有走偏的生命。不在其位而谋其政,不晓得算不算是大众对明星形象的投射? 梁刘似乎没有过密的私交,更多是被大众并置来验证其品味判别。从我的角度来看,两人各自的事业重心其实从很早就有了端倪。梁刘初走红的年代,梁便去台湾接了侯孝贤导演的《悲情城市》,巧的是,刘在台湾接演的是朱延平导演的言志作品《异域》。其后,刘当歌手开演唱会当监制投资电影等,项目名称琳瑯满目,踏实经营的是明星产业;梁除了当过短期的歌手外,就是演戏演戏演戏,专心一致在演员道途上精进,今日能拿到终身成就奖绝非天分一词足以涵盖。换句话说,两人之争,并非天赋努力之辩,而是两人努力方向各有去处,最后的结果自然不相迳庭。 第二组来自70年代铁汉CP姜大卫和狄龙,那时候流行阳刚武侠片,两人均是著名导演张彻门下子弟,是邵氏力捧的明星,银幕合作前前后后近50部,计有《死角》、《报仇》、《刺马》、《双侠》、《十三太保》等。张彻曾书写,姜狄双档是他生平选角最成功的一次,一叛逆一正派、一

文字|高俊耀
官网限定报导  2024/02/22
如荒烟漫草

态度与价值

今年有幸和金士杰老师一起拍戏。前制期我们第一次和导演碰面时,金老师说他很不好意思;前阵子一直在忙很心虚,这两天才有时间好好把角色再整理了一下,有了一些基础和想法,才比较踏实。导演问金老师想不想稍微对对词讨论一下,金老师说好啊,便从座位站起身,问导演想对哪一场。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金老师几乎已把所有场次所有台词都记起来了,那时距离正式开拍还有近两个月。他是依著剧本脉络及角色状态来记的,不是只是死背下来。我们边对戏,金老师边询问我对彼此角色的感受和想法,并一起和导演讨论著。某一小段戏结束后,金老师跟我说不好意思,他刚刚稍微恍神了一下;他说他讲某一句台词时突然感受到另一层涵义,边咀嚼著就不小心出了神,节奏慢了一点。开拍后我和金老师有连续几天的对手戏,技术上和戏剧性上都不容易处理,第一天我们在面对许多困难与挑战下终于完成拍摄。第二天早上在梳化间,金老师坐在我身旁跟我聊起昨天的戏。他说他回去想了一整个晚上,大概有了一个方向,他自己的表演应该要怎么调整,有什么缺失,以及有什么可以更好的地方。我心里很感动,即使金老师到了这个年纪这个地位,对待表演及角色仍是战战兢兢。我是个后生晚辈,但他不在乎任何身分地位,认真地把我重视为一起完成拍摄的对手演员,谦虚地和我分享讨论,细心聆听我的感受与想法。去年参与《如梦之梦》的演出,我饰演金老师曾经演过的角色「5号病人」。和金老师一起拍摄的日子里,也向他请益对演出和角色的想法。他说他知道这个角色的困难之处,每个演员诠释的味道都不一样,都有各自的神采。他可以给的只是一些经验分享,和他思索角色的角度,以及他观察到的属于不同演员精采的地方。 想起萧艾姐,《如梦之梦》排练中后期,剧组叮咛该丢本了,萧艾姐很紧张自责也很不好意思地说她记得很慢,她会尽力尽快丢本。她是排练时最认真的演员之一,每一次排练每一场戏每一个角色,不论戏分轻重,她从头到尾全神贯注。演出时她总是第一个到场边准备好出场的人,默默地给予其他人祝福与拥抱。我在台上很近距离地和她对戏,每一场都被她投入角色的情感深深感动。她跟我说她做其他事情可能都不擅长也做不好,能在舞台上演出这件事很纯粹很快乐,她能予以回报的就是尽全力去做好每一个细节与每一刻在场上的演出。 秋天拍摄另一个剧集,和郑志伟大哥一起工作。主场景是搭建起来的酒吧,我演

文字|莫子仪
第358期 / 2024年01月号
关於戏剧的五四三

来访的远方

总统大选前,有两位特别的朋友来访问我,特别来观选,为了保护她们,个资会模糊处理。 她们是来自对岸的朋友,《人选之人》的观众,其中一位喜欢阅读,很早就读过我的戏剧剧本。另一位,对政治跟社会改革非常有兴趣。 她们在欧美留学,两人背景不同,一个家中靠近公务体系,一个靠近市场,但都不约而同地,或因为霸凌、或因为性向,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幻灭,不管是身为女性、身为性少数,或面对审查,而再怎么家底高于他人的人,都特别在疫情期间感到幻灭,「我20岁的时候感受到了一个存在主义的危机。」来访的友人说。直接把你锁在家中数个月,甚至用铁链把你锁在家中,像动物一样地抢著物资,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求助无门。 我想起我在北京做小剧场跟写小说的好友,前几年跟他通信时,他说,审查愈来愈严格了,一开始是交剧本,后来是交排练录影,再来是现场,要一字不差。 这样要怎么创作?有好多戏就不能演了,那得怎么办?不晓得,不知道,这样还能创作的,我都深深敬佩。 还有曾经在深圳驻校教戏剧,遇到一位学生,我会一直记得,他来找我的那个下午,支吾再三,说有一件事想跟我说,但又起身,逡巡一周,到处检查头上有没有监视器,确定整个教室都没有,才开口跟我出柜,如今,他也在国外,正在学习表演,我们一直保持著联系。 以上几位友人,都想尽办法要留在国外,只有北京的朋友,说,虽然想走,但也不知道要去哪,创作与表达,如果跟所在之地断了连结,也不知道要说什么。 「台北的书店是天堂。」来访的友人说,她们买了好多好多书。 「我是支持巴勒斯坦建国的,但我们参加支持巴解的活动,都要戴帽子口罩,因为大使馆会派人来看,会参加这类活动的通常都会特别被注意。」互相提醒、参加这类活动要蒙面、隐蔽身分已是常态。 「家里以为我学的是一个有用的科目,但我其实念的是政治。你知道吗,辛亥革命前有个女性政治家,很早就提出了无政府主义的思想,我理想的世界,跟一百多年前她提出来的居然差不多,很可惜的是并没有发生。」 那为什么特别来找我呢?她们说,这是政治代餐,常常透过韩国或台湾的作品来「代餐」,但听到中文讲出来,冲击力又更强,她们感受到政治是一种日常,感受到戏剧可以跟自己有关。 「你们那边还是有很

文字|简莉颖
官网限定报导  2024/02/16
人间父子

寂寞,或许不坏?

真:我年轻的时候,想都没有想过寂寞是什么,每天就是忙著生存,一直到50几岁后吧,步调开始慢下来,才发现身边好像每个人都忙著自己的事情,当老板的啦、搞电子的啦⋯⋯什么都有。我做这行,跟大家的距离又特别远,每次跟过去的朋友聊天起来感觉都有隔阂。大概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才渐渐感受到寂寞的存在。 这种寂寞,我还真不晓得能跟谁说,说了又怕别人误会,最后乾脆不说。 谦:不说才真的是蛮麻烦。不要说你,走到我这个年纪,会发现寂寞人人都有,但是要说或不说,都跟个性有关系。如果我遇到那种会主动吐苦水的,基本上都不会太担心,就觉得无论如何对方至少都可以讲出来。反而是那种不管问什么,他都只回说:很好、很好OK,那我反而会很担心是不是有什么我没注意到的事情。 至于我嘛,大概因为我是天蝎座的,个性本来就比较孤僻,寂寞对我来说不是什么负面的情绪。特别是现在,有了小孩以后,更觉得独处的时光好珍贵喔,像是充电一样,每天给我一点点独处的时间,我就觉得充饱电了。就这点来谈,我们之间应该蛮不一样的。尤其是你这个世代的人,似乎一让自己停下来就有罪恶感。我记得你以前只要一停下工作,就会开始感冒发烧。 真:这倒是,每写完一个剧本就会生病。那种工作状态真的太累了啊,写剧本就是很消耗精力,要拿整个心神去烧、用意志力拚完,一直到意识到身体受不了、该躺下的时候,就生病了。 说回写剧本这回事,真的没办法不用尽全力,偏偏身边的人可能都不大能够理解。我觉得到现在你妈可能还是搞不太懂写剧本是怎么一回事,她之前还会问我:「你不是有戏要赶吗?怎么还不赶快去写、为什么还拿一本书在那边看?」现在她是不会这样问了啦。但你就可以知道,这种东西是真的很难解释,连亲近的人都不好理解关于创作的人为什么看起来好像有大量的时间在思考,可是却什么都没做。 谦:我常觉得「发呆」是最低成本的创作开端。虽然说,创作者在发呆时想到的东西,百分之九十最后都是不能用的,但只要在这种无意识的思考状态中可以捞到一点点东西,就会觉得蛮开心的。 这一点在小朋友身上大概

文字|吴念真、吴定谦
第358期 / 2024年01月号
延长音

音乐教我的人生观

美的表现有好多种,一样东西发挥到极致,便开始拥有特别的光泽及魅力,令人著迷。有自然的美、对称的美、秩序的美、荒诞的美、惊悚的美、危险的美、亲情的美、情爱的美;在这里用美形容似乎已经有些不恰当,艺术形象或许更精确,但是这样又太绕口,姑且还是用美这个字吧。生命中这般的美不胜收,但却不是各种美都能引起共鸣,每个人的审美也大相径庭。但有一种美却总是催泪,不论在电影、音乐中,每当主角历经风霜矛盾,饱受人生的磨练摧残,不得不妥协低头,心里伤痕累累,灵魂疲惫不堪。这时不论谁感叹起主角纯真的过往,都好像面对自己一块被封尘的灵魂结晶,或已经死亡的美好童年,流下泪来;那没有背负成长中所承载过的懊悔与错误,没有因为现实的磨练而变得残酷,那个曾经至情至性,对生命充满热情与关怀的赤子。 这等美丽,一再被复制,而人们也沉醉其中,无法自拔,似乎是灵魂能够继续发光的食粮及必需品。《铁达尼号》中,最后萝丝回到她记忆中的巨轮,恢复到17岁的模样,在昔日的主楼梯上与杰克重逢。《阿凡达》中,苏杰克透过新的身体再次拥抱大自然的温暖与初心。而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中,醉人的第18变奏也在前17个变奏《末日经》与世纪末碎片的喧嚣中升华,于《似曾相识》中找到世人的留恋与景仰。2023年为拉赫玛尼诺夫150年诞辰纪念,拉氏对于美好年代的嗟叹,铁幕渐下中自由的幻灭与身为文化高层人士对自身安危的隐忧,一战、二战间的巨浪,大时代下的悲剧与20世纪初命运的巨轮都替拉氏的一生写下了最精采的剧本。这令人热泪盈眶的剧本不仅在拉氏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中立下典范,更在第三号钢琴协奏曲中达到高峰。两首40多分钟的协奏曲都在黑暗及乡愁中揭开序幕,犹如生命中无尽的苦难与磨练,而第二主题及曲子最后的高潮总是穿破一切看到曙光,在真情的暖洋中回到内心最柔软的那处。 在现代人的速食文化中,为了更快地治愈自己,割舍许多的我们到了30岁早就情感破产,麻木不仁。在亚洲,从小朝九晚五,加上补习文化,一路时间被填满到出社会。生活中几乎没有时间感受生命的美好。这也难怪当拉氏为了人们的赤子之心立起墓碑,供众人瞻仰自己曾经的美好,大家是多么地流连垂泪而忘返。在这音乐会的两个小时中,心灵似乎真的可以有伸展的时间,有可以疗伤的片刻。不仅拉氏如此,同期的拉威尔也对美好年代感叹万千。拉威尔不仅在《圆舞曲》中透露他对旧时代

文字|严俊杰
第358期 / 2024年01月号
PAR年鉴广告图片
写在没有主义的年代

必要之恶

之前几篇论及伦理体制的诉求,以及它对当代艺术发展的影响,现在轮到历史同样久远、威力同样不减的艺术之诗学体制(poetic regime of art)。 诗学体制创始于亚里斯多德。他所指的诗学(poetics)不是光指写诗的艺术,还包括创作戏剧的艺术,后来它的指涉更为广泛,小说有诗学,电影有诗学,纪录片也有诗学。 艺术的与政治的 在洪席耶的术语里,诗学体制又称「典范体制」(representative regime)。我之前跟著别人将它译为「再现体制」,如此并无大错,但「典范」较能表达洪席耶的观点:再现(representation)和模拟(mimesis)有关,字面本身并未涉及取舍的问题,「典范」则指「该选什么题材或人物再现」,以及「选择再现的事物是否具备代表性」。典范的意思就是:分量要够,代表性要强。 因此这个体制有其技巧面,诉诸美感的一面,亦有其政治面,诉诸观感的一面。这两面实为一体,难以二分;当一个作家思考要不要将某个元素加入(或剔除)作品时,他同时在设想艺术与政治两个层面。但为了方便解释,咱们先从技巧面谈起。 亚里斯多德论及悲剧时提出6大元素,并给予优先顺序:情节、人物、思想、文字、音乐、景观。他从上个世纪留下的多部作品中归纳出这个顺序,原本有其描述的成分,然而一旦被后人视为圭臬,他的诗学自然成为体制。 既然是规范或法则,就得面对时间的考验及后人的挑战。到了文艺复兴的悲剧,人物与思想已和情节平起平坐;较之于伊底帕斯,哈姆雷特和李尔王可复杂多了。在18、19世纪期间的通俗剧里,情节夺回了王座,然而到了荒谬剧场,情节已失去分量;时间再往前推到20世纪末期以降,人物的地位已岌岌可危(参考《人物的死亡》〔The Death of Character〕)。至于现今流行的音乐剧,音乐和景观至为重要,思想则可有可无。 小说的发展有点类似,传奇小说的年代情节举足轻重,到了海明威时期,情节却被视为毒药。以1990年代以降的台湾小说为例,文字凌驾其他元素之上,它自我繁殖,呓语联翩无穷尽,以致情节走失在文字迷宫里,因此才会出现「现在的小说家已经不会说故事」这种有点道理但没切中要点的批评。 有凭有据

文字|纪蔚然
第358期 / 2024年01月号
见山还是山

梅老师(葆玖)与我(下)

拜师大典让京剧界业内人士都知道梅葆玖收徒啦!还是从台湾来的。这个消息在两岸刚开放的当年,是非常有新闻性的。梅老师因为从小是在家学戏没进过科班,老师经常以这事自我解嘲称自己是票友「丸子」。这个典故是来自清朝时内廷供奉,角儿可以吃山珍海味,票友只能吃碎肉搅拌的丸子。梅老师的幽默、不争不抢、凡事不往心里去的豁达态度,处处影响著我们后辈的弟子们。 梅老师知道我在台湾很早就开始有机会演创新戏,老师不但没有意见,还特别鼓励并告诉我,他因为身处的时代环境,没有机会创作新戏,况且梅兰芳大师一生的创作如此丰厚,他愿将精力放在原汁原味地继承父亲的艺术,绝不改动。我觉得就老师个人来讲,没有创作并非是个遗憾,他此生灵魂的使命就像是成为梅兰芳大师和我们第三代学梅者之间的桥梁。我们因为看到梅老师台上的风釆,间接感受到梅大师当年的模样。许多梅派其他的弟子,在学梅之后,有了自己的见解也开始有了创作的欲望,只有梅老师忠实地继承实践了梅大师的艺术,我才有可能深度地学习梅派的精髓,经过沉淀,再结合在台湾培养我成长的这块土壤上,创排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戏,这在传𠄘意义上可谓是最大化的效益了。 要学好梅派戏除了有嗓子唱得好之外,还必须得演得好,入木三分才真的可能把戏唱出个道道儿来。1993年,我第一次到北京办梅派专场,贴出《穆桂英挂帅》、《霸王别姬》、《三堂会审》,现在想想觉得太大胆了。不过当时的状况,我必须要这样做才能达到进修的效果。我先把所有唱腔动作都学会了,再去北京请梅老师在排练中为我修正提高。老师多年来已将其父亲的艺术形式了然于胸,我排戏的当下有不合适的地方马上讲解改进,随著老师一点一滴地找著梅派演唱的特点。幸好北京的首次露面顺利圆满,得到「中规中矩」四个字评价,代表著不求自我表现,没有什么怪怪的、上不了台面的缺点。这在梅派可说是最好的评价了,老师很满意,我也吞下一颗定心丸。 我从此几乎每年都去北京办专场,1994年纪念梅兰芳100周年冥诞,我和老师一起复排《太真外传》,又去好几个城市巡回演出。1995年挑战难度最高的《宇宙锋》和《贵妃醉酒》。《宇宙锋》的主角赵艳蓉是为避祸装疯,但又要让爸爸以为她真疯,同时要和观众交流,也要和哑奴交流,这些表演的层次要分清楚,引领观众一起体验赵艳蓉如何在父亲面前演出「疯」,但心情的沮丧、低落、痛苦也必须时刻展露

文字|魏海敏
第358期 / 2024年01月号
Take the __ Train

2023 年底与自由即兴巧遇——迈向危险吧!

去年年底的生活真是忙碌啊!几乎每周都飞、每周末都不在家,近期也有非常多外国音乐家来台演出,想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和日本自由即兴钢琴大师スガダイロー(Suga Dairo)的一些极具启发性的对话。 11月底时有幸应音乐总监谢明谚的邀请担任第5届「台湾国际即兴音乐节」开幕音乐会「曾增译与 Suga Dairo 双钢琴即兴之夜」导聆。我上网研究了一下Suga Dairo的作品,愈听愈发掘出不同的趣味来!虽然他的风格大胆、前卫,且演奏技巧自成一格时常因敲击琴键速度太快而只见双手残影,与总是翘著一只脚弹奏,但我总觉得这疯狂的背后绝不是混乱的宣泄,而是理性凝聚力的爆发。他即兴里的每一个动机发展都交代得非常清楚,且听得到众多的风格底蕴和养成。除了钢琴独奏之外,Suga Dairo 组了各种乐团,团员各有不同背景(像此次一同来台的鼓手秋元修早期竟是玩黑死金属),也有非常多的跨界合作。 缘分就是如此巧妙,此次 Suga Dairo 在台巡演期间,我竟有空得以欣赏他4场不同组合的 live 演出,而且还临时约了一次上课!他私底下是如何思考音乐的呢?很大一部分竟是非常严谨地面对平日的练习,但特别的是,他说:「练习固然重要,但在演出时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尝试弹舒适圈以外『危险』(他使用英文 dangerous)的东西,如果练习的所有加总能用一个圆圈框起来,那上台就要弹在圈圈外,让自己暴露于危险中,这是即兴音乐一种基本的精神。」他举例:「像是 Bud Powell,他一直游走在危险断线的边缘,从不畏惧犯错与尝试。」而爵士钢琴大师 Keith Jarrett 则因为拥有惊人的弹奏技巧,即使即兴的每分每秒都在挑战创新,听起来却仍像是精雕细琢般的完美。 我们也聊到了演出后观众反应一事,一般来说,身为演出者在音乐会后若听到观众说:「好喜欢这场音乐会呀!你们真是太棒了!」应该都会很开心感动。但 Suga Dairo 却点出:「观众的喜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他认为「开心」(happy) 是非常强大的力量,你无法与之抗衡,所以如果观众给予的尽是正面回馈,那对于这场音乐会的思考也许就此打住。我忍不住问他,但若是观众给予负评,这样不是很糟糕吗?他回答:「这样反而能激发出更多如何改善音乐会的思考,也许是新的内容发想,或是不同的演奏方式等

文字|许郁瑛
第358期 / 2024年01月号
书信体

场面调度VI

YC, 提到家庭伦理剧,我总是第一时间想起《横山家之味》的某个场景。炎热昏黄的午后,蝉叫声不时窜入室内,众人围著日式方桌坐著,次子良多和长女千奈美负责和到访的客人闲聊,客人良雄局促不安地在不断进食中回应;母亲淑子忙碌地四处张罗,偶尔插上一两句话,闲话家常,聊著每年重复的话题,毕业了吗、找工作了吗、近况如何;次子的太太由佳里和继子伺候在侧;父亲恭平背对大家,面向庭院,独自搧风,显然不想理会到访的客人。聊了一阵,发现几年下来,良雄混得不怎么样,一事无成,千奈美连忙缓颊:「身体健康比较重要。」良雄马上接话:「我除了健康之外没有其他优点了,哈哈哈。」尴尬笑声在炙热中烙下一阵沉默,没人搭腔。良雄感谢当年优秀的长子纯平先生舍身相救,表达了自己的愧疚和感激:「我会连同他的份好好活下去。」好要命的一句话,他有资格这么说吗?良雄或许想表达某种善意,但不适切的举动却是深深刺痛了在场的亲人。 是枝裕和的《横山家之味》是关于长大离家的孩子们,因为长子忌日而回家与年老双亲共度一个夏日的故事。没什么高潮迭起的剧情,就是坐著聊天、走著聊天、边做家事边聊天,人情世故就在稳健明净的镜头中徐徐荡开,像空气那般淡漠。是枝裕和在书中提到,有位俄国记者这么形容他的电影:「常有人说你是死和记忆的作家,但我不那么想,你所描写的是被遗留下的人被父母遗弃的小孩、丈夫自杀的妻子、加害者的遗族等,某个人过世后被遗留下的人。」《无人知晓的夏日清晨》、《小偷家族》、《怪物》等亦是,死者不意味离开,反而时时刻刻在场,伴随生者活下去。 让我们回到刚才停下的段落,继续说。良雄准备告辞,良多鼓励他,「你才25岁,努力就有希望。」没想到他又不识情趣回了一句:「不,我的人生已经无望了。」英年的早逝,庸碌的存活,叫人情何以堪?良雄正待转身,母亲来了一记回马枪,恳求他明年再来探望,他不由得应允,离开,第一回合结束,第二回合展开。母女立刻揶揄客人:「他又胖了」「我看他大概有100公斤,背上都是肥肉」「他吃了两份自己带来的羊羹,红豆的和抹茶的」「麦茶喝了3杯,难怪会胖」

文字|高俊耀
官网限定报导  2023/12/29
关於戏剧的五四三

去看了喜剧表演

11月24日在朋友的邀请下去看了卡米地站立喜剧争霸战台北场初赛,看了12名演员的演出,意外还蛮有趣的。特别是编剧友人Birdy(编按:冯勃棣)的演出又丧又好笑,难怪忧郁症,比他的剧本好笑(这是开玩笑)。 站立喜剧╱脱口秀并没有被纳入表演艺术的讨论中,的确很难纳入,发展脉络与表演逻辑都不大一样,我从自己体感来定义,可能可以拉出这个光谱(几乎没在看音乐演出就不列入): 专家 观众 舞蹈 戏曲 舞台剧 音乐剧 喜剧

文字|简莉颖
官网限定报导  2023/12/28
Take the __ Train

谈时间──随笔一则

身为自由工作者在现今所处的科技时代中几乎是「随时」、「随地」需有产出,此处的产出指的不仅是进行专业产出,若以我为例,也许是作曲或是为晚上的彩排做好准备,但由于通讯软体过于发达,现代人发出的每个讯息都被预期应该收到回复,甚至是即时的回复,对我来说这各种的回应也是一种产出,因为同样占据了时间,一堆尚未回复的讯息会使人产生沉重的亏欠感,我也曾为了减少这种心理压力,让一天从回复所有讯息开始,结果如滚雪球般地没完没了,看著窗外天渐渐黑了却无法把心思花在主要的专业音乐上,这种感觉真是糟透了! 这阵子在各种交通日的某天我终于认清一个事实,时间本身并没有「重要性的差异」可言,滑手机逛社群软体和专心练琴花的是同等单位、同样重要的每一分钟。虽然这是客观的事实,小朋友也知道一天只有24小时,但仔细深入思考后会惊觉原来所谓的「时间管理」或许并不存在,需要的其实是「自我管理」。滑手机几乎是所有现代人的内建行为,因滑手机导致专注力被打扰,进而无法回到工作的心流状态,大家是否都很熟悉?现在社群软体以15秒的短影片当道,长期接触下来等于大脑一再被训练每15秒就要转换注意力,已有许多研究证明这对大脑造成相当程度的损害,注意力涣散只是其一,你是否也常遇到这个状况呢?和店员说了:「我要一杯冰咖啡。」他马上回覆:「好,请问要冰的还是热的?」也许饮料做错是小事,但如果这样的专注程度已成现代人的常态呢?雪上加霜的是,演算法永远会推出下一则更吸引你的内容,因为它的设计是依照你个人主动提供的个资与平日使用状况而量身订制,某个层面来说也许比你还更了解你自己,所以这是一个权力不对等、绝对玩不起的游戏,本来只想放空5分钟休息滑一下手机,结果往往是超过半小时停不下来。社群软体早已不是一个单纯让你我分享每天生活点滴、和好友保持联系互动的地方,它在大多数的时间是资本主义社会里的商业行为模式。 我因自己的工作性质需要而无法停止使用社群软体,它对我来说依然是成本最小、最能即时发布演出或其他活动资讯的管道,长时间使用下来,我也持续和各种科技文明病搏斗,像是有时不小心仍会落入FOMO的陷阱(Fear of Missing Out,中文常翻译为错失恐惧症,指的是稍一离开社群软体就会极度担心错过重要的资讯,进而造成焦虑不安)的陷阱,和重度上瘾者只是程度大小不同,但有此一认

文字|许郁瑛
第356期 / 2023年11月号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脑海里的旋律

大脑的圣诞颂歌

「叮叮当,叮叮当,铃声多响亮」接下来那句你会不会唱? 「他给我们带来幸福,大家喜洋洋。」相信许多人就算没有提词,对这首圣诞歌的词曲一点也不陌生,都能跟著哼唱。圣诞节可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也可能是最令人想逃避的日子,圣诞歌曲的粉丝对白色假期绝对是满心期待,但我有些朋友却是例外:每到这段期间,举凡到有播放节庆音乐的卖场,或充满圣诞装饰的地方,他们一概不去,就算圣诞老公公妆扮慈祥,雪人圆滚可爱,麋鹿拉著雪橇灯光闪闪,都避之唯恐不及。 大脑科学家指出,每年年终应景播放的节庆音乐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人们对圣诞歌曲的反应常取决于某种特殊联系例如童年的快乐时光(圣诞大餐、拆礼物),或是年终过节时所发生的特殊事件(烟火表演)当我们的大脑与非常令人愉悦开心的事物产生联系时,脑内奖励系统会活化,并且释放许多化学物质,多巴胺就是其中一种。不过,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月亮总有阴晴两面,人的大脑会因正向的关联而产生快乐,负向关联也可能引发海啸般的悲伤和焦虑。 我的义大利好朋友 E 就是个讨厌圣诞节的人,每年早早计划,在12月的脚步接近,街上、卖场、商店开始播放节庆歌谣之前,远走高飞,躲到一个不过圣诞节的地方。「有些人的童年受到虐待,或者他们在特定期间经历了亲爱的人离世,过节便成了压力来源,节庆音乐就是导火线。」美国临床脑神经心理学家弗里曼(Rhonda Freeman)指出,音乐会影响大脑杏仁核,帮助我们释放情绪、减低压力,但大脑的情绪系统也可能与痛苦有关,如铜板的两面,对某些人来说,听到圣诞歌曲可能会异常痛苦。20多年前, E 的弟弟在赶回家过节的路上发生车祸,失去性命;从那之后,圣诞节就像一把双面刃,会让 E 想起童年和家人一起过节的快乐时光,也会把她推入可怕的情绪深渊,对那个弟弟从此以后无法回家的圣诞节痛恨至极。 心理学家也发现,年度圣诞音乐若过早开始播放,有可能对某些族群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例如,零售业工作者,上班环境不间断地播放节庆音乐,使他们必须长时间沉浸其中可能连续8小时重复听某些歌曲,而且完全没有调整播放的权利对大脑是很辛苦的负担:在需要集中注意力应付工

文字|杨馥如
官网限定报导  2023/12/22
布拉随意写

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

作为一名表演者,总会期待演出谢幕可以获得满满的掌声,但我常提醒舞者,无论掌声大小,都不要影响心情,谢幕除了感谢前来观赏的观众之外,深深一鞠躬也是对自己、对所有努力付出辛苦的工作伙伴的感谢。但除了掌声,我更希望观众可以认识台上的每一位舞者,所以谢幕让舞者自我介绍已成了舞团的传统。现在国际市场慢慢打开,我也很希望这个传统也能保留,无论我们到哪里,都可以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 今年夏天,我们正好在马来西亚演出,当然就不能错过让观众认识舞者的机会,只是这次要用英文自我介绍。 Marauvan, i Siyang ku ngadan Kemay i danadnaw(卑南族语). Hello everyone, my name is Siyang. Siyang is my traditional name. I come from Taitung, Taiwan Pinuyumayan tribe. 因为原住民口音实在太重,旁边的舞者都在笑,王杰对其他舞者说不要笑,现场观众热烈掌声,气氛变得轻松。Okay. My English is not good, but I want to tell you. Today I am very happy to share my 土地 beautiful song for you. 我自己也很感动。 讲完掌声如雷。 Ngaayho salikaka mapolong ci Kaniw kako(阿美族语). My name is Kaniw. I am from the Amis tribe, and Amis are the most beautiful and handsome people in Taiwan. 全场为张杰欢呼。 Morikilr(孔亚明),卑南族。Actually,Iam a nurse but I prefer perform on stage. And that is why I am here.「离开舞团两年半之后,能再回来一起在舞台上演出,我觉得很荣幸,今天演完就要回台湾,回到医院上班了(哽咽),刚刚准备出场的时

文字|布拉瑞扬
第356期 / 2023年11月号
看戏不忘电影

那一年,我编了两本杂志

这次合作除了对出版有了全观的理解外,如何找到获利模式,成为日后行动与实践前的重要课题。再来是扭转了批判的角度,当时还很文青,有很多烂片根本不想介绍,但Bentham说服了我:我们只是报导的杂志,不是评论,你说那片有多烂,还不是有人投资才拍得成,再烂的片一定都有他好的点,能够说服投资方,我们只要写出那优点就好。

文字|贫穷男
官网限定报导  2023/12/14
如荒烟漫草

魔幻时光

2016年,《百年孤寂》10年后在台南盐山再次重演,整个盐山就是我们的舞台,背景就是一望无际的蓝天。剧团在盐山前搭了露天的观众席,开演时是傍晚,随著剧情推演天色渐暗,美丽的晚霞伴随著整个演出,从黄昏、日落,到月光升起满天星斗。某一场演出时太阳下山不久便开始下雨,观众纷纷穿上雨衣。雨势愈来愈大,正好演到老邦迪亚带著全村的人寻找新的村落,我们在暴雨中带著大大小小的行囊,在崎岖难行的盐山上奋力攀爬著。所有的演员都专注努力地与这场暴雨抗衡著,让演出继续进行。到了中场,雨势实在太大,也担心器材会有漏电危险,剧团宣布演出暂停。这次演出的某一天,剧情进行到邦迪亚上校年老时再次听见马戏团的马车经过的声响,从盐山的半山腰一路追随到观众席前方的平台,他累了,想小便,将头靠在树干上,就这样死去了。我说著上校最后的独白,在踏上平台后不久,突然感觉整个时空凝止了,仿佛全世界都暂停了,每一秒都不存在。我在天空中看著舞台,看著自己,看著观众席,看著满天星斗;但我同时也在自己身上,感受到自己每个呼吸,每个步伐。那瞬间好像这世界所有一切都凝结在一起,所有呼吸也都在一起,或说从来没有分开过,世间万物的每一瞬间都亲密相连著,且时间并不存在。那是一个无法言喻,奇妙神秘的魔幻时刻。 2017年拍摄《台北歌手》,我饰演吕赫若。有一场戏是吕赫若逃避著追捕,腿受伤了,躲进一间民宅里。有个小女孩发现了他,我轻轻地安抚小女孩,告诉她不要害怕,希望她不要发出声音,不要让外面的人知道我在这里。这是生死成谜的吕赫若的最后一场戏,导演希望我在最后,慢慢地直接凝视著镜头。Action之后,我的视线从小女孩身上转向天空,再慢慢地望向镜头。那一瞬间我仿佛感受到时空的跳跃与穿越,几十年前的吕赫若,透过我的双眼看著现在,直视著观众,有个声音在说:那个时代的我已经过去了,这个时代的你们是不是还能继续做什么。这场戏拍完之后,我发现我的双眼布满血丝。直到现在,我都不太敢重看这场戏。拍摄这出戏非常艰辛困难,戏中我有8首钢琴演奏,和8首声乐演出,同时我又扮演著吕赫若笔下小说中的其他人物。我没有太多的音乐基础,古典钢琴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学会,声乐又都是德文、义大利文演唱。大约拍摄将近1年前就自己找了3位老师学习,每天练琴练声乐到半夜。某天半夜我独自在家里弹著琴,突然感

文字|莫子仪
第356期 / 2023年11月号
思想不短路

从史柯西斯到夏卡尔,途经萧邦与德布西

笔者在讲课或演说中常问台下一个暗藏陷阱的问题:艺术是件理性或感性的事?一般的回答多倾向后者,但犹豫不回答才比较接近正确答案,因为这绝非可以明确切割的事。若以艺术工作的专业角度著眼,从创作到搬上舞台的过程中,实则有很多理智思考和执行的层面,仅凭澎湃的感性并不足以成事。

文字|樊慰慈
官网限定报导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