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号人物 People 法国艺术家
斐雅.美娜 从解构自我到转化世界
从杂技表演到跨领域创作、从物件操控到物质转化、从生理男性到女性认同,法国艺术家斐雅.美娜(Phia Mnard)超越身体与剧场形式的界线,透过自然元素的变化,创造出令人惊艳连连的观演关系,开启了对当代社会的深刻提问。 从杂耍到跨领域 受法国新马戏大师杰若.汤玛士(Jrme Thomas)启发,美娜20岁即踏上了学习杂技之途。无论是球、大环或棍棒,她透过高超的技巧操弄专业道具,让观众感到赞叹与惊奇,但她并不满足这种纯粹娱乐的表演,「我其实认为杂耍只展现了惊人的效果。我希望自己的创作能营造一种亲密的关系,可以让观众产生共感、进而感动,而非只是一种令人觉得新奇的表演。」她这么说。 1998年,27岁的美娜决定投入独立创作。她以拉丁谚语「Non nova, sed nove」为剧团命名,立志在创作上「跳脱推陈出新,力求另辟新径」。尽管团名表达出「没有创新」的意图,但它说明美娜的理念:「我希望透过不同视角重塑表演形式,以探究艺术与观众之间的关联。我的创作不须再强调精湛的技艺,反而要突显杂技表演的失败和不可能,这让我的作品更接近舞蹈、剧场或行为艺术。」 从物件到物质 2008年,她展开一系列名为「I.C.E.」的创作计划,持续探索「不可杂耍性」(Injonglabilit)。(注1) 她想挑战的不再是特殊的物件,而是具体又无法掌控、多变且有机的自然元素。无论是冰、水、风、蒸气,她透过物质变化,扩展想像空间,建立更亲密的观演关系。她说:「物质比物件更能触及人心.我一开始从冰展开实验。我把惯用的杂耍橡胶球换成冰球,这反而让观众有感触:『表演者究竟要忍受多低的温度、经历多少考验,才能完成这场演出?』我那时了解加工的物件会让人保持一段距离,而纯粹的物质却能连结所有人。自然物质是超越国族、文化、语言隔阂的共通语汇。尽管以物质出发的创作困难重重,但我和观众的关系不再只是崇拜,而是彼此分享著相同的体验.并构成一种对话。」 美娜创作路径的变化不仅出自她对杂耍的反思,也源于她人生的改变。「最初我在表演杂耍时,即便我呈现
文字|王世伟
官网限定报导 2023/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