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企画 Feature Digital Strategy
在全球封城最长的城市,放眼澳洲2024数位文化政策
2020年3月11日周三,当世界卫生组织(简称WHO)宣布COVID-19肺炎定调为全球大流行,位于南半球的墨尔本艺术中心(Arts Centre Melbourne)的亚太表演艺术三年展(Asia TOPA) 正要进入最后一周。 16日周一上午,来自台湾狠剧场导演周东彦做完最后一场工作坊,墨尔本艺术中心即刻宣布闭馆4周,所有人都改为居家办公。当时没有人知道,我们之后要面对的是漫无止尽的闭馆,还长达361天。即使2021年3月后曾经重新开馆,5月又因为迎来第4、第5、第6次封城,再度宣布闭馆,被困在这座「全球封城最长的城市」的墨尔本,我们被迫学习与病毒共存。 第一波疫情教会我们的事 将时序拉回至2020年3月的疫情冲击,当时澳洲各大表演场馆迅速翻箱倒柜,找出自家存有的节目录影、访谈记录、幕后花絮及侧拍,并且跟团队购买预录节目的播映版权,举凡全版古典芭蕾、歌剧、戏剧经典作品,到实验小品、亲子节目及线上展览,任何能被放上官网「数位剧场」的作品,通通先拿出来应急,爬满了各场馆的网页,任君免费挑选享用。 随著封城时间延长,线上节目逐渐无法再满足观众,居家环境的干扰太多,鲜少有人能集中精神在线上看完一部90分钟的作品,更何况,在电脑前下了班,还要再坐回萤幕前观看线上演出,一分一秒都是煎熬。观众只要一个按键就能安静下线,对作品的考验甚是残忍。 当时场馆制作人跟艺术家对于「线上节目」的认识太少,在「数位剧场」第一波作品授权到期或播映完毕后,便开始出现了作品荒。 第一波疫情让人学习到的是,没有人想再看超过30分钟播映长度的线上作品,即使免费也没有欲望;把线上观众当隐形第四面墙的预录作品,也让人兴趣缺缺;没有配合镜头演出、也没调整剧场语汇的作品,往往也很难和线上观众共情交流。 因为封城被迫禁锢在家中的创作者,排练时无法取得任何人的协助,线上节目只能由创作者一人独自执行,透过镜头的凝视聚焦,家中也少了剧场的现场氛围,所有的焦点都落在表演者身上,作品需要十分精炼,节奏明快,才能把观众牢牢捉住,表演者和观众只要一方失了神,线上节目很容易就被「切换追剧视窗」。
文字|庄增荣
第343期 / 2021年12月号