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指挥家杜达美指挥洛杉矶爱乐演出。
音乐 维也纳金色大厅合唱团、洛杉矶大师合唱团相伴

杜达美领军洛杉矶爱乐 10月献演斯特拉温斯基与马勒经典

在乐迷翘首期盼下,指挥巨星古斯塔沃.杜达美(Gustavo Dudamel)在今年秋天将率领暌违31年的洛杉矶爱乐(Los Angeles Philharmonic),携手欧美两大殿堂级合唱团维也纳金色大厅合唱团、洛杉矶大师合唱团来台,重返国家音乐厅。规模超过250人的庞大阵容,将以两套曲目展开旅程,一晚属于斯特拉温斯基的火焰与节奏,一晚则是马勒的生命与永恒。这样的组合,世界仅此一场,而且是「台湾限定」。 斯特拉温斯基与洛杉矶爱乐的不解之缘 1935年,斯特拉温斯基首次与洛杉矶爱乐合作,演出后送给各声部首席一个吻与一朵红玫瑰。这份浪漫而深刻的举动,开启了他与乐团超过30年的情谊,后来更让他选择定居洛杉矶。 《春之祭》在洛杉矶爱乐的历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乐团105年历史中演出已逾150次,既是乐团的传统,更是每任音乐总监的试金石。2003年,这首作品更成为华特.迪士尼音乐厅启用后的首张录音,象征著乐团与作曲家的深厚渊源。 《洛杉矶时报》评论杜达美对《春之祭》的诠释:「既能释放潜藏于我们体内不可抑制的毁灭能量,又能以精湛的音乐掌控力驾驭这股近乎超人的张力。」此次来台,他将以《春之祭》搭配色彩缤纷的《火鸟》组曲,带来火焰般的节奏与诗意。 曾于洛杉矶求学的钢琴家严俊杰直言:「第一场《火鸟》、《春之祭》很节奏型,乐曲等于洛杉矶爱乐的代表,为他们自己的庆典都是演这些曲子。此外第一场的第一首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的作品《狂热》短篇交响曲(Frenzy: a short symphony)也是非常重要,因为那是他为了洛杉矶爱乐去年才写的。」

文字|李秋玫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9/09
音乐 迎向团队40周年庆

击乐剧场《泥巴》大幅改版上演 朱团为自己说声生日快乐!

为迎接明年朱宗庆打击乐团40周年的到来,乐团将于9月起推出击乐剧场《泥巴》全新版本。本作原为2019年、2021年推出的第2号击乐剧场,描述「瓷林」创办人林光清从苗栗芦竹湳乡间走向国际品牌的故事,在乐团40周年前夕的2025年,朱团再度重演《泥巴》,并以乐团4个世代的人脉,重新打造一个「彻底归零、再出发」的版本。 艺术总监朱宗庆表示:「2022年底的仓库火灾,把前一版所有布景、道具和部分乐器都烧光了,让我们这次一定得重新制作。再次检视的同时,发现《泥巴》其实不只是林光清先生的故事,也很像是乐团即将迈入40周年『再燃斗志』的心境。」

文字|李秋玫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9/05
音乐 睽违7年的再临

佩特连科首度领军访台 柏林爱乐带来3晚音乐盛宴

睽违7年,柏林爱乐管弦乐团将重返台北,由首席指挥基利尔.佩特连科(Kirill Petrenko)首度率团来台,在国家音乐厅带来3场演出。这不仅是柏林爱乐第6度访台,更是佩特连科上任以来首次领军登上台湾舞台。 柏林爱乐与台湾的20年情谊 自2005年首度来台,柏林爱乐便与台湾乐迷建立深厚连结。当年两厅院广场聚集逾3万人观赏户外转播,轰动的场景促成了「数位音乐厅」的诞生。牛耳艺术行销总监张懿之回忆:「2005年两天晚上举办户外转播,第一次迎接柏林爱乐到来,当音乐会结束我走出音乐厅,看到广场满坑满谷的人,他们发自内心的激动与呐喊的情景是我一辈子忘不了。也因为当下强烈感染力,让拉图爵士还有乐团觉得感动而催生了『数位音乐厅』。」 台湾蹦艺术协会理事长林仁斌则形容:「照武侠小说的说法,江湖上如果柏林爱乐谦称自己是第二的话,那没有什么乐团可以摆第一位。在我的心中,他是全世界唯一首席天团。」

文字|李秋玫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9/03
音乐 纪念马水龙逝世10周年

「孕育于山海之间」 重现台湾音乐巨擘的经典与深情

在马水龙(1939-2015)逝世10周年之际,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台湾音乐馆与国家交响乐团(NSO)携手呈献「孕育于山海之间」音乐会,邀观众一同走进这位台湾音乐巨擘的心灵世界,感受他笔下山海交织的情感与音符。 音乐会将于 9 月 11 日晚间在国家音乐厅呈现,演出阵容坚强,由指挥张佳韵领军NSO,钢琴家辛幸纯与梆笛演奏家赖苡钧担任独奏,并由台北爱乐合唱团与朗诵者雅柏苏咏.博伊哲努、邱文隆共同演出,主持人为颜绿芬。 马水龙是台湾音乐史上相当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与教育家,其作品融合西方现代技法与台湾本土情感,展现出独特的音乐语言,也是第一位在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以整场形式发表个人作品的台湾作曲家。他曾连任亚洲作曲家联盟总会5位执行委员之一,担任过亚洲作曲家联盟中华民国总会暨中华民国作曲家协会理事长,以及亚洲作曲家联盟副主席等。作为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系的创系主任与前校长,他在课程架构与教育理念的规划上,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音乐人。此外,他创办了「春秋乐集」,鼓励同侪与年轻人创作,并积极参与文化政策与国际交流,为台湾音乐界带来深远的影响。因其非凡贡献,亦获中华民国总统府颁授二等景星勋章。 纪念音乐会中,将演出4首具有代表性的马水龙作品,涵盖其创作的中期与晚期,展现他音乐语言的多样性与深度。首先为《梆笛协奏曲》,此曲应中国广播公司委托创作,首演于1981年;全曲采用连乐章形式,融合梆笛的清丽音色与管弦乐团的丰富音响,展现出台湾音乐的独特风貌。管弦乐曲《孔雀东南飞》以中国古代诗词为基础,融合西方管弦乐技法,呈现出浓厚的台湾情感。《关渡狂想曲》钢琴与管弦乐以关渡地区的自然景观为灵感,钢琴与管弦乐的对话展现出马水龙对故乡的深情。《无形的神殿》男声合唱与管弦乐结合李魁贤的诗作,表达对台湾土地与文化的敬意,音乐语言深刻而感人。 这些作品不仅是马水龙音乐创作的精髓,也是台湾音乐史上的重要篇章。在同一场音乐会中,观众将有机会一同聆听这些经典之作,感受马水龙对音乐、对故乡、对土地的深厚情感。

文字|李秋玫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8/23
戏曲 切.格瓦拉留下的那只「手」

义兴阁《英雄制造》 重组自己的英雄

「所谓的英雄,或者是所谓的『被崇拜的人物』,好像不能是成功的。」义兴阁掌中剧团主演王凯生这么说:「不能成功,革命才会延续下去,他也才有可能会被视为一个有血有泪的英雄。」 这句话,恰恰回应了今(2025)年由国立传统艺术中心主办之「戏曲梦工场」的策展主题「乙巳革命」中的「革命」一词。 于是,义兴阁掌中剧团决定从古巴革命核心人物之一的切.格瓦拉(Ernesto "Che" Guevara)入手;但身为一个充满叛逆灵魂与中二精神的「摇滚」布袋戏团,义兴阁掌中剧团并不打算循著之前《GG冒险野郎》(改编自西班牙作家赛万提斯的经典著作《唐吉诃德》)的成功转译经验,仅把切.格瓦拉与他著名的回忆录《摩托车日记》(Diarios de motocicleta)作为取材灵感,重点则放在切.格瓦拉「成为英雄」的「制造」过程,也就是剧名英雄制造。

文字|吴岳霖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8/22
戏曲 五年级歌仔戏天王天后齐聚

《爱。相随?》 重现「爱」的多种可能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于去(2024)年推出「歌仔戏旗舰展演补助计划」,鼓励歌仔戏团队制作精致剧场作品,透过节目制作达成维护传统经典、衔接当代创意、探索未来趋势等目标,可以说是历来最具规模的歌仔戏制作补助计划。首部作品《爱。相随?》由财团法人廖琼枝歌仔戏文教基金会制作,将于今(2025)年七夕情人节正式首演。 《爱。相随?》的旗舰规格不只体现在演出时长,分成3天、4个场次才完成整个故事,同时也集结了台湾不同剧团、不同地区的「五年级」歌仔戏天王、天后,如许亚芬、郭春美、陈昭香、张秀琴、庄金梅、石惠君等演员,出演不同场次的重要角色,寄托了创作团队对于歌仔戏浓浓的爱,相随在作品里头。

文字|吴岳霖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8/20
舞蹈

让身体释放历史的记忆 《从指尖开始》用技术包裹童趣

如果有一天我们需要向外星文明解释人类为何物,或许「双手制造」(Made By Hands)舞团创团作《从指尖开始》(Du Bout Des Doigts)是绝佳的选择。 全剧以舞蹈史为切面,透过即时摄影、肢体、空间与音效的相互对话与让位,在严谨的形式使用和画面选择下,以童趣的手指舞蹈与轻巧的叙事节奏,在1小时的时间里,带领观众从已知用火的千百万年前,随著时光之河漫流回到当下剧场内部的肉身彼此;而在口语近乎缺席的状态下,重新观看地球历史与人类的记忆如何被记载与传承。

文字|齐义维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8/20
厅院迷福利广告图片
音乐

从西区、百老汇到台北 音乐剧明星「重聚」献唱经典歌曲

无论是来自纽约百老汇或伦敦西区,音乐剧向来以引人入胜的剧情、动人的旋律与充满张力的演出形式深受观众喜爱。许多经典作品如《歌剧魅影》、《悲惨世界》与《西贡小姐》等,不仅在全球各地巡演无数场,也留下了琅琅上口的名曲,为乐迷所熟知与珍藏。但倘若能在一场音乐会中一次聆听多部经典剧作的代表曲目,对许多音乐剧爱好者而言,无疑是一场难得的盛宴。如今,这样的愿望即将实现「重聚(The Reunion)」音乐剧明星演唱会即将登场,汇聚来自伦敦西区与百老汇的主唱群,将多部知名剧作中的精选乐曲搬上台北流行音乐中心。 「重聚」音乐剧明星演唱会将于9月中举行3场演出,汇集来自伦敦西区与百老汇主唱群,由知名音乐剧演员拉敏.卡利姆卢(Ramin Karimloo)策划与领衔演出,带来跨越剧目与时代的音乐剧选粹。卡利姆卢曾在《歌剧魅影》中饰演魅影,是该剧历史上最年轻的饰演者之一,也被誉为「情感最饱满、最摇滚感」的魅影之一。随后他并在续作《爱无止尽》中担任全球首演的男主角。他的诠释赢得来自观众与评论界的广泛肯定,曾多次於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演出,拥有丰富的舞台与录音经历。

文字|李秋玫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8/19
舞蹈 从台北到大邱

Dance Now Asia 舞蹈艺术节登场 开启亚洲身体的跨国对话

亚洲舞蹈界年度盛事「Dance Now Asia 舞蹈艺术节」(下简称DNA舞蹈节)将于 8 月中旬热力登场,并于8月下旬首次由韩国大邱市立舞团(Daegu City Dance Company)响应,于大邱艺术中心(Daegu Art Center)举办。 为迎接这场跨国交流盛宴,主办单位台北市中山堂将于8月11至17日于台北办理「2025 Dance Now Asia 舞蹈艺术节」, 8月16日与17日推出亚洲青年舞蹈创作演出(Showcase)与国际身体工作坊呈现,邀集来自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东京、印尼的17位舞者,共创崭新的身体语汇。大邱市立舞团则接续于8月20至24日在大邱办理「2025 Dance Now Asia in Daegu」舞蹈艺术节,期间何晓玫Meimage Dance舞团将带来《极相林序曲》,与韩国、东京舞团同台交流;另有台湾青年舞者的两出作品《搏筊》与《Dans labme》同时亮相,展现台湾新生代的创作能量。

文字|郝妮尔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8/14
音乐

首度与梵志登合作 曾宇谦暌违5年演绎布拉姆斯经典协奏曲

今年9月,台湾乐坛将迎来一场令人期待的首次交会。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得主曾宇谦与长荣交响乐团驻团艺术家梵志登(Jaap van Zweden)携手,诠释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场演出不仅是两位音乐家首度合作,更标志著曾宇谦睽违5年、重新演绎这首协奏曲的重要时刻。此外,乐团也即将演出贝多芬的《艾格蒙》序曲及布拉姆斯c小调第一号交响曲,以飨乐迷。 选择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作为合作首演,对曾宇谦而言别具意义。即使从少年时期即已开始演奏这首乐曲,但为了维持乐曲的品质,他刻意将曲目封存沉淀。此次将它重新拿出来演奏,掐指一算已经5年,一上手,他便感到自己「有进步」。他坦言:「这几年透过演奏布拉姆斯的其他作品,包括独奏会、室内乐等,让我对他的音乐有更深入的理解。」所以现在觉得可以将这首曲子重新拿回来演出了。曾宇谦认为:「真正的进步,是透过时间与生活经验的累积。放下一段时间再回来,或经历更多布拉姆斯作品的演奏,都让我对这首曲子有更深的理解与诠释。」如今再度回归,他不但重新思考结构与运弓方式,在诠释与技术之间取得新的平衡,也对整体乐句的理解、细节的处理有更多想法。 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以其庞大编制与高强度的演奏需求闻名。曾宇谦认为,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于乐曲进行中维持体力与音乐的张力。「这是一首需要维持40分钟爆发力的曲子,要避免声音太冲、太粗糙,同时又要与乐团融合、交织。」为了应对演出所需的体能,他平时透过游泳、慢跑与核心训练保持状态,并注意避免对手部造成过多负担。

文字|李秋玫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8/12
戏曲

夏日里谈情讲鬼 《牡丹灯笼》密缝台日传统打造新美学

近年老戏新编与翻玩经典双头并进的布袋戏团「不贰偶剧」,即将于农历7月前夕,于台中国家歌剧院搬演台、日志怪偶戏《牡丹灯笼》。团长郭建甫从灯笼与鬼魂双生双映意象出发,提取布袋戏形式,放大于操偶师与真人演员身上,并细致拼贴南管梨园戏、布袋戏、能乐等多样传统表演元素,编织出当代鬼怪故事的崭新滋味。在炎日夏日里,即将为观众带来无比清凉、且感官丰沛的鬼故事新体验。

文字|齐义维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8/07
音乐

庄东杰带领北市交 打造夏日午后灿烂

「夏日音乐漫步」作为TSO自2024年起推出的夏季系列活动,透过轻松、跨界的编排设计,为乐季与暑假之间注入清新气质。这个8月,现任德国波鸿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庄东杰将率领台北市立交响乐团(TSO)于中山堂,呈现两场风格轻快、戏剧感十足的夏日音乐会。 首先,庄东杰将由李姆斯基‑柯萨科夫《沙皇的新娘》序曲拉开序幕,随后由张凯闵演译萧邦《E小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这位入围萧邦国际钢琴大赛的年轻钢琴家,目前是乐迷众所期盼的选手,在今年赛事前夕的演出不但展现他的优秀琴艺,也能借此累积更多与乐团合作的经验。下半场为TSO本乐季纪念萧斯塔可维奇逝世50年的节目重点之一,即将演出作曲家为剧场乐团而作的组曲。庄东杰解释:「这是一首少见地将手风琴、吉他与萨克斯风融入交响乐团中,营造出接近小型剧场的作品,总共8首组曲,全曲有25分钟,但加了这几个乐器,就会出现让乐团出现小酒馆的声响质地。」

文字|李秋玫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8/06
音乐 担任TSO驻团艺术家

钢琴家林易邀集好友 以协奏曲与室内乐共谱夏日音乐篇章

2024年起,台北市立交响乐团(TSO)特别邀请知名钢琴家林易(Steven Lin)担任驻团艺术家,携手规划「夏日音乐漫步」系列演出,以「青年音乐家.好朋友」为主题,为夏日音乐舞台注入清新活力。今年的系列演出中,林易将参与协奏曲演出,并策划多场室内乐音乐会,带来结合深度与亲密互动的聆听体验。 携手TSO 激荡舞台新火花 TSO团长郭佩瑜指出:「跟林易之前的合作是2015年跟2023年时,他跟乐团演出后,团员希望能够与更多台湾音乐家合作,我们觉得室内乐也能够再多做一些发展,因此邀请林易来帮我们做好朋友系列的策划。」林易对乐团的默契与支持印象深刻,他表示:「我对TSO乐团的感觉就是能够互相倾听,因此虽然乐团很大,但感觉上声音却是像室内乐一样地亲密。让我身为独奏家,每次合作都是非常地舒适。」这份默契与熟悉,促成他此次以驻团艺术家身分,深入参与TSO的演出与规划。 林易曾获得鲁宾斯坦国际钢琴比赛银奖,13岁即与纽约爱乐乐团合作,展露音乐才华。近年在卡内基音乐厅主厅首演柴科夫斯基钢琴协奏曲,获《New York Times》赞誉:「完美无瑕的表达,有著令人惊叹的音色和精妙绝伦的力度、色彩变化。」2023年与美国圣地牙哥交响乐团演出柴科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赢得观众热烈掌声。他毕业于茱莉亚音乐学院(学士与硕士)、柯蒂斯音乐学院最高演奏文凭,目前任教于台北市立大学音乐系,以跨国合作与亲民魅力深受乐坛与教育界肯定。

文字|李秋玫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7/24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
音乐 2025台北国际合唱音乐节喜迎30周年

从宜兰出发,与世界合唱共鸣

亚洲最重要的合唱盛事──台北国际合唱音乐节(Taipei International Choral Festival,TICF)将自2025年7月25日起盛大登场。台北爱乐从1996将音乐营扩展为音乐节,在今年迈入第30个年头,以「从宜兰展望世界」为策展主轴,不仅带来全球顶尖合唱团队的精采演出,更首度于宜兰举办特展与世界首演,为国内合唱文化开创全新视野。 「祝福之地:爱与奉献的回声」主题展览自6月起于宜兰兰灯空间登场,向深刻影响宜兰发展的两位重要人物斯洛维尼亚天主教灵医会医师范凤龙(Janez Janež,1913-1990)与台湾工业推手林灯(1914-1992)致敬,展览以文献、影像及空间叙事,勾勒出两人跨越国界与领域的奉献故事,突显宜兰作为「文化祝福之地」的深层意涵。 林灯文教公益基金会委员庄文生教授指出,人称「Oki」或「大医师」的范凤龙,及素有「水泥之父」之誉的林灯有数个共通之处:前者来自共产时期的斯洛维尼亚,后者则出生于日治时期的宜兰。范凤龙1952年来到台湾,而林灯则在当年当选台湾区水泥小组主任委员,隔年担任水泥工会理事长。前者落脚宜兰之后就未再离开过,而后者一辈子未将户口迁离宜兰,并对家乡有诸多贡献。

文字|李秋玫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7/15
音乐 联手柏林爱乐巴洛克独奏家合奏团

小提琴家奥古斯汀.哈德利希 为台湾献上「亚洲唯一」

当代小提琴传奇奥古斯汀.哈德利希(Augustin Hadelich)携手柏林爱乐巴洛克独奏家合奏团(Berliner Barock Solisten,BBS)这一组合,将首度在亚洲登台,并独家选择台湾作为全亚洲唯一演出国。这系列难得一见的音乐盛会,将于7月10日、12日于台北国家音乐厅,7月13日于台南文化中心登场。 哈德利希指出:「我第一次来台湾是两年前,当时就被观众的热情深深打动,这是一段非常棒的经验。」他盛赞台湾观众的专注与年轻特质,「这在许多国家是很难得一见的现象。」柏林爱乐巴洛克独奏家合奏团执行长莱玛.欧洛夫斯基(Raimar Orlovsky)也表示:「非常荣幸2025年能再度受邀来到台湾演出」,双方对本次合作充满期待与感谢。 当代音乐家共同创造的舞台语言 柏林爱乐巴洛克独奏家合奏团由柏林爱乐团员自发组成,旨在以现代乐器诠释巴洛克与古典作品。中提琴团员Walter Kssner回忆:「BBS因此诞生,并以现代乐器演奏巴洛克音乐,让这段传统得以在今日延续与发展。」 BBS执行长欧洛夫斯基补充:「虽然我们无法演奏布拉姆斯、马勒或柴科夫斯基等浪漫派大编制的曲目,但BBS的精神正是在这些早期经典中展现细致与深度。」大提琴yvind Gimse则说:「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贡献自己的灵感与想法,这让我们不仅仅是在演奏音符,而是在共同创造一场音乐的对话。」 首席Dorian Xhoxhi表示:「我们现在已是音乐上的朋友」,这份合作情谊让演出更具深度。中提琴团员Julia Gartemann说:「我们一起排练、演出、吃饭,有时晚上还会小酌,这样的社交互动让旅程更充实、更愉快。」年纪最轻的Eva Rabchevska也提到:「我学会如何做音乐上的决定、如何聆听、如何从其他声部中掌握整体演奏的语境。」

文字|李秋玫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7/10
戏剧 现实里无法做到的,就用唱的吧!

《当亚斯遇见人鱼》 体现那些说不出的人格特质光谱

如果说唱歌跳舞是情绪自然洋溢而外显的表现,那么在社交互动方面遭遇挑战的亚斯伯格族群、或是行动逐渐受到限制的渐冻人,该如何成为一出音乐剧的男女主角,还在剧中滋长情感、追求人生与实践梦想呢? 红潮剧集即将于台中国家歌剧院推出的音乐剧《当亚斯遇见人鱼》便是以此为题,由编导王靖惇与词曲创作梁允睿经历多年发展,于今(2025)年正式发表。

文字|白斐岚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7/09
舞蹈 杨乃璇《沤 少年 àu siàu-liân》

中年危机是转机 陪舞者找到自己的声音

「比起动作的雕琢,我更在乎舞者精神与肉体的展现,以及如何在舞台上被阅读。」杨乃璇说。 在音乐抢走空间之前,排练场上充斥著舞者间的嬉笑互损,编舞家杨乃璇一脸严肃,在空间中游走比划动作,嘴上也没闲著,隔三差五地加入舞者的调笑对话。随性的肢体与轻松的气息是排练场多数时候的状态,也总在音乐落下的瞬间,画风一转。火花在5位舞者间喷溅、弹跳,也融入连结彼此,与此同时,每个舞者都立体到无法被忽视,或看作一体。 走过15年的舞蹈岁月,《沤 少年 u siu-lin》是杨乃璇第一次入选两厅院「新点子实验场」的编舞作品,尽管创作以「中年危机」为概念,但坚守整个年少的真实,是杨乃璇到中年也不曾放下的坚持。因此她的中年危机跟别人不太一样,危归危,在她眼里却是满满的生机。

文字|Stella Tsai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6/23
戏剧 连结下北泽与北投的缘分

52PRO!剧团《流浪树》 台日共制开启合作新阶段

台日剧场界的交流向来兴盛与热烈,从上世纪末由皇冠小剧场主导的「小亚细亚亚洲小剧场网络」,台北市文化局官方主导的「亚洲表演艺术节」,到本世纪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的「表演艺术国际发展专案」,台日双方的交流不再局限于表演团体各自到对方的城市演出而已,而是逐渐迈向更为复杂,更加深度化的「国际共同制作」模式。除了国际共制外也有华山乌梅剧场与东京下北泽本多剧场进行技术人员交流与培训,从幕前到幕后各项交流不断,相较于其他欧美及亚洲国家,日本称得上是交流次数榜的第一名了。 其中有个日本剧团以不同于其他的交流模式,将台湾视为巡回演出的一站,自2018年起便维持一年一次的频率(疫情期间除外)在台湾进行演出,这就是来自日本东京下北泽的52PRO!剧团。

文字|沈亮慧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6/21
音乐 打造没有年龄限制的儿童音乐活动

MUZIKids儿童古典音乐节迈入第2届 为幼儿推出「宝宝的交响乐」

去年首度举办的「MUZIKids儿童古典音乐节」,短短两天16场售票音乐会、儿童友善市集、免费快闪演出等活动,创下了将近万名爱乐亲子到访的空前佳绩。今年的第2届再次将音乐活动带入台湾戏曲中心,加码于7月11日至13日举办为期3天的17场精采音乐活动。不仅纠集台北爱乐管弦乐团、米特萨克斯风重奏团、微光古乐集、台北打击乐团、艺心弦乐四重奏等台湾领先的音乐团体进行表演,更首度举办「宝宝的交响乐」音乐会,打造没有年龄限制的0至12岁儿童音乐年度优质活动。 MUZIKids儿童古典音乐节创办人孙家璁提到:「去年的音乐节受到的反应远超预期!也证明了台湾确实有这方面的观众需求。第2届的设计会更为多元,透过不同主题启发音乐、美术的想像力。」今年预计在巨大表演乐池区建设「宝宝摇摆区」,让0至3岁的孩子可以自由活动,近距离感受正规管弦乐团的奇妙。当然,主题是为了幼儿至儿童而设计,但他也强调:「对于大朋友来说不是陪伴者,也能够找到欣赏表演活动的意义。」 音乐节顾问暨指挥家张尹芳认为,办音乐节看起来很容易,但要拼起来做音乐游乐园的概念,又是另外一回事,她表示:「今年一样以游乐园概念来设计,要像儿童乐园一样随时随地都有音乐节目发生。」 比较去年与今年最大的不同,就是推出年龄向下发展、0到3岁的「宝宝的交响乐」,由张尹芳领导台北爱乐管弦乐团演奏,父母可以让小朋友在类似乐池的安全环境下近距离、没有压力地聆听。今年还推出了「绘本音乐会」,挑选合适的古典乐来搭配绘本的内容进行,主办单位特地与出版社「小天下」合作,选用曾两度入选「义大利波隆那插画展」的插画家陈又凌两本作品《寻找秘境》与《会生气的山》。张尹芳表示,《会生气的山》带有环保的概念,但同时用山的情绪来叙述;特别在过去几年疫情中戴口罩,儿童只能靠眼睛沟通,情绪沟通表达接收较以往不同,这用音乐表达最直接。而《寻找秘境》透过可爱猫咪的故事,也相对影响小孩内心最纯洁、最美的秘境。一动一静、内在外在,跟音乐一样有很不同的色彩。 在今年的音乐节中,除了在大表演厅演出「宝宝的交响乐」及《彼得与狼》的大型演出之外,,包含微光古乐集、艺心弦乐四重奏、台北打击乐团、米特萨克斯风重奏团等团队,也会在小表演厅推出多场寓教于乐的精采节目,为孩子们打造一场音乐与探索的奇幻之旅。 去年以

文字|李秋玫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6/19
表艺年鉴广告图片
戏剧 将田野材料转译为舞台形式

曾彦婷《炼丹场》 探看台湾人与「石化」相关的身体记忆

《炼丹场》不是一出试图说服观众的作品。它不宣传立场、不归纳结论,而是由创作者与报导人并肩现身,将田野过程中的材料转化为舞台语言,让故事以声音、影像、讲述、日常行动等多种形式展开。来自台湾不同地区的生活经验、产业记忆与地景变迁,在剧场中被并置与排列,产生彼此回应的可能。《炼丹场》让剧场成为精炼叙事与观点的场域,等待观众进来共同生成。 从塑胶梦到炼丹场:追问我们身体里的石化记忆 《炼丹场》延续自曾彦婷自2020年发起的《咱的塑胶梦》计划(注),透过访谈与跨领域合作,长期关注台湾石化产业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她曾写道:「我会不会是最后一个世代,还有著一点点塑胶前的身体记忆?」这样的疑问成为出发点当石化物质渗透日常,我们的感官与价值观是否也被重塑? 作品名称《炼丹场》即挑战「天然好、化学坏」的简化分类。像凡士林这样的石油衍生物被标示为「天然」,而松露油则因化学合成被视为「石化味重」。什么才是天然?什么是文化建构?与其追求纯粹,《炼丹场》更像一座观点与物质反复反应的实验场,将多年田野线索编织成剧场叙事。作品不求单一解释,而让矛盾与交错成为其结构。

文字|王颢烨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6/13
舞蹈

拿捏青春密码,为经典打造新东方美学

江苏大剧院舞剧《红楼梦》的美学文本解读

横扫中国京沪汉广等大城、创下屡屡开卖加场售罄票房奇观的舞剧《红楼梦》,将在6月造访台湾!这出由江苏大剧院出品、「90后」中国新生代舞蹈家团队打造的新东方美学之作,因为经典注入现代意义而摘得舞蹈界最高奖项「荷花奖」。在12道冷光映照下的帷幔如薄纱般轻拂,观众将见证12位金钗执花而立,恍若从清人绝世之作《孙温绘全本红楼梦》绢画中款款走来;贾宝玉既是剧中人,也是叙述人,全剧以他的视角回望了「金陵十二钗」的生命历程。黛玉入贾府、元妃省亲、刘姥姥初进大观园、黛玉葬花等书中名场景,也将在舞台一一呈现。 人物塑造:在符号解构中寻找灵魂共鸣 舞剧《红楼梦》既延续了传统戏曲的写意精神,又注入了现代舞蹈的锐利表达,在人物塑造、舞蹈语汇和舞台美学上,完成了对经典文本密码的创造性破译和转化。 舞剧分别以宝黛感情纠葛的主线与贾府家族兴衰的辅线,用传统章回体进行解构,两线并进串联全剧,分为〈入府〉〈幻境〉〈含酸〉〈省亲〉〈游园〉〈葬花〉 〈元宵〉〈丢玉〉〈冲喜〉〈团圆〉〈花葬〉〈归彼大荒〉12个章目,既各自独立又串联成篇。其中不乏宝钗扑蝶、惜春作画、刘姥姥逛大观园、黛玉焚稿等剧情,还创造性地加入十二钗合体、探讨女性独立的新场面。 全剧将金陵十二钗的群像转化为流动的视觉符号系统。王熙凤的「指」语汇令人难忘:惩戒下人的指尖如刀,打小算盘的指节轻叩似珠落玉盘,赞许时的兰花指却暗藏锋芒。这种透过肢体语言对人物性格进行符号化提炼的手法,让观众无需台词便能捕捉到角色的复杂性。更精妙的是,十二位舞者的云肩设计暗合花语密码:黛玉的白梅象征孤傲,宝钗的牡丹隐喻富贵,探春的杏花指向青春凋零,每道褶皱都成为解码人物命运的密钥。 在〈花葬〉章节,十二钗褪去华服放散长发,以撕扯、翻滚的现代舞姿演绎女性觉醒,将封建礼教枷锁转化为具象化的肢体冲突。这种古今对话的处理,让观众在古典意象与现代精神的碰撞中,触摸到人物灵魂的温度。

文字|李翠芝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6/12
戏曲 让「青世代」发光

一心戏剧团《双身》 用性别议题书写亲情课题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于去(2024)年推出【出角歌仔青世代】新编制作补助计划,规定送选作品的编剧或导演至少1人、主要演员2人的年龄须在40岁以下,借此鼓励青年艺术家投入歌仔戏创作。经历将近一年的发展,以及传艺中心规划的创作陪伴,陆续于今(2025)年5月至6月间首演。其中,由一心戏剧团带来的《双身》可说是极具代表性的案例。 《双身》不仅由一心戏剧团主力培养的青年演员柯进龙执导,让林冠妃、翟珞安、陈韡慈等青年演员领衔主演,更大胆采用了尚在就读研究所、甫20多岁的年轻创作者黄广宇首部歌仔戏剧本。而这部探讨性别议题的作品,更是一心戏剧团继《断袖》之后,再度切入相关主题,并尝试进一步深掘,找寻下一个世代的观众。

文字|吴岳霖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6/11
音乐

道别的那首歌,在天河的尽头回响

音乐说故事剧场《天河旅记—悲 欢 离 愁》

来到这个世界,像是一个「获得」,却也必须不断学习「失去」。而当失去毫无预警地降临时,如何接受悲伤的事实,则是一门终其一生的课题。2024年在高雄卫武营「小时光」系列首演、深具温度与想像力的作品的《天河旅记悲 欢 离 愁》(下简称《天河旅记》)当时广受观众好评,将在6月中北上演出,带来全新感动。 《天河旅记》是一场融合六重奏与说书人声音魔法的音乐说故事剧场,观众将随著悠扬的旋律与多变的角色声线,搭乘一列梦幻的银河铁道,踏上一段穿越悲伤、拥抱疗愈的心灵旅程。 自1993年定居台湾的作曲家樱井弘二(Koji Sakurai),从流行音乐制作人转身成为跨界创作者,作品涵盖音乐剧、舞剧、打击乐、电影配乐、国乐、合唱等领域,曾担任「高雄世运」与「台北世大运」开幕式的音乐总监,长年与国内众多表演团体合作无间。樱井弘二擅长「以音乐说故事」,《天河旅记》正是他最具个人情感与哲思的代表作之一。 本作灵感来自日本作家宫泽贤治经典作品《银河鉄道の夜》,这是一部因亲人骤逝而诞生的童话,也是一段疗愈失落、同时寻找希望的哲理寓言。樱井弘二说:「宫泽贤治因为妹妹离去的哀伤,从东北搭上火车一路往北,跨海经过北海道、续往库页岛回来之后写下这个故事。」 2005年,樱井弘二首次以该作品为基础,应国家两厅院之邀创作多媒体音乐剧场《银河铁道の夜》,2006年更赴上海当代戏剧节演出,原声带更入围金曲奖最佳跨界专辑。2007年,他为朱宗庆打击乐团创作百人木琴版《银河铁道的另一夜》,选用原作旋律重新诠释,并收录于传艺金曲奖入围专辑中。2010年,樱井再次应文建会之邀制作新版音乐剧场,并加入周东彦的影像设计。2022年,他重拾创作初心,以六重奏为编制重新打造《天河旅记》,展现更细腻、更私密的音乐叙事力。

文字|李秋玫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6/09
戏剧 让故事继续漂流

《乘上未知漂流去》 透过「沉浸」体验时代下的困境

二律悖反协作体的《乘上未知漂流去》以演员姸青的外婆刘华英为故事取材出生于中国广东的她,登上开往马来西亚的船,前往南洋寻求工作机会;却是踏向一场未知的骗局,像是被「贩卖」,嫁给一位素未谋面的男人。看似属于刘华英的个人经历,其实牵涉到家族的构成,甚至是整个国家、时代、文化的塑造。 导演李匀说:「这个作品有很大量的手法跟表现方式会跟声音的风景有关,我们会用很多『拟声』去想像、去呈现那些场景。」而演员姸青将以独角戏的方式,或许扮演、或是讲述,配合声音、影像与文字的沉浸设计,重新讲述那段「未完的过去」。

文字|吴岳霖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6/05
舞蹈

庄博翔《非普通服务》 身体是拆解关系的起点

新锐编舞家庄博翔以其独特的编舞语言与实验性身体策略,自 2022年创立舞团「身体处方D_Antidote Production」以来,作品徘徊于写实与非写实之间,以当代肢体语汇对抗舞蹈传统的逻辑,将在6月推出最新制作《非普通服务》。 《非普通服务》初版于2023年以双人舞形式获西班牙MASDANZA编舞竞赛青睐,入选YOKOHAMA DANCE COLLECTION日本舞蹈大赛,今年作品扩展为7人群舞规模,展现其对身体、权力与关系更缜密的思考,以身体出发召唤一场沉浸式的旅程。

文字|林颖
官网限定报导  2025/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