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cus
话题

「水下考古」计划工作过程照,2024。
话题追踪 Follow-ups

神灵、能剧、当代声响(上)

许家维的历史影像叙事之所可能

创作始于绘画的许家维,自2008年发表《和平岛的故事》这部约13分钟的录像作品之后,彷如落入历史的漩涡,在迄今发表的数十件创作中,他以和台湾相关的历史为叙事主干,再透过传统表演艺术、当代声响、饶舌歌曲等元素的交织与激荡,开启历史想像的不同视角,而这样的影像特性,也为他赢得2024年荷兰「Eye艺术与电影奖」(Eye Art Film Prize),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台湾艺术家。 近来,许家维除了忙著筹拍2025年将发表的新作「水下考古虚拟实境展演」(名称暂定)(编按),还同时准备今年10月在台北画廊的个展事宜,至于已完成的作品,如:《在圣堂里的一场演出》甫于「2024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播映;2012年于滇缅边境拍摄的「回莫村计划」三部曲以及2023年泰国双年展参展作品《一位来自金三角的演员》远赴德国汉堡美术馆参展;此外,他和艺术家张硕尹、郑先喻合作的《等晶播种》(2021)、《浪涛之下亦有皇都》(2023,与日本山口媒体艺术中心共创)也于凤甲美术馆呈现这些作品,将不被外界熟知或忽视的历史碎片,经由挖掘、拾回,放进当代艺术创作之中,因而能跨越时空、地域,不断地被看见。

文字|吴垠慧
官网限定报导  2024/09/13
话题追踪 Follow-ups

神灵、能剧、当代声响(下)

许家维的历史影像叙事之所可能

「和传统表演艺术合作,就是需要他们演出既有的内容,而不是创新的文本。我只要设定好舞台环境,一旦改变演出的语境,表演自然会产生变化。」许家维自我比喻像DJ、而不是指导演员的导演,「我的工作是让既有的不同元素在设定好的场景中交汇,因此,我的创作不是起承转合的单一叙事,而是网状的交织。」 镜外场景打破历史幻象 《神灵的书写》片中,可见许家维在摄影棚亲自向铁甲元帅解释创作概念和执行过程,往后,许家维常于作品中带入拍摄现场的画面,他本人也经常出现在片中,像导演、又像演员。他将电影「镜外场景」(hors-champ)的手法带入,成为影像叙事的一部分,貌似增添表演性,却又吊诡地像观赏舞台剧演出时,因为导演的介入,对表演造成扰动或产生叙事上的断裂,虚构的舞台场域瞬间被拉回现实。 诸如此类的手法,像是在《回莫村》(2012)、《废墟情报局》(2015)可见担任旁白的牧师和在现场掌镜、收音的育幼院少年团队;《在圣堂里的一场演出》看到许家维在片中与考古学家、作曲家和工作团队讨论的过程等。 拍出一部影片不是许家维创作的目的,「整个过程才是重点,我把它当成一个事件,拍摄只是事件的一环。」因此,在他作品中可看到3个时空层次:一是过去的事件,二是当事人在片中讲述事件的当下,三是观众看到作品时的未来时空。 「我不是要呈现历史究竟是怎样,反而更在意的是,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在想像事情?裸露拍摄的过程便是呈现一种想像事情的方法。」这样的概念近似于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1898-1956)史诗剧场的「疏离化」,借由让观众看到背后结构的裸露来打破幻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或诠释,书写也有它的选择:哪些要保留、什么要剔除,我只是把这些隐藏在背后的结构掀开来,对主流进行提问。」

文字|吴垠慧
官网限定报导  2024/09/13
话题追踪 Follow-ups OISTAT续约与永续剧场论坛

深耕台湾19年,OISTAT带来国际交流新想像

专访OISTAT执行长魏琬容

全球唯一将总部置放在台湾的国际组织 OISTAT(The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of Scenographers, Theatre Architects and Technicians,国际舞台美术家剧场建筑师暨剧场技术师组织),于2024年8月底,假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办理与台湾文化部又一次的总部续留签约典礼,这是自2006年OISTAT将秘书处迁移来台后(注),第3次的合约展延,预计将持续与台湾深化缘分至2030年。 我们有幸于典礼后,与来自台湾、已在任8年的执行长魏琬容进行专访,谈谈总部在台湾对于组织与在地人文的双向影响,以及台湾作为国际组织总部的竞争力与未来性在何方? 为什么是台湾? OISTAT作为一个56岁的老字号国际组织,拥有全球3万多名会员、遍布50多个国家,西元2000年前后,组织希望拓展触角至亚洲,正努力寻觅合适设立秘书处的亚洲城市,适逢当时台湾执政单位积极想以台湾之名走向国际视野,于外交方面释出不小的善意。于是在台湾的剧场人士热心来回奔走,文建会也愿意挹注资源的条件下,终于在2006年将OISTAT秘书处迎来台湾台北,并在2011年将秘书处升格为总部(Headquarters),让台湾在组织内的行政与决策面上发挥更坚实的影响力。 19年来,台湾作为总部并非没有竞争对手。魏琬容分享,5年前当合约到期时,曾有德国与中东国家表态争取,但在考量组织运行的稳定性、台湾公部门的鼎力支持与过往成绩,以及她于会议里主张台湾应有的「优先续约权」获认同,终得以让总部续留台湾。 台湾的优势在哪里?除了有世界闻名的专业与灵活兼备的优秀剧场技术人才、不容小觑的设计实力,以及普遍的双语能力外,魏琬容多年来观察,作为年轻的民主国家,台湾人民在选举与政治方面的敏感度相较许多民主行之有年的国家来得高。以组织内部的投票设计为例,OISTAT在会员上分成3种:OISTAT 各国家的官方中心会员(Center Member)、各级学校机关单位准会员(Associate Member)及个人会员,前两种会员拥有投票权,官方中心会员一国一票,而准会员有鉴于比例平等原则,单一国家内的准会员票数,会以其国内

文字|齐义涵
官网限定报导  2024/09/12
话题追踪 Follow-ups OISTAT续约与永续剧场论坛

从表演艺术出发,共寻世界的永续解方

侧记OISTAT「明日的剧场设计—永续剧场国际论坛」大众篇

国际剧场组织OISTAT(The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of Scenographers, Theatre Architects and Technicians,国际舞台美术家剧场建筑师暨剧场技术师组织)今年(2024)8月于高雄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迎来与台湾文化部的第3次总部续留续约,并且搭著嘉宾云集的盛会,举办「明日的剧场设计永续剧场国际论坛」。论坛分为「专业篇」与「大众篇」两部分,「大众篇」以〈我与剧场设计的距离〉、〈声之旅:声音设计形塑的剧场体验〉、〈生态创造力:澳洲的永续表演设计〉、〈从灯光设计落实多元与平权〉、〈永续解方:生态服装设计〉与〈明日剧场:剧场设计、技术与建筑的未来趋势 〉6大部分进行分享,邀请国际专业人士,透过实例分享与问答环节,让永续议题在国际场域里能获得更多元的关注与讨论。 设计就是讯息的传递 6场论坛虽然专业各异,但最大的共识在于,艺术虽然并非主要碳排祸首,但因为艺术拥有感动人群、为社会带来改变的正向力量,因此如何重新思考剧场在永续思维下的新工作方法,是这个世代的挑战与目标。 由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院院长、OISTAT副总裁王世信,与英国 Academy of Live Technology 研究所所长、OISTAT总裁Aby Cohen领衔主讲的首场大众论坛〈我与剧场设计的距离〉,两人不约而同提出设计师需要清楚了解希望透过作品传递的讯息,以及受众轮廓,一切的设计都该关于整体而非个人。王世信也向新一代设计师喊话,在使用3C接受资讯与工作之外,一定要把眼睛放到3C以外的世界,身体与感官是科技难以取代的一环,同时也鼓励年轻世代勇敢提问「没有问题是蠢问题,不问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Cohen 则以巴西军政府干涉艺术活动为例,说明舞蹈在巴西得以成为反压迫的代言背景,她提醒年轻设计师在设计时除了要提问「想呈现什么」,也记得反过头探问那些未能呈现的事物又是什么?并且要了解所有的合作关系都应该是平等的,设计师与导演、表演者、行政都该是平起平坐,无位阶之分。 执行长魏琬容大力推荐台湾听众参与〈声之旅:声音设计形塑的剧场体验〉,她认为台湾大众对于视觉设计的美感要求,并没有拓展到声音领域,如何在听觉上讲求

文字|齐义涵
官网限定报导  2024/09/12
话题追踪 Follow-ups

全球化时代下,艺术家们的合作与生存策略

侧记「国际共制与委托创作:与艺术家及机构合作的策展实务」讲座

国际共制在当今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已成为表演艺术领域中一种重要的合作形式,促进了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和艺术的繁荣发展。台北艺术节策展人林人中应艺术组织「在地实验」之邀,于7月下旬以「国际共制与委托创作:与艺术家及机构合作的策展实务」为题,深入探讨了国际共制的定义、模式及其对艺术产业的影响。(注) 国际共制与台湾表演艺术产业的发展历程密不可分,特别是自2010年代以来,随著国家表演艺术中心三馆的成立及2022年台北表演艺术中心的开幕,台湾的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这些改变对艺术生态产生了深远影响。艺术家在进行独立创作时,与机构合作的可能性愈来愈大,而这种合作形式正是国际共制的核心。 两个以上的国际制作伙伴 参与作品生产过程 林人中进一步解释国际共制的定义和模式。由于台湾也有许多国际合作,但这和国际共制不同。他引用了由欧洲当代表演艺术网络组织(IETM)和韩国艺术管理服务(KAMS)共同研究的资料,指出国际共制涉及两个或以上的制作伙伴,这些伙伴可能是艺术节、剧院或视觉艺术机构。他们通过合议的契约,共同投入资源支持一项制作或以发展过程为主的计划。共制的核心在于过程,伙伴不仅仅是出资,更重要的是参与作品从无到有的整个生产过程。 共制的两种主要模式为「共资创投」(The co-financing model)和「艺术或文化上的合作」(The artisitc or cultural collaboration) 。共资创投主要是指制作伙伴在资金上共同支持一个艺术作品的生产过程,例如支付人事费、购买研究资料、场地租赁等。普遍常见的共制是由剧院提供设备完整的剧院空间给艺术家去进行发展制作新作品及展演,这种共制方式的成果将是由主办制作单位发表国内或世界首演。而一个共制计划可包含两个至十多个制作单位。 比如今年在台湾国际艺术节演出的《这不是个大使馆》,就是由台湾的国家两厅院和瑞士洛桑维蒂剧院联合制作,作品通过探讨国际政治和文化交流,呈现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名单中还可以看到许多其他共制单位,像是柏林艺术节 (Berliner Festspiele)、维也纳人民剧院 (Volkstheater Wien)等,这些单位就比较有可能是进

文字|王颢烨
官网限定报导  2024/09/07
话题追踪 Follow-ups

昔热今冷的抗议 乌俄战争渐被遗忘?

从歌剧女伶安娜.涅翠柯的争议说起

2024年5月4日,在俄国歌剧明星安娜.涅翠柯(Anna Netrebko)于德国威斯巴登黑森州立剧院(Hessisches Staatstheater Wiesbaden)登台演出《杜兰朵》的几小时前,剧院正门前聚集了30、40个抗议民众,主要由支持乌克兰的艺术家和民众组成,喊著口号:「拒绝涅翠柯!」,令人想起前去年5月初更为激烈的示威抗议,当时,整个剧院正门回廊被上百位激动抗议民众团团包围,使得要看歌剧的观众几乎无法接近剧院入口,民众们甚至带著锅碗瓢盆或简易乐器来制造巨大噪音,试图让噪音干扰歌剧院里的演出。今年和去年,抗议的焦点是同一位歌剧明星安娜.涅翠柯。 去年「五月艺术节」点燃抗议 2023年1月,德国黑森州和威士巴登市政府就联合发表声明,公开反对威斯巴登黑森州立剧院连两年邀请涅翠柯在「五月艺术节」(Maifestspiele)演出,表示安娜.涅翠柯名列乌克兰政府的制裁名单,请剧院总监劳芬贝格(Uwe Eric Laufenberg)慎重考虑取消与她的合约。并说明要是剧院总监一意孤行坚持邀请,黑森州和威士巴登市政府将拒绝出席所有艺术节相关活动。劳芬贝格对此感到愤怒和不能理解,他以艺术自由之名,坚持履行与涅翠柯的合约。 此举引发了3个艺术团体的不满,包括来自乌克兰卡尔可夫(Charkiw)的Taras-Schewtschenko-Theater剧团、乌克兰国家交响乐团(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of Ukraine)和来自俄国的女权运动和行为艺术团体暴动小猫(Pussy Riot)。他们表示,因涅翠柯要在五月艺术节登台,决定取消与剧院的演出合约、退出同年艺术节。当时剧院总监劳芬贝格回应表示不能理解其他团体退出的理由,并认为这是「歇斯底里式的非理性反应」,此话一出立即引发大批媒体不满,并在2月中的剧目说明记者会上多次打断剧院总监简报并大声询问:「你们说今年的五月艺术节是献给世界各地的政治犯并和乌克兰站在同一阵线,但安娜.涅翠柯却同时在受邀名单上!」劳芬贝格则大声驳斥:「你们要是不想听我说话,请离开这里!」这段争执影片在当天在各大新闻台播出,一夕之间成为黑森州的热搜话题。

文字|彭靖文
官网限定报导  2024/08/23
话题追踪 Follow-ups

认真,成就一个奖

第22届台新艺术奖决选评审访谈

第22届台新艺术奖颁奖典礼于6月1日圆满落幕,典礼上决审团主席林鹤宜一席感性致词,在社群上引起热烈回响。本刊特地请林鹤宜主席与外聘决审委员德国柏林Radialsystem艺术中心艺术暨执行总监马提亚斯.摩尔(Matthias Mohr),聊聊这次对台新艺术奖的评选过程与观察,两人的回应有著异曲同工之妙,足见本届评审团的好默契。 开放心胸,不设限的投票 林鹤宜以「开放心胸、尽情交流」为这次的评选作注。无论委员各自的养成背景为何,整体的讨论气氛开放且真诚。这群对艺术怀抱热情的专业人士,一面为心仪的作品辩护,同时也在为艺术的信仰投票。评选会议上,有委员因述及作品动人之处而落泪,从此打开评委团的泪腺开关:在颁奖前与董事会报告中,甚至颁奖典礼当下,都有不同的委员情不自禁地流泪。摩尔热切补充,感性的反应并不代表这是一场太过感情用事或不够专业的评选,反而是因大家非常认真、真诚地在面对每件作品,讨论现场才会有如此大的情绪渲染力。 奖项评选的标准是什么?林鹤宜客观分析,得奖与否牵涉因素众多,当届评审的结构、竞争者的强弱,或是该年度奖项的设计都能左右结果。就作品本身而言,有些创作者作品极为精采完整,但并未超越自己过去的创作,反而成了自己最强劲的对手;有些作品虽演出场次少,但在艺术发展上,开启了形式或剧种的新可能,深具开创意义,也会成为重要考量。 本届年度大奖《感谢公主》、表演艺术奖《国姓之鬼》与视觉艺术奖《宿舍K Tc X》中,三奖项即有两个作品带有传统戏曲元素,看似对特定创作方向给予鼓励,但林鹤宜觉得决策过程并非如此:「委员们第一次见面时,我就问为什么这次戏曲和含有戏曲元素的作品,选了这么多入围?提名人的背景也都不是戏曲相关。他们说,因为这届戏曲的表现不容忽视,作品太强了。」格局与高度,对深耕艺术多年的评审团来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得奖作品除了在格局与高度上令人赞叹,呈现时展现的深厚艺术造诣、表演者精湛的功力,以及处理题材的细致,都让评审因此投下关键一票。但奖项并非一切,入围就是肯定,没得奖的作品或许早已在展演上取得商业成功,或有效召唤起广大社会关注,实际对当下世界造成改变,得不得奖,并不会消减作品的影响力

文字|齐义维
官网限定报导  2024/07/03
话题追踪 Follow-ups

传统戏曲的现代挑战 双双拿下年度大奖与表演艺术奖

第22届台新艺术奖颁奖典礼侧记

第22届台新艺术奖于今年6月1日下午举行颁奖典礼,年度大奖由穷剧场与江之翠剧场合制的《感谢公主》获得;表演艺术奖和视觉艺术奖则分别由台北海鸥剧场以郑成功为灵感创作的当代歌仔戏《国姓之鬼》,和关注台湾移工处境的你哥影视社《宿舍K Tc X》获奖。3个奖项即有两组为糅和戏曲的表演艺术作品,且不约而同地对传统形式与技艺的现代意义有所讨论与探索,得奖别具意义。 本届决选团由戏剧学者林鹤宜担任主席,带领艺评人张晴文、电影导演黄亚历、制作人孙平、旅法艺术家郑淑丽(CHEANG Shu Lea)、澳洲阿德雷德南澳美术馆馆长萝娜.迪芬波特(Rhana Devenport ONZM)与德国柏林Radialsystem艺术中心总监马提亚斯.摩尔(Matthias Mohr)进行3天高浓度的讨论。评审团给予《感谢公主》高度肯定,认为其文本结构细腻,深刻展现传统梨园戏与现代剧场的艺术特质和技法,穷剧场与江之翠剧场在各自专长之处找寻对话与交融的空间,为当代剧场与传统戏曲开拓新的共作可能,同时亦于艺术辩证中,体现生命难能承受之重。(注1)《国姓之鬼》则无论在叙事结构、演员表现与题材处理上,展现出积极的实验性,演员本身的深厚表演功力,将形式消化并展演出传统戏曲当代的新路径。(注2)

文字|齐义维
官网限定报导  2024/06/03
话题追踪 Follow-ups

终见曙光!? 以数据凝视表演艺术的回温

2023年OPENTIX两厅院文化生活售票及消费行为观察

2023年,台湾表演艺术总算完整脱离为期3年的COVID-19疫情,似乎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除了长销定目剧等持续发展,更出现了如《劝世三姊妹》开售全面秒杀的现象,乃至于台北市文化局宣布设立「台北戏剧奖」,似乎呈现了台湾当前表演艺术的「荣景」。但这个感觉,是否真的反映台湾表演艺术的真实情况?或者,反映到什么程度? 以下仅透过OPENTIX两厅院文化生活售票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之数据,以量化方式更细致地检视台湾表演艺术「蓬勃发展」的状况。必须强调,此数据仅能代表系统内部的销售状况,不能直接推论至全台各售票平台,乃至于非售票艺文活动之发展。

文字|高竹岚
官网限定报导  2024/05/22
话题追踪 Follow-ups

不在场的在场(上)

记扩增实境展演《黑》创作者讲座与幕后技术探秘

2024 TIFA的台法共制扩增实境节目《黑》在两厅院实验剧场连演半个月,挟著2023年于高雄影展映后的感动好评,与中文版叙述者桂纶镁的加持,共计演出90场,900张票券迅速完售。主创团队的两位导演史蒂芬.佛恩奇诺(Stephane Foenkinos)、皮耶-阿兰.杰罗(Pierre-Alain Giraud)与原著书籍暨原版叙事者塔妮亚.德.蒙泰涅(Tania de Montaigne)也来台分享创作经验,并邀请台湾深耕数位媒材的狠剧场导演周东彦主持与对谈。本文在节录讲座精华之余,也特别访问两厅院技术团队,补足多元视角,一窥正在发酵的跨域展演新浪潮。

文字|齐义维
官网限定报导  2024/05/02
话题追踪 Follow-ups

不在场的在场(下)

记扩增实境展演《黑》创作者讲座与幕后技术探秘

2024 TIFA的台法共制扩增实境节目《黑》在两厅院实验剧场连演半个月,挟著2023年于高雄影展映后的感动好评,与中文版叙述者桂纶镁的加持,共计演出90场,900张票券迅速完售。主创团队的两位导演史蒂芬.佛恩奇诺(Stephane Foenkinos)、皮耶-阿兰.杰罗(Pierre-Alain Giraud)与原著书籍暨原版叙事者塔妮亚.德.蒙泰涅(Tania de Montaigne)也来台分享创作经验,并邀请台湾深耕数位媒材的狠剧场导演周东彦主持与对谈。本文在节录讲座精华之余,也特别访问两厅院技术团队,补足多元视角,一窥正在发酵的跨域展演新浪潮。

文字|齐义维
官网限定报导  2024/05/02
话题追踪 Follow-ups

改变表演艺术体质 推动产业的建立

2024「表演艺术金创奖」初审结果揭晓

表演艺术金创奖(后简称「金创奖」)是广艺基金会在2019年推出的奖项,但与其说是奖项,金创奖在整体设计上更强调结合「奖励创作」、「艺企创投」与「表演通路」的创投模式,分成计划书与简报评选、试演决选、创投推广3个阶段,尝试在广艺基金会执行约莫8年的「委托创作」计划(2011-2018)基础上,让表演艺术作品可以更面向市场机制。 不过,金创奖在设立后,旋即面对COVID-19疫情的影响,走得跌跌撞撞,但还是陆续推出盗火剧团《幽灵晚餐》、台南人剧团《Reality No-Show》等作。同时,也在今(2024)年加入了文化内容策进院(后简称文策院)携手合作,除加码整体奖金,金奖奖金加倍为20万元,并提供得奖作品有机会获得最高600万元的试演、首演两阶段创投资金,更重要的是规章所蕴含的思维转变,包含要求入围团队进行商业登记等(注),都更往金创奖创立时主打的「创投」概念迈进。 本届金创奖于4月25日正式公告初审结果,共有63组申请者投件报名,评选15组进入复审面谈,分别是《日晷》音乐剧演出计划、MANAGONA 草本药师乐团《起源 IN C - 解构经典,重塑未来》、台南人剧团《妈的地狱之旅》、台湾扬琴乐团《寻》、石宸亦《家家酒 Make-Believe》、同党剧团《国语课》、身体处方《岛》、阮剧团台港共制《Beyond-这里那里》~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明日和合制作所《盐三把,静置数日》、盗火剧团「疯狂首部曲」《熊出没的森林》、僻室HousePeace音乐剧《不完全变态》演出计划、乐剧创制股份有限公司《奶奶们的比基尼》孵育制作计划、赋格儿童音乐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森林嬉游曲》、嚎哮排演《别叫我大师》、耀玥数位股份有限公司《无序乐章x比邻星域线下音乐剧二维梦境共演》等,并有两名备取。 于是,金创奖有怎样的过去积累,并呼应怎样的时代氛围?此时的转变,又代表了怎样的趋势?

文字|吴岳霖
官网限定报导  2024/04/26
话题追踪 Follow-ups 台北爱乐管弦乐团2024日本行(一)

首度登上三得利音乐厅 《妈祖传奇》演绎台湾文化

2024年3月初,在春天气候多变的日子里,台北爱乐管弦乐团团队们带著热情,启程前往日本。在邀请台日双方作曲家与学者举办第3届「东亚乐派论坛」之后,更以「祈り」为主题规划全新节目,由首席指挥林天吉带团,携手日本演奏家与重要作品,首度登上日本享誉国际的三得利音乐厅,并于音乐会后动身前往福岛,于「福岛东日本大地震与核能灾害传承馆」纪念311的系列活动中演出,为灾后的重建复注入一份关怀与支持。

文字|李秋玫
官网限定报导  2024/04/18
话题追踪 Follow-ups 台北爱乐管弦乐团2024日本行(二)

台日乐坛交流 从传统中找到新「乐」界

侧记「2024东亚乐派论坛」在东京

2021年起,由台北爱乐管弦乐团创办人赖文福所筹备及成立的「东亚乐派论坛」,目的在号召台湾、日本、韩国、香港等东亚地区的作曲家、音乐学者、演奏家,为他们的作品、研究成果等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该地区所拥有的相似文化、受到的影响与突破方法等相互交流,进而走出一条属于东亚音乐的脉络。历经2022年在台北、2023年在首尔之后,今(2024)年3月8日又在日本东京都港区台湾驻日办事处文化中心举行第3届「东亚乐派论坛」。

文字|李秋玫
官网限定报导  2024/04/18
话题追踪 Follow-ups

呼吸著当代空气的「潮」艺术

侧记野村万斋之大师讲座与狂言剧场演出

今年上半年对于日本迷而言,最重磅的消息莫过于狂言师野村万斋再度来台,自2019年首次台湾公演后,历经疫情,睽违4年,野村万斋带著万作之会的成员来到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演出,票券启售当日便引起一阵抢票热潮,不出几日更是全数售罄,使得卫武营紧急加演一场来满足向隅的观众。之后更推出大师讲座「野村万斋.狂言怎么看?」,票券也同样秒杀,足见野村万斋在台的人气。

文字|沈亮慧
官网限定报导  2024/04/08
话题追踪 Follow-ups

澳门马戏未完成

从「澳门当代马戏艺术节」看艺术创发与城市空间、艺文生态的关系

澳门于1999年开始举办艺穗节,除2023年停办外,第22届则于今(2024)年1月底落幕。最初由政府主办的澳门艺穗节,2007年起开放民间团队提交策画构想,2009年易名为「澳门城市艺穗节」,历经许多阶段。近年的重要变化,包括自2017年起由澳门文化局主办,并在2020年增设「穗中有萃」单元,开放民间单位针对特定社群或主题提案,举办节中节。 2024澳门城市艺穗节共有两个节中节,其一为澳门编舞家何雅诗策画的「城市银龄艺术节」。除了她和编舞家梁奕琪的作品《舞出心中一朵花》,该节也策划了香港不加锁舞踊馆的舞蹈影片《一、二二个半》播映、台湾骉舞剧场的《自由步摇摆岁月》,以及由港台两团艺术家带领工作坊和参与圆桌对谈。 另一个节中节,也是本文的起点,是由澳门「自家剧场」理事长及行政总监梁嘉慧策办的「当代马戏艺术节」(后简称澳门马戏节),同样组合了澳、港、台三地的节目,搭配街头表演和「『大杂斗』杂技杂耍大赛」,也设置了体验杂耍、爬竿和偶戏的摊位。(注1)应策展团队之邀,我前往参访并于演后提供回馈。从马戏节出发,我观察到这个节中节从策展与艺术创发、表演与城市的关系,到文化活动与艺文政策的互动等,都或清晰或隐现地反映出诸多澳门表演艺术生态现况,能够成为在其他地方耕耘马戏的人们思考自身实践的机会。 初起步的在地马戏人才培育、艺术创发与策划 首届澳门马戏节的策展人梁嘉慧,自2015年起参与民办跨界表演艺术节「搏剧场节 BOK Festival」的筹划,2018年与黄咏芝创立「小红点小丑友伴计划」,展开小丑医生实践。她与剧场导演、亦是艺术节节目总监的邝振业,于2023年共启「ECCircus探索当代马戏表演者培训计划」(后简称ECCircus计划),公开招募澳门当地对马戏表演有兴趣的剧场工作者与一般大众。据梁嘉慧表示,最初其实是希望为计划学员创造展现训练成果的舞台,意外创造出一个马戏节。 澳门因博奕产业,过去有太阳剧团(Cirque du Solei)在威尼斯人酒店推出该团亚洲第一个定目剧《ZaiA》,但两年后不敌新濠天地推出的《水舞间》而撤离。大型的特技娱乐制作为澳门带来了许多国际人才,但

文字|余岱融
官网限定报导  2024/03/24
话题追踪 Follow-ups 台北爱乐管弦乐团2023韩国行(一)

台韩跨文化交流 从传统开辟未来蹊径

侧记「第二届东亚乐派论坛」

管弦乐团起源于欧洲,原为西方文明的产物,是现有古典音乐表演中规模最大的活动。由于国际上许多乐团皆以城市为名,因此出色的管弦乐团,更与伟大的城市相得益彰。随著时间的推疑,管弦乐团的演出形式逐渐拓展至全球,对当地文化的变革也产生了影响力。台北爱乐管弦乐团乐团就是一例,以民间的力量追求多元化的挑战,更在艺术的创新、自主性与弹性上运用其强项撑起一片天地。1985年成立至今38年来,曾踏上维也纳金色大厅、波士顿交响乐团音乐厅、甘迺迪中心等场馆,演出轨迹除奥地利、美国、日本、韩国之外,更拓及瑞典、芬兰、捷克等地。2023年12月2日,乐团受邀赴韩参加第40届「大韩民国音乐节」(Korea International Music Festival)担纲压轴演出,在音乐会前一天更举办了「第二届东亚乐派论坛」,成功打响乐团名号外,也增进了两国的外交关系。

文字|李秋玫
官网限定报导  2024/01/07
话题追踪 Follow-ups 台北爱乐管弦乐团2023韩国行(二)

音符之外,展现传承精神

大韩民国国际音乐节台湾发声

自成立以来,台北爱乐管弦乐团一直是台湾具代表性的乐团。多年来,团员对乐团的凝聚力,使其乐音充满优雅与和谐,因而被盛赞为「岛屿的钻石」。在2006年从创团指挥亨利梅哲(Henry Simon Mazer)手中接棒的指挥暨小提琴家林天吉,担任首席指挥至今已创下不少佳绩。2023年「大韩民国国际音乐节」的节目活动中,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团队,台北爱乐管弦乐团作为压轴在同一个平台中亮相,显得格外耀眼。 这次的演出在首尔市江南区「艺术殿堂」中的音乐厅举行。艺术殿堂是韩国重要的综合艺术空间,包含歌剧院、音乐厅、个人演艺厅、汉江美术馆、汉江设计博物馆、首尔书艺博物馆、话剧专用剧场等场地。室外除了圆形广场、朝鲜传统园林及户外剧场,也囊括了艺术大学、国乐院、咖啡厅、美容院、喷泉等设施,可谓应有尽有。

文字|李秋玫
官网限定报导  2024/01/07
话题追踪 Follow-ups

藉展演探看艺术史 以多样性令人重新思考「表演」

访纽约Performa双年展创办人暨策展人罗斯李.戈德堡谈策展概念

纽约「Performa双年展」(Performa Biennial)被誉为当代最重要的现场艺术展会之一,由艺术史学家兼策展人罗斯李.戈德堡(RoseLee Goldberg)在2004年创立,以展示新的委托制作为特色,透过讲座、展览、工作坊等形式的公共教育计划,深入探讨行为艺术在艺术史和当代艺术中的角色。自2013年起,双年展也推动了「无墙国家馆」计划,以无界限的展览空间形式反映各国社会、地理和政治景观,展开对跨文化交流和多元种族冲突的关注,例如2019年与台北市立美术馆及空总台湾当代文化实验场(C-LAB)携手策划第8届Performa双年展「台湾馆」,带入如苏汇宇的《白水》等作品,更为整个计划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文字|张懿文
官网限定报导  2024/01/01
话题追踪 Follow-ups

在教堂中起舞 与城市空间对话

访德国乌帕塔舞蹈剧场新艺术总监波赫士.夏玛兹

德国乌帕塔舞蹈剧场(Tanztheater Wuppertal Pina Bausch)自2009年失去了重要领袖编舞家碧娜.鲍许以来,一直在寻求新的方向。去年9月,法国艺术家波赫士.夏玛兹(Boris Charmatz)接任为该舞团第5位艺术总监,标志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夏玛兹是法国1990年代「新舞蹈」美学的继承者,他曾带领法国雷恩国家舞蹈中心(Centre chorgraphique national de Rennes),将其转变为「舞蹈博物馆」(Muse de laDanse),将舞蹈视为参与政治议题的社会雕塑,他挑战了现代「扩延编舞」(expanded choreography)实践,将作品于非传统剧场场地呈现,并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和纽约现代美术馆等地创作,对当代艺术的编舞转向具有关键影响。 2022年,夏玛兹接手了乌帕塔舞蹈剧场,并继续推进他在2019年启动的「阵地」(Terrain)计划这个计划是为乌帕塔舞蹈剧场开展法国和德国合作的项目,旨在探索「人体建筑」(human architecture project)的概念,夏玛兹试图通过身体运动来建立可见性和弹性的建筑结构,创造一个「编舞绿色空间」(choreographic green space),他希望能透过以动作和姿态为基础的机构,来回应现代城市在气候、城市规划和社会设计等多方面的挑战。 尽管风格迥异,但夏玛兹和鲍许都看重舞者,认为舞者是在舞台上热情地表现自己,而不仅仅是编舞的工具,他们也都注重打破第四堵墙,建立观众和表演者的关系。今年9月,夏玛兹在乌帕塔近郊粗犷主义建筑(Brutalist architecture)的Mariendom Neviges教堂,首演了与舞团合作的新作品《自由大教堂》(Libert Cathdrale),此作也陆续至里昂国际舞蹈双年展等地巡回演出。藉著到乌帕塔参访的机会,笔者专访了夏玛兹,请他分享与乌帕塔舞蹈剧场合作的种种,及这次《自由大教堂》与其「阵地」计划的连结。 Q:可否谈谈与舞团之间合作的关系,与如何协商碧娜.鲍许留下来的舞蹈遗产? A

文字|张懿文
官网限定报导  2023/10/26
话题追踪 Follow-ups

碧海蓝天下 看见义大利舞蹈的当下与未来

侧记萨丁尼亚「2023 新义大利国家舞蹈平台」

2023年8⽉,深受欧洲人士喜爱的地中海度假天堂萨丁尼亚岛,在义⼤利文化部支持和宣传下,摇身一变成为义大利当代舞蹈之都。8月30日至9月2日的4天期间,第7届新义大利国家舞蹈平台(New Italian Dance Pla4orm,简称NID)于萨丁尼亚特别行政自治区首府卡利亚里(Cagliari)登场,在中央和地方合作下,推出一系列关注义大利舞蹈创作、产业发展和国际链结的会议与交流活动。 以碧海蓝天著称的萨丁尼亚岛,位于义大利半岛西南方,面积是台湾本岛的三分之二大,2023年岛上总人口约为170万人,相当于现在台南市的总人口数,约有八成居民居住在岛上乡村地带。其纯净不受污染且翡翠色泽的海岸线,以及天然丰富的农渔牧物产等,每年盛夏皆吸引趋之若鹜的游客前往度假。也因岛屿自身复杂的历史脉络,加上介于西班牙、突尼西亚和义大利3国海路运输的关键地理位置,造就了萨丁尼亚独特多元的文化地景、人种和语言,因此义大利政府在整体的国家文化补助政策上,优先编列给予包括萨丁尼亚在内的5大特别自治区的文化预算,并确保这些自治区拥有足够的预算和资源支持在地的文化生态发展。 每两年举办一次、堪称义大利国家舞蹈盛宴的NID,除了由义大利文化部主催和挹注外,每一届都由义大利国内不同省份和行政区角逐共同主办权。今年NID由萨丁尼亚特别行政自治区主办,是该平台首度移师该区,主办单位特别著眼于舞蹈本质「流变」的「空间」、「身体」与「动态」,4天内推出17档表演制作(包含「打开工作室Open Studio」单元)、3场国际论坛及2场舞评人所策划、导览的义大利舞蹈生态面面观。 结合政策资源 建构「义大利制造」 的流通循环系统 为鼓励与促进义大利优质舞蹈表演制作能持续流通,义大利ADEP舞蹈表演与推广协会(Association for the Performance and Promotion of Dance)暨FEDERVIVO-AGIS与RTO节⽬策办人推广网络专案(Temporary Network of Operators)共同催生了NID,并作为联合推动单位。同时,与义大利文化部表演艺术司(Director

文字|张欣怡
官网限定报导  2023/10/26
话题追踪 Follow-ups

从找寻江文也 到认识自身的文化

吕绍嘉与「《泅泳漂泊》江文也音乐系列活动计划」

「吕家有个老宅在竹东关西的石光乡,我的祖父、父亲都在那里出生。家中有个宗堂,我们的名字都写在那上面。」说起自己的出身,NSO荣誉指挥吕绍嘉对先人有种崇敬又备受恩泽的体会。家里男丁的名字辈分照著一首诗排下来,传统的家训跟著客家血脉一路传承,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切理所当然、无法用言语描绘的精神。这几年,也有不少外在的事物,开启他的自我探询,如回到家乡、探访母亲四合院的老家;另一个刺激,就是与客委会合作,以音乐家江文也为主题所做的计划。 生于1910年的客籍音乐家江文也,一生与台湾、日本、中国都有著紧密关连,也因为如此,他的作品,反映了这3个地方所赋予的浸染,并且到处可听见融合东西的思维。纵使生命起伏如戏剧般地起伏,他对创作的热爱与孜孜不倦,仍是一页不容忽视的音乐篇章。 为期两年的庞大计划 2021年12月开始,「《泅泳漂泊》江文也音乐系列活动计划」由吕绍嘉担任艺术顾问,规划从江文也音乐文集、录音专辑出版、相关作品委托创作、举办高中音乐班的讲座音乐会,到两场音乐会的表演等多方面展开,兼具深度与广度。为期两年的计划,到2023年10月的演出时,恰巧是江文也逝40周年的纪念日。首度接触「江文也」这个名字,是吕绍嘉还在念大学时,他回忆:「那是1980年代,有第一次江文也的复兴运动风潮,音乐学者谢里法、韩国锽、张己任等人开始撰写文章,钢琴家蔡采秀录了乐曲。《台湾舞曲》的第一次演出,由张己任指挥在社教馆的音乐会,我也前往欣赏。」坦白说那时没有太大的感受,但经过这么多年,江文也的名字在几次的复兴运动中不时地出现,吕绍嘉「觉得并不陌生,但仍然没有离他很近。」 直到年纪渐长,看江文也的故事与生平,觉得精采又悲凉,吕绍嘉才逐渐对他有很强的同理心。从音乐看来,吕绍嘉认为:「他可以在那么早就有这样前卫的手法创作管弦乐曲,真是超过同一辈人太多了!」从早年的成名到最后完全没有舞台,甚至默默无闻,这样的际遇,让吕绍嘉决定参与这个大规模的活动。确实,在1930年代的台湾,江文也可说是唯一创作管弦乐、室内乐、钢琴独奏曲、艺术歌曲等的作曲家,也是唯一一位打入日本作曲界,能够与日本人一较高下的台湾人。不仅如此,他更藉著《台湾舞曲》的作品获得1936年柏林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艺术部门作曲组比赛获得「荣誉奖

文字|李秋玫
官网限定报导  2023/10/04
话题追踪 Follow-ups

以基础建设规格打造 布局长远的韩国音乐剧

侧记首尔艺术团「音乐剧产业政策对谈」

音乐剧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自美国百老汇发迹后,迅速风靡全球,成为触及最广、最能吸引大众的剧种。矛盾但有趣的是,音乐剧产业就世界版图而言,却相对局限,而韩国正是其中异军突起之例。也因此,近年当台湾剧场思考自身音乐剧产业发展走向时,逐渐将关注焦点自原生发源地的美国百老汇,转移到同样接受欧美影响、自横向移植起步,自无到有长成自身独特样貌的韩国,试图从市场规模与社经背景皆较接近的韩国音乐剧产业,寻找自身可行之路。 近年台韩音乐剧交流日渐热络,然此次首尔艺术团(Seoul Performing Arts Company)应C MUSICAL制作、芯诚所制 Sincere LAB与荣耀基金会之邀的「访台首部曲」,两日行程涵盖音乐总监申恩敬大师班、《与神同行_地狱篇》音乐剧SPAC LIVE首映、台韩制作人交流会、韩国音乐剧产业政策对谈与Showcase,应可算是最全面、也最深入的交流。事实上,首尔艺术团原预计2020年来台演出《与神同行》,后因疫情而取消。事隔3年,历经剧场生态与音乐剧产业的巨变,也让我们得以从剧团观点一窥韩国音乐剧如何不断调整体质,以因应不同阶段的挑战。 以原创音乐剧打造外销市场 正如同所有新兴产业,都是从「他山之石」开始打地基的,担任韩国音乐剧产业政策对谈主讲的首尔艺术团团长暨艺术总监李有梨,首先也从音乐剧「世界版图」的角度,分析韩国音乐剧在时间轴与地理空间的位置。她在图表中阐释音乐剧自18世纪上半叶自美国百老汇与伦敦西区起源,彼此流通作品,后扩展版图至澳洲与欧洲。至于亚洲,则是1913年由日本宝冢起头,加入音乐剧的势力范围。1966年接棒的韩国,自版权音乐剧与原创音乐剧双管齐下,一方面引介上述各国的精采作品,同时也积极发展自身特色,迅速站稳地位。 相较于日本多以搬演版权音乐剧为主,反让重视原创的韩国音乐剧更具「出口外销」的市场潜力。李有梨便指出韩国剧场每年约引进9出版权音乐剧,2出来自日本、7出来自英、美、欧、澳等地(澳洲多扮演引介的经纪角色),而反向销往日本的也有8出。面对后续新兴的中国市场,有鉴于对方追随韩国脚步发展音乐剧的需求,每年更有约12出音乐剧销往中国。然而,即便韩中音乐剧交流促成各种合作(或谓经验传承),连带扩展韩国音乐剧的世界版图,李有梨

文字|白斐岚
官网限定报导  2023/08/30
话题追踪 Follow-ups

直面社会多元 映照人生战斗

侧记「2023葡萄牙表演艺术平台」

兩年一次的「葡萄牙表演艺术平台」(Portuguese Platform for Performing Arts)今年来到第8届,于6月 6日至10日在首都里斯本东方约100公里的中古世纪城市新蒙特莫尔(Montemor-o-Novo)盛大登场,这也是该平台首次在里斯本揭开第一天的序幕。这个由葡萄牙文化部及新蒙特莫尔市政府挹注支持的国家展演橱窗,在整整5天内向來自欧洲及亚洲约80位策展人,推介近兩年最具葡萄牙当前文化代表性、及迫切需要关注的18个剧场制作和行为艺术计划。 透过艺术,找到实践社会参与的途径 创办及执行葡萄牙表演艺术平台的「时光剧院」(O Espao do Tempo),成立于西元2000年,与新蒙特莫尔市府的考古暨文资处共同进驻该市著名的文化遗产建物「致敬修道院」(Convento da Saudao)。时光剧院以提供该国及国际跨学科的艺术驻村为主要任务,包含戏剧、舞蹈、行为表演、音乐、视觉艺术等范畴,关注重点在于发掘新锐具有发展潜力的当代艺术创作。从支持新创和新锐的初衷出发,该剧院进阶筹办了葡萄牙表演艺术平台,不仅借由双年展聚焦国内外艺坛对于该国新锐创作者的关注,拉近了艺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间的互动关系,更凝聚了前述两对象之创作者间良性互动与分享的精神,以及促进节目策展单位间对在地创作环境的认识和讨论,借此降低彼此不良竞争及抢资源的情形发生。 任何一个以「去中心化」为发展核心的艺术机构和计划,都不可能漠视社会状态、和社会参与脱钩。时光剧院自成立以来,意识到艺术实践作为当代艺术机构回应社会的责任,积极与各级学校与社会机构合作,在小黑盒(BlackBox)提供展演观赏、工作坊、讲座及训练课程等。2018年, 因该剧院积极以表演艺术作为实践社会参与而获得葡萄牙古勒本基安社科和人权奖的知识大奖(Gulbenkian Knowledge Prize),表彰其以非营利组织本质和艺术视野,透过具体行动促动在地社群、社会和艺术社群的改变。同年,因为狂风侵袭,时光剧院所在建物内最主要的排练空间遭到摧毁,也波及建筑侧翼的本体结构,市政府因此要求剧院限时迁出,自此流离迄今5年的时光剧院,除了想办法挺过疫情

文字|张欣怡
官网限定报导  2023/08/23
话题追踪 Follow-ups 2023柏林戏剧盛会

迈入60周年,戏剧盛会领导团队迎向新挑战

专访柏林艺术节总监马蒂亚斯.皮斯

今年不仅是柏林戏剧盛会(Berliner Theatertreffen,以下简称戏剧盛会)的60周年,也是新任团队柏林艺术节(Berliner Festspiele)总监马蒂亚斯.皮斯(Matthias Pees)及其所任命之总监团队上任后的首次成果。新团队努力将戏剧盛会推向更年轻开放的可能性,就结果而言得到部分的实践,包含在演后座谈纳入青年记者加入讨论,在最后的陪审团讨论也邀请国际论坛(International Forum)(注1)的参与者共同对话,这不只是戏剧盛会的改变,也是新团队期盼做出的变革。皮斯在去年接任后面对德国媒体的提问,经常提到他对改变的期盼和计划(注2)。而舆论质疑的焦点主要落在戏剧盛会的定位、评审团的组成、及拓展与东欧剧场的连结。 戏剧盛会的定位 60年的历史对戏剧盛会而言似乎更像是个重担,由联邦政府在柏林围墙倒塌之后接管,因此受限于不少沿用至今的规则和官僚结构。但这并没有阻挡皮斯进行变革的决心,尽管上任之后面对各种挑战,皮斯在接受专访时回应,他认为艺术应该具有挑战性,「不只是为了维护一个体系或机构,而是呈现艺术作品,使艺术家的声音和视野可见于社会,这也是对官僚主义的挑战。」「戏剧盛会一直是一个大于10个重要作品的戏剧节,除了呈现作品之外,我们还有其他想要说的。」所幸执行团队也有许多成员愿意为革新付出,一方面需满足使用公共资金的责任意识和经济效率,一方面也必须将艺术创作推向大众,使其发挥创新的思维能力。皮斯提到:「这有时也是一个创造性的挑战,找到那些未知的方式,这些方式不一定符合规则。」这显现在戏剧盛会的各项活动中,包含策划「10个会面」来推动各项社会议题的讨论,并在演后座谈首次邀请青年记者一同主持,以及在最后评审团公开座谈会时首次邀请青年记者和参与国际论坛的青年艺术家共同讨论,透过不同世代、族群的对话,推动戏剧盛会朝更开放、年轻的方向迈进。 评审团的争议 另一个饱受争议的部分则是评审团的保留及成员的组成。舆论和部分剧场专业人士甚至参与国际论坛的艺术家,都对对于评审团由专业记者评论

文字|王颢烨
官网限定报导  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