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修
-
艺问艺答
艺问艺答 艺搭艺唱
过去看您的戏的经验,发觉您常将戏剧与政治结合在一起,请问这是您的特色?还是您认为政治是一个很好发挥的话题?(台北.陈素卿) 政治,管理众人的事。政府,办理国家事务的机关。政客,靠政治活动为业的人。政党,以政治为目的所结合的团体。政策,执行政务的计划和方针。在我历次不同的作品里,经常有些题材碰触「政治」。表面上看,在舞台上「政治」似乎是一个很好发挥的话题?!平心而论,我对「政治」毫无兴趣!曾经有人批评屛风的戏过于商业,也有人说屛风的作品曾经阶段性的出现过「政治剧场」语言,当然也有少数人说屛风的作品处于「灰色地带」。不论屛风的戏政不政治,我的作品内容一贯企图表达的主题是──对于台湾这片土地的爱与关怀,透过作品呈现我生于斯的感受与态度。我永远坚信一出戏剧作品,应该包涵以下四个精神── 1.对于人心现象的呈现及反省。 2.对于人性的批判或阐扬。 3.对人性深沈的挖掘。 4.技巧与形式的讲究。 生活在台湾,我们一直感受到所处环境的变迁与变化,而我们似乎忽略了其中一个任何国家、地区的小老百姓所要共同面对的现象──政治,是无所不在的。哪个政客说过要让台湾铁窗业萧条?为什么我们还看见大多数的楼宇房舍至今不将铁窗拆除?哪个政党说所有的选择都是公平竞选,用人唯才?为什么我们小老百姓心里明白台湾最赚钱的人是政客?当你送女性同胞坐上计程车,为什么你本能地都会记下车牌号码?当你挥手示意公车停下,而它却过站不停的时候,你除了觉得自己是个隐形人之外,有没有想过这其中有著政治因素?当你戴上安全帽骑著摩托车,经过某条街道,突然因为一个坑洞摔得你人仰车翻。你除了自认倒楣,归究今天诸事不宜外,你能不能想像那个坑洞的背后是一堆政客搞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政策,透过政党协商之后交由这个政府机关执行──其中一定有人发财!之后当然还是你去诊所自己花钱疗伤。你只学会明天经过时,切记别摔第二次;你避过了那个坑洞,回头你又笑了,因为你看见另一个人摔得姿势比你昨天还壮观!毫无疑问,这枚不胜举的鸟例子都是「政治」。 我如果对政治有兴趣,不需要躱在剧场里藉著我的戏剧作品表示我对台湾政治的深度不满;我应该立刻选择解散剧团,直接进入政党,从事政治改革运动。说实话,我对政治一点兴趣都没有。然后,你会发现在我的作品里所创
-
艺问艺答
艺问艺答 艺搭艺唱
如何训练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临场反应的重要性?演出时如何应付临时发生的状况?是什么原因让您执著于舞台剧的表演与生活?(台北.陆湘兰) 一九七四年我在世新念五专五年级,因为兴趣与好奇心的驱使,我加入了「戏剧硏究社」,经过将近两个月的排戏,终在校庆日当天于广电大楼的小剧场粉墨登台。在舞台上饰演一名有点可笑的老佣人。虽然两百个观众座位席上仅坐了四十几名观众,似乎是那一小撮观众回报给我浅浅的笑声与谢幕后轻微的掌声,使我顿觉站在舞台上能满足我卑微的成就感。那出戏是《梁上佳人》(熊式一编剧),我的舞台处女作,从此也展开了我的舞台生涯。 一路摸索著演员肢体语言的表演空间,直到一九七九年加入「耕莘实验剧团」(兰陵剧坊前身),方才恍然过去学生时代的表演只能用「学长带学弟,大家学我这样演」的土法炼钢方式上台演戏。你可以想像一出戏不论有八个、十个角色在台上,其实每一个演员都只是在模倣导演师出无门的表演方法。原来,丰富的肢体语言必须经过专业的训练;原来,无师自通或自我瞎摸索的表演方式是行不通的。 在耕莘那段接受表演训练的日子,是我学习肢体语言与想像力等重要的认知与成长阶段。幸蒙吴静吉博士亲自授课,启蒙了我对表演艺术的崇敬与日后精进追索与创作的旅程。 在当时训练课程中,学员必须丢掉所有关于社会约束的拘谨、丢掉彼此的戒心与防卫、丢掉所有对表演认知的刻板印象。你只要专心、尽情并注意肢体,安全的投入老师所设计或引导大家的游戏中。回想我们各自历经的童年,最教人忘我用心的游戏是「扮家家酒」。童戏中,没有剧本,只有随兴随时转换角色扮演与久久不能剧终的想像飞驰与童伴──飙演技。在耕莘那段日子,一个二十郞当岁的我,于训练过程中,方才重新学习回到童年最自由的表达方式;重新认识自己原本被社会世俗压抑潜藏经年的肢体与语言,是可以被再挖掘、是可以充满丰富的想像。总归一个字──「玩」。玩自己的肢体、玩自己的声音、玩自己的想像力就能让自己拥有丰富的肢体与语言。但,前题必须是你要碰到一位好老师教你怎么玩! 生活中,大部分的人都会在不同的环境里碰上一些意外状况或尴尬场面。多数人的处理方式是不知所措、哑口无言,甚至脸色苍白、口吐白沫。少数人较能临场应变、发挥机智,甚至逢凶化吉、解除危机。人生本就是一个大舞台,
-
艺问艺答.艺搭艺唱
艺问艺答 艺搭艺唱
在发展戏剧时,最常遇到的瓶颈是什么?是如何克服的?目前创作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台北.陈素卿) 在我面对创作前,经常必须考虑主题、素材、形式及结构等要件,而后依不同成长阶段邀集不同背景的好友,先来个无中生有、纸上谈兵。之后,坐上书桌,摊开稿纸,展开最煎熬的剧本写作。每写一出戏,势必就消耗掉我生活历练背后的记忆与经验──舞台上的角色必有本,本于我记忆中自身所遭遇的人、事、景、物、情;舞台上的故事必有源头,源自于我岁月增长中逐渐累积的生活经验与生命经验。 生活经验与生命经验是剧作背后最根本的泉源。随著时间、年龄、经历慢慢成就了感受、态度与智慧。同时也从年代不同的作品中,看见自己早期的冲动、勇气、创意与近年的思维、圆融与深沈。 在屛风表演班里,我的角色扮演是多重身份;在戏台上这些年经常是编、导、演三位一体,一个人有再多的智慧或才艺,如何能承受多功能于一身的重担?不可讳言,近几年,在生理负荷上,在心理压力上都或多或少觉得略有疲倦之姿。经常与屛风共同成长的伙伴们提出──「我希望」的小小心愿! 我有太多的希望,也有更多的愿望。 其实我并不害怕创作,虽然我无法预料明天。但却能肯定明天所经历的人与事会给我更多的启示与智慧。明天会给我更多的生活经验与生命经验的累积。 人生有很多种选择。我选择做剧场。 我希望在剧场里也可以有选择──选择一项单一的工作。 如果我有选择的权利──我希望我只是一名站在舞台上演戏的演员。 我希望有更多喜欢表演艺术的朋友!加入剧场──与我们一同创造台湾现代剧场发展史! 李国修(屛风表演班艺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