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cus
话题

台北爱乐管弦乐团的「东亚乐派论坛」也搭配访韩行程,移师首尔举办。
话题追踪 Follow-ups 台北爱乐管弦乐团2023韩国行(一)

台韩跨文化交流 从传统开辟未来蹊径

侧记「第二届东亚乐派论坛」

管弦乐团起源于欧洲,原为西方文明的产物,是现有古典音乐表演中规模最大的活动。由于国际上许多乐团皆以城市为名,因此出色的管弦乐团,更与伟大的城市相得益彰。随著时间的推疑,管弦乐团的演出形式逐渐拓展至全球,对当地文化的变革也产生了影响力。台北爱乐管弦乐团乐团就是一例,以民间的力量追求多元化的挑战,更在艺术的创新、自主性与弹性上运用其强项撑起一片天地。1985年成立至今38年来,曾踏上维也纳金色大厅、波士顿交响乐团音乐厅、甘迺迪中心等场馆,演出轨迹除奥地利、美国、日本、韩国之外,更拓及瑞典、芬兰、捷克等地。2023年12月2日,乐团受邀赴韩参加第40届「大韩民国音乐节」(Korea International Music Festival)担纲压轴演出,在音乐会前一天更举办了「第二届东亚乐派论坛」,成功打响乐团名号外,也增进了两国的外交关系。

文字|李秋玫
官网限定报导  2024/01/07
话题追踪 Follow-ups 台北爱乐管弦乐团2023韩国行(二)

音符之外,展现传承精神

大韩民国国际音乐节台湾发声

自成立以来,台北爱乐管弦乐团一直是台湾具代表性的乐团。多年来,团员对乐团的凝聚力,使其乐音充满优雅与和谐,因而被盛赞为「岛屿的钻石」。在2006年从创团指挥亨利梅哲(Henry Simon Mazer)手中接棒的指挥暨小提琴家林天吉,担任首席指挥至今已创下不少佳绩。2023年「大韩民国国际音乐节」的节目活动中,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团队,台北爱乐管弦乐团作为压轴在同一个平台中亮相,显得格外耀眼。 这次的演出在首尔市江南区「艺术殿堂」中的音乐厅举行。艺术殿堂是韩国重要的综合艺术空间,包含歌剧院、音乐厅、个人演艺厅、汉江美术馆、汉江设计博物馆、首尔书艺博物馆、话剧专用剧场等场地。室外除了圆形广场、朝鲜传统园林及户外剧场,也囊括了艺术大学、国乐院、咖啡厅、美容院、喷泉等设施,可谓应有尽有。

文字|李秋玫
官网限定报导  2024/01/07
话题追踪 Follow-ups

藉展演探看艺术史 以多样性令人重新思考「表演」

访纽约Performa双年展创办人暨策展人罗斯李.戈德堡谈策展概念

纽约「Performa双年展」(Performa Biennial)被誉为当代最重要的现场艺术展会之一,由艺术史学家兼策展人罗斯李.戈德堡(RoseLee Goldberg)在2004年创立,以展示新的委托制作为特色,透过讲座、展览、工作坊等形式的公共教育计划,深入探讨行为艺术在艺术史和当代艺术中的角色。自2013年起,双年展也推动了「无墙国家馆」计划,以无界限的展览空间形式反映各国社会、地理和政治景观,展开对跨文化交流和多元种族冲突的关注,例如2019年与台北市立美术馆及空总台湾当代文化实验场(C-LAB)携手策划第8届Performa双年展「台湾馆」,带入如苏汇宇的《白水》等作品,更为整个计划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文字|张懿文
官网限定报导  2024/01/01
话题追踪 Follow-ups

在教堂中起舞 与城市空间对话

访德国乌帕塔舞蹈剧场新艺术总监波赫士.夏玛兹

德国乌帕塔舞蹈剧场(Tanztheater Wuppertal Pina Bausch)自2009年失去了重要领袖编舞家碧娜.鲍许以来,一直在寻求新的方向。去年9月,法国艺术家波赫士.夏玛兹(Boris Charmatz)接任为该舞团第5位艺术总监,标志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夏玛兹是法国1990年代「新舞蹈」美学的继承者,他曾带领法国雷恩国家舞蹈中心(Centre chorgraphique national de Rennes),将其转变为「舞蹈博物馆」(Muse de laDanse),将舞蹈视为参与政治议题的社会雕塑,他挑战了现代「扩延编舞」(expanded choreography)实践,将作品于非传统剧场场地呈现,并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和纽约现代美术馆等地创作,对当代艺术的编舞转向具有关键影响。 2022年,夏玛兹接手了乌帕塔舞蹈剧场,并继续推进他在2019年启动的「阵地」(Terrain)计划这个计划是为乌帕塔舞蹈剧场开展法国和德国合作的项目,旨在探索「人体建筑」(human architecture project)的概念,夏玛兹试图通过身体运动来建立可见性和弹性的建筑结构,创造一个「编舞绿色空间」(choreographic green space),他希望能透过以动作和姿态为基础的机构,来回应现代城市在气候、城市规划和社会设计等多方面的挑战。 尽管风格迥异,但夏玛兹和鲍许都看重舞者,认为舞者是在舞台上热情地表现自己,而不仅仅是编舞的工具,他们也都注重打破第四堵墙,建立观众和表演者的关系。今年9月,夏玛兹在乌帕塔近郊粗犷主义建筑(Brutalist architecture)的Mariendom Neviges教堂,首演了与舞团合作的新作品《自由大教堂》(Libert Cathdrale),此作也陆续至里昂国际舞蹈双年展等地巡回演出。藉著到乌帕塔参访的机会,笔者专访了夏玛兹,请他分享与乌帕塔舞蹈剧场合作的种种,及这次《自由大教堂》与其「阵地」计划的连结。 Q:可否谈谈与舞团之间合作的关系,与如何协商碧娜.鲍许留下来的舞蹈遗产? A

文字|张懿文
官网限定报导  2023/10/26
话题追踪 Follow-ups

碧海蓝天下 看见义大利舞蹈的当下与未来

侧记萨丁尼亚「2023 新义大利国家舞蹈平台」

2023年8⽉,深受欧洲人士喜爱的地中海度假天堂萨丁尼亚岛,在义⼤利文化部支持和宣传下,摇身一变成为义大利当代舞蹈之都。8月30日至9月2日的4天期间,第7届新义大利国家舞蹈平台(New Italian Dance Pla4orm,简称NID)于萨丁尼亚特别行政自治区首府卡利亚里(Cagliari)登场,在中央和地方合作下,推出一系列关注义大利舞蹈创作、产业发展和国际链结的会议与交流活动。 以碧海蓝天著称的萨丁尼亚岛,位于义大利半岛西南方,面积是台湾本岛的三分之二大,2023年岛上总人口约为170万人,相当于现在台南市的总人口数,约有八成居民居住在岛上乡村地带。其纯净不受污染且翡翠色泽的海岸线,以及天然丰富的农渔牧物产等,每年盛夏皆吸引趋之若鹜的游客前往度假。也因岛屿自身复杂的历史脉络,加上介于西班牙、突尼西亚和义大利3国海路运输的关键地理位置,造就了萨丁尼亚独特多元的文化地景、人种和语言,因此义大利政府在整体的国家文化补助政策上,优先编列给予包括萨丁尼亚在内的5大特别自治区的文化预算,并确保这些自治区拥有足够的预算和资源支持在地的文化生态发展。 每两年举办一次、堪称义大利国家舞蹈盛宴的NID,除了由义大利文化部主催和挹注外,每一届都由义大利国内不同省份和行政区角逐共同主办权。今年NID由萨丁尼亚特别行政自治区主办,是该平台首度移师该区,主办单位特别著眼于舞蹈本质「流变」的「空间」、「身体」与「动态」,4天内推出17档表演制作(包含「打开工作室Open Studio」单元)、3场国际论坛及2场舞评人所策划、导览的义大利舞蹈生态面面观。 结合政策资源 建构「义大利制造」 的流通循环系统 为鼓励与促进义大利优质舞蹈表演制作能持续流通,义大利ADEP舞蹈表演与推广协会(Association for the Performance and Promotion of Dance)暨FEDERVIVO-AGIS与RTO节⽬策办人推广网络专案(Temporary Network of Operators)共同催生了NID,并作为联合推动单位。同时,与义大利文化部表演艺术司(Director

文字|张欣怡
官网限定报导  2023/10/26
话题追踪 Follow-ups

从找寻江文也 到认识自身的文化

吕绍嘉与「《泅泳漂泊》江文也音乐系列活动计划」

「吕家有个老宅在竹东关西的石光乡,我的祖父、父亲都在那里出生。家中有个宗堂,我们的名字都写在那上面。」说起自己的出身,NSO荣誉指挥吕绍嘉对先人有种崇敬又备受恩泽的体会。家里男丁的名字辈分照著一首诗排下来,传统的家训跟著客家血脉一路传承,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切理所当然、无法用言语描绘的精神。这几年,也有不少外在的事物,开启他的自我探询,如回到家乡、探访母亲四合院的老家;另一个刺激,就是与客委会合作,以音乐家江文也为主题所做的计划。 生于1910年的客籍音乐家江文也,一生与台湾、日本、中国都有著紧密关连,也因为如此,他的作品,反映了这3个地方所赋予的浸染,并且到处可听见融合东西的思维。纵使生命起伏如戏剧般地起伏,他对创作的热爱与孜孜不倦,仍是一页不容忽视的音乐篇章。 为期两年的庞大计划 2021年12月开始,「《泅泳漂泊》江文也音乐系列活动计划」由吕绍嘉担任艺术顾问,规划从江文也音乐文集、录音专辑出版、相关作品委托创作、举办高中音乐班的讲座音乐会,到两场音乐会的表演等多方面展开,兼具深度与广度。为期两年的计划,到2023年10月的演出时,恰巧是江文也逝40周年的纪念日。首度接触「江文也」这个名字,是吕绍嘉还在念大学时,他回忆:「那是1980年代,有第一次江文也的复兴运动风潮,音乐学者谢里法、韩国锽、张己任等人开始撰写文章,钢琴家蔡采秀录了乐曲。《台湾舞曲》的第一次演出,由张己任指挥在社教馆的音乐会,我也前往欣赏。」坦白说那时没有太大的感受,但经过这么多年,江文也的名字在几次的复兴运动中不时地出现,吕绍嘉「觉得并不陌生,但仍然没有离他很近。」 直到年纪渐长,看江文也的故事与生平,觉得精采又悲凉,吕绍嘉才逐渐对他有很强的同理心。从音乐看来,吕绍嘉认为:「他可以在那么早就有这样前卫的手法创作管弦乐曲,真是超过同一辈人太多了!」从早年的成名到最后完全没有舞台,甚至默默无闻,这样的际遇,让吕绍嘉决定参与这个大规模的活动。确实,在1930年代的台湾,江文也可说是唯一创作管弦乐、室内乐、钢琴独奏曲、艺术歌曲等的作曲家,也是唯一一位打入日本作曲界,能够与日本人一较高下的台湾人。不仅如此,他更藉著《台湾舞曲》的作品获得1936年柏林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艺术部门作曲组比赛获得「荣誉奖

文字|李秋玫
官网限定报导  2023/10/04
话题追踪 Follow-ups

以基础建设规格打造 布局长远的韩国音乐剧

侧记首尔艺术团「音乐剧产业政策对谈」

音乐剧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自美国百老汇发迹后,迅速风靡全球,成为触及最广、最能吸引大众的剧种。矛盾但有趣的是,音乐剧产业就世界版图而言,却相对局限,而韩国正是其中异军突起之例。也因此,近年当台湾剧场思考自身音乐剧产业发展走向时,逐渐将关注焦点自原生发源地的美国百老汇,转移到同样接受欧美影响、自横向移植起步,自无到有长成自身独特样貌的韩国,试图从市场规模与社经背景皆较接近的韩国音乐剧产业,寻找自身可行之路。 近年台韩音乐剧交流日渐热络,然此次首尔艺术团(Seoul Performing Arts Company)应C MUSICAL制作、芯诚所制 Sincere LAB与荣耀基金会之邀的「访台首部曲」,两日行程涵盖音乐总监申恩敬大师班、《与神同行_地狱篇》音乐剧SPAC LIVE首映、台韩制作人交流会、韩国音乐剧产业政策对谈与Showcase,应可算是最全面、也最深入的交流。事实上,首尔艺术团原预计2020年来台演出《与神同行》,后因疫情而取消。事隔3年,历经剧场生态与音乐剧产业的巨变,也让我们得以从剧团观点一窥韩国音乐剧如何不断调整体质,以因应不同阶段的挑战。 以原创音乐剧打造外销市场 正如同所有新兴产业,都是从「他山之石」开始打地基的,担任韩国音乐剧产业政策对谈主讲的首尔艺术团团长暨艺术总监李有梨,首先也从音乐剧「世界版图」的角度,分析韩国音乐剧在时间轴与地理空间的位置。她在图表中阐释音乐剧自18世纪上半叶自美国百老汇与伦敦西区起源,彼此流通作品,后扩展版图至澳洲与欧洲。至于亚洲,则是1913年由日本宝冢起头,加入音乐剧的势力范围。1966年接棒的韩国,自版权音乐剧与原创音乐剧双管齐下,一方面引介上述各国的精采作品,同时也积极发展自身特色,迅速站稳地位。 相较于日本多以搬演版权音乐剧为主,反让重视原创的韩国音乐剧更具「出口外销」的市场潜力。李有梨便指出韩国剧场每年约引进9出版权音乐剧,2出来自日本、7出来自英、美、欧、澳等地(澳洲多扮演引介的经纪角色),而反向销往日本的也有8出。面对后续新兴的中国市场,有鉴于对方追随韩国脚步发展音乐剧的需求,每年更有约12出音乐剧销往中国。然而,即便韩中音乐剧交流促成各种合作(或谓经验传承),连带扩展韩国音乐剧的世界版图,李有梨

文字|白斐岚
官网限定报导  2023/08/30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
话题追踪 Follow-ups

直面社会多元 映照人生战斗

侧记「2023葡萄牙表演艺术平台」

兩年一次的「葡萄牙表演艺术平台」(Portuguese Platform for Performing Arts)今年来到第8届,于6月 6日至10日在首都里斯本东方约100公里的中古世纪城市新蒙特莫尔(Montemor-o-Novo)盛大登场,这也是该平台首次在里斯本揭开第一天的序幕。这个由葡萄牙文化部及新蒙特莫尔市政府挹注支持的国家展演橱窗,在整整5天内向來自欧洲及亚洲约80位策展人,推介近兩年最具葡萄牙当前文化代表性、及迫切需要关注的18个剧场制作和行为艺术计划。 透过艺术,找到实践社会参与的途径 创办及执行葡萄牙表演艺术平台的「时光剧院」(O Espao do Tempo),成立于西元2000年,与新蒙特莫尔市府的考古暨文资处共同进驻该市著名的文化遗产建物「致敬修道院」(Convento da Saudao)。时光剧院以提供该国及国际跨学科的艺术驻村为主要任务,包含戏剧、舞蹈、行为表演、音乐、视觉艺术等范畴,关注重点在于发掘新锐具有发展潜力的当代艺术创作。从支持新创和新锐的初衷出发,该剧院进阶筹办了葡萄牙表演艺术平台,不仅借由双年展聚焦国内外艺坛对于该国新锐创作者的关注,拉近了艺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间的互动关系,更凝聚了前述两对象之创作者间良性互动与分享的精神,以及促进节目策展单位间对在地创作环境的认识和讨论,借此降低彼此不良竞争及抢资源的情形发生。 任何一个以「去中心化」为发展核心的艺术机构和计划,都不可能漠视社会状态、和社会参与脱钩。时光剧院自成立以来,意识到艺术实践作为当代艺术机构回应社会的责任,积极与各级学校与社会机构合作,在小黑盒(BlackBox)提供展演观赏、工作坊、讲座及训练课程等。2018年, 因该剧院积极以表演艺术作为实践社会参与而获得葡萄牙古勒本基安社科和人权奖的知识大奖(Gulbenkian Knowledge Prize),表彰其以非营利组织本质和艺术视野,透过具体行动促动在地社群、社会和艺术社群的改变。同年,因为狂风侵袭,时光剧院所在建物内最主要的排练空间遭到摧毁,也波及建筑侧翼的本体结构,市政府因此要求剧院限时迁出,自此流离迄今5年的时光剧院,除了想办法挺过疫情

文字|张欣怡
官网限定报导  2023/08/23
话题追踪 Follow-ups 2023柏林戏剧盛会

迈入60周年,戏剧盛会领导团队迎向新挑战

专访柏林艺术节总监马蒂亚斯.皮斯

今年不仅是柏林戏剧盛会(Berliner Theatertreffen,以下简称戏剧盛会)的60周年,也是新任团队柏林艺术节(Berliner Festspiele)总监马蒂亚斯.皮斯(Matthias Pees)及其所任命之总监团队上任后的首次成果。新团队努力将戏剧盛会推向更年轻开放的可能性,就结果而言得到部分的实践,包含在演后座谈纳入青年记者加入讨论,在最后的陪审团讨论也邀请国际论坛(International Forum)(注1)的参与者共同对话,这不只是戏剧盛会的改变,也是新团队期盼做出的变革。皮斯在去年接任后面对德国媒体的提问,经常提到他对改变的期盼和计划(注2)。而舆论质疑的焦点主要落在戏剧盛会的定位、评审团的组成、及拓展与东欧剧场的连结。 戏剧盛会的定位 60年的历史对戏剧盛会而言似乎更像是个重担,由联邦政府在柏林围墙倒塌之后接管,因此受限于不少沿用至今的规则和官僚结构。但这并没有阻挡皮斯进行变革的决心,尽管上任之后面对各种挑战,皮斯在接受专访时回应,他认为艺术应该具有挑战性,「不只是为了维护一个体系或机构,而是呈现艺术作品,使艺术家的声音和视野可见于社会,这也是对官僚主义的挑战。」「戏剧盛会一直是一个大于10个重要作品的戏剧节,除了呈现作品之外,我们还有其他想要说的。」所幸执行团队也有许多成员愿意为革新付出,一方面需满足使用公共资金的责任意识和经济效率,一方面也必须将艺术创作推向大众,使其发挥创新的思维能力。皮斯提到:「这有时也是一个创造性的挑战,找到那些未知的方式,这些方式不一定符合规则。」这显现在戏剧盛会的各项活动中,包含策划「10个会面」来推动各项社会议题的讨论,并在演后座谈首次邀请青年记者一同主持,以及在最后评审团公开座谈会时首次邀请青年记者和参与国际论坛的青年艺术家共同讨论,透过不同世代、族群的对话,推动戏剧盛会朝更开放、年轻的方向迈进。 评审团的争议 另一个饱受争议的部分则是评审团的保留及成员的组成。舆论和部分剧场专业人士甚至参与国际论坛的艺术家,都对对于评审团由专业记者评论

文字|王颢烨
官网限定报导  2023/07/04
话题追踪 Follow-ups 2023柏林戏剧盛会 奥地利编舞家

弗伦亭娜.霍金格 为人民剧院再次掀起观众狂热

柏林戏剧盛会(以下简称盛会)每年选出10部呼应时代的重要作品,今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奥地利编舞家弗伦亭娜.霍金格(Florentina Holzinger)在柏林人民剧院(Volksbhne)首演的《奥菲莉亚达人秀》(Ophelias Got Talent)(作者按)。这部规模庞大的作品,在人民剧院的舞台上呈现了一座3个水道的游泳池、横跨上舞台区域架高的白色长型水缸、一个逃脱表演用可容纳两三个大人的水缸、还有一台从天而降的吊挂直升机。然而在煽动群众参与和各种令人震慑的画面和行动之外,霍金格与表演者们运用真实生命经验描述各种伤痛的文本,使作品产生某种脆弱和真挚的亲密感。如此游走在大型娱乐秀和艺术性呈现的边际空间,使其作品产生一种致命吸引力,让人在观演时经常感到不舒服却又想一探究竟。 骄傲展示伤痕的女英雄们 戏剧盛会评审的评论开头就说:「霍金格的超级女英雄们回归了,比以往更勇敢、好战,更能航行。她们以骄傲的姿态展示著自己的伤痕,创造出新的优雅形式。」(注1)评审口中的「超级女英雄们」是包含霍金格自已的13位表演者,其中多位都与她有长期的合作关系。作品以选秀节目作为开场,由3位评审一一介绍具备具备「特殊才艺」的女性表演者:包含特技演员、马戏演员、不同型体和患有不同疾病如侏儒症与智能障碍等的表演者,以她们各自的才能去表现她们带来的故事。比如钢管马戏表演者就以高空垂吊的钢管来描述她父亲友人某次潜水时溺水的经验。或是吞剑表演者先吞下蓝色的水,再以附有微型摄影机的剑放入胃中,让观众看到她胃里的「蓝色海洋」,混合现场影像和预录影像的画面。后段又有大型水缸逃脱表演,染血的美人鱼尾巴在游泳池里染红整池的水、表演者在舞台上现场将鱼钩穿入脸颊、现场邀请观众上台全裸游泳和刺青、上万个宝特瓶从天而降、还有表演者们攀爬在直升机外、上升到半空一起集体对直升机做爱等。随著各种超乎常理的举动在舞台上发生,最终裸体的选择显得十分合理,呈现人类作为生物与其他水体之间的关系,也扩展和反转诠释莎剧经典角色奥菲莉亚漂浮在水面溺水而亡的意象,仿佛借由这群女英雄的力量,奥菲莉亚不再是柔弱被动的女性角色,而成为其中一位女英雄

文字|王颢烨
官网限定报导  2023/07/04
话题追踪 Follow-ups 第21届台新艺术奖

探掘疫情中的身心耗竭 李贞葳拿下表演艺术奖

侧记第21届台新艺术奖颁奖典礼

聚焦台湾当代艺术的台新艺术奖,于5月27日举行第21届颁奖典礼。近7年内4度入围该奖项的编舞家李贞葳终于以与法库亚.佐坦编创的《崩无尽之下》,拿下「表演艺术奖」。致词时,她以沙哑嗓音缓缓说出心底话,「编舞实在太累人了!每一次创作都有折寿的感觉!」 台新艺术奖共有「视觉艺术奖」、「表演艺术奖」(奖金各100万元),以及不分类的「年度大奖」(奖金150万元)等3大奖项。自2002年举办以来,每一年皆由专责提名观察人透过展演观察、评论书写、提名、荐选,决选等严谨制度,选出年度桂冠。本届获奖作品是在经过独立提名、复选共议讨论后,自2022年逾百件提名名单中,选出17组入围作品,最终由决选团经过3天密集讨论,选出获奖者。 本届另两大奖项得主分别为:策展人高森信男以《海洋与诠释者》展览荣获「视觉艺术奖」;艺术家党若洪以「《高枕无忧的你党若洪个展》,从瘟疫到战争:关于灾厄如庆典的一鱼两吃」夺得「年度大奖」,且打破台新艺术奖从未有以平面绘画作品获奖的纪录。

文字|陈淑英
官网限定报导  2023/06/21
话题追踪 Follow-ups 第21届台新艺术奖

延续脉络 新一代的艺术家现身

访第21届台新艺术奖决审委员茹国烈

「这次最大的共通现象是,我不认识他们。」首度担任台新艺术奖决审委员的香港艺术学院院长茹国烈,在第21届台新艺术奖颁奖典礼后提出这样的说法。 自认为对台湾表演艺术有一定熟悉度的他,除自我检讨可能是COVID-19疫情以来,有4年没来过台湾,更注意到这次入围台新艺术奖决审的艺术家,都不是同辈的朋友,甚至不只是下一代,还有下下一代的年轻创作者。他认为:「我感觉是有一个新的浪潮出来,不过这是个人看法,完全不科学。」不过确实透过这份决审名单,以及茹国烈的观察,体现出至少两个现象:一是,台新艺术奖的当代性,另一则是台湾的创作现况与环境。

文字|吴岳霖
官网限定报导  2023/06/21
话题追踪 Follow-ups 2023 Taiwan Week╱「表演艺术如何回应社会?」国际论坛

睽违3年实体相见 国际策展人交流最新艺术趋势(上)

侧记2023 Taiwan Week外宾交流会

总算挥别疫情的阻挠,睽违3年,国际策展人得以齐聚一堂,在国家两厅院面对面分享近况和国际观察。 由国家两厅院主办的「Taiwan Week」,从2020年启动,2021年遇到疫情改为线上进行。今年2023年,来自14国的44位策展人在台海情势升温的情况下,仍然排除万难,从4月9日抵达台湾后,开始紧锣密鼓为期7天的行程。 两厅院艺术副总监施馨媛表示,这次计划目标期盼「能让所有来到台湾的策展人看到台湾作为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在表演艺术上能够百花齐放,容纳和讨论各种议题。」透过面对面讨论下一个世代的表演艺术形式及展开合作,也是议程的一大重点。她说:「这在疫情后更加重要。由于疫情期间国度的封锁,反而提醒人们,艺术是提供大家认识世界和文化的窗口和方式。」 在活动安排上,则跨出两厅院,让策展人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到北部地区的不同场馆、场域观摩作品,如前往宜兰利泽偶戏村观赏无独有偶的作品《搞砸的那一天》,也前往淡水八里#R13半岛体创作基地观赏坏鞋子舞蹈剧场《吃土》,还到大稻埕进行城市导览等,就是为了让国际策展人能够在短时间认识台湾,也更近一步了解创作者的作品底蕴。

文字|王颢烨
官网限定报导  2023/06/07
PAR年鉴广告图片
话题追踪 Follow-ups 2023 Taiwan Week╱「表演艺术如何回应社会?」国际论坛

睽违3年实体相见 国际策展人交流最新艺术趋势(下)

侧记2023 Taiwan Week外宾交流会

方向2:探索身分认同,反思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 由于文化政治的发展,亚洲地区的许多作品都探讨自身身分认同,并对政治现况进行反思。两厅院国际发展组组员穆芹即分享,例如台湾长期无法在非邦交国设立大使馆,仅能以办事处来受理外交事务,德国艺术家里米尼纪录剧团导演史蒂芬.凯吉(Stefan Kaegi)就以此作为创作发想,发展《模拟外交部》(中译暂名,Embassy - A Simulation made in Taiwan)。而其他与地缘政治有关作品还有台湾舞蹈家陈武康与泰国当代编舞家皮歇.克朗淳(Pichet Klunchun)共同创作的《编舞故事》等。 泰国曼谷表演艺术集会艺术总监莎莎宾.希芮旺吉提到,泰国作为民主自由的国家,却同时有极为专权的皇家体制存在,因此作品中也常探讨面对传统体制产生的质疑和反思,如泰国艺术家Wichaya Artamat与维也纳艺术节和其他单位共制的作品《九月某四天(消失的伙伴)》(Four Days in September (The Missing Comrade))以消失和再现讲述泰国的政治历史,透过这4天追溯历经30年的故事,夹杂著军事政变、社会动荡和镇压等。

文字|王颢烨
官网限定报导  2023/06/07
话题追踪 Follow-ups 2023 Taiwan Week╱「表演艺术如何回应社会?」国际论坛

透过艺术之眼 打开社会思索

论坛场次一「节目策画和艺术专案如何形塑正面的社会力量」侧记

当COVID-19疫情逐渐与日常共处,防疫措施依序放宽,跨国移动缓慢回流,自2020年由两厅院发起的Taiwan Week计划,终于在2023年4月以两厅院为实体据点,透过展演与论坛,连结国内外表演艺术团体与两厅院周边场馆,于台北开展为期一周的高密度交流。 本届的论坛以「表演艺术如何回应社会?」为主题,选定4月12日周三下午,分成上下半场进行:上半场聚焦亚洲与欧洲艺术节近年在策展与执行层面上的与时俱进经验,设定议题「节目策画和艺术专案如何形塑正面的社会力量」,邀请首尔艺术节/韩国表演艺术集会艺术总监崔石奎(Kyu Choi)、法国巴黎秋天艺术节艺术总监法兰西斯卡.可和娜(Francesca Corona)、德国柏林八月舞蹈节艺术总监里卡多.卡莫纳(Ricardo Carmona)、与国家两厅院节目企划部经理林亭均四方与谈,现场除了东道主两厅院人员之外,全程以英文进行,在即席口译协助下,听众在一个半小时内获得的资讯量颇大。 论坛由两厅院艺术副总监、Taiwan Week计划发起人施馨媛引言开场,她称各地剧场同业为「国际同事」(international collegues):抱持同样对表演艺术的信仰,面对全球化下类似的挑战,在后疫情时代,剧场如何再次引起社会共鸣、与世界对话,带给观众的新视野,是普世表演艺术从业者面临的共同课题。主持人由深耕国内外表演艺术团体的两厅院企划部国际发展组专员穆芹主持,透过4位策展人经验分享交流,期待开拓产业下一步新的可能。

文字|齐义维
官网限定报导  2023/06/07
话题追踪 Follow-ups 2023 Taiwan Week╱「表演艺术如何回应社会?」国际论坛

透过交流相互理解 在艺术中共享普世价值

论坛场次二「如何借由国际伙伴合作,推动共同追求的价值」侧记

Taiwan Week 国际论坛「表演艺术如何回应社会?」上半场以国际大型艺术节的策展策略为观察脉络,下半场则进入视野高远、触及幅员深广的国际联盟性组织运作分享。 3位与谈人是分别来自亚洲、欧洲与台湾地主队代表以泰国为据点的泰国曼谷表演艺术集会(Bangkok International Performing Arts Meeting,BIPAM)艺术总监莎莎宾.希芮旺吉(Sasapin Siriwanij)、欧洲剧场协会(European Theatre Convention)主席暨比利时列日剧院(Thtre de Lige)艺术总监塞吉.宏哥尼(Serge Rangoni),以及国家两厅院艺术副总监施馨媛。讲题拟定为「如何借由国际伙伴合作,推动共同追求的价值」,实则内容关注更多当面对异文化的并肩伙伴,人们该如何在艺术领域的合作中取得共识,创作能引起跨国界观众共感的作品。 找寻国际合作里的共享价值观 莎莎宾以「我们真的有共享的价值观吗?」破题,作为BIPAM艺术总监,她期许能将文化政治上密切关联的东南亚地区艺文圈高度串连,并积极向全球其他地区输出。面对日常经历的跨文化沟通,她提出3个关键字供众人咀嚼:「沟通」(communication)、「透明/公开」(transparency)与「诚信」(Integrity),莎莎宾表示,就经验而论,如果在合作初期,双方能先对彼此的地缘政治与人文环境有著基本的理解,后续沟通上较容易形成共识,对作品发展脉络产生同理与共感。但如果在初步交流阶段,即发现双方无法形成火花,她强烈建议适时退一步理性评估,在人力与资金尚未大量投注下,尽可能迅速划下止损线,保护彼此参与者的劳动心力,也保护支持的投资方。 以BIPAM与以色列独立剧场制作人协会EVE(Independent Theatre Makers Association)的合作经验为例(注1),在计划进行初期,双方皆意识到各自国家的政治情势有其幽微之处,因此决定把创作阶段挪后,花时间彼此「授课」,待建立基本地域认知后,再往共创灵光的开发迈进。BIPAM也在近年持续与加拿大表演艺

文字|齐义维
官网限定报导  2023/06/07
话题追踪 Follow-ups

疫后时代的艺情解读

2022年OPENTIX两厅院文化生活售票系统数据观察

自2020年COVID-19疫情开始蔓延起,全球表演艺术产业皆受到严重冲击,光是美国纽约百老汇在过去3年间因疫情造成的售票损失,估计值便超过30亿美元(注1)。台湾亦不例外。以OPENTIX两厅院文化生活售票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之数据为例,2020年与2021年之年度总售票金额约分别为新台币9.0亿元与6.4亿元,远低于2019年之13.6亿元。除金额之损失外,疫情亦影响到消费者之消费习惯,如观众之购票时间大幅向首演日靠近等(注2)。以上诸点,都使得2020与2021年之数据,与2019年之前数据之间缺乏可比较性。 终于,到了2022年OPENTIX两厅院文化生活年度数据分析发布的时候,我们看见系统的年度总售票金额回升到11.4亿元,似乎隐含著某种疫情之后的表演艺术产业回温。但是否真能如此解读?又可以做到何种程度的解读?本文将以系统今年发表之2022年度数据报告,试图对以上问题作若干程度的探讨。 总体数据的比较 首先是2019年与2022年的总体数据是否能直接比较的问题;毕竟,2019年是全年没有疫情,但2022年在第二季受到疫情的强烈打击,其影响甚至延烧到第三季。换言之,若以艺文消费的活跃度来评估,即使情况优于2020年与2021年,但2022年仍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销售年份;拿它直接和2019年这一个完整的销售年份来比,2022年天生就吃亏了。 但

文字|高竹岚
官网限定报导  2023/05/25
话题追踪 Follow-ups

透过声音 开启无限宇宙

「无光对谈—我的视界你不懂」共融音乐座谈会侧记

曾经在聆听音乐的时候闭上眼睛吗?五感的世界若少了一两种触知,对心灵的感受力是加分,还是减分?过于丰富的刺激与感受,会不会反过来限制了我们对世界的感知与想像?由《PAR表演艺术》杂志2023年3月号延伸出的共融音乐座谈会「无光对谈我的视界你不懂」,邀请当刊客座总编辑范德腾(John Vaughan)与其亦徒亦友的钢琴家许哲诚,透过钢琴与相声般一搭一唱的诙谐生活式对话,在国家戏剧院交谊厅亲密而不失正式的展演空间里,与60多位杂志读者和乐迷们零距离面对面,深入浅出引领大多为「明眼人」的观众,进入视觉缺席后异常精采的绚丽宇宙,在其他感官被迫锐化下,开展出不可预期的崭新世界观。 对范德腾与许哲诚这对师徒来说,形式的存在似乎就是拿来打破用的,无论是两人与表演工作坊合作、巡演多地的演出《弹琴说爱》,或是说唱音乐会《声声不息》,又或如此次较为轻松随性的座谈会,虽名之为「对谈」,实际上却是由5段结合乐章与两人斗嘴鼓的小品,穿插现场台上台下问答互动流畅串连而成,若不特别提及「座谈」两字,整场分享会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过、带有偷窥两人日常创作的生活感演出。 对谈自黑暗中展开,两架钢琴一左一右嵌合并置,师徒俩一人叙事,另一人便以琴声佐之。作为开场破题,选曲内容紧紧与口语内容相互呼应:范德腾透过李斯特钢琴曲《爱之梦》(Liebestraume)乐章,随时序娓娓道来一路追爱飘洋过海落地台湾,并与许哲诚相遇的缘起故事;许哲诚则回应以德布西《儿童天地:老顽固》(Children's Corner: Dr Gradus ad Parnassum)轻快纯真的音符,并同时回顾出生至今的音乐生涯。 当首章告一段落,范德腾抢先以幽默自嘲方式,揭露依赖视觉的明眼人们,在没有光线辅助的世界里,反而成为容易出差错的、需要多加练习与协助的一方。而透过每一段结束后观众极为踊跃的提问,尤其是对许哲诚特殊的学习历程多有直球般的锐利问题环伺下,许哲诚与范德腾两人将提问一一轻柔接下,无所不言、言无不尽地继续延展人们对于所谓「障碍者」的日常生活与职场想像,也是在互动来回热烈的此刻,明眼人们才会赫然察觉,自己似乎才是被视觉主流价值禁锢与牵制的一群。 没有前例的学习历程 文字与乐谱的发明,对于传递与保

文字|齐义维
官网限定报导  2023/04/18
话题追踪 Follow-ups

2023柏林戏剧盛会 在经典沙拉口味淋上新酱汁?

今年迎来60周年的柏林戏剧盛会(Theatertreffen,以下简称盛会)于日前正式公布今年10大瞩目作品,以及由新策展团队以「10个会面」(注1)命名的10大主题活动。作为「柏林艺术节」(Berliner Festspiele)底下年度重要活动之一,盛会从昔日东西德戏剧作品交流平台,发展迄今已成为德语区极具影响力的作品展演和意见交流平台。每年5月为期3周的时间,除展演过去一年由7位评审从数百件作品选出的德语区010大瞩目作品、也安排开放民众参与的论坛活动,提供专业人员和一般大众了解当前重要议题。过去10年由前总监伊冯娜.巴登霍尔(Yvonne Bdenhlzer)操刀,引领许多革新,包含女性保障名额的措施等。随著巴登霍尔与其团队离开,新上任的柏林艺术节总监马蒂亚斯.皮斯(Matthias Pees)任命4位策展人共同分担工作项目,团队成为分别为乌克兰剧场导演奥莱娜.阿普修(Olena Apchel)、波兰裔柏林人制作经理玛塔.希尔特(Marta Hewelt)、德国戏剧顾问卡洛琳.霍贺莱特(Carolin Hochleichter)和波兰文化策展人乔安娜.那库斯卡(Joanna Nuckowska)。如此国际化、充满移民背景和多元文化的女性团队,也反映皮斯的大胆策略,期盼对盛会传统做出一番革新。

文字|王颢烨
官网限定报导  2023/02/23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话题追踪 Follow-ups

姿态从容 沉著应战

访香港艺术节新任行政总监余洁仪

2022年秋,香港艺术节正式公布前行政总监何嘉坤(Tisa)退休的消息,并委任由在过去10年担任艺术节发展总监职务的余洁仪(Flora)担任行政总监。当时,香港仍然要遵守严格的防疫措施,而自疫情开始的3届艺术节都开展得非常颠簸:2020年全数节目取消,2021年因受隔离政策影响海外制作无法来港,只有部分本地制作在取消一定观众席、控制社交距离的情况下上演,2022年汲取经验后精挑细选,以为至少让少量海外制作来港,包括志庆第50届艺术节的重点节目、「与人工智能共同创作推进故事发展」的沉浸式互动歌剧体验《拉娜》,但也因第五波疫情袭来,最后只能以拍摄短片作结。 稳定过渡,接下疫后严峻挑战 疫情对表演艺术各方面的影响之大:包括票房收入大降、观众因不同原因流失、现场与线上表演的本质讨论、输入与输出的国际交流演出减少等,这些都是全球表演艺术创作人、策划人和行政人员共同面对的难题,还未算上创作人才外流、各式媒体数量骤减、防疫措施严格致复常时间后延等各种本地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让新旧两任行政总监稳定过渡、无缝交接可能是香港艺术节较能稳掌船舵的定心策略。 具多年参与演艺界和商界高层管理工作经验,Flora经常阅读有关世界经济分析的报刊,肯定不会轻看目前处境的严竣性;加上她在正式上任前已经在艺术节服务了超过10年,在赞助和捐款方面创造了不少佳绩,熟悉组织架构、内部运作与办公室的工作文化是她的优势。即使如此,Flora目前面对的仍是多面向的挑战,她说以往的工作范畴专注在寻找各种资源:「最重要是得到赞助者和捐款者信任可以继续支持我们」,未必需要深究其他部门的事务,但新的岗位则需事事上心与了解,也要平衡各部门的关注,这是在工作性质上最大的不同;另一方面,她也必须要与更多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如政府部门、艺术家)交流沟通。 Flora笑说,新岗位让她把在加入艺术节工作前的经验也全数用上了。回顾她穿梭于演艺界和商界之间所累计的经验,让她更容易了解彼此的难处,较另类前卫和具探索性的艺术固然要让观众认识,但在营运上,面对现实问题时就需要多方面的考虑。她表示「完全支持节目部门同事在策划上的方向,他们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就是要维持艺术节节目的素质。」在处理实验性节目所面对的票房压力时,要透过较容易争取观众和赞

文字|陈国慧
官网限定报导  2023/02/15
话题追踪 Follow-ups 直击2022杜塞道夫国际舞蹈博览会1

创造指向未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

访德国杜塞道夫国际舞蹈博览会联合总监卡塔芮娜.库荷与伊莎.蔻勒

两年一度的德国杜塞道夫国际舞蹈博览会(Internationale Tanzmesse NRW)是国际上最大的当代舞蹈交流展会,上千位舞蹈界的专业人士于夏末秋初之际在杜塞道夫与周边城市聚首,密集观看世界各地新作,并在展示会场进行交流以及制作业务上的串联,台湾过去10年来亦届届参与。在睽违两年后,今年(2022/8/31~9/3)首度在疫情后恢复实体活动。 本届博览会也是新任联合总监卡塔芮娜.库荷(Katharina Kucher)与伊莎.蔻勒(Isa Khler)负责策画的第一年,两人与评审团从来自55国、超过800件申请提案中选出了30个作品在为期4天的展会中全版呈现,包括高比例在公共空间进行的演出,以及跨越年龄分野的作品,并开启主题研讨论坛。策画者在疫情后提出了什么样的思考、观察和策略,这些规划如何影响展会内容,又折射出怎么样的策画态度与舞蹈环境,是这次访问的主轴。 面对未来挑战的新模式 舞蹈博览会不只关注作品 以专业人士为主的舞蹈博览会,过去带著市场导向的规划,从业人士聚集的流程主要服务选节目、买制作的任务。近年来,包括舞蹈博览会在内的许多当代展会都渐渐转向促进交流与知识分享的平台,希望突破产品交易的想像。这也是两位联合总监的核心价值,以及她们的策画提案自公开征选中获选的原因。两人著重于藉展会的「会议性格」,让创作者的理念能被看见,并建立更多层面的交流,以让国际舞蹈社群能共同研讨当代舞蹈在流通、制作与展演上所面对的新挑战、彼此差异的脉络,以及过往视之理所当然的种种结构性排除,包括在交流区域偏重、身体类型,或是性别身分等层面。 这些挑战和数位化与永续的议题连动,永续不仅涉及环境资源,也关于建立更永续的交流和伙伴关系所需要的思维和认识,「这些是当代舞蹈创作者正在思考的主题,因此也是杜塞道夫国际舞蹈博览会所关注的。」主办单位北莱茵-西发利亚舞蹈中心(Landesbro NRW)在介绍新任总监的新闻稿中提到。(注1) 本届的舞蹈博览会分为3个部分,交流互动的「集市」(Agora)、新设立的每日论坛「对谈连结」(Talk Connect),以及晚上的演出节目。库

文字|陈佾均
官网限定报导  2022/11/04
话题追踪 Follow-ups 直击2022杜塞道夫国际舞蹈博览会2 澳洲艺术家Dan Daw ╳ 台湾舞蹈家周书毅

当我们讨论「平等」,「差异」能提供什么视角?

2022年的德国杜塞道夫国际舞蹈博览会正在启动新的转型,从甫上任的联合艺术总监及策展团队暨评审名单上可明显察觉到,欧陆未来的表演艺术策展乃至艺术节规画的趋势与关注点。其中,在台湾讨论度也日益提升的「平权」与「共融」议题,在本届博览会中更被强调。不仅仅是更多的身障艺术家参与在其中,展现了身体的多元样貌与需求,展会在空间动线、人事或节目规划中,都能感受与往年不同的策展策略。 自2020年起担任杜塞道夫国际舞蹈博览会联合策展人的艺术家Dan Daw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他以身障者、酷儿、舞蹈工作者等身分,承担决定资源分配与对象的策展人职责的工作目标很明确:将身障人士的需求与身体经验带入此舞蹈展会,并让身障艺术家们在提升能见度的同时,也拥有合理且自在的工作场域。「有时候,只因为我在这个策展人的位置上(拥有话语权),他们能更安心地来演出,不用担心重复遇到一样的困难。」节目的时程安排,无障碍动线等基本需求,还须考虑空间场域变换与过多的讯息(文字、图像、声音、影像),都可能造成特定观众群的负担,必须细心筛选。「在参与的过程,要能感觉到随时能慢下来,或者离开,并且无须感到抱歉的。」其中必须不断互相提醒的重点在于:「要建立能够好好呼吸的时间与空间。」 那么,该如何具体地创造一个场域,让身障与非身障的舞蹈工作者,乃至所有不同身体╱心理特质的参与者,都能无障碍地自在共处、分享甚至共同创作?如何达到深度的对话与互相理解?又如何确实落实在执行面上?而具备怎么样身分、身体及视角的人,适合来规划这个场域的游戏规则?透过近年同样关注相关议题,也担任「2022台湾舞蹈平台」策展人暨卫武营驻地艺术家的周书毅与Dan Daw的对话,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解答。

文字|陈成婷
官网限定报导  2022/11/04
话题追踪 Follow-ups 直击2022杜塞道夫国际舞蹈博览会3 德国《TANZ》总编辑观察特稿

台湾X加拿大原住民圆桌聚会现场反思(上)

在台北和温哥华中间有9,568公里的汪洋。对于逃离中国国安法的上千名香港人来说,温哥华是他们理想的目的地。我从西方的视角来看,太平洋并非一开始就被视为一座桥梁。西方的世界将台北,以及台湾,看作是遥远的东方的一部分;它也将温哥华,也就是加拿大,视为同样遥远的西方。也许这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尤其当我们能在德国的杜塞道夫及其国际舞蹈大会中见证到两大文化的相识:其中一个,西方世界忧心地认为正面临著来自中国的威胁;另一个,则是被视为有潜力处理去殖民化、性别差距及来自南方的民主国家等议题的榜样。 在欧洲为中心的地图之左,加拿大是一个清楚知道殖民在其社会中所留下裂痕的批判者;而在世界地图的右侧则是台湾,尽管在剑拔弩张的气氛下,别无选择地向内靠拢这似乎是能修补社会中任何裂痕的方法。 我一直到了舞蹈博览会时,才得以卸下上述观看视角,看见加拿大与台湾皆是在原住民土地上所建立起的国家。在博览会中,台湾以来自岛屿南端的屏东县、距离前工业大城高雄有段距离的蒂摩尔古薪舞集的演出开启序幕,他们由群山簇拥著的河边小村山地门而来。舞者们交叉著双臂,牵起彼此的手后围成圈,唱著歌,跳起四步舞。舞步十分简单,就像是台湾的独立制作人许慈茵低声跟我说的:「他们传承部落的舞,部落中不论年纪,所有族人都会一同唱歌跳舞。」在这次的场合里,与族人们一起唱歌跳舞的是前来德国的北莱茵-西发利亚邦参与国际舞蹈博览会的访客们。 原住民舞团穿著代代相传的传统服饰,边吟唱,边展开了跳舞的圆圈。编舞家巴鲁.玛迪霖并不担心西方宾客会趁这次邀请「挪用」台湾的原住民舞蹈,他与国际博览会的宾客们展开了一段名为「斜坡上的Zemiyan四步舞」的对话。蒂摩尔古薪舞集所追求的并非原住民的舞蹈原型,人们来到这里逛著、寻找著现代舞的踪迹,而玛迪霖与其舞团以《去排湾》一舞来满足观众的渴望。对于排湾族的原住民来说,他们并不愿意独留在昔日的传统模式里。 台湾与加拿大在国际舞蹈博览会里,可以说是荣誉贵宾的角色。他们在两年前受当时的博览会总监耶尼克(Dieter Jaenicke)邀约参与,但博览会因为疫情而并未如期举行。在所有建立于原住民土地上的国家中,日本在某种程度上应该要被提及,但在这之上,澳洲、美国及较少人知道的斯堪地纳维亚半岛、俄罗斯和南非都是由原住民

文字|安德.魏瑟曼、魏宇静
官网限定报导  2022/11/04
话题追踪 Follow-ups 直击2022杜塞道夫国际舞蹈博览会3 德国《TANZ》总编辑观察特稿

台湾X加拿大原住民圆桌聚会现场反思(下)

重新定义自己,也创造与外在世界的连结 在这个广大的圆圈里,还有许多人。他们属于不反对「现代舞」一词,但又希望能在被视为遗失的历史里,重新定义自己文化的人们。像是艾佛伦.帕米拉坎(Efren Pamilacan Jr.),他是一位菲律宾人,居住在南澳洲库林王国(Kulin Nation)里属于乌伦杰里族(Wurundjeri Woi Wurrung)和伯纳翁族(Bunurong peoples)的土地上。 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舞蹈创作家聚集于此,他们都被民族主义者和拓垦者夺走了自己的文化,也都在现代的文化背景里长大成人。人们也自然而然认为,这些艺术家会踏上寻找部分或全然迷失的自我认同的路程。 但对TAI身体剧场(直译为:「看,身体剧场」)的瓦旦.督喜来说并非如此。相反地,这位来自台湾东岸花莲县的太鲁阁族编舞家寻觅的是合作,与外在世界的连结、接触。比如和印尼艾可舞团(EkosDance Company)的艾可.苏布利阳托(Eko Supriyanto)合作的双舞作《AriAri & Ita》。 其中,瓦旦.督喜作品《Ita》灵感来自于当嘟乐。当嘟以摇摆的四四拍演奏,是印尼殖民历史中的卓越音乐,在有葡萄牙色彩的格朗章曲调上刷上了忧愁的哀悼,伴随著印尼称为裁彭甘的舞蹈,以及谈论著爱情、痛苦和日常生活的歌词,当嘟早被视为流行乐,也被在自己国家之外、远赴台湾讨生活的印尼人视为民族乐。瓦旦.督喜对那些住在台湾的印尼社群非常感兴趣。他从关注的「脚谱」入舞,这也是他称呼舞蹈中踱步基础的名字。他将之拆解开、专注其中,如同他在2017年从织布的动作中,研发并使用在《月球上的织流》。 透过艺术创作,去除历史杂质 瓦旦.督喜也说自己著迷于「手势的故事」。不只是在台湾传承自祖先的舞蹈,包括太平洋区域从印度到夏威夷的所有原住民舞蹈,手势是舞蹈中传递故事的工具,时常被严格地汇编成典,也时常充斥著对外人来说难以解读的神话般的意义。基于长者奠下的基础,人们可以把手势搜集并归类,做成目录后像植物标本一样收藏。但人们也能观察手势,仔细的辨别,暂时不去探究其所隐含的意义,而是专注在欣赏动作的形成、变化时的速度、手指的杂技、手势和舞者们的身体与

文字|安德.魏瑟曼、魏宇静
官网限定报导  2022/11/04
话题追踪 Follow-ups 「爱国东小聚场」讲座记录

从剧场到影视的跨界打怪指南(上)

詹杰 ╳ 王小棣 ╳ 徐华谦

「爱国东小聚场」是位于爱国东路的国家两厅院为表演艺术工作者所打造的聚会时光,由两厅院驻馆艺术家规画主题,分享专业知识、剧场脉动,希望能给予彼此灵感,甚至酝酿合作的可能。 近年来,IP产业兴起,透过改编,故事以不同型态转生,为此,第一次的聚会,由将于年底卸任驻馆艺术家的金钟编剧詹杰,特别邀请到跨越两造的王小棣导演,及北艺大电影创作系的徐华谦老师,分别自编剧、导演与表演者的不同角度,谈IP、聊改编,开诚布公地分享来自业界的第一手经验。借此创造更多交流机会,提供给有志于剧场、影视产业创作者一份「跨界打怪」心法。 演员的装备与武器 詹杰(以下简称詹):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向大家搜集了许多问题,这次大概有30多题都在问:「究竟剧场表演跟影视表演有什么差别?」可不可以请华谦老师帮我们解答? 徐华谦(以下简称徐):我大学时读戏剧系,现在任教电影系,负责教授学生将来成为「镜头」前面的演员。回头来看,我自己有很多机会在剧场中实践专业,也参与过影视作品,两种媒介理应不相抵触。我看了许多人的发问,可能大家对于「不同媒介里如何展现自己的专业」这件事情困惑了,但其实只是媒介有所不同。如果我们回到这项专业的本质,我认为与其聚焦专业如何表现,不如好好思考媒介到底有什么不同?剧场是一个固定的空间,观众跟你的物理距离是固定的;影视是可移动的镜头跟剪接的景框,镜头一跳,很可能就是你的特写。两者的物理距离传达是有差的,所以你一但意识到媒介本质的不同,表演自然就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作为演员,你可能长期在剧场空间表演,习惯了固定的物理距离投射,也可能习惯在镜头前做可以辨识的情绪改变,但如此一来,可能便误会了表演本质上某一些内心的情感流动;两种媒介看起来好像很不同,但事实上里面一定有一条贯穿在各种不同媒介通用的相同本质。千万不要被这些不同之处先困惑了,我们先去找到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只要你从那一个一样的地方出发,你便有机会进可攻、退可守,攻去哪里?攻去世界各地;退到哪里?退到你自己的生存或生活。 詹:演员真的是不容易的工作,我对于演员这个职业始终充满好奇。植剧场第一届招收24个

文字|李鸿骏
官网限定报导  20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